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 - 轮回过患20

小结

山中、水里、原野、山崖、虚空等处安住的含生、昆虫,以及飞禽走兽等,这些散居类的旁生,有寒热、饥渴、怖畏、迭相吞啖等的无量诸苦,以及各自的身体本身就成了被杀之因,常遭役使等,有无量诸苦。旁生的寿量,《日藏经》中说,寿量短的仅一刹那,长的在一个劫之间感受诸苦,龙王等的寿量能达一个中劫等。

唯识变现

所谓“唯识变现”,就是说,旁生类的苦相是从何而来的呢?按照十二缘起的规律,起先是由业果愚的驱使,造了愚痴等的非福业;第二刹那就在识田里熏建了业习气;一旦到了成熟位,即成了果位识的时候,一刹那间入胎、入水等等,出现最初的名色位;然后,很快就出了根身,六根开启;之后,由过去的业变出各种境界。

比如,一念间就投入到母老虎的腹中,跟父母精血一和合,就开始孕育了。然后六根形成,极度地受着住胎的苦,之后就降生了。这时候,由它的业识会变现出自身的环境、同类异类等。那时候就出现了森林、几只老虎,以及森林里的各种状况。然后,自然以它的业缘出现啖食等等,整天去咬食小动物。

或者变成一只獐鹿、一只兔子等等,也是这样的胎生,就是那个识的力量在不断地变现。有业缘关系的那些旁生会出现,猎人等会出现。如果过去欠了杀债等,这时就会被吃掉或杀掉。

不仅如此,还有湿生、卵生等等,都是唯识变现的。识一旦成熟,在这上面有各种的触、受,要感受黑暗的苦、寒热的苦等等。比如,成了海中的鱼类。一下子就现出好多水,而且鱼自身有一种器界的相,之后也是由业驱使着,要迁徙、游行,有恐惧苦、黑暗苦,遭杀戮等等。在业的功能没有消尽之间,会不断地按照缘起来变现。总而言之,从始至终就是一个不清净识现出的各种苦相,一点意思也没有。

诸如此类,我们要透过《念处经》等,以及其他的因果书籍来了解,那会开展出一个广大的业果的认识,从而才能确认,知道这种状况很苦。自己要求出离,然后知道怎么去忏悔,这都需要首先发起认识业果的智慧。比如,要看《念处经》等,知道旁生界各种性情的来源,四种生的来源,四种食的来源,龙的来源等等。这样有了一定的量以后,就能确认完全由业决定,完全是识变现的。那么,知道了业是怎么变现的,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就知道当前怎么来忏除、截断、发誓等等。

比如,所谓的水虫,就是一类众生过去愚痴没有智慧,造了恶业,临终的时候非常干渴,以贪爱念着水。这样在中有的时候,起了心要过去,结果就生在水里了。那时候也是识到了成熟位,它会现出水来,但那也是假相。然后,心以爱取就直接过去了。过去以后,湿生的名色就出来了,以这个识就变出各种果位上的状况。这样的话,实际都是业识变的。如果前世没有布施、持戒等的福德,就会生在暖水当中,口常常干燥,就像触到很热的沸水那样,这些都是心识的功能在变。

诸如此类,我们还要补充的就是旁生的业因果报这一分。也就是,要进一步透视到业感缘起,之后,我们在发出离心、修大悲心、修忏悔等的方面,就能进一步切到关要,这是需要补充之处。

(三)总示修要

如是无法思量之苦悲惨驰行之故,见如是苦有情时,设想自己是它后,细分思维它有几许苦等。其后,对已生旁生之处的总体有情修习猛利的悲心,特别若有依于自己的旁生等,则慈悲爱护,下至虫蝇及微细含生在内,都无不具有苦乐之受,又无不曾做自己父母,故于一切修习慈心悲心等,以具足加行、正行、结行三分而修持。

