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总义

四谛总义

这里我们选一段圭峰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里的文章,来讲述一下四谛总的内涵。大师的文笔极其简要、精练,一语中的,我们通过他的指示就能很快悟入四谛的内涵。以下分成三段来解释。

分三:一、四谛法的主旨;二、集与苦;三、道与灭。

一、四谛法的主旨

二、说断惑灭苦乐教。说三界不安,皆如火宅之苦,令断业惑之集,修道证灭。以随机故,所说法数一向差别,以拣邪正,以辨凡圣,以分欣厌,以明因果。

首先说到四谛教法的主旨。这是一类宣说断烦恼来灭除三界有漏苦乐的教法,从而出离生死。

宣说的顺序,首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的苦。众生明了三界中没有丝毫乐可得,就有趣向解脱的心。以求解脱的心,进而寻求苦的根源,就会了解到它是由有漏业造成的。而有漏业都是基于惑或烦恼而起。惑和烦恼只是就不同的相状立名。惑是迷惑不清,蕴上没有“我”反而执为“我”,这是它的根本迷惑,由此起各种为我贪、为我嗔等的迷惑,这是它的支分迷惑。而烦恼是由于念念要为“我”,内在是恐慌不安的,因此都是以烦动恼乱为相。当寻求到了苦的根源是业惑,进而推到了它是由我执这个万惑之首发出来的,就开始希求得到寂灭一切苦因苦果的涅槃果位,为此修持解脱道的中心——无我观慧,以及各种戒定慧的眷属。

这样揭示世间和出世间两重因果的教法就叫做四谛教,它属于法相教中的中等层次的教法。这是随一类根机尚浅的凡夫,先指示他的分别心前各种法相的差别,让他能够辨明邪正、凡圣,发起欣厌之心,了达因果正道,从而能脱离轮回的苦趣,而步入寂静之道。

法相教的特点是能够辨明差别,使人明悟到自心上的各种取向、结果。从哪条道走符合安乐之道,就是正道;从哪条道走背离安乐之道,就是邪道。就四谛教法而言,它更深刻地说到了苦乐的差别,凡是以我执发生的善恶业造成的苦乐,全都是苦性的。虽然以我执力行善出现了一些乐受,但它消失后依然落入苦中,因为苦的根源——我执没截断的缘故。只有断除了我执,息灭了私我的一切妄动和造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之道。这样就给人们指示了真正出世的安乐之道。

当了解了三有全是苦性,源于私我执著发起的一切行为都会走入生死以后,人们就更细地辨明了邪正,从而毅然决然地趣入解脱。

而且,凡是落在我执范畴里的都是凡夫的法,破除了我执以后就是圣人的法,知道这一点就会发起欣求解脱、厌弃轮回的心。这样就把众生从乐著生死的心态和做法中挽救回来了。这就是宣说四谛教,引众生趣向解脱道的宗旨所在。

二、集与苦

分三:(一)集的根源;(二)集的演变;(三)循环的轮回。

(一)集的根源

说众生五蕴,都无我主,但是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

这是一个莫大的错误,它是集谛的根源,也就是本来蕴上无我,却妄执为“我”。从此以后,把“我”执为最宝爱的法,这就已经入了不平等了。凡是于“我”有冲突的就产生嗔恚,于“我”有利益的就发生贪著,时时以为有“我”就是愚痴,这就是集的根源。

这是源于一念错乱,没看到这上面没有“我”,结果以建立“我”的缘故,一切都是错乱的心态和行为,这就造成了轮回的集。它没有丝毫清净法可得,因此是杂染。

佛首先宣说集的根源,让众生看到错乱动力的来源。一旦悟了集以后,就会知道人们的一切做法都极其荒唐可笑,所做的一切都徒劳无益,只是给自己增加一个又一个生死,不断地陷入错乱的苦流当中。这就是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集之根源的原因。

