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根本祈愿讲记

从这里说起

有一次我得到了法王在某次地藏法会中开示的珍贵片段,在我听闻这段录音的时候,自然注意到了以下的这一段教言。

法王首先这样说:

这次问个别人的时候,说地藏名号念完了十万遍,地藏长咒正念到了五六千左右,连这么确定的数字都说了!这么看来,大家是在很精进地念!这样的话,感谢了!

从这里能看到一代法王深切的慈悲心,因为他的心始终关注着众生的利乐和佛法的兴盛。能归依地藏大士,能持念不可思议的名号达十万遍,能令一切世出世间的盛事迅速增上的地藏长咒也念到五六千左右,数量计的这么精确,表明大家很用心,是真有信心、有恭敬心。这对大的佛法和众生而言都是很好的善根,因此这样精进的念诵令法王倍感欣慰,在这里表达了感谢。

上师因为听到了这个事情而非常欢喜,因为念诵的数量如此之多,而且数字这么精确,这都是非常有心的表现,由此可以推知大家是在很精进地念诵。也就是二六时中一句一句的名号从心里念出来,从口中念出来,又从耳朵里听进去,一句一句这么念到十万遍。地藏长咒虽然比较长,但是有信心,相信它是不可思议的真言,念到了五六千。这都是真心把地藏名号看成了如意宝,把地藏长咒看成是殊胜福德聚的依处。因为有信心、有欢喜而发出了勇猛精进的力量。这样对整个世界的圣教和众生都会带来莫大的利益,因此圣者法王代表所有的众生表示非常感谢。

接着法王谈到修持地藏法门的根本祈愿,点出此法门的主题。

三大根本祈愿

总说

圣者法王是以文殊菩萨的简择智引导我们认识到缘起的重点就在于“愿”,而愿一定要在根本上着眼。得了根本不愁枝末,得了根本,十方无数世界里的群生从现前到究竟所有的利乐都将会成办。这也正是地藏大士的心愿,他无量劫以来无数的发愿、无数福慧资粮的成满、无数回向的力量就是加被在这上面。谁有信心能归命地藏大士,谁有悲心能为群生着想,他自然就能跟地藏大士相应。一旦跟地藏大士相应了,就能像大地一样载托起无边广大的事业,能出现无量众生的利乐,能出现无数兴盛的相,因为地藏菩萨是满愿之王。

发起祈愿的根本就在佛法心要的两大善心——信心和悲心上面。这里的信心特指对三宝和大愿总集的地藏菩萨生起深信,对宣扬地藏本愿及功德的经法、对代表地藏菩萨的名号以及地藏大士推崇的长咒发起信心。如果再往深了说就是对法性、对缘起有很深的信心。再者,如何能接收到地藏菩萨神力的加被呢?就在于自己要有广大的悲心,一切处不是为个人的小利益着想,而是为了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利乐着想,为了一切众生利乐根源的圣教着想,为了圣教住世的命脉着想,由此而发起三大根本祈愿。

也就是说,发起极大的普贤行愿,它的根源是最根本、最广大、最圆满、最无尽的善愿。也就是,念念不忘要让法界一切众生得到从现前至究竟的一切利乐;念念不忘十方世界里一切众生利乐之源的清净正教都得以兴盛;念念不忘圣教兴盛的命脉——一切持教大德都寿命绵长,所愿成满,事业极其广大,周遍十方一切处所。这样就把握了大愿的核心、祈愿的根本。一旦有了这三种祈愿,就自然跟地藏菩萨同一心愿,因为大士的愿力就是遍在十方无数刹土中,现出无数的身形,拥护一切佛的圣法,给予一切众生从暂时到究竟的利乐。因此这样的祈愿正是上合地藏之心,下合众生悲仰,这是最根本的祈愿。

接下来,让我们以信心和恭敬聆听一代圣者极其殊胜的金刚语,对其中的任何一句都要知道是无价之宝,是无上的教诲。

法王的开示分为三个部分:

一、略说根本祈愿;

二、广说于圣教及持教者发心;

三、特说于本道场发心

甲一、略说根本祈愿

这次大家共修,我们的根本愿望是什么呢?总的在十方各个世界,所有一切中,佛法兴盛,一切众生都得到利乐;特别的,我们同一骨肉的藏族兄弟们都得喜乐——今生乐、来世乐,是为了真实圆满地成办这些!

