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 - 轮回过患1

第三 思维轮回过患

记录者华智仁波切首先敬礼上师:

遍知轮回事事无坚实,大悲唯求恒时饶益他,

不著有寂行如大乘教,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偈是总持颂,又是心要颂,揭示了由思维轮回过患而发展出大出离心的历程。下面逐句解释金刚句甚深的内涵。

第一句:“轮回”,指生死岸边的事,也就是属于轮转范畴里的一切想法、做法,比如为现世法而求学、经商、从政、护亲伏怨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我执而寻求自身的离苦得乐,用合乎因果正道的做法,或者不合乎因果正道的做法,总之这一切轮回的事都毫无坚实。

所谓的“坚实”,是指每个人都要寻求真实的意义,然而就像芭蕉,乍看似有,寻找实无,在这里得不到任何意义,同样,基于我执想寻求世间快乐,无论是求今生还是求来世,从缘起这一分观察,最终都唯一落入苦中。从乐果这一点去看,是得不到的。因此,彻底看破轮回的事,全部没有意义。

“知”是智慧的状态,实际有胜义空性的观照和世俗缘起的观照。这里是单从缘起这一分,能彻底明了这样做毫无乐果可得,这叫做“知”。

第一句是观察轮回将带给我们什么,结果得出,在今生来世的范畴里,无论寻求哪种生死中的富乐,都决定惨败而归,都决定失望而归,都决定只得到苦。这是普贤上师以身垂范,明确地点出,思维轮回过患后会彻底地发生厌患心。

第二句讲,基于出离心在心中生起,之后就能发展出大悲心。普贤上师所具的德相是,已经看透轮回的事,把今生和来世的所有追求全部放掉。转而观察众生,见到众生处在这样唯苦无乐的状况里,却毫不自知,继续循着可怕的缘起走向,不断地基于我执而追求,由此或者落在恶趣里,惨不忍睹,或者暂时生到人天,最终也掉落恶趣。像这样,看到全法界盲目的有情,都陷在深深的苦海中无法自拔。对这一切盲目的有情发起了大悲心,这时唯一希求利益众生。

第三句讲,普贤上师按照大乘教那样做到了,既不著有边也不著寂边,这是相对凡夫和二乘的缺点来说的。“凡夫”,指人天众生著在有边上,“二乘”,指声闻、缘觉著在寂边上,都没有做到按大乘教那样实行。与凡夫和二乘相比,普贤上师已经明了一切法自性空,不著于有边,也明了并没有与三有相对的寂灭边,而不著寂边,就像莲花无著那样,这样的话,离一切相行一切善。这种无著的体性,落在智慧上就是具足般若。这样既不著有也不著空,而处在空性当中行一切善,因此,他做到了大乘教法的要求。

什么是有边和寂边呢?以有事作为自体的五蕴是此岸,也就是,成了凡夫见和行所摄的道是轮回边;断了五蕴相续的无事是彼岸,即涅槃边。凡夫不断地落在有边上,一直都是有五取蕴的;二乘断了五取蕴,另外有一个寂静,就住在寂静里。但实际上,诸法本来的法性是两边都不住,也就是双融大平等。这样的有事、无事两者中间没有第三品法。也就是,事和无事只是有法,这两者在法性界中平等的缘故,法性大平等,什么边都不住,这就是所谓的因般若,或者如来藏,或者法界。在这上起的观照之心是道般若。而在不住两边当中,不住寂灭边这一分,称为“般若度”。像这样,如实证了空性的缘故,一切边不住。这就是按照大乘如实的道而行。

由于本传承强调完整的出离心,不但有出离恶趣的出离心,而且有出离轮回的出离心,还有出离私欲的出离心,以及出离二边的出离心,这是晋美朗巴尊者的传承,而普贤上师作为实证者,这些全部修证到了,它的基础就是观轮回过患。当看到轮回了无实义,之后就会全部放下,也就是从轮回因果的道当中退出来,不但不求今生,也不求来世。接着,又从小乘私欲的道里退出来。由于发起了大悲心,不再为一己而求利,而是一心一意求利他,这样就从小乘的私欲,或者唯求一己解脱的下劣作意中出离了。之后,又从取相菩萨的过患中脱出来,既不住有边也不住寂边,这样来实践大乘的无著之道。像这样,出离了由虚妄分别所产生的一切粗粗细细的颠倒心,对于这样的无等上师恭恭敬敬地顶礼。

如果以“三主要道”来看,第一句是赞叹上师具有出离心,第二句是赞叹上师具有菩提心,第三句是赞叹上师具有无二慧。首先,由于了达轮回之事全无实义,而出现彻底的出离心。其次推广此心,知道众生唯苦无乐,也明白单是为一己求私利没有意义,而唯一希求利他,这样就发起了菩提心。从此以菩提心摄持作一切善,念念缘着众生,心怀苍生。第三、知道实相中没有有寂二边,因此,不住在有边或寂边。不像凡夫著有,也不像二乘著空,而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在一切处利益众生。像这样,出现了三主要道圆满的道体和支分,完全按照大乘教法做到了。对于这样的无等上师行礼敬。

