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 - 轮回过患39

2)思维亲无定性多成怨害,从而远离爱著、去除爱别离苦 分二:A父母等不决定为亲;B子女等不决定为亲。

A父母等不决定为亲 分二:a总思;b细思。

这里思维的要点是,先认清分别心对于亲和怨的认定,那就是能作利益者为亲,能作损害者为怨。之后就要观察到,在真实的缘起事件上,父母等对子女做的实际多数是损害。由此会看出亲没有定性,他时时显现为怨,因此没必要爱著,这样就可以脱掉爱别离苦。首先对于父母等方思维,又分总思和细思两项。

a总思

然若善观,亲也不定为亲,认为父母等于子爱,然爱的轨则成了颠倒后,毕竟是加害了子。

人在没有如理观察之前有一种观念,心非常地愚痴又固执,那时会认为:亲决定是亲,死了也还是亲,无论什么时候他永远是我的亲。这样的话,当发生别离的时候就会想:“我的亲走了,我怎么能不苦?”

做父母的往往认为:“我对孩子的爱是上等的!”其他人看到了也说:“他对孩子的爱那真是没话说。”但是,真的是爱吗?实际去看的时候,爱的轨则成了颠倒后,从究竟上看是害了孩子。既然是加害,那就是怨,怎么是亲呢?这样从最终的结局就可以看到,父母等给了孩子莫大的加害。既是害者,那就是真实的怨,这看出并不是决定的亲。

对此再细分思维。

b细思

如何呢?给财食及受用,迎娶终生伴侣的妻子后,跟轮回的缚绳连上,教以降怨、护亲、增长受用的轨则等不善业的方便很多,是作一个从恶趣的深处不解脱故,没有更大的损害啦!

那么观察,父母等给孩子的爱到底是什么呢?给他钱财,给他饮食,给他各种五欲的享受,然后娶上终生伴侣的妻子,就绑在轮回的缚绳上了,因为一切众生都是由饮食男女而出现轮回的,就像这样给他当了轮回的助缘。再接着多多地教给他:你将来在社会上要立足的话、要发展的话、要自我成功的话,就要懂这些——怎么来降伏怨敌,怎么来护持亲友,怎么提升生活品质,也就是增上五欲享受等的各种规则。就像这样,孩子首先跟着父母学,学的好多都是基于私心巧智去作各种不善业的方便。那么父母做了什么呢?从生死和恶趣两方面观察,总的是把孩子牢牢地系在轮回里,特别是让他深陷在三恶趣里,没有出头之日,因此没有比这更大的损害了。

因此,不必执著这是决定的亲。应当知道,极大的损害其实就是由父母造成的,因此要脱离世间庸俗的爱著。这样看来,没有必要执著他是决定的亲,为此爱著不已,一旦分离的时候,发生很大的爱别离苦。既然心不著在上面,当别离之事发生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样的苦了。

B子女等不决定为亲 分二:a依普贤上师言教作分别思维;b依《米拉日巴道歌》作分别思维。

a依普贤上师言教作分别思维 分四:Ⅰ儿子不定为亲;Ⅱ女儿不定为亲;Ⅲ亲友不定为亲;Ⅳ结成亲友无有毫许坚实之义。

这里首先要明确“坚实”一词的涵义。在愚痴心的认定中,亲友等都是坚实的,也就是亲人永远都是亲的体性。然而实际去观察,对方以那种虚诳之心的状况,时而表现作利益的亲相,时而表现作损害的怨相,细致观察下来,发现多数都是怨相。由此就要看到,亲是没有坚实的,他会随着缘一下子变成亲相、一下子变成怨相,这叫“无有坚实之义”。当以观察的智慧看到他不断在变以后,就知道那上没有一个坚实的自性。由此就知道,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永远是亲而爱著不已,只是自心颠倒习性串习坚固后发生的愚痴举动。

Ⅰ儿子不定为亲 分二:一、由初中后三分作观察,认定他是大讨债鬼;二、由付出和回报作比较,认定他是大薄情鬼。

这里首先从初中后三分来作观察。之后对于父母付出的心和孩子回报的心作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他根本不算什么亲,还不如一般的人,甚至还不如畜生。由此就会歇下,何必对他那么爱著?简直是个大讨债鬼、大薄情鬼。

一、由初中后三分作观察,认定他是大讨债鬼

子女等,也是最初夺身体的精华,中间夺口中的食物,最后夺手上的财产。

子女等是亲还是怨呢?就看他是作利益还是作损害。这个讨债鬼,最初怀胎时,就开始夺母体的精华,生下来三年里以母乳来喂养,消耗母亲的心血;中间能吃饭以后,就不断地夺口里的食物;之后长大成人欲望更大,为了成家时体面等,他又是要房子、又是要车子等等,把手里的财全数夺走。那么这样的讨债鬼,哪里是亲人?的确是最大的怨家。