这里的修心是从前面广大闻思开发胜解的基础而来。“如是无法思量之苦悲惨驰行”,这是前面由观察力发现的事实。有了这个基础后,接下来就要感同身受地去体会它们的苦。要知道,如果前面的闻思非常广大、细致的话,那后面的修心开展的层面就又广、又深、又细,由此将出现具力量的出离心、大悲心等等,这是次第上的问题。

那么,此处跟前面的连接如何呢?前面要求,从隐住到散居,散居中从野生到家养,方方面面去观察旁生的苦。总的来说,观境要含括到尽十方法界中所有旁生的种类,而苦也要摄尽它们所有的苦处。由此,就能引出极其广大的出离心和慈悲心等等。

“无法思量之苦”,有总、别两分。所谓的“总”,是说透过以上的了解就明白,以我们的思维心没办法衡量到苦有情、苦处、苦相等等的边际。因为虚空界是无边的,世间界是无边的,众生界是无边的,旁生界是无边的,它们因行果报的状况是无边的,因此,总的有无法思量的苦。

按别分——任何一个旁生来说,那一世所受的苦,以及未来世将受的苦,都没办法用我们的思维测到它的量,看到它的边际。譬如一头牛,它自从被役使以后,每一天身上要受多少劳累,多少次被抽打、被束缚,多少次感受剧烈疼痛等等。一项一项去想的话,一天发生的苦受都没办法单单用思维去衡量到它的量。这样一天一天积下来,一生有多少苦,最终挨宰受多大的苦,来世继续生在恶趣里,一生一生又有多少苦等等,像这样,在一个旁生身上,都有没办法思量到的那么多、那么重的苦。

“行”,就是一直受着业识的支配,刹那刹那迁流不已,没有其他的内涵。

“故”字的意思是,由此,我们内心应该真正发生触动,我们关怀生命不应停留在口头。

“见如是苦有情”的“见”字,有现量见、比量见、教量见。那些非自己眼耳所及的旁生的苦状,要由教量来见;在自己身边能看得到的,要由现量来见;还有一些由因到果的状况等等,或者与人间苦的程度的比较等等,要依靠比量来见。而一见到这样的苦时,就要转入对生命现相的关注,再作设身处地地思维。应当把自己想成是它,起了这个想以后,我们才能够去体会它有多少的苦。

因此,思苦要有两分:首先,要设立“我就是它”的想法;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想,它有多少的苦处、多少的难处,多么可怜等等。这样就会对这些生命状态,发生真切的认知。由此作为发展大慈悲心的基础。“有几许苦等”的“等”字,包括生到了旁生里,我受那种苦时能否忍受呢?那种苦与我目前人间的苦相比重多少呢?在那里是否有安乐呢?是否能造安乐之因呢?来世的前程又如何呢?诸如此类,要很细地一个一个地去考虑。

这样之后,就要对广大的旁生界修习慈悲心,这又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地进展。这里透过“先总、次别、再总”的方式来引入。所谓“先总”,就是当思苦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知道不能再漠视不管了。而是想到,在自己清闲地喝一杯茶的同时,在十方法界里有无数沉溺在旁生苦趣里的众生,它们就像前面自己思维的那样,正受着漫长、难忍的大苦。的确像《念处经》所说,旁生界的苦难极重,受苦的同时造罪也极重,所以,宁可堕地狱或者生饿鬼,也不要生为旁生。由于一直被愚痴蒙蔽的缘故,它们在百千劫中难以脱身。由此,就不得不对已经生到旁生处的无数有情,没有一亲一疏的差别,平等地修一个广大的悲心。悲心的程度要达到猛利。就像母亲见到独子堕成了牛马等,正在受那样的苦,这时候心里根本无法忍受,要像这样达到非常猛利的程度。在这个猛利悲的驱使下,大菩提心才能发展,菩萨的悲愿才能出现,尽未来际无尽的普贤行愿的事业才能出现,因此,这是大乘的支柱,一定要让它坚固、广大。