首先,共修要有善愿,而善愿无数,它的根本或心要在哪里?就是圣教和众生二者。这两个又有总有别,总的是尽一切处,别的是最近前的骨肉同胞等。然后说为什么要有总有别。

我们参加共修应当有共同的善愿,而善愿像大海一样无量无数,其中的心要什么?或者说无数繁花硕果的根源在哪里呢?法王首先指示,发愿要抓住根本的愿来发,而无量善愿的根本就在佛法兴盛和众生安乐这两个要点上。对此也有总有别,总的是愿十方世界所有的佛法都得到兴盛,所有的有情都得到利益和安乐。别是指近前同一民族的兄弟,这里字面上提到的是藏地的所化,但我们要推广一代圣者的心怀,对于汉族、蒙古族、白族等同一骨肉的同胞们也都要这样祈愿:愿他们全数得到身心的喜乐,今生乐、来世乐。

我们修持地藏法门就是为了圆满成办这总、别两大善愿,祈求地藏菩萨给予满愿。

为什么在祈愿上有总有别呢?

因为普贤愿王的根本就摄略为两大愿——圣教兴盛愿、群生得乐愿。而愿境要周遍法界,也就是这两个大愿都要周遍到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处。所谓的佛法是指十方世界所有清净的正教,愿这一切都得以兴盛;所谓的众生就是十方世界里四生九有所摄的一切众生,愿他们都得到喜乐,包括从现前到究竟所有种类的安乐,这样的愿就是“普贤愿王”。

特别的祈愿是因为我们这一世生为地球上的人类,同属于一个民族,有同样的祖宗,从这样亲近的关系上理当有最好的善愿。如果对这么切近的同胞都没有善心,哪里还谈得上广大的善愿呢?所以在切近点上不能忽视。

就我们同一民族,如汉族、蒙古族、白族等,对这些兄弟姐妹们来说,应当要知道,自己生存于斯土,依赖于斯民,跟这些同胞有最切近的关系。由于是同一个祖宗传承下来的,所以叫做“同一骨肉”。对于这些同胞,一定要有很深切的善心善愿。怎样的善心呢?一心祈愿他们心上得到欢喜,身上得到安乐,今生得到很好的喜乐,来世还要得到更好的喜乐。一直都是这样祈愿,这就落到切近的点上了。总而言之,这样有总有别,大的方向周遍到法界一切处,小的方向落到最切近的点上,那就成了一个具相的、有内涵的祈愿。

理路连接

这里一定要知道,一切大乘的善愿就落实在众生得安乐上面。地藏菩萨的悲愿就是这样,他实行大孝之道,一切都以众生为先,自己放在最后。无数劫来发了无数的悲愿,要让那些最苦的众生都快速脱离苦难,而且赐给一切众生从现前到究竟的一切利乐。只要跟他结缘,在他面前供养、瞻礼、祈求、称名等,他就从人天的福乐开始,对于众生作极大程度、极丰富、极绵长、极迅速的赐予。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赐给解脱、成佛的安乐。我们修地藏法门就是要学习地藏的悲心,而一切佛法的归结处也就在众生得安乐上。

接着我们顺着法王的引导,再来认识众生怎么才能得到安乐呢?从缘起上看,不是非因、无因而一定要由正因才能得到安乐。这样再进一步就认识到,一切安乐的根源在于开示安乐缘起的圣教。这又要由正、反两方面来认定。从反面看,那些不符合缘起的说教、方法不是众生能得安乐的方便;从正面佛的圣法完全符顺缘起,全部是众生得利乐的根源,因此要祈愿:一切能使众生得安乐的圣教都能兴盛于世间!以此推广到圆满、周遍、无尽的普贤愿王上,这样来作最极深广、圆满、无尽的祈愿。

甲二、广说于圣教及持教者发心分二:

一、普于圣教兴盛发深广之心;

二、普于持教者长久住世等发深广之心。

乙一、普于圣教兴盛发深广之心分二:

一、众生利乐依赖圣教兴盛;

二、故须于圣教兴盛发深广之心。

丙一、众生利乐依赖圣教兴盛分二:

一、不清净教非众生利乐的方便;