二、由付出和回报作比较,认定他是大薄情鬼

于彼作疼爱,却回以反驳,自己一生当中不顾一切罪、苦、恶言而积累的财物、受用一切无吝给予,彼也丝毫不给情面。对一个一般人给一次熬煮茶叶的喜悦,在自己孩子身上即使给五十两汉银也见不到,“我自己父亲的财物理所当然是归我的”,除这样认为外,无他。

要看到,双方付出的心太不相等了,这时就觉得他真的连狗都不如。首先,父母对孩子是百般地疼爱;而孩子呢,一跟他说什么,马上就反驳、顶撞,是这样的态度。再看,父母方面付出的心有多厚呢?在一生当中,对于造罪、吃苦、被人嘲讽等等,这一切都看轻、不管,为了孩子天天辛劳地去积累财富、受用等,之后把这一切都毫无吝惜地交给孩子,付出的心太大了;然而,孩子连一点笑容都没有。用比较法来看。对于一个一般的人,只是给了他能煮一次的茶叶,他马上就显出欢喜悦乐的表情,连声地说:“感谢!感谢!”躬着腰,脸上笑着,态度非常地恭敬。然而,给自己的孩子五十两银子,也是连一点欢喜的笑容都没有。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我老子的财产当然是归我的!”除此之外,连一点点感恩的心都没有。

这么看起来,他真的是亲人吗?真是亲的话,怎么会这样?比一条狗还不如。喂了狗之后,它还亲切地叫两声、摇摇尾巴,给陌生人一点帮助,他也是非常喜悦的;但是,这个孩子无论你给他多少,他也没有一点感激之心。那么,这是不是大薄情鬼呢?这样认定以后,就没必要太爱著。

Ⅱ女儿不定为亲

兄弟及女儿等,也对自己的财产作争夺,在给予方面(他们)毫无情面,再给还再要。下至念珠上有一个计数的好瓷珠,也要了后就拿走。贤则兴他家的福,对自家无益。劣则沦落父家后,置一家于苦中。

再看兄弟及女儿等,他们也是对自己的财产作争夺,一旦牵涉到利益的时候,他们就是杀手、土匪,有一点点财产就拼命争夺。而且,对于你给的这块,一点感激之情也没有,脸上连一个欢喜的笑容都没有,给了多少还再要。可见,这些通通都是讨债鬼。

下面再看女儿的状况。女儿也是个贪心鬼,下至母亲念珠上有一个好看的计数的瓷珠(藏人念了多少万遍嘛呢等后,就用这个卡在念珠上的瓷珠来计数),女儿一见到就生贪心说:“阿妈!这个给我!”要了就挂在脖子上,很庄严。连这么一点也要拿走,何况其他的好东西?那是见一个就要拿一个的。女儿出嫁以后,她要是贤惠的话,只是给人家添福气,对自家没利益;她要是不好的话,就被打发回娘家来。结果她一回来,全家一下子沉浸在苦中,连空气都好像变僵了。她就是个召祸的根源,一回来大家都不对了。像这样不作利益,反而时时都在制造苦、制造损恼,哪里是决定的亲相?所以没必要太爱著。

Ⅲ亲友不定为亲 分二:一、兴时;二、败时。

对此分兴时和败时两阶段作观察,就会发现亲相的不定。

一、兴时

其余亲人一切,也于自己财而喜圆满之时,一切也如天般看待,何利益能做到多少就作,不要也赐给财、食及受用。

其他的亲戚,在自己财富和安乐都很圆满的时候,也就是什么财富都有,什么安乐都具足,他们就把你当成天神一样看待。什么样的利益能做到多少都去做,而且不需要的偏偏还要都送给你。人的心很假,本来不算很亲的亲戚,这时候都特别地来凑近乎,只沾一点边也说:“他跟我特别的亲!”本来自己条件很好,吃穿用什么都不缺、都不需要,他却偏偏要送给你,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带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败时

自己成了败落者,过失丝毫也未做,然于自己如敌般看待,施以饶益,回报损恼。

当自己败落的时候,对他一点没做过损害,没犯过过错,他却把你看成怨敌一样,马上就翻脸了。本来跟他很亲,他却对别人说:“他不是我们的亲人,他是很坏的!”曾经给过的饶益,回报的都是损害。像这么自私的人,何必把他看成固定不变的亲呢?

