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原文)

属于造作或所作性的法也有有漏、无漏两类,其中诸无漏法不属苦之体性、因、果之故,并非是苦,诸有漏法则都住于苦之自性。何以故?因所谓痛苦,即以身心不欲及不能令心满足,而有漏法则或是痛苦性,或与苦相连而混杂,或是生苦之门故。其义如何?恶趣诸苦及善趣中由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所生众苦,大大小小、尽其量数,一切从出生的当下起,下至旁生也不欲求也了知的苦,即是苦苦。为区别其他二苦,使人了知其体性即是苦,以两个“苦”字对应差别法和差别基而联合命名。即如经云:“何谓苦苦?生时是苦,住时是苦,坏时则为乐。”苦各自的种类,以地狱的寒热等为例,繁多无量。

问:《集论》中不是将爱别离等归属为坏苦吗?答:没错!但其义趣是“某时将会远离”,而此处则是就“正感受别离等苦”这一分而宣说。

坏苦者,于善趣等任何世界,也是无论其有漏处、身、受用的安乐相如何显现,都定不能如是恒常相续,而终归唯一变坏,超不出四边所摄。当变坏时,也正是先前的乐成为(此时)逼恼内心之因,如母亲丧子而悲痛,若未生此子则不以其死发生悲痛。这也如经中所说:“坏苦者,生时是乐,住时是乐,坏时则是苦。”因此,无论感受何种大小之乐,都无法超出“前前渐次灭后,后后次第而生,终究相续坏灭”之故,如同秋日美妙的白云般,无可信赖。依于贪著五欲乐将造成无量难忍的恶趣等苦,并且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过失垢染的有漏乐,利益微小,过患至大。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含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如是,佛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成诸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圣者慧眼照见,而凡夫不知行苦为苦,不但如此,且唯一贪著生、积聚、受用等而转,对其终必出现的死等,不作观察而趣入,故于“其性为坏苦”亦不如理作意。

为如是三种苦性所系缚故,一切有漏蕴或为苦本身,或与苦相连,或成苦之因,由此角度将通达苦之圣谛。以此义宣说了一切有漏皆苦。若能如是了知,则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之意乐,并将趣入解脱正道。


附:

两种乐的差别

复次由十五种相,圣非圣财所生乐差别。何等十五?谓非圣财所生乐能起恶行,圣财所生乐能起妙行。又非圣财所生乐,有罪喜乐相应;圣财所生乐,无罪喜乐相应。又非圣财所生乐,微小不遍所依;圣财所生乐,广大遍满所依。又非圣财所生乐非一切时有,以依外缘故;圣财所生乐一切时有,以依内缘故。又非圣财所生乐非一切地有,唯欲界故;圣财所生乐一切地有,通三界系及不系故。又非圣财所生乐不能引发后世圣非圣财,圣财所生乐能引发后世圣非圣财。又非圣财所生乐若受用时,有尽有边;圣财所生乐若受用时,转更充盛,增长广大。又非圣财所生乐为他劫夺,若王若贼怨及水火;圣财所生乐无能侵夺。又非圣财所生乐,不可从今世持往后世;圣财所生乐,可从今世持往后世。又非圣财所生乐,受用之时不可充足;圣财所生乐,受用之时究竟充满。又非圣财所生乐有怖畏,有怨对,有灾横,有烧恼,不能断后世大苦。有怖畏者,谓惧当生苦所依处故。有怨对者,谓斗讼违诤所依处故。有灾横者,谓老病死所依处故。有烧恼者,谓由此乐性不真实,如疥癞病,虚妄颠倒所依处故,愁叹忧苦种种热恼所依处故。不能断后世大苦者,谓贪瞋等本随二惑所依处故。圣财所生乐无怖畏,无怨对,无灾横,无烧恼,能断后世大苦。随其所应,与上相违。广说应知。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尘,圣慧命者受用正法。由五种相,故有差别。由此因缘,说圣慧命者以无上慧命清净自活。何等为五?一受用正法者不染污故。二受用正法者极毕竟故。三受用正法者一向定故。四受用正法者与余慧命者不共故。五受用正法者有真实乐故,摧伏魔怨故。此中诸受欲者所有欲乐,是随顺喜处,贪爱所随故;是随顺忧处,瞋恚所随故;是随顺舍处,无简择舍之所随故。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又诸有欲者受用欲尘,从不可知本际以来,以无常故,舍余欲尘得余欲尘,或于一时都无所得。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又受欲者受用欲时,即于此事一起喜爱一起忧恚,复即于彼或时生喜或时生忧。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又诸离欲外慧命者,于种种见趣自分别所起邪胜解处,其心猛利种种取著,恒为欲染之所随逐。虽已离欲,复还退起。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又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所有欲乐及离欲乐,皆非真实,皆为魔怨之所随逐。如幻如响如影如焰如梦所见,犹如幻作诸庄严具。又著乐愚夫诸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凡所受用犹如癫狂如醉乱等,未制魔军而有受用,是故彼乐为非真实,亦不能制所有魔事。圣慧命者受用正法则不如是。

出《瑜伽师地论卷五》

有漏六门

有漏六门即漏自性、漏相属、漏所缚、漏相续、漏随顺、漏所因。

一、漏自性:诸根本烦恼和随烦恼,“自”是烦恼。

二、漏相属:与根本烦恼、随烦恼一同生起的心与心所,及增上缘的眼等诸根。

三、漏所缚:三界诸有漏善法,以漏所缚。《杂集论》云:“由漏势力招后有故。”三界有漏善法都是生死轮回之因。

四、漏相续:与烦恼粗重相应,即道谛之外的一切有为法。烦恼粗重,也叫漏粗重,即身语意三门不胜任善行的习气势力。

五、漏随顺:指色等种种烦恼所行境。(即随顺生起烦恼的种种境界,如可爱境是贪烦恼活动之处,随顺生贪,是漏随顺。)

另一解释,是指顺抉择分,虽是烦恼粗重随顺,但以它能建立为无漏性,因其体性与一切有(三有)违背、是随顺对治法的缘故。这样解释,“随顺”的意思是随顺对治。所谓抉择,即见道时能将一切疑网全部解开、全部消尽。胜解行地的凡夫修行,与见道时的抉择相随顺,所以叫做“顺抉择分”。由于此法能建立无漏体性,故名随顺。

六、漏所因:烦恼所因诸有漏近取蕴或有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