这里宗密大师说明佛宣说集谛的密意。佛说到,众生的五蕴上并没有所谓的“我”这个主宰。我们都把它看成是“我”,如果没有入外道,就不会把五蕴外的法看成“我”,总以为当下的身心就是“我”,而且一直以为这里有独一、常住、主宰性的“我”。

但是,是否有“我”呢?这就要看到蕴的实相。就世俗谛现相这一分来看,也只是一堆形骸合成的色法和各种思虑状况的心。这里面是否有常、一、自在性呢?如果我们深明缘起,就知道它实际上是无始以来,由前面因缘力的缘故,造成的一个又一个刹那的现相。以因缘不断地相似相续的缘故,果上的现相也就在念念生灭相续不断当中。就像水涓涓流淌,灯不断地闪烁那样。

水和灯表示蕴一直是因缘力在不断地起现,一刹那就灭了,一刹那又现起,这上面绝对没有常。而且,就当下的状况来看,它是身心假合体。没有定睛观察时,误以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经过细致地观察会发现,这实际上就像一个仓库里有大豆、玉米、小米等很多的五谷那样,这上面唯一是多体、无常、为惑业力所操纵的现相,根本没有常、一、自在的“我”。但是,由于它整合得太紧密,而且前后刹那极其相似,就使得分别识无法辨认。如同在远方看瀑布时,会误以为是一整张不可分、不动的白布那样,而到了近前,就看到它完全是由因缘力支配的刹那生灭的现相,根本没有一直不变的独一的体。

我们犯了近视的毛病,看不清蕴的真相,结果把这样多体、无常、因缘力所现的蕴看成好像是一个整体,好像是不动。这样就把它执为“我”,把它当成真正的自己了。这就是集的根源。

(二)集的演变

宝此我故,即起贪(贪名利荣我)(嗔违情境,恐侵损我)(触向错解,非理计校)等三毒。三毒击于意识,发动身口造一切业,业成难逃(影随形,响应声),故受五道苦乐等身(此是别业所感),三界胜劣等处(所居处,此是共业所感)

集的演变是指,从根源的我执会不断地发展出各种错乱的心态和举动。这就是以我执为根源而不断地起惑造业,繁衍出无数的生死业因。这里面又根据起惑造业的差别,而受生在三有上下各种生趣里,而且由于共业别业的差别,会出现各种根身器界的果报。

这才知道,由一个我执作为万惑的根源,它会应着不同的情境发生出无数种的表态和现起各种造作,这一切就叫做有漏业因,它是集的具体内容。

这里宗密大师说到,既然把当下身心和合的假相执著成自己,那么在这个世上再没有比“我”更宝贵的法了,因此一切行为都是以“我”为中心。觉得名与利是荣耀“我”的、滋润“我”的,就会起贪著,一心要让“我”拥有。如果感觉这是对“我”不恭、不敬、侮辱、对抗等的敌方的话,就会采取嗔恚的态度。这是对于自我的维护,怕自我受到损伤,受到歧视、虐待等等,这是发生出另一个面向的表态。所谓的痴,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都一直以为“我”在做什么、“我”是什么、“我”要什么等等,一切处都摆脱不掉“我”的想法,这叫做非理计较。在一个缘着“我”的念头上会有无数的差别想法,这一切都是痴。这是在一个本来如石女儿般的假法上,安立它有各种各样的相。蕴上本来没有“我”,由于错认是“我”的缘故,就发生各种非理的计较,这一切都叫做痴心。也就是,我们心里时时都在计较“有我”的心,就叫做痴,它也是发生贪嗔的根本。这样才知道,由于执著“我”的缘故,发生了各种错乱的心态,这就叫做烦恼。

既然出现了三毒的心,它就会击发意识,发动身口造一切业。也就是为了“我”而求取、拼搏,做各种行为,这一切都是“为我”的一种自私心态出来的,所以它是造成轮回的业因。以这种错乱、自私的心发起的造作,是根本得不到安宁的,它不可能是涅槃的因。因此,有智慧的人在更深层的缘起上能观照到,一切源“我”而起的心态、造作全都是趣入生死的因,而造成的都是苦的自性,这里绝对没有真实的安乐,因为它在根源上是自私的心理。