二、佛之圣教为众生利乐的根本。

丁一、不清净教非众生利乐的方便

“出生一切有情的喜乐”这个,不是以我们随便说做个买卖来成办的,也不是由做个偷盗来成办的。这样,不是出现了一切有情获得安乐的方便。

我们先要观察这个愿的境是一切有情,所祈愿的内容是让一切有情的身心上出现喜乐,当然这个喜乐包括现前到究竟的所有层面。

这个愿由什么来成办呢?假使我们没有正观缘起正道的智慧,而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受某种现代邪师、邪教的蛊惑而信受,或者以业果愚等的状况而说,这样叫做“随便说”。比如说:可以通过炒股、倒买倒卖、以次充好等各种经营手段一夜暴富,这样就有钱享受那些奢华的吃穿住行等等,这样得到喜乐。或者颠倒地认为由某些非法的门道能得到安乐,这些都是非因。或者说运气好的时候自然会成功,没有什么因缘,这样叫做“无因生”。诸如此类的无因和邪因都不可能出现喜乐。像这样,运用现代不合法的经营术、推销术、成名术、成功术、致富术、竞争术等这一切,都不是真正能让有情得到安乐的方便,因此这些都是不清净的教。

接着圣者法王又从正面来作开示。

丁二、佛之圣教为众生利乐的根本

对于一切有情作利乐的根本,是依赖于佛的圣法。

法王的这句话指示了极深的缘起、极广阔的利乐道路。

佛成就了一切种智,没有丝毫无明的障蔽,能现量见到成办从现前至究竟的任何利益安乐的因缘。佛又具有同体的慈悲心,愿给予一切有情从现前到究竟的一切利乐。所以,佛来世上宣说的圣教是一切众生得到一切利乐的根本。

以本师释迦佛为例,为了苦难世界的众生发了五百白莲花悲愿,之后在无数劫里,为了真实地利益到有情而集聚无数的资粮。为了让暴恶有情能够种一个善根,愿在十方无量佛前集聚无数善根资粮而作回向。为了让有情离苦,愿意多劫陷在地狱中,亲自代受无数诸苦。就像这样,释迦佛在福慧资粮圆满、因缘成熟之际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宣说了一代圆满的时教。

佛的至言圣教,字字句句都是能使众生离一分过、证一分德、出现一分现前或究竟利乐的方便;而世间邪师所建立的邪教,不是出生有情利乐的方便。能使所有的有情,得到一切种类利益安乐的根本,唯一依赖佛的圣法。

具体来说,佛的法教含有无数层面的安乐之道的内涵。比如,佛宣说人天乘的正教,宣说因果定律,明确地给众生指示一切乐从善发生,一切苦从恶发生,这样使众生明知以后断恶修善,能够脱离恶趣,得到人天福乐。再者,佛宣说离欲的法,能脱开欲界粗重的苦,而得到世间四禅八定的乐。在这个基础上,宣说以无我为根本的四谛十二缘起的法,这样能脱离生死苦的根源,得到寂灭一切生死苦的涅槃之乐。在这基础上,佛还宣说大乘的道,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以这样的成佛缘起会得到无上菩提的乐。再者,佛还宣说一乘了义之法,直接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这样接引到金刚乘,能够速疾地成就无上佛果。

所有佛的法教都是让众生直接或间接成就佛果的方便,在这当中,任何一分正教都是在指示安乐之路,这一分一分的至教,在缘起的指示上没有丝毫错谬。佛的甚深处在于他已经彻证法界的底源,甚深的实相彻见无余;而在广大的缘起分方面,从粗到细的所有实现安乐的正道无不了知,因为佛具有照见一切缘起事实的十力智慧。就像这样,佛所宣说的显密一切支分圆满的无上至教,是一切有情得成所有利益安乐的根源。

这样就知道,只有佛法住在世间,而且能安置在众生心里(也就是首先通过导师转动法轮,宣说能诠安乐之道的文句,众生一旦接触到,在他心中逐渐能确认到安乐之路,确认到缘起的正道,那么他心中就会出现各种道或各种乘的内涵),这样就能发生一切种类、一切部分的利益安乐,因此,对一切有情赐予一切利乐的根源就是佛的至教。

理路连接

这样从正反面认定圣教是众生利乐之源后,应当按照法王的引导,对于圣教发深广的心。也就是,心深到护持能让众生彻底还归法界的一切层面,又从广大分上面,从现前到究竟,所有实现安乐的圣教,都要让它久住世间。在这样深广的层面上,首先发起了定解以后,然后就发一个善的愿。

根本上是让众生得利乐,因此,就要在利乐之源的圣教上发心。按照法王的指示,需要发最深广的心,这又要明确它的所缘和行相。在发心的要点上把握了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指示在地藏菩萨面前求愿,一定要帮助、加持达成这样的愿望。因为这是十方一切佛的心愿,也是地藏菩萨最愿意帮助成办的地方,因此,这样发心,自心就跟佛心相合了。