这样总体上修了猛利悲以后,别分上,那些依靠自己的家养旁生等,跟我们有非常切近的因缘,自己能亲自看到它,这样就应当真真实实地去修一个慈悲的善心和行为。也就是,对于自己家里养的猪、牛、羊、狗、猫、鸟等等,不要把它们看成观赏物,或者像无情的色法一样,一定要知道业果的相。它是由于过去愚痴恶业的因缘,被系锁在旁生的命运当中。应当要知道,它是一样地有厌苦欣乐的心,有一点点苦它也不愿意受,有一点点乐它都想要。因此,应该以慈悲爱护,就像母亲特别怜愍痴呆的孩子那样,应该多给它一点安乐、多为它拔一些苦,要有一个非常真实的慈悲之心,不要麻木不仁。

这样之后,又要推展到总体的旁生界。由两个理由来证成:第一、在旁生界里面,下至苍蝇、蚊子、蚂蚁,以及一些微生物等,没有一个不具有苦乐受。因为它们是具心识有情,因此每一个都是厌苦欣乐的。第二、从它们与自己的业缘关系来看,没有一个过去世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以这个缘故,对于自己的父母,当然要修与乐慈和拔苦悲。

就像这样,首先从正理上要建立,这是绝对应当的。之后,要按照前面总的修旁生界的量,把慈悲心的范围扩展到最广大、最周遍的地步。也就是,尽一切世间界根本处所里的隐住旁生,以及眷属处所里的散居旁生——野生、家养等的旁生,这一切的旁生类,全部都在自己关怀生命善心的观照当中,一个不漏。又要知道,它们是具苦乐受的,而处境又是那么悲惨,一点点乐没有,尽是那么重的苦,又都是自己的父母,那当然是不可不修慈悲心的。像这样,建立了这个观念以后,我们从此时开始,一直到成佛之间,对一切有情都唯一地要修慈悲之心。“等”字,包括其他忏悔、修出离心、修归依等等。

按照这样的理路,以具足加行、正行、结行三个重要的部分来作修持,就成了缘起上圆满的大乘法的修持。

先于自身上思维的必要

对于这个要点,先要在自身上思维恶趣苦。原因是,如果在自身上思维,就成为引发出离心的因,再转在他身上思维,就成了引发大悲心的因;如果没有先在自身上思维,对自来说,无法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对他来说,无法引发悲心而且达至扼要。

这是一个大关心,关心的是生命的现相,如果没出现这样一种大关心,道心是无法成长的。首先不必说关心众生,先要学会关心自己,要考虑到,如果我落到了旁生的果报中,是何种状况?由此会发生忧患意识,感觉生到旁生界非常可怕,因此会急切地求出离,为了出离,首先在因上要切断。就像这样,会引发自身忏悔、断恶修善、修归依等等。人最关注的是自己,如果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关注,怎么可能关注他人?相反,假使自己已经设身处地地作过观察,发现了这是极大的问题,又看到在整个世间界当中,落在旁生界里的有情无量无数,推己及人就开始真正地关怀众生,那时候就会油然地生起悲心。要像这样看到转变心的关键。

细分思维

接着要认识,所谓的“思维”需要细分,即非粗分。这是因为,思维业果属于对缘起一分的观察,只有很细分地、很真实地去看到它的真相,才会生起胜解,由此才开始变动心意,发生各种如理的善心。也就是,当一分一分地看到旁生这个苦趣的状况,又设身处地地那么去体会,发现没法忍受,这时候当然起大厌患,当然起求解脱的心,当然起忏悔心。而且,对于这些旁生界的状况会清晰了然,善心也会由此发起。这就是要求作细分思维的原因所在。

