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暇满难得 9

增上大悲圆满

虽然已入圣教,但是若未得到善知识摄持,则仍无利益。如《摄颂》云:“佛法依于善知识,具一切德佛所说。”谓佛语广大,经教量多,于所知无有穷尽边际之时,故不依止上师口诀,则不知将一切法摄于要点后修持。往昔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库、鄂、种三人问:“一位行者在能成办解脱和遍智果位上,经论教典和上师教授何者是主要?”答:“上师教授是主要。”问:“何故呢?”答:“三藏能诵、能讲,精通一切法相,修持时若缺了上师教授的实行,将成人、法脱离。”问:“上师教授的实行摄尽而言,是否摄于安住三律仪和三门精勤为善?”答:“此无少益。”问:“这怎么说呢?”答:“住三律仪,而心不从三界轮回出离的话,仍是做轮回之因。昼夜三门精勤为善,而不知回向圆满菩提的话,则以某些颠倒分别而消尽。纵有智、尊、讲、修,心不退世间八法的话,凡是所作仅成今生的活计后,不得后面的因。”以如此说故,上师善知识的摄持有如是重要。

心要提示:

1、由教、理、实例抉择有否得善知识摄持在修道上的差别。

2、“依止上师口诀摄要修持”的涵义。

3、“上师教授的实行”的涵义。

4、旁述等起的重要性。

我们要把握整个这一段的脉络。首先总的立出宗义:虽然入了圣教,没有得善知识摄持的话,没有利益。这是个很大的结论,也表明无暇和有暇的关键点。之后通过教、理、实例来证成,产生因相知的信心。也就是首先有圣教的证明,然后有理道的推证,之后有实证经验的证实,最后“故”字后面得出结论,说明上师善知识摄持至关重要。先要打通脉络,看到普贤上师是怎么引导我们产生胜解信,之后就可以一路进行了。

为了显示善知识摄持是他缘上的增上大悲圆满,要透过正反面鲜明的对比,以及推至极点的抉择思维,就会明白最后一个圆满至关重要。正面来说,有了他缘上善知识的极大摄持力、引导力,自身就有了圆满的修法机缘,能够一路通畅、无碍、无谬、完整地进行,这是莫大的福缘,是修法上最大的机遇。反面也要知道,假使没有善知识指点,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经教里得不到门径,更无法沿着一条从外前行、内前行,直至正行而成就菩提的极完整、善妙的道逐步进行,这是想也不要想的,连道的一分都踏不进去。

为了使我们引起因相知的胜解信,必须有佛的教量,有缘起理道上的衡量,再有成就大德的指点,结合实例来给我们显示、指导,这样我们会从过去的无知状态,出现一个由因相而了知的强大信心,成为心中绝不改变的观念。

首先以圣教来证明。这里引用《般若摄颂》,说到“具一切德佛所说”,这是突出说者具足一切殊胜功德,完全知道佛的道法怎么走,怎么样从低劣的凡夫心引导到彻证菩提果位,整个路线的行径。以一切智佛洞明缘起的缘故,他说出的教量丝毫不会错。他说的就是“佛法依于善知识”。这里的“佛法”指佛所宣说的法道,全部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才能够入。善知识代表佛,佛法是通过一代一代圆满、无谬、清净的传承传下来的,引导师领了佛的心意,他有具相的条件,然后引导学徒进到这条道里。换言之,离开善知识是没办法上道的。这是佛自身说的。

佛并没有说这些善知识不行,只能听我的,反而说一切佛法都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学人才能踏上正途。“具一切德”四个字表明,这是无上导师毫无错谬的说法。因为他断证完全圆满,没有一点无明,彻见了缘起,他的话是金刚句,没有可变易的地方。这样,首先通过教量,也就是一切种智佛陀是这样说的,我们就相信得了。

接着从理道上证明,离开了善知识的教授,我们无法把握修持的要点,因此无法在菩提道上实质性地踏进一步。这又要通过“量、时、自力”四字诀来通达。

首先,“量”是指佛语经教的量非常多。佛说法是针对整个教法期的所有有缘众生,他要建立起完备的小大密三乘一贯体系的教法种类,不是只为一个人着想。因此,佛在世时针对很多根性,按照他们的情况说了很多法。譬如《阿含经》代表小乘,《般若经》《六度经》等代表大乘,《如来藏经》代表直接指示心性,在这之上又有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的各类密续,一直贯上去,经教的确非常多,这就叫做“量多”。