像这样,一旦造了业以后,业力无欺,果报难逃,因此随着自己相应的业力,会感召六道苦乐等的各种生,三界胜劣等的各种居处或环境。

这才知道,由一个我执作为根源是怎么发起了集的各种惑业,成为轮回的业因。

(三)循环的轮回

于所受身还执为我,还起贪等,造业受报。身则生老病死,死而还生。界则成住坏空,空而复成。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始无终,如汲井轮。都由不了此身本不是我此上皆是前人天教中世界因果也。前但令厌下欣上,未说三界皆可厌患,又未破我。今具说之,即苦集二谛也。下破我执,令修灭道二谛,明出世因果,故名四谛教

前面讲了一轮轮回的起作之相,接着我们要看到,众生陷入错乱的循环里,不断地继续以往的悲剧,直到他觉悟为止。

这里说到,当以我执起了一轮惑业力而受了一世的身,这时候仍然执迷不悟,还把现前五蕴的果相执为“我”,它实际是惑业力的产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主宰性的“我”。这样发生了根本迷乱的缘故,还是为了“我”起贪、起嗔等,造了各种善业、恶业,又受下一轮的果报。由于在这种循环圈里一直出不来,所以就身而言,有生老病死,死了又生;就器界或处所而言,有整体共业出现的世界的成住坏空,空了以后,又由一轮新的共业成就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也并非心外独立的实法,实际是共同业力所感,同样是苦谛,没有自性。

像这样,身体在不断地生死,器界在不断地成坏,这就叫做轮回。它的表相是汲井轮,不断地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旋转,也就是生而死、死而生,兴而衰、衰而兴等等,不断地在两极之间往返,始终无法透出去。

这一切根身器界无量轮回法的根本动力,就是执著“我”的错乱能量,它是支撑轮回的唯一支点。一旦执“我”的心消失了,整个轮回顿时就空尽了,所以轮回是假的。

以上宗密大师由根源、演化和循环三种法相点示了轮回之因——集谛的内涵。接着我们要看到如何能够修道还灭,这就是道与灭的内涵。

三、道与灭

分二:(一)观察无我;(二)还灭的道与果。

(一)观察无我

不是我者,此身本因色心和合为相,今推寻分析,色有地水火风之四类,心有受(领纳好恶之事)(取像)(造作一切)(一一了别)之四类(此四与色,都名五蕴)。若皆是我,即成八我。

怎么说这个身或蕴不是“我”呢?

蕴身以色心和合为相,就像电脑没有独一的体,是由各种配件组合在一起为相一样。

然而,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非常愚昧,竟然执著这是一体的“我”。这也因身体各部分结合得太紧密,很难发觉只是各种零配件的组合,就误以为这是实有一体的“我”。比如一间房屋,人们很难看出它是各种建筑材料的组合,如果是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木头、砖瓦等堆在那里,那谁也不会认为是“一”。工匠把它们组合得非常紧密,让人感觉这是一整间房子,其实还是那些建筑材料,各住各位,互不混淆,哪里有什么“一”呢?

像这样,我们首先观察粗的方面,看到色和心不一样,而蕴身就是二者的和合,所以这上面没有独一。进一步要在色心二法上仔细推寻,一个一个地分析开来会发现,这只是一些各自不同的法,那时就会感觉这上面没有“我”。

“推寻分析”是观察的方法。“分析”是说把它们一个个地分开来,不同于人们平常说的“分析”。现在“分析”一词的用法有点错乱,不符合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过去“分”和“析”是一个意思。“析”字右边是“斤”,指斧头,左边是“木”,意思是用斧头把它劈成一块一块,也就是不断地分解、剖开的意思。