又要知道,所谓的“粗分”是什么呢?引导文一句一句的纲领,自己口里能重复,考试也能得高分,这种就不算数,它是粗略的。没有细致地思维,就难以发展出深度的善心。如果按这种方式去走,大概地过一下,搞不好就会成为法油子,以后法学得越多,心越骄慢,而内心的成长却连幼儿园都没迈进。会发生法和人之间非常大的偏差,法已经学到了极顶,而人恐怕连一个正常的状况也没有,连一个普通人的善心也没有,那就会出现很重的人格方面的缺陷。

那么,所谓的细分思维有没有榜样呢?的确有,《念处经》里讲的那个比丘就是细分思维的榜样。譬如,地狱上百处,饿鬼几十处,旁生几十处,他都是一个一个地思维。经中说,那位比丘为了认识业果,又来思维某某地狱的某某处。他是非常详审仔细的,也就是那一处一处的地狱是怎样的状况,他都如实地去认知。再者,饿鬼界里面有哪些饿鬼?每一处是怎样的情形?他都是细分地去认识。对于旁生界里面一处一处的旁生,也都是细分地去认识。

就像这样,要分开来一处一处地认识。包括在果位上有怎样的处所、根身、受用、寿量等。所谓的“受用”就是指苦,苦受如何,苦具如何等等。再者,又要从三世因果的整个流向上去观察,过去以什么因出现了现在这个果,现在受果时又怎样造因,将来又会出什么果。像这样,就会有一个对因果的非常广大的观照。

那么,目前思维轮回过患是在果分上观察。按这部分的修心来说分成两分:首先,在人间旁生以上,所谓的隐住旁生,和散居旁生里面的天界旁生、龙等的旁生,这些全部要依《念处经》来思维,那是没办法口里念几个字就知道的。譬如讲到龙,这里只是原则性的指点,而在经中,任何一处都有详细的宣说。只有知道它细分的内容,自己才能够设想:我成了那样的龙,堕在那种旁生界里,出现了什么根身,是什么果报相。譬如常雨热沙的苦如何,那就要知道有一个龙世界,那里有一座戏乐城,里面有非法龙王和法行龙王。热沙是怎么降在非法龙王头上的,它自身受什么苦,眷属们受什么苦,这种苦要持续多长时间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依经来思维的。

接着,在散居旁生中,对于野生和家畜两部分,就依照人间能看到的状况来作思维。也就是按照引导文一段一段的指示,配合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材料,一个个地按照它的处所、身体、受用、寿量等等去作思维。再按照它的业行状况,比如,做一头牛是什么状况,在受报的过程中,从始至终有哪几类苦,每一类苦的苦相如何,当时的状况如何,最后死的时候又如何,以及这一生因行上集了什么样的业,来世又如何等等。整个一路贯穿去思维,就叫做“细分思维”。

好比记者去跟踪一个人,观察他一生的经历是怎样的,从而会发现这个人的真实状况。如果把自己摆进去,设想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可怜人的话,也会感觉这是非常苦的,自己马上会起心:我不能做这样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的呢?了认了以后,会说:我不能做那种事。诸如此类,这些心自然就会发出来。那么当他对这样的个例发生了真切的认识,而且转动了心,之后看到同样处境的人,自然会生悲愍之心。诸如此类,就是转心的法道。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思维,把以上讲到的案例、经上的描述等,换成自己,作切身地观察。以驴为例,假使自身过去欠了张家的业债,到了业习气成熟的时候,一下子投入张家的母驴胎中。那个时候,一念识就封裹在精血里,然后很迅速地从名色位到了六入,一个驴身就出来了,之后就降生了。那么,这一世就按业的安排要还债了。从前欠了张家多少,就要还多少债,这非常苦。

就要想:我那个时候逐渐长大,有了一些力气的时候,就开始要做一个死刑犯,服多年的徒刑,最后被宰掉了。想一想,这个苦难来临的时候,我能受得了吗?首先,我的脚被钉上了铁片,为了能够长久地驱使;然后被阉割,为了好控制。之后,日复一日驮着几百斤的东西。主人也不会体恤我,用很粗糙的木板在我身上钉成了架子,左右放两筐东西,几百斤重,这样就开始背负。走下坡路的时候很艰难,几百斤的重量压到了脖子处,很重、很难受,还不得不往前走,走得稍微慢一点,鞭子就抽上来了。走上坡的时候,那个重量又到了屁股后面,也是难受。就像这样,一天从早走到晚。因为有力气可以利用,要还这个业债。