只要有利可图,有一点光可沾,这时候他就凑过来,平时没什么来往他也要说我们两个特别亲,不需要的东西也要给上。等到稍微有一点落难、衰败的时候,没做过任何对不起他的事,他马上就把你立为敌了。这样哪里是亲?所以没必要爱著。

Ⅳ结成亲友无有毫许坚实之义

如是子、女、戚、属这些,是丝毫坚实也无。

总的来说,儿女亲属等,在亲这一点上一点坚实义也没有。

“坚实”,就是它一切时都不会变。但是如实地去衡量,发现所谓的亲时时在显出怨的相,因此没必要爱著。心一不爱著,当别离的时候,就不会产生爱别离苦。要像这样明确此中的奥义,知道普贤上师在指示什么。

b依《米拉日巴道歌》分别思维 分三:Ⅰ断除于儿子爱著;Ⅱ断除于女儿爱著;Ⅲ断除于亲友爱著。

Ⅰ断除于儿子爱著 分三: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二、总结认定;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 分三:(一)最初可爱天子相;(二)中间大讨债鬼相、大薄情鬼相;(三)最后大陌生人相、大殃祸鬼相。

(一)最初可爱天子相

至尊米拉云:“子初可意若天童,难以抑止怜爱生。

儿子小时候就像可爱的小天童一样,细皮嫩肉的,看起来非常可爱,而且很听话。看到的时候欢喜得不得了,忍不住地生起怜爱、欢喜的心,视为心肝宝贝。这时候是看着也欢喜,抱着也欢喜,常常摸摸头、亲亲脸等等,现出一种可爱的、值得爱的情形。

(二)中间大讨债鬼相、大薄情鬼相

中间厉害讨债鬼,虽尽施予无足时,人家女儿迎入内,大恩父母逐外出,父唤亦不作回答,母唤亦不略应声。

儿子大了以后成了最厉害的讨债鬼。外面的债主只讨一次,讨完就再不来了;而他是天天都讨,给了还要,今天来要、明天还来要。外面的人只是讨一点应得的;他是方方面面都讨,这个好的也要,那个好的也要,一切全给了他,也都没有满足的时候。

再者,产生了叛逆。本是别人家的人,但由于他的那种自私和贪欲,把人家的女儿迎进来;本是恩重如山的父母,却毫无情面地赶出去。之后,父亲叫他也不答应,母亲叫他更不应声。就像这样,在中间成了一个最大的讨债鬼和薄情鬼。

(三)最后大陌生人相、大殃祸鬼相

后成心远邻居者,作诡诈计令家衰。

按照藏地有些不好的情形来说,先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后来儿子成了家,父母就搬到外面住,成了邻居。在汉地的话,儿子成家以后,多数不跟父母住在一起,即使在一个城市,父母也是住在遥远的另一头。就像这样,最后心里已经没有那种很亲的感觉了,见面就像陌生的邻居一样,心离得远远的。

再者,他心上发生了很不好的状况,动很多的奸心狡计,耍各种手段,使得家里破败。

二、总结认定

自生怨敌戮伤心。

总之,所谓的儿子就是自己生的一个怨敌。他一开始现成非常可爱的相,然而长大以后却成了天天用刀子来戮伤自己的人。这样就看到他的确是怨家,是讨债的大怨鬼。

尊者以智慧见到,轮回的事太虚假,前面那样可爱,后面是那么坏,最终基本上全部出了大问题,因此轮回的确是个苦海。

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轮回耙绳今已断,世间之子我不欲。”

尊者说:这个轮回的耙绳我已经断了,世间的儿子我没有想要的心。也就是,透过观察到缘起上的过患以后,那种颠倒的欲已经断掉了。

这是由胜解出现的出离的道心。看到世间的儿子就像牵引耙子的绳子一样,有了这个耙绳,一路会带着耙子把土都拉过来。也就是,有了世间之子的牵扯,会一直把轮回的事情牵引过来。尊者看到这一点,觉得这里有极大的苦患,生养个儿子,最终却是爱变成恨、乐变成苦,从中出现很多轮回的状况,因此说轮回的耙绳我已断。

Ⅱ断除于女儿爱著 分三: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二、总结认定;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 分三:(一)最初欢悦可爱女、讨财大权女;(二)中间讨债转轮女、薄情惹气女;(三)最后红面罗刹女。

(一)最初欢悦可爱女、讨财大权女

又云:“女初天童欢悦女,珍财尽携大权女。

女儿最初非常可爱,用诗学的修辞手法来说,她就好像让天童见而生喜的天女一样。

之后,稍微长大就开始有了大的贪心、虚荣心,凡是珍贵的财物她都要拿走,成了一种具大权的女子。这种自私的心,随着年龄增长就开始现行了。

(二)中间讨债转轮女、薄情惹气女

中转无止讨债轮,于父直讨而携去,于母暗窃而携去,虽予全无喜色应,大恩父母心风生。

中间出嫁以后,一直在转讨债的轮,没完没了。不像其他人,讨几次就结束了;她这个讨债之轮是无休无止地在转。以她的自私心,每次一回到娘家,就在父亲面前当面直接要了带走,因为父亲力量大,不敢偷,怕被抓了打。母亲力量小,就暗暗地窃取,之后带走。凡是给了她的,一点好脸色都没有。她的做法只是让父母生气,尽是做一些不令父母欢喜的事,一次又一次,做得多了,把父母的心脏病都引起来了。