为什么这里要用分析法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总把它看成一体的东西,第六意识缘它缘得非常呆板,每次起心时就说这是一个身体或者一个“我”。这种错认太习惯了,不经过分析或分解,心前就现不出多体的相,所以首先要非常细致地去分解它。

“推寻”,就是仔细地找。“推”是说我们要看,眼睛是“我”吗?耳朵是“我”吗?鼻子是“我”吗?这上面有“我”吗?还要辨别眼睛和耳朵的相不一样,肝、肺、肠等的相也不一样,上方、下方等也有各自的相,彼此不同。这样透过观察的智慧,把原先执牢的一个笼统不可分的东西,强力地一个个分开。当把它们一个个分得非常清楚,在观察慧前,身心内容已经分开,成了一个个体性不同的法,这时会开始认识到,里面没有独一的“我”。

首先,我们要在色法上看到,这是地水火风四类不同的法,地是坚固性,水是湿润性,火是暖热性,风是动转性。身体有一种坚固的形质,有一种流动、湿润的体性,有一种属于热量,有一种属于运转,四者体性截然不同,不能说坚固就是热量,也不能说动转就是湿润等等。总之,对这个身体,我们一定要分得出四种不同的体性来。

心法上有受想行识四类不同的法。其中受是领纳合意、违意、中庸三种境而起的苦、乐、舍三种受,想是心里缘取这种相那种相,行是发起各种心上的造作,识是对这样那样的相都能明了分别。它们四个各有各的相,不能混为一谈,也就是断定受想行识是四种不同的法。

这样通过最初步的分析,把它分开成八种不同的法。然后想:如果这些都是我的话,那就成八个我了。把地、水、火、风、受、想、行、识八个排出来,好像屋子里有八个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一个俄国人、一个阿拉伯人、一个中国人等八个世界各地的人,这就不能说是一个“我”。或者面前有八种蔬菜,茄子、萝卜、白菜、辣椒、丝瓜、南瓜、土豆、冬瓜等等,就不能说这是一个。同样,如果说这八种法全是“我”,那就成了有八个不同的“我”。

意思是,当我们看到色心八种相时,就知道这是八种不同的东西,就像红黄蓝绿等八种颜色一样。心前现出这八种不同的相时,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我”。如果是我,那应成有八个不同的“我”,这样问题就大了。比如说,我很舒服,那到底是哪个“我”舒服?是八个“我”有不同的感受吗?还是八个“我”都说我很舒服?或者身体上,比如我现在水大增盛,那是不是水大的“我”变胖了?其他的“我”变瘦了?或者体内的四大像四条毒蛇一样互相作战,那是不是身体上四个色法的“我”正在打架?这些都没办法成立。

况色中复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别。皮毛筋肉肝心肺肾,各不相是(皮不是毛等)。诸心数等,亦各不同,见不是闻,喜不是怒。既有此众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

我们再细致地看,不只是这八种法,它还可以一直分,分成无量百千万亿。

比如色法,骨头有三百六十段,我们一一去看,从脚趾骨到头盖骨之间,一段一段都不相同,这样心前要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骨节。之后再看各部位的皮、毛、筋、肉,以及体内的心、肝、脾、肺等,乃至任何一个器官的上下左右中的各部分,都一一细分开来。这样一细分就发现它们完全不同,各是各的,皮不是肉,血不是髓,心不是肝,肺不是肠等等。这时在慧眼的显微镜前,它已经成了一个一个独自的东西,越往细观就越会发现这是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不同体性的法。

之后就要追问:这里到底哪个是“我”?哪一段骨头是我吗?是脚趾骨还是大腿骨?或者颧骨、颅骨,到底哪块骨头是“我”?这样推下去,到底哪一块皮是“我”?还是哪一根毛?或者哪一颗牙齿、哪一个器官组织、哪一个细胞是“我”?再把胸腔打开,这里哪一个内脏是“我”?