就像这样,我能受得了吗?假使在一个非常可怕的监狱,要服最重的劳役,每天背几百斤的石头,不断地从这边背到那边,自己都感觉非常难受,然而做驴比这还要难受很多倍。那个时候,身上的皮都磨破了,但主人根本不管,只能继续背,之后全身的皮都烂了、生疮、虫咬,非常难受,也不得不忍受。那样的苦我能受得了吗?现在被蚊虫咬都受不了,何况那样的苦呢?

再者,主人想快点回去休息,就用鞭子使劲抽,那就不得不往前驱驰。他想多装一点,可以赚更多的钱,那就不得不背负更重的东西。真是有苦难言,只能空落泪。再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个休息日。就像这样不断地驮下去,很快气力消竭,自己也衰老了,用不了多少年开始出现老态。主人一看没有利用价值了,某一天拿着刀过来,接着就要接受残酷的杀戮之苦。

在这一生当中,自己完全处在愚痴的状态里,连一个基本的应做不应做,都没办法生起认识。再说,心中可能还积着一股怨尤之气,这个习气种在识田里,来世还要报复。或者,以一生当中造的贪嗔痴的业,又要继续堕在恶趣里面。这样看未来的前程,苦也是没有边际的。

像这样,如果我一念间入了驴胎,那我怎么出来?我的苦有多大?这当中是否有乐?是否有修法的因缘?像这样就知道,堕成畜生是非常苦的。以这样的认识作为基础,然后可以发展各种法道上的心。

这是举驴为例,其他都依此类推。如果我堕成一只老鼠、一头牛、一匹狼,或者水里的鱼类,乃至一条龙等等,会有怎样的遭遇?像这样逐个去思维,会逐渐观察到,自己成为一个旁生是什么状况,之后就会发广大的出离心。再看到其他堕成旁生的诸有情,自然会发悲心。基于前面对家畜的认识,对于身边的那些旁生就会发慈悲心等等。诸如此类,都要通过切身地观察来发展。

再说有关的忏悔等,也是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于熏入了恶业习气所导致的。如果我因位造了愚痴等的恶业,不知道取舍,不顺天理而行,那就是一个旁生,叫“因位的旁生”。就像现在的人,虽然衣冠楚楚,其实是个人面旁生。因为心里对于真实的因果以上的正道,丝毫不理解,非常愚蒙地顺着自己的那股旁生习气在做。比如任意地发贪嗔、任意地性交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畜生的做法。像这样,一种非常深重的愚痴等,开始在心相续中积业习气,他就是因位的旁生。一旦成熟的时候,就成了果位的旁生,乃至业功能没有消尽之间,一直有旁生的果报。而且,落入旁生要爬出来非常困难,多劫之间一直在那里面转,因为没有出现正法光明的机会。

诸如此类,认识了业的力量以后,自己心里对于过去造的旁生业追悔,像服毒一样;对于未来要发誓,再也不做畜生的行为,不再有愚蒙之心的状态。要像这样,截断旁生的缘起链。以上简要地做了修法的指示。

思考题

1、修习旁生诸苦:

(1)解释下列句子的涵义:“无法思量之苦”“见如是苦有情”。

(2)什么是“设想自己是它”?这样想有何必要?

(3)什么是“细分思维”?从正反面抉择细分思维的必要。此处修旁生苦时,如何才能做到细分思维?

(4)结合旁生苦的种种实例,设想自己是它,之后设身处地地细分思维旁生诸苦。

2、如何按“先总、次别、再总”的方式对旁生修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