(三)最后红面罗刹女

终成红面罗刹女。贤者他家兴福女,劣者自家收祸女。

最后就成了非常可恶的红面罗刹女。好的就成了带给人家幸福的女子,不好的全是归自家来收祸,最后就成了这种状况。“罗刹女”表示一种作害的相,也就是她根本不会给自家带来真实的安乐。

二、总结认定

兴祸刹女戮伤心。

总之,所谓的女儿就是自己生的一个罗刹女。罗刹女看起来美貌、柔情,实际心里充满了贪欲、恶习。要知道,她只是轮回世间的女子,心中充满了自私和烦恼,因此到了大一些的时候,恶劣的习性就开始猛利地现行。与她有了关系以后,她只会把好事全部拿走,把殃祸全部给你。要像这样认定世间亲最终都成了怨的相。

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无觉之忧今已断,祸根之女我不欲。”

尊者说:常常陷在一种无法醒来的忧患状况,那就是世间女儿的殃咎,对此我已经断掉了。对于这样祸根的女儿,我没有想要的心。要了只会没完没了地发生祸患,让人陷入无休止的忧当中没法出来。因此,这样明见过患以后,我以胜解的力量已经出现了出离的道心。

Ⅲ断除于亲友爱著 分三: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二、总结认定;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一、观察初中后三阶段的相 分三:(一)最初浓情厚意亲;(二)中间酒肉来往亲;(三)最后争讼根源亲。

(一)最初浓情厚意亲

又云:“亲初遇见喜笑颜,来此住此满盈谷,

亲戚们最初一见到的时候,欢喜地看着你,笑着说:“你到我这里来,你就住在我这里!”那种浓情厚意的话语好像充满了整个山谷。之后,殷勤厚意地尽自己的心来款待:“你坐在那个好的地方,你喝茶,你吃肉,你好好休息!”这样看起来,这应该是真实的亲人吧。

(二)中间酒肉来往亲

中则有酬酒肉食,酬彼一度还一度。

中间的时候,每请他一次,他就回请一次,总是彼此吃来吃去,应酬一度又回报一度,就像这样成了酒肉朋友。

(三)最后争讼根源亲

终成贪嗔争讼根。

最终,这些亲戚们成了贪嗔争讼的根本。由于彼此走得太密切,因此就会说:“我们一起做个生意吧!”然后,彼此自私的心在面对利益时就开始发生了斗争。就像这样,世间的亲友最终就成了以贪嗔而引起争讼的根源。到了后面,为各种事情就开始打官司,在利益上分配不均,或者觉得吃亏,或者没有兑现等等。比如说:“我当时给了你多少,你还没有还!”或者说:“我们明明说好了这样分配,你却自己独吃!”等等,最后就成了这样。在各种利益上面,认为自己吃亏,或者他的贪心没得满足的时候,就开始发生争讼。

二、总结认定

苦轮争讼戮伤心。

像这样,结了亲以后,没想到陷入到苦的步法中、陷入争讼的大纠纷里,结果自己的心完全陷进去了,受的伤太大了。

争讼是不好受的,一轮又一轮,这叫“苦轮”,整个心好像被一刀刀戮伤了一样,都是真刀真枪地互相砍、互相捅。就像这样,亲友最后成了杀伤自己的怨敌。

三、说明观察到量时断爱的心态

乐时食友今已断,世间之亲我不欲。”

尊者说:这种乐时的亲友我完全断了,世间的亲友我是不要的。

这表明了他出离的道心。“乐时食友”指世间酒肉朋友,当你有名有财、有权有势的时候,就会凑过来,吃肉喝酒来跟你套近乎。然而一旦遇到了苦,落魄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管你的;有利害关系时,必然要与你争,最终就陷入到无休无止的纠纷战当中。因此,尊者深观到祸患后就讲,轮回的亲友我没有一点想要的心,给我也不要。他知道在这个充满烦恼的世间,被哪条绳子牵牢了都是苦患的根源,因此一刀永断。

总之,对于儿子、女儿、亲友等,如果都能知道爱著只会引来无数的苦,之后就会断除而不再牵连,也就没有所谓的爱别离苦了,离了就快乐。这是极其殊胜的教授。

思考题

1、细致思维:为什么对子女而言,父母等不决定为亲?

2、依据普贤上师的引导思维:

(1)儿子不决定为亲。

(2)女儿不决定为亲。

(3)其余亲属不决定为亲。

(4)亲友等毫无坚实之义。

3、依据《米拉日巴道歌》思维:

(1)如何断除对儿子的爱著?

(2)如何断除对女儿的爱著?

(3)如何断除对其余亲属的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