丙二、故于圣教兴盛须发深广之心分二:

一、正说发心行相;

二、遮除二种不如理行相。

丁一、正说发心行相

因此,无论哪个地方有佛的清净正教,为了这一切全数兴盛起来,是需要以你们发深广的心。

在这里,我们的发心要扩展到最甚深、最广大的地步,所以,每一个点上都要达到最圆满。也就是说,无论何方何处,东西南北等十方所有的处所,要达到尽法界的量。在这当中,最关乎有情利益安乐的地方,就是那个地方佛的清净的正教。其中正教的内涵包括权教、实教,或者甚深、广大的各种教法,或者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轮的内涵。对于这所有十方世界中的正教,为了达成全数兴盛的目标,我们要发最深广的心,在地藏菩萨前祈求,这样以念名号等来求地藏菩萨加被实现此愿。

这里要这样理解:修地藏法门,得到满愿之王大威神力的加被,能使我们的心愿成满;而我们所发的心要与地藏菩萨的心相应,因此,就要像太虚空合到太虚空一样,我们的广大发愿要和地藏菩萨的广大发愿达成一致。这样就能上接地藏神力的加被,下接群生安乐的因缘,这是真正的上契于佛、下契于生,真正把握了佛法心要的两个重点——信心和悲心。

因此,但凡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持咒语,或者诵相关的地藏经典等等,在所愿上一定要推到普贤愿王的层面。刚才说的就是普贤愿王,它的根本点就是善心,而善心就是要推到无比甚深广大、无尽圆满的层面,这样我们在一刹那间就能出生尽虚空界也无法容受的大功德,会出现极其广大的心量、极其甚深不可思议的缘起,因此要在这个要点上把握。

在这里要知道,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时候,反而会最大程度地成全自己;根本不考虑这些世间小利乐,反而一切都任运成就。因此,我们修地藏法门的心愿,就是为了十方世界所有佛的清净正教全数兴盛起来,这是最极广大的善愿,也是最符合地藏菩萨心愿的。因此,我们应当这样发愿,然后仰求地藏菩萨加被,迅速成满此愿。

由于地藏满愿王的加被,使得普贤行愿王能够极其迅速、圆满、无尽地推展,这是缘起的两个要点。我们自身怎么发起大的心力呢?就是发普贤行愿。我们怎么仰求他力的加被呢?就是一心以信心祈求地藏菩萨。我们在念修地藏名号等法门时,就要这样来相应。

深广发心的秘密

这里甚深广大的发心有着极深的秘密。所谓的“深”,是指我们的心本身是法界,因此,所有的众生都是法界心中的众生,所有的佛法都是法界心中的佛法,所有的所作都是要让同体的一切有情都回归法界。发甚深的心就是要知道,一切有情都是同体的,没有一个例外,因此,引领一切有情回到法界本身的所有法教全数都要兴盛起来。

所谓发广大的心,要知道缘起的层面透到从世间到出世间所有道的内涵,因此它的法类是无量无数的。所谓发广大的心,就是在地方上,要遍到法界一切处所;在法的种类上,要遍到一切佛清净的法类,无一例外;而在层面上,任何层面的法教都要兴盛,这就叫做“广大”。

总而言之,就平等分来说,就是甚深,就差别分来说,就是广大。我们的心本自甚深广大,在这样甚深广大的法界心中,能称合到普贤的本性。因此,我们发的愿就是,在这个法界量里,一切甚深能达到本源的法全数兴盛;而在缘起的道路上,广大的层面就是,所有直接或间接引导众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果位的正法全数兴盛。这就叫做“最为深广的普贤行愿”。

小结

总之,这里的所缘就是十方世界中任何佛的清净正教,行相是为了一切有情得到利乐,特别希愿佛的圣教全部兴盛起来,向地藏菩萨祈求满愿,就是此处的修法。

丁二、遮除二种不如理行相

接着我们跟随文殊菩萨的简择智,来认识在祈愿的缘起分上一定要清净广大。所谓的“广大”,是要契合到普贤的心性,不能有所偏局;再者,一定要清净,求愿的是清净的正教兴盛,而不是不清净的邪教。这样去除两种缘起上的偏差,就成为清净的祈愿。以下就看怎样避免这偏局和邪谬的两种偏差。

(一)避免偏局的偏差

在这当中,说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觉囊等派,对此没有差别,这一切总的都是一佛的正教。

这里说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觉囊等教派,对此没有差别,这一切全部都是一个佛的正教。这只是按照藏地的情况来指示,实际上“等”字能放在汉地等的一切情况上。