佛的经教里有小大密三乘完满的教法,这才完成导师佛应世的愿力。也就是,应各式各样的机说相应的法门,制定各种戒律,有各种阿毗达磨等的论述使他们通达,还要标出各种地道,以及胜义实相、世俗现相等等无量无边的所知。一尊佛以他无上正觉的智悲力量,把这一切全部建立起来,这就叫做圆满佛的应世,以及建立起完备的教法体系。他是应着千秋万世具缘者的机而说的,有对当世说,有对中期说,有对末代说。这里又有对人天机说、对出世机说,有对小乘机说、对大乘机说,有对显乘机说、密乘机说等等。这才知道,的确佛语广大,经教量多,这就了解了量。

第二要了解时。我们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寿命不会超过一百岁,而且前减、后减,中间没剩多少了。就目前大多数人的情形来看,前面三十年基本是浪费的,什么善根都没有培植,熏了一大堆邪的观念、意乐、行为等等。后面要切断到譬如六十岁以后,那时光景无多,能力有限,而且都是衰残老病的相,已经被老苦病苦的魔攫住了,身心不得自在。假使有个一灾两病,那很可能躺在床上了此残生。而中间三十年又要饮食、睡眠,有各种人际应酬、俗务应付、工作等等,这些减下来基本不会超过两年。所以时间是很有限的。

那么,对于极其深广的教法大海,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有没有穷尽边际之时?能不能把小大密的无数教法全部搞通、读破、贯穿,彻底明了它的道路呢?以我们的智慧,连一小分人天乘道的要点,都不可能把握。况且自身的习性非常错乱、任性,没有纪律性,这样无人指点的话,光靠自己读下去能把握到吗?

这就很容易证明,我们以此世有限的因缘、极差的能力,绝对没有穷尽教法边际之时。还没读到一点点就呜呼哀哉,与世长辞了,到了来世,先前读过的忘得一干二净。所以第二个时间上也能够认定。

第三是自力上的认定。我有多少能力?是佛菩萨再来吗?或者像晋美朗巴尊者那样,不用人教,一看马上明白,宿世的无量智慧突然间全部暴发,一切经教义在心中显现,是这样的能力吗?不是啊。就连一个句子,人家不解释都搞不清。而且以邪慧、偏取、自以为是,常常会搞错,还有很多偏执,曲解、暗钝等等。这些状态一考察,我哪里有这个能力?

譬如龙钦心髓的道,前行第一分暇满,如果不给你讲,你绝对不会了解。你自以为了解了,实际一点没摸着门道。不但现在不行,光靠自己研究,五十年也不可能摸着门道。这样才知道自己不行,连最低一层法义都不了解,不知道怎么结合修心,怎么转变观念,调整等起、行为等等。这样的话,一世都在狂妄、过高地判定自我当中骗过去了,在自欺中度过一生,哪里明白了佛法?死的时候管用吗?一点也不管用。做知识的人往往这样虚生浪死,一点修持没有。

我们应该承认,就连最简单的加法,老师不教也没办法掌握,数学书汗牛充栋,凭自己行吗?以此来看,这样一条透过小大密三乘的要点,能够极其径捷、把握要害,转入到最深、最直捷、最要害的道上,让你迅速成就菩提的道,那是梦也梦不到的。这就必须依靠过来人,他经过了摄集小大密三乘一贯体系,结合自心,逐步在缘起上转起证道的因缘,从而实证到自心本性的路途,这样的人才可能指授。

以本法来说,他就是无上的大尊者晋美朗巴。我们从他的传记就知道,他透过了小大密三乘所有的修量,一切传承在一刹那间顿然显现,所以绝对可靠。也因此,从前行到正行的大圆满龙钦宁体法门,他是最关键的指授者。他摄集了法道上最关键的要点,通过代代传承传到我们心中。大祖师是彻证者,他明眼识得路途,他是佛的代言人,佛的心髓法全部到了他身上,他跟佛是一样的。

而且,他针对当代根机,应该怎么摄集要点,全部指得出来。我们没有生在佛世,不是佛亲自指点。佛在世时,对当时的每一类所化都有一种观机之后的无误传授,这样针对各式各样的根机、需要,出现了各种教法。历代菩萨为了兴盛圣教,也以种种必要造了很多论著。这样出来的东西到了当代,不代表缘起上一模一样,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要按老路去走,不能这样简单地打等号。