如果说这都是“我”,那就成了有百千万亿个“我”了,而且是各式各样不同的“我”,但哪里有那么多个我呢?就好像地球上有各种植物、动物、矿物等等,你说哪一个是地球?同样,人体里也有无数种各不相同的支分内容,到底认哪一个是“我”?如果都是“我”,那“我”就太多了。好像一运动的时候,身上无数个“我”都开始有不同的表现。或者吃了一顿火锅,感到非常畅快,这时候好像全身的“我”都在沸腾一样。或者忽然之间身体哪里疼痛,好像全身的“我”都在痛。那是不是这样呢?好像不是。

再看心法,跟色法一样,它也有很多内心世界的显现,它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只要细致地去看这些心王心所,就会发现它们也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每一种心法都持有自己的相,不跟别的混同。这样就要看到,这里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等的心所非常多,一一认定的时候,会发现它们各自的体性不同,不能说喜是怒,也不能说骄是嫉,也不能说散乱是精进等等。这样就会发现原来一个个心有一个个相。

或者观察,六根门一开张就出现了六种识。它们各不相同,眼识不是耳识,鼻识不是舌识。不能说了别酸甜苦辣的识,等于听到风声雨声等的识,也不能把见到颜色形状的识,当成嗅到各种气味的识。

这样就看到,每一类识都有各自的体性,虽然没有外在色法的形质,但内心世界里也有不同个体的显现。像这样,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确认到内心世界的千姿百态。可以把它们一一排列出来,如果每一个都拟人化,每一个心法都当成一个人,那就像无数个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一样。

不仅如此,就连一种心所内部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贪心所,里面有贪色、贪香、贪味、贪人、贪事、贪名、贪利、贪权、贪花、贪草、贪娱乐、贪歌、贪舞、贪古玩、贪琴棋书画、贪足球、贪体育运动等各自不同的贪心。在一种贪里,又可以根据所缘境分成千差万别。

或者看到一切心王心所都是因缘所生,不是无因而起,因此每一个心念都是刹那灭尽,每一刹那出现的心都不一样,这样在时间上,也能给它排出无数个不同的体。

如此看来,到底哪一种心是“我”呢?前面的贪心是“我”,还是中间的信心是“我”?我们会想,不可能只有一个心是“我”,不然就成了其他的心都不是“我”。

如果这些全是“我”的话,而它们又各自不同,这样在内心范畴里,就成了千差万别的“我”了。有时候很贪,这时是像贪鬼一样的“我”;有时候很愤怒,是像罗刹一样的“我”;有时候很傲慢,像天王一样的“我”;有时候很卑微,像乞丐一样的“我”;有时候充满竞争力,像修罗一样的“我”,有时候非常悭吝,像饿鬼似的“我”等等。这样看来,有千姿百态的“我”,到底哪个才是“我”呢?或者,看到时间上无数个不同心态的时候,是不是有无数个“我”呢?

一身之中,多主纷乱。离此之外,复无别法。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悟此身心等,但是众缘,似和合相,元非一体。似我人相,元非我人。

如果在一个五蕴身中有这么多“我”,那就像一个国家有很多国主一样,会非常混乱,到底谁来做主?我们只认为是一个“我”做主,而不是有百千个“我”做主,不然到底听谁的?

这样也没办法辨识哪个是“我”。如果只认取某一个是“我”,那其他就都不是了,成了“我”之外的东西,跟“我”无关,但这绝不可能。我们认为这一切色法心法都跟“我”切身相关,是从“我”里面发出来的。如果认为一一都是“我”,那显然成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我”,这比全球的人类差别相还要来得纷乱。

其实,离开这些身心各异的法之外,再没有别的法可称为“我”了。但在这些法里,反复推求有没有“我”时,在任何一个法上都得不到“我”。不可能认为一只眼睛是“我”,或者一根汗毛是“我”,或者一段骨节、一个心念是“我”等等。既然每一个个体的法都不是“我”,那它们合在一起也没有“我”。