凡夫心里立了自方就有他方,由此就对自方贪著、对他方嗔恚,这样心就有偏颇或偏局。“颇”,就是程度上多一点少一点、轻一点重一点、愿意或不愿意等等,这些都叫“颇”。颇是程度词,有一点偏的意思,不是平等的。再者,所谓的“局”就是狭窄,狭窄地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这两者都不符合广大周遍的普贤的心性。因为一切都在我心中,一切有情都是一样的佛,世俗上都是母亲,哪里可以对一个好对一个不好?再者,一切圣教都像药一样,凡是能治病的都是好的,因此,这是很狭隘、偏局的心理,要去掉。

在这当中,也就是在圆满的法界心量里,一切诸佛应着无数群生的苦状所施设的能赐予利乐的法教,这一切都要兴盛。在这当中不能有偏狭的心理,说“这个是宁玛派,那个是萨迦派,那个格鲁派”等等,认为要对这个好一点,对那个就不必关心,或者只愿自家兴盛,他家不必兴盛,甚至产生愿它不兴盛的恶心,不能这样。这一切没有任何差别,原因是这全数都是一个佛的教法。

“等”字还包括汉地的禅、净、律、密等所有佛的法教。再推展到十方无数刹海,在各个世界所出现的任何法教,都没有差别。那是什么原因呢?就好比一个父亲,他针对不同的孩子施设不同的药,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个好一个坏的差别?不会的。作为孩子,是不是应当使父亲所施设的所有法门都兴盛起来呢?当然要这样。

所谓的普贤行愿,在对上方面,常随佛学、常供养佛、常体贴佛等的善心都是要有的,这个根源上要出现真正的贤善,而且是普同的贤善。而且要知道,这是一尊佛的教法,是一个父亲所给予的利乐之源,因此不应该有贪嗔的心理,不应该有所偏颇,应当兴起普同兴教的大愿,这就是普贤行愿。因此,在这里法王指示要避免偏狭。

(二)避免邪谬的偏差

哪里有清净的正教的问题:当今时代,所谓清净的教是很罕见的,诸不清净的教兴盛的话,没有利益啊!

这里指示得很清楚,就当今时代来说,已经到了末世,所以清净的教是非常罕见的。很多是表面的,或者看似说的是佛法,但实际是不清净的。因为并非是佛指示的正教的涵义,而是夹杂了众生的无明邪念,把清净的佛法染污了,这些都是不算数的。如果兴盛的是邪僻的教法,或者正教中的伪装品、不清净品,那是没有利益的。就像医生开的药,如果掺假了,或者开错了药方,那哪里需要兴盛?它只会带来过患,是没有利益的。

哪里有清净的正教,是为了彼等而兴盛的。

因此,在这个重点上应当这样向地藏菩萨祈求:无论哪里有清净的圣教,我的功德力全数回向在那里,就是要让这些清净的圣教兴盛起来!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目的。这个意思是说,小到地球、大到全法界,无论哪里有清净的圣教,都至诚地祈愿这个圣教兴盛起来。应当按这样来发心,才可谓是甚深广大。

由于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缘起就建立在欲上,而这个欲就是愿的意思。这样祈愿,又有至心的善根力(有信心、有悲心),又有地藏大士的加被力,这样的话,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力量加在我们心上,我们法界心中所有的正教依着这种力量的执持,当然会得以兴盛。

理路连接

在明确圣教兴盛是众生得安乐的根本后,还要推究圣教兴盛的根源在哪里。知道了根源后,就会在更切近处发极大的祈愿之心。所以,再随法王引导,转入下一部分的修心。

乙二、于持教者长久住世等普发深广之心分二:

一、圣教兴盛仰赖持教大士;

二、故于持教大士长久住世等须发深广之心。

丙一、圣教兴盛仰赖持教大士分二:

一、圣教无因不兴;

二、圣教兴唯在持教大士。

清净的教也是无因无缘不肯兴盛的。对于清净的教能作兴盛的途径,是依赖于持教大士。

这里要推究圣教兴盛的命脉在哪里。按照缘起律来观察,圣教的兴盛不会无因无缘发生。如果是那样的话,应当遍地开花,到处都兴盛起清净的正教。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清净的正教还那么罕见呢?证明是要有因缘的。这个因缘从哪里来呢?能够对清净的正教作兴盛弘扬的关键处在哪里呢?就在持教大士的心上。

