思考题

1、“修学皈依之后思惟业果”,在次第安排上有什么道理?

2、为什么说引发一切善乐的根本是对业果的胜解信?

3、为什么要在思惟总别业果之后,再进入正行取舍之中?

4、叙述业决定之理。

5、如果不能对业果的决定之相产生决定的认识,会有何种过患?

6、叙述业增长广大之义。

7、以什么原因诸龙死没当生人天,乃至于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

8、解释颂词涵义:

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

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世现行犹如梦。

若未修施尸罗等,随具种色少壮德,

极大势力多富财,后世悉不获安乐。

种等虽卑不著恶,具足施戒等功德,

如夏江河能满海,后世安乐定增广。

应善定解善非善,诸业他世生苦乐,

断恶励力修善业,无信岂能如欲行?

9、叙述未造不遇、已造不失之义。

10、解释颂词涵义:

梵志说善恶,能换如取舍,

尊说作不失,未作无所遇。

11、承许“未造业会遇”会有哪些过失?

12、承许“已造业失坏”会有哪些过失?

13、有情造恶业,果报只会成熟在自己相续上,为什么还要修自他交换呢?

14、举出和总的业果四条道理相违的世间邪见。

15、谈谈如何把业果的四条道理运用在日常修行上。

16、思惟总的业果道理,在转变我们的观念上有哪些效果?

17、世尊宣说十业道的用意何在?

18、为什么说十善业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圆满的根本依处?

19、口说我是大乘,实际不能防护十善业道,会遭到何种诃责?

20、说出杀生的事、意乐、加行和究竟。

21、为什么不能堕胎?

22、说出不与取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23、为什么偷盗十方僧物的罪过无量无边呢?

24、说出邪淫的事。

25、对以下观点,以佛法的智慧进行剖析:

(1)男女性交混乱,在国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2)婚外恋没有触及任何法律条文,所以是合理的。

(3)性生活混乱是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人民生活达到一定富裕程度时必然出现的现象,恐怕是无法避免的。

(4)性行为本身是自然的,与对和错无关。

(5)无性绝不等于纯洁、高尚,对异性的向往、冲动和性行为不是邪恶、下流,而是生理与心理正常健康的体现,是合法、自尊、骄傲、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没有性欲望的人,身心是不健全的,有性欲望而得不到满足,是不人道的。

26、邪淫如何有害天伦?如何有害风俗?如何有害寿命?如何有害心术?如何有害人节?

27、对于居士来说,如何才能做到终身不二色?

28、以“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将会导致何种社会问题?

29、君子不近声色,不过是叫人要淡爱欲,如果把爱欲视为毒蛇猛虎,不是有点太过分吗?

30、大富贵人往往多造淫业,为什么不见他们有报呢?

31、说出妄语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32、妄语对自己的修行会有何种影响?

33、为什么不能轻易违背诺言或誓言?

34、有人说:生存在这个人人都说妄语的世界中,如果还是以诚信的方式待人,自己只会吃亏。请对这种观点发表评论。

35、妄语业泛滥对整个时代造成了何种影响?

36、说出离间语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37、为什么不能赞成、支持或者随喜他人离婚?

38、为什么在师徒、寺院之间挑拨是非罪过非常严重?

39、说出粗恶语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40、说明贪欲圆满五相:

(1)有耽著心(2)有贪婪心(3)有饕餮心

(4)有谋略心(5)有覆蔽心

41、说明嗔恚圆满五相:

(1)有憎恶心(2)有不堪耐心(3)有怨恨心

(4)有谋略心(5)有覆蔽心

42、说明邪见圆满五相:

(1)有愚昧心(2)有暴酷心(3)有越流行心

(4)有失坏心(5)有覆蔽心

43、闻思三毒圆满五相,对于修行有何帮助?

44、(1)从所贪供侍、名誉、供养、资产、胜生五方面,描述非圆满贪欲之相。

(2)就报复心理、幸灾乐祸心理,描述非圆满嗔恚之相。

45、(1)贪、嗔、邪见本来是意,为什么还有意乐、加行呢?

(2)举例说明以贪、嗔、痴引发贪欲。

(3)举例说明以贪、嗔、痴引发嗔恚。

(4)举例说明以贪、嗔、痴引发邪见。

46、解释诽谤因、诽谤果、诽谤作用、诽谤有事。

47、邪见种类很多,为什么在十黑业道中单指四类为邪见呢?

48、何故思惟是业不是业道,身语七支是业也是业道,贪嗔邪见是业道不是业?

49、以不与取为例解释:

(1)由意乐故重(2)由加行故重

(3)由无治故重(4)由邪执故重

50、何种情况是轻杀生?

51、说出《本地分》所说能成就极重业的六相。

52、解释《亲友书》颂义:

无间贪著无对治,从德尊事所起业,

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应勤修善行。

53、解释“由福田门故力大”的涵义。

54、解释下列比喻所对应的涵义:

(1)譬如,铁丸小亦沉水,即彼成器虽大上浮。

(2)如蝇粘涕不能脱离。

(3)譬如:少水投盐一掬,则难饮用;或如欠他一文钱,不能还偿,渐被逼缚受诸苦恼。

55、说出愚者造恶业力大的五相。

56、解释以下《宝蕴经》经文的涵义:

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57、解释敦巴仁波切的教言涵义:

较依正法所起罪恶,十种不善,是极少恶。

58、举例说明“由事物门故力大”的道理。

59、如何由意乐门故力大?