这样敬礼,实际是引导学人唯一以上师为楷模,依照这样次第修心的道路,在自心中发展出与上师同等的功德。也就是,按照如理的修心,首先要有出离心,彻底地从轮回——今生来世的事务中出离;再者要起大悲,从私欲中出离,从原来念念为我,变成念念为众生,专一地利他;最终要脱开三有和寂灭两边,不但不住三有边,连寂灭边也不住。像这样,恭敬上师就是恭敬法,上师即法道故。由于敬礼师就是敬礼法,以这个敬礼的缘起,将至诚地随学上师所走的道路,由此将在自身上出现完整的大圆满之路。

修外前行的目的就是发展出离心,包括退现世心和退来世心。经由修习暇满和无常两部法,会发现寻求现世法的意义如扬空谷,毫无坚实,而死亡说不定今天就会到来,因此应当将心转向来世。然而,仅仅求来世的意义并不究竟,应当在思维轮回过患和业因果后,发现来世也毫无意义,由此唯一希求解脱。我们在修习完前两部分之后,接着要由修习后两部分发展出彻底的出离心,因此,再随着普贤上师的引导,来修习轮回过患这部分法要。

第三义轮回过患的引导也分二:于法作讲闻之轨理,与前相同;所说之法。

讲法以前,先要了解对于法讲闻的轨理。缘起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始没有入到讲闻的正轨中,那将从初一错到十五,所谓“如天成魔”,以正法反而成为造集无量罪业的因缘。因此,在每一章节讲法之前,都提醒我们首先回顾讲闻的轨理。

无论是讲者还是闻者,都要处在与法相应的状况中。一切都是缘起,而缘起在心上,心如果不正,那无论学什么都是邪的,如牛乳成毒。在讲闻的开始,需要有正确的等起,因此,要具足大乘显密两种发心。

按大乘显教共同发菩提心而言,应当由知母、念恩、报恩,发慈悲心、菩提心为道轨。也就是要想到,法界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母亲;为母时有生养等的种种大恩;念恩后应当关注他们的处境,结果发现这无数母亲都在生死旷野里受尽辛苦,而且盲目地走向苦难的深渊,由此来发起“我要报恩”的心。如何报恩呢?只是让他们住在善趣三有边不算报恩,因为那并非真实的乐,福果受尽又要下堕。如果安置在小乘果位也不究竟,那并非显发无量身智功德的佛果。因此,应发心把一切母亲都安置在无上正等正觉之地。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自身应当修习完整的佛道,就目前而言,应修习本法殊胜的道。为了修到它,要一步一步依次第修学,为此我要学习外前行的第三部分——思维轮回过患。

有关密乘的发心,也要知道一切随缘起,而缘起就在欲乐上,关键是自心应相合诸法本相,相合大清净的本来面目。所谓“法法皆真,事事皆佛”,应当在金刚乘因道果无别的见解上发展观行。要想到,在因位就是本来清净的,一切皆是佛,一切皆真如,因此,要如实地作清净观。也就是,实际上错乱的不算数,不要再随着错乱的见解转了。就在我们当前,譬如学轮回过患,要引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相应这一分法就应该观想:说法者是西方净土大导师阿弥陀佛,一切听法众都是西方莲花部的勇士、勇母,所说的法正是大乘常相续轮,而所谓的时就是没有生灭的清净时。原本即是如此,我们不应再随顺庸常的想法、状态,而是要知道这是清净的,不要发生凡庸的取相和执著。

接下来转入到闻法的行为中,应当明确什么是应断、什么是应取。应断的行为包括断器之三过、六垢、五不取。首先,在听法时,要断除覆器之过、毒器之过、漏器之过。第一、闻法者应当全神贯注地倾听说法者的声音,要一句一句地领取所宣的法音。第二、闻法时应秉着纯真的心,不要夹杂邪见、贪嗔等。如果有这些,那法就会变质;以清白的心才能领到清白的法,也就是在学人的心器中,不能杂有各种染污分别的毒素。第三、正确地领到法义后,还要免除漏器之过,也就是要把法记持在心中,数数思维。正如佛每当说一种法时,都教诫弟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结合本部引导来说,对于轮回过患,无论是思维总苦还是思维别苦,对这一分一分的法义都应该先以耳识来领取,一句一句全听在心里;而且,心里不要起邪见,不要有贪嗔等,这样的话,清净传承的法流,有关轮回过患的一分分指示、引导,将输入到我们的心中;之后不要忘失,心里要想:这一堂课讲到了什么要点、什么理路、什么体相?要把法的文句记在心里,把意义记在心里,在心中如法地发展观行,从而修出这样的心来。也就是每次闻法以后,都应该通过努力,把法义完全记在心中,即使不能全记,也要把它的要点、它的理路、它的关要处持在心里。

接着要去掉闻法的六垢,也就是不能有不信心、慢心、不励力求心,以及外散、内收、疲厌。要知道,讲授轮回过患的引导,将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不应生起狐疑心。而是要知道,这是从导师佛开始,代代相传下来的法,法师是以清净的智慧眼、如实的证量,在向我们开示轮回真相,因此要相信法、相信法师。