所谓“法赖人弘”,持教者心中有从世间到出世间、从小乘到大乘、从显乘到密乘等一分至全分受持的功德。由于他心中圆满地出现了这些教证二法的功德,因此就像一盏灯点燃无数盏灯那样,这位持教者在自身所处的地方,能够把正教弘扬起来。他能影响到周边非常多的众生,使得每一个众生的内心都现起清净的正法。因此,所谓清净正教兴盛的作者,不是在外在的物质上、金钱上、假相上、形式上或者感觉上,这些都不是的,唯一就是在那些真正持着正教的大士的心上。

理路连接

这样发生了认定以后,我们就要发起真正的大心,为了法界一切众生的利乐,为了利乐之源的清净正教兴盛,应当发一个心来作支持,然后向地藏菩萨祈愿。因此,接着就要发很大的善心,为了让一切持教大士长久住世等,我要持地藏名号等,向地藏菩萨祈求,以自己的一分心力注入。这样就是让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持教者都能长久住世等。像这样,要转入下一分的修心。

丙二、故于持教大士长久住世等须发深广之心分二:

一、特说本土;

二、总说一切。

丁一、特说本土分二:

一、正说;

二、反显。

戊一、正说分二:

一、本土圣教命脉唯在持教大士;

二、于一切大士须作三祈愿。

己一、本土圣教命脉唯在持教大士

因此,现在我们想,总的南瞻部洲全部的佛教,以及特别藏地雪域的圣教兴盛的一个命脉,是触及到了谁呢?不必多作说明,大的地方有大的,小的地方有小的,是在这些地方都有的。

以上从正反面认定了,圣教兴盛的途径依赖持教大士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为自己所处的世界着想,来真切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众生利乐的根源在哪里?它是在清净正教的兴盛上。而清净正教兴盛的途径在哪里?这样就要在最切近的这个世界,特别的自己生存的这个地方去看,到底谁是命脉。

也就是说,总的全地球的佛教,特别藏地雪域的佛教。当然,这是就藏人来说。如果就汉人说,那应当是汉地的圣教。像这样,所有这总别所摄的一切分的圣教兴盛的命脉,去寻找的时候,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正教的领域里,有大大小小持教的级别,在所有那些地方,其实都有一个一个的持教者,佛教的命脉就在那上面。

透彻的分析

对于这一点,我们再做一个透彻的分析。凡是心中能持一分法的人,就叫做“持教大士”。大士就是大人,他作的是佛法的事业,他心中有的是佛法的功德,持教大士就是弘法的大士。因此,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层面,或者大的是,小的就不是,这个层面的是,那个层面的就不是,不应当这样想。所有能持佛一分正法者,都叫做“持教大士”,因此在祈愿上面,心要覆盖到一切处。

所谓的“命脉”,就是当他们还住在世间,寿命很长,他们心中所想的佛法愿望都能够顺利无碍地实现,事业非常繁盛广大,这样的话,他们智悲的力量就会引发无数有缘者的善根,使得这些有缘者心里也出现佛法。他们会逐渐地觉醒,逐渐地得到从现前到究竟一切分的利乐。相反,如果这些持教大士不在世上,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大黑暗处,没有法的光明。

像这样,圣教兴盛的命脉就落实在了持教者的心上。一个个持教者住在这里,他们心上所转起的无数的弘法事业、无数的缘起影响力,就会像水波一样,一环连一环不断地扩散出去。如果这个命脉没有了,那就像人逐渐地失去生机一样,法的生命力会逐渐地衰落下来,法的光明会逐渐地黯淡。就像这样,持教者的心就是法的命脉。

理路连接

由于众生利乐的根源在圣教,圣教的命脉在持教大士的心,所以,最根本的祈愿就落实在,向地藏菩萨祈求,一切持教者都得到三个方面的圆满。这也是自性的普贤承顺佛法的大祈愿。因此,接着就要进入,对于持教大士得到三方面的圆满,念念不忘地作祈愿,这样我们的求愿会达到根源处。

己二、于一切大士须作三祈愿分三:

一、长久住世;

二、心愿成就;

三、事业遍兴。

现在,所有这些大士,全部主要是长久住世,这是一。其次,他们心中所想的一切无碍地成就,以及他们所作的事业,于十方一切处兴盛,这是何时也不能忘记的。

这里教导我们要作三种祈愿。祈愿的境,是这个世界所有的持教大士。当然,我们要以此拓展到十方世界里所有持正教的大士,一个也不漏。首先是对于本土的持教大士,在最根本的三个要点上把握寿命、心愿和事业来作祈愿。因为如果能具有这三个方面,那圣教就会兴盛;圣教兴盛,众生就能得安乐,这样就把握到要点了。所谓的普贤行愿就是要请佛住世、请转法轮等等,要落在这样一个根本上。要这样掌握愿的要害。