这样就悟得,原来身心等只是众多的缘似乎合成一体的相,实际不是一体。由于它们当时当处紧密相合、配合的缘故,就误以为是一体。就像一个球队打球,由于球员之间互相配合紧密,我们就误以为真的有一个球队,但除了每个球员之外,哪有单独的球队呢?同样,当处的身心等法暂时集聚的缘故,显现成好似是独一的和合相,实际不是一体。它只是现似为一种人我的相,众生却误以为在这上面肯定能找到补特伽罗我。

(二)还灭的道与果

为谁贪嗔,为谁杀盗,谁修戒施,谁生人天(知苦集也)。遂不滞心于三界有漏善恶(断集谛也)。但修无我观智(道谛)。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证得我空真如,得须陀洹果,乃至灭尽患累,得阿罗汉果(灭谛)。灰身灭智,永离诸苦(诸阿含等六百一十八卷经,婆沙俱舍等六百九十八卷论,皆唯说此小乘及前人天因果。部帙虽多,理不出此也)

这样观察后,看到只是当下的种种身心现象。一旦确认这些现象、蕴相不是“我”,再不把缘生的虚幻影像认为是“我”的时候,那就想:我为哪个贪,为哪个嗔?我为了谁来杀盗?是谁在修戒施?谁在生人天?既然“我”了不可得,那是为谁欢喜为谁忧?为谁维护?为谁行动?为谁修善修福?为谁取善趣乐果?

明白了无我,会发现过去的一切心态和行为都是妄作。原先认为这里有个真实的“我”,所以理直气壮地为“我”来赚钱,为“我”来享受,为“我”来修善升天。现在发现根本没有“我”,那这一切行为都没有理由了。之后自己会反过来问,我到底为谁贪嗔?别人说:“王某某!你这个混蛋!”我为谁气恼?没人叫王某某。别人说:“王某某!你的功德太殊胜,你太伟大了!”没有王某某,我为谁高兴?

原先觉得我的形象很重要,包括我的生活品质,我的穿戴行头,我的地位、品位、身份、知名度等等,这些都相当重要。作为一个人,就是按照这些来判断他的生命品质,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达到一种不低的要求才对。人生就要有追求,要从各方面塑造人生的品位。像这样,时时处处都是为了“我”而做、而忙、而设计、而动很多心思。想想看,哪怕是为了一个“我”的房间,都会动很多心思,觉得达到一定标准才符合“我”的身份,或者“我”需要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其他像我的受用、财富要达到何种程度等,对这些也会有很多精心的设计。

但是,一旦知道没有“我”,那做这些是为了谁呢?这样,一切就全都停下来了。反过来看世间那一套也会非常清楚。人们念念都在计较“我”、营造“我”,为“我”费很多心、出很多力,这就是现代人说的“呵护自我”。野心大一点的想,“我”要在一生中得到大的成功,实现大的荣誉、事业。野心更大一些的,会希望“我”超越欲界,得到梵天的果位等等。这些都源于我爱执。

一旦明白无我,这一切自然消失。也就是他心上再不会出现随顺生死的道,因为执“我”的心没有了,为了爱护“我”而取什么最好的食物、最好的受用等这种求取的心也会停掉,这样就进入了解脱道。解脱道跟世间道完全不同,但这也不是外在的道,关键是心上的见解和希求变了。

从此以后,这个人的心不会再取著三界任何有漏善恶法,也就是他能够断集了。唯一的重点就是修持无我观智,这就入了道谛。由此他会断除贪等烦恼,止息一切有漏的非福业、福业和不动业,证得我空真如。这样首先会得到见道初果,之后逐节进修,乃至灭除一切生死过患,得到阿罗汉果,这就证了灭谛。在宿世的业报消尽后就灰身灭智,永离三有诸苦。这就得到了出世间的涅槃果位,息灭了一切苦与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