再者,不能有慢心。如果有慢,那就成了大的障碍,一切法都没办法入到心里。因为佛法是师道,必须尊师重法,自身处在谦下位,才能处在承接的状态中。

再者,不能像画中人一样,只有一个影像,而应当有大希求心。就像世尊因地求法,为了一四句偈,哪怕舍弃生命、家国都再所不惜,因为法太重要了。那么我们为了出轮回,一定要认识到轮回的过患,否则没办法消除自身顽固不化的乐颠倒心。要这样想:轮回过患引导里所讲的每一句法都重若千斤,因为这将启开我们洞见轮回真相的慧眼,将发展出我们出离轮回之心,乃至最后能够远离私欲、脱离二边,有这样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哪怕牺牲生命,也要求取正法。

接着,由于无始妄动的习性,我们会常常散在五欲六尘里,而这样向外散正是轮回的根源。因此,在领受法的过程中,不要接触网络上的各种杂乱信息,不要陷入绮语、贪欲以及各种散乱心的状况里,否则是没办法持住法义的,没办法以清明的心领取法义,没办法在一段时间里发展出清明的观行、到量的心态。

接着,在闻法中要防止内收。心要放松,任着自身清明的心,一句一句听在心里,过度紧张只是徒增障碍。

再者,要消除疲厌。不能顺着自己的邪心,认为这个法讲得很长,或者这个不好听,或者我已经懂了,从而心生疲厌。如果因为说法的时间过长,整个从前到后的过程较长,而心生疲厌,那就要想到:这样的出离心是很不容易发展的,看似简单,实际相当困难,这是由于我们的心对此非常陌生,而乐执的障碍却极为严重。因此不应该疲厌,这正如百年一餐一样非常难得,哪怕受再多的苦也要坚持,出现一些身心的劳累时不应退怯,应当欢喜地听闻。

再者,要避免五不取的过失。比如,只取字面的文句,就像幼稚者只是听一些表面感觉的话,而不注重它的意义。或者自以为修非常大的法,而只要意义不去受持文句。或者错乱次第而取、未正确领会而取、颠倒而取等等。总之,应当按照教法的规则,一字一句地记在心里,再去思维它的意义,而且不错乱次第,按照由浅入深、从小到大等的次第,一步一步地在心上发展,还要正确地领会法义等等。这样的话,就能将法如理地取到心中。

正面应取的行为是具四想、修六度。所谓的“具四想”,要想到自己是病人,法是药,说法师是医生,殷重修是疗病。也就是态度应当端正:我是轮回病人,尤其乐执的病特别严重,这种病已经弥漫在相续里,一碰到什么就以为乐,这是大的错觉;之后就要求取,这是将自身葬身在苦海中、飞蛾扑火般的颠倒行为。诸如此类要知道,自己的病非常重,因为我对于现世、来世的各种轮回法,都感觉有意义,对各种苦的法,偏偏觉得是乐等等。总之,放不下今生的饮食、男女、名利、感官享受,放不下来世的各种轮回梦想。这是非常深重的对妄相的实执病,对苦海的乐执病,这将使我继续陷入轮回深渊。要认识到这个病特别麻烦。

然后就要寻找医生,这个医生是说法师。他懂得苦谛,能够解释轮回的过患,而且具有从佛、祖师一脉相传下来的清净正法,这个法正是药。这个法看似很苦,因为它从轮回总和别两方面,全数揭露了轮回苦的事实,没有一点乐可得。然而不断地服这个药,乐颠倒病就会逐渐去除,正确的认识会一步步地生起。看到轮回是大苦海,是罗刹洲,是妖魔鬼怪常居之地,是受刑之地,是大厕所,连一点安乐的香气也没有。诸如此类,这个药能治掉自己眼翳般的乐颠倒心,那时会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愚痴的、全是疯狂的。

这样了解以后,自身就要不断地服这个药,它就像治病一样。如果没冶好,那将永劫沉溺轮回;如果治好了,那会如出火坑般地一心求解脱。这就面临着是往生死里走,还是往解脱大乐洲上走的问题,因此,应当秉持正确的观念。有了这四种想,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求法、依师、修法的缘起,会走在正道上。

之后,还要具足六度。也就是在讲闻的清净法行中,应当有六度的修行。首先要为法而作供养;在听法的过程中,要一直持守清净的戒行,不让身口意堕在罪行中;还要有安忍,为法而安忍身心劳苦,以及能把法持在心中不动;也应当有精进,满心欢喜地听受法,如饥似渴地吸取法,如救头燃般地修习法;还应有静虑,一心专注在法义上,而不散在其他境上;还要有般若,在此期间破疑生信,起码要了知轮回各道苦的自性。这样就具足了六度。另外还要依止如法的威仪等等。诸如此类,就是学轮回过患这分法时讲闻的轨理。

思考题

1、细致思维顶礼句的涵义。本颂揭示了怎样的修心之路?

2、为什么在正式宣说每一部法之前,都要作讲闻轨理的引导?我们应如何调整等起和行为而如理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