这样作三祈愿的时候,首先是以普贤的心量,缘法界心中所有的持教大士;特别的,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所有持教大士。祈愿时,是由我们心中为了佛法长久兴盛、众生永远得利乐这种善心所触发,然后就在根本的三个要点上作祈愿。

也就是,心里一直都要想到:所有的持教大士,第一、祈愿他们全部寿命坚固,就像普贤愿王所祈愿的那样,要达到尽未来无数劫,像这样发最广大的心;其次,祈愿这些持教大士心中所想的一切,全部都无障碍地成办,因为他们所想的只有佛法、众生,因此,祈愿他们的所有愿望全数没有障碍地成办;第三、祈愿由他们的智悲之光所出现的如光明普照一样的大事业,周遍在十方一切处所,而且兴盛广大。要像这样作最大的祈愿。

这个祈愿相合于地藏菩萨的心。因为他就是化现在无数世界里,帮助所有佛兴盛法业,帮助所有众生得到利乐,所以,发了这样的心,就和地藏菩萨的心相合了。像这样,要心心念念发这三个大愿,之后祈求地藏菩萨加被这一切都要迅速地圆满。

“何时也不能忘”,就是念念不忘。一切菩萨的无量愿海就摄在普贤行愿里;而普贤行愿就摄在两大愿——众生得利乐、圣教得兴盛里;而这两大愿的命脉又维系在持教大士身上,因此,一直缘着持教大士这样发愿,这是念念不能忘记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心,那就没有普贤愿的内涵,也就丧失了菩萨大愿的心要。这样的人不是大乘善根者,他没有入到极其深广的大乘道上。我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不要,但是这样一个心愿不能不要。因此,念念不可忘的就是这一点。

戊二、反显(即显示持教大士不住世则圣教衰)

否则的话,一切持教的大士都去了其他刹土,佛的教是不会兴盛的!

接着法王又从反面显示,持教大士不住世的话,圣教就会衰微,这样来教导我们认识持教大士住世的重要性。

以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假使一切持教的大德都去了他方刹土,那就好像整个地区停电了一样,一盏明灯也没有,这样的话,佛的圣教怎么能兴盛起来呢?因为没有持法者智悲的力量,在这个世上就全数都是持非法者,那就只有邪法会炽盛,而正法就会衰微,所以,如果持教大德不住世,佛教就会逐渐式微。

如果我们不这样祈愿的话,没有能感这方面的力量,那当然就像没有清净的水就不现月影那样,自然持教者们会到其他有缘的地方。佛法都是随缘的,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就像这样,为了这个世上一切有情的利益,为了众生得利乐,为了佛法得久住,我们一定要这样祈愿,而且念念不忘,这是这个世界众生得利乐的根本。

丁二、总说一切分二:

一、引圣教证成持教大士为本地教众义利之根源;

二、故须于持教大士普发深广之心。

“持教大士住于何方,教证二法即住于彼方;教证二法住于何方,无量持教大士的会众亦住彼方;三根本护法海众住于其方,众生喜乐无余炽盛于彼方”,是有这样说的。

因此,我恳求你们对一切持教大士发深广之心。

这里引用教证,成立持教大士是所在之地圣教和众生义利的根源。在这样明理后就要发善心,为一切持教大士长久住世等发深广的心。

首先要了解教证的内涵,它牵涉到人和法的关系。法赖人弘,哪里有真正的持教者,或者掌握了佛法的人,或者有佛法成就的人,在那里就有真实的教法和证法安住;而哪里有教法和证法安住,就会有无数的持法大士集聚在那里。这就是正法兴盛广大的缘起。

就好比一盏灯点燃了一百盏灯,这里的每一盏灯又点燃了一百盏灯,这样合起来就是一万盏,又好比一粒种子生长以后,根茎枝叶花果都会发展得非常广大,法上面的发展也一样。哪里有成就者安住,或者有具佛法功德者安住,那么在那里就有教法和证法安住;而哪里有教法和证法安住,就像光明会照射到周边的一切处那样,有善缘者受正法光明的启发、受持教大士智悲力量的摄持,他心中的教法和证法也会出来,出来了以后,又会影响到他周边的人,这样在教法、证法住持之地,会有无数持教大士云集;由此,无量无数的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海众,会在这个地方安住;三根本和护法众在哪里安住,那里众生的喜乐都会炽盛起来。所以,这之间的关系就是,哪里有持教大士,哪里就有正法,那里的众生一切现前到究竟身心上的喜乐都会炽盛起来。以这个缘故,法王说,恳求你们对于持教大士发深广的心。