60、学习“具力业门”对于自己的修行有何种利益?如何将这一科的法义转为修行?

61、按照经论说明十黑业的异熟果。

62、依《十地经》说出十黑业中每种黑业的两种等流果。

63、造作等流果和领受等流果有什么差别?

64、学习等流果的法义,对于修行有何启发?法义如何融入修行?

65、一一说出十黑业所感的增上果。

66、说出断离间语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67、说出离贪欲的事、意乐、加行、究竟。

68、(1)仅仅不作杀生是不是白业呢?为什么?

(2)一般白业和殊胜白业的差别何在?

69、说出十白业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70、引业和满业有什么差别?说出引满四句。

71、解释颂义:

由一引一生,能满则众多。

72、解释:作业 增长业 不增长业

73、举例说明:

作非增长 增长非作 作而增长 非作非增长

74、何种业是顺定受业?何种业是顺不定受业?请具体说明。

75、说出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的差别。

76、说出《本地分》所说现法受的八种情况。

77、有情相续中有众多善不善业,以何业的果报首先成熟?

78、学习“引满差别”、“定不定受业”、“何果先熟之理”之后,对你的修行有什么帮助?

79、为什么要成办具有八种功德的异熟身?

80、分别说出以下八者的体相、作用和因:

(1)寿量具足(2)形色具足(3)族姓具足(4)自在具足

(5)信言具足(6)大势具足(7)丈夫性具足(8)大力具足

81、为什么修八因时要具足三缘?

82、具体解释三缘:

(1)心清净(2)加行清净(3)田清净

83、心清净、加行清净、田清净三者的关系如何?

84、解释颂义:

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

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85、以理成立“应于业果数数修习”。

86、为什么“于如来语应修深忍”?

87、对业果仅仅了知而不思惟会产生何种过患?

88、为什么可以断定自称解空而对业果不注重的人是颠倒解空?

89、解释颂义:

一切诸法如水月,等于幻泡阳焰电,

虽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

然作诸业终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

如此理趣门贤妙,微细难见佛行境。

90、能截断恶趣的一法是什么?

91、说出智者和愚者的差别。

92、解释语录之义:

 若有观慧而正观察,如于险坡放掷线团,与法渐远。

93、遮止恶行的方法是什么?

94、解释颂义:

恶业虽现前,非定如刀割,

然众生恶业,于他世现起。

由其诸恶业,各受辛异熟,

是故诸众生,于他世了知。

如从铁起锈,锈起食其铁,

如是未观作,自业感恶趣。

95、敦巴仁波切说:“觉沃瓦心莫宽大,此缘起微细。”这句教言对您的修行有什么启示?

96、为什么恶行不能不思放置,需要励力修习忏悔?

97、说出能破现行力的体性以及如何修它的因。

98、说出能对治现行力的六种修法。

99、说出遮止罪恶力的体性和利益。

100、为什么说没有诚意防护之心,所作悔罪唯有空言?

101、为什么说思惟黑业过患对引发至心忏悔至关重要?

102、为什么忏悔的效果不能一概决定?

103、忏悔可以净罪和已作不失坏是否相违?为什么?

104、如果顺定受业以四力忏悔可以被转为不定受,那和顺不定受业有什么差别呢?

105、解释《八千颂大疏》的文句:

谓若凡是近对治品,可损减法,彼由成就有力对治,能毕竟尽,如金秽等。

106、凡夫不具有能破罪业种子的出世间对治,却能从根本上拔除罪业,对此以理成立。

107、罪业从根本拔除和尚须领受头痛等微苦是否自相矛盾呢?

108、为什么须励力防护嗔等、精勤修习不善还出?

109、既说“能尽净有力之业”,又说“唯除先业所有异熟”,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110、悔除清净和最初无染的差别何在?

111、解释颂义:

(1)若作诸恶未修福,误失正法得非法,

具恶业人死怖畏,如于大海散朽船。

若已修福未作恶,行诸善士妙法轨,

此则终无死亡怖,如乘固船登彼岸。

(2)若人宣多如理语,放逸而不如是行,

譬如牧人数他畜,彼非能得沙门分。

设虽少说如理语,然能正行法随法,

及能远离贪嗔痴,此等能得沙门分。

苾刍乐防慎,深畏诸放逸,

自导出恶趣,如象出淤泥。

苾刍乐防慎,深畏诸放逸,

能抖一切恶,如风吹树叶。

(3)若希善趣诸解脱,愿多修习于正见,

若人邪见虽妙行,一切皆具苦异熟。

112、为什么需要多读宣说业果因缘的教典?

113、说出下士意乐生起之量。

114、为什么生起意乐之后还要励力善修?

115、既要厌离生死圆满,又要希求生死圆满,这样自相矛盾,如何在一个心上修持呢?

116、为什么说尸罗是道之根本?

117、以理成立修道需要一种最极圆满之身。

118、论中对两种观点评论说:“此是全未了知圣教扼要”,对此具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