这里的“深广”,浅一点说,“深”,是从内心深处知道一切利乐的根源就在这里,为了圣教住世、一切众生得利乐,从心的最深处来发心。所谓的“广”,就是要普遍地覆盖到十方世界中任何一位持教大德,都要发这样的心。

接着是针对喇荣道场的祈愿:

甲三、特说于本道场发心分二:

一、于本道场圣教兴盛须发大心;

二、于教下弟子成就教众义利须发大心。

乙一、于本道场圣教兴盛须发大心分二:

一、本道场法教因缘;

二、于圣教不出违缘须发大心。

其次,对我们这个佛教大都市也是,我们大家是常住还是短住,不是如实知道的。但是从过去的授记看,像我去世之后及再后,还仍然会有二三百年时间安住,在此期间,教会越来越兴盛,除此之外无他想法,是这样一个。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无常的,这个道场也不好说,会不会变成一些断壁空房?在此期间,对我们这个清净的教不产生违缘,

接着针对我们这个佛教大城来说,大家是还会在这里住很长时间,还是只能短时间安住,无法真正知道。但是从过去的授记来看,像是我走了之后乃至再往后,还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安住,在这期间,圣教会越来越兴盛,我们在这方面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因为授记写得很清楚。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很无常的。如果因缘突变,这个道场是不是就只剩下一些断开的土墙、空空的屋子等?这也很难说。因此,针对这个佛教都市大道场要作特别的祈愿,祈愿的根本还是在清净的圣教上,以至心的求愿,愿不出生违缘。

乙二、于教下弟子成就教众义利须发大心分二:

一、以身垂范加被弟子未来成就教众义利;

二、引导大众如是发心。

丙一、以身垂范加被弟子未来成就教众义利

以及特别的我本人的所愿,对此想的话,现在我的这些弟子们未来也能否成办一个广大的圣教及众生的义利?想了后,每天也是对你们不断地劝请修《自在祈请颂》,是这么做的一个。

法王再以自身为例来说:我本人的求愿,想一下的话,也是心里想:愿我的这些弟子们,不但是现在,而且在将来,能不能也成办一个广大的圣教和众生的义利?这样想了以后,我也是天天不断地劝你们念修《自在祈请颂》,是这样做的。这样的话,也一样是在圣教和众生两个根本上要不断地祈愿,不断地回向。

我是接近老死的人了!这样的话,我想的不是为我自己事业兴盛、名声显赫。我在这个世上是没有久住的时间,若我为自己办后世准备的话,这是好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主要想的是,你们一切师徒事业兴盛,以及对一切有情做得到饶益。这是我心口不二的想法。

我也是快接近死的人了,这样的话,我想的不是为自己今生的事业兴盛、名声很大,因为没有必要。我在这个世上也不会住很长时间,所以,我为了自己去后世作准备的话,这是好的,而在这之外,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我主要想的就是,你们一切师徒在佛法上的事业能够兴盛,以及对一切有情做得到饶益。这是我心和口不二的想法。

法王在这里也说到,愿的重点,实际就在佛法和众生上。而且,关注到一切弟子们的时候,一心想的也是,在佛法上的事业要兴盛、对一切有情能做得到利益。因此,我们应当效仿法王,一切功德都回向在这两个要点上。

丙二、引导大众如是发心

这样的话,这次共修地藏法门的善根也需要如实地作回向。

就像这样,我们这一次共修地藏法门的所有善根,都需要像这样如理如实地来作回向。

按照上面所说的要点,总的方面,要回向在十方一切世间界里圣教兴盛、一切众生都得到利乐;特别的方面,要回向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以及最切近的地方,圣教得以兴盛、众生得到利乐;再近的,回向到这个喇荣道场,在未来的几百年里,兴盛圣教的事业上面不出违缘,能够给这个世上的一切众生带来极广大的利乐;然后,这一切传承教下的弟子们,所作的佛教事业都能够兴盛起来,能对一切有情做得到利乐。

总而言之,根本的祈愿就是一切持教者都要长久住在这个世间;他们一切佛法上的所愿都要无碍地成办;他们佛法上的事业要兴盛广大到一切世间界。这就是我们回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