佛法从古至今没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一高一低的差别,但是时代因缘的确不同,这样的话,就要有一个佛的代表,在当代出世给众生指明道路,他肩负着大导师的责任。由于他彻证了本性,达到了那种证量,所以是佛的补处,是佛的代言人,是佛在这个时代的化现。他针对当代众生的因缘、根机,把当代人的心态、问题衔接起来,做一种最适合的引导。

如果没有这样伟大的上师出世,以及他清净传承的法流,那我们就没办法知道怎么来走这条路,光凭自学是不可能的,像前面说的,凭自学连掌握加法都很困难。这里的“一切法”,指如来出世宣说的小大密三乘的所有法道。对于这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法,谁能够摸到其中的关要?谁能够自己肯定就是这样走,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一直走到底,在一刹那间全部明白呢?这是不可能的。不要盲目自大了,法道上的一切都是依于善知识的。

这样透过了量、时、自力三个要点可以证成,假使不依止上师口诀的指授,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摄集一切法的要点来修持。

接着是实例上的证成。往昔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库、鄂、种三大弟子请问说:“作为一个人,要得到解脱和一切种智的果位,经论教典和上师的教授相比,以哪个为主要?”他们都是大学者,知道经论是不可思议的,都是佛说的、菩萨说的,但是量很多,上师又会有一些教授,到底该依哪个?这样以何者为主的问题就出来了。这是实际要走法道时必然出现的问题。

没想到阿底峡尊者说:“上师的教授是主要的。”

他们大吃一惊,问:“什么缘故呢?”

尊者回答:“对于三藏即使能诵、能讲,对于一切法的体相即使非常通达,但是修持时没有去践行上师教授的话,法和人就会脱离。”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凭着学者自学的方式,在第六意识上不断地去做,记忆力好、分析力强、摄集力大,就会做出一本本书,口里也都能讲。他的辨识力比较大,作为学者的确有这种素质、能力,所以这些都可以搞。但是,真正落到实修上就不晓得怎么干了。

一般情形都是如此。学者型的人不断地在这上面研究,说到自身的修持,那是一点也做不出来。譬如一个学医的人,不断地研究医典,写好多书,比较研究、分析研究,建立各种学术体系等等,这些都可以做。然而落实到治病上,没有医师的指点,连一个小病他都不知道怎么治。像这样,尽管在法上不断地积累知识,然而人的心续没有结合上的话,就叫做“人法脱离”。

譬如学理论的人,没有师父的指点,实践上是空的,这样他所学的就没办法合到心上去,这叫“知行脱离”。再转到佛教,作为佛教的知识分子,他可以用一套做知识的方式去学,能记忆、能组织、能重复等等。记忆力强嘛,好多经论都能讲、能诵。而且有精密分析的能力,这样的话,方方面面的法,一个一个都会说。这上面只需要第六意识跟慧心所、记忆心所等配合起来,就完全可以脱开修心搞这一套。就像在各大研究所里,完全可以脱开修心而独立搞研究。同样,搞佛学也不需要皈依,不需要依止师父,不需要对师父的话言听计从、老老实实地去干,他可以脱离师道而行,但是一点点法上的受用都没有。

真正的学法叫做“学佛”“学法”,而不是“佛学”“法学”,是要跟师父学的。一般人认为学跟修是脱离的,其实学就是跟师父学,在师父的指授下做各种修心。但现在反过来了,他是做佛学,这可以脱离师父,可以自己一路奔下去。奔来奔去也不过是佛教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最多成了一个大佛学家而已。

真正的依师,就是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要去实行师父的教授。“教授”就是指授,教你去干什么,“实行”就是老老实实去干,这叫做跟师父学,而不能跟师父对抗,比如想:我分析得比你好,我的想法更多等等,这就不叫师道。就连在乡村里学木匠、石匠,都是三年才能出师,前两年都是给师父做事,什么也不教,到了第三年才传一点手艺,有些还不传。这是什么原因呢?传的太轻易,人老早就不行了。这就叫做“师道”,有传承、有指点,否则凭着自己,一点门径也得不到。这就解释了什么叫做“人法脱离”,就是做知识和真实修持是两件事。

当时他们三个大德很惊讶,承认的确是这样。我们尽管在佛法上这么去学,一直搞佛学,缺少上师教授的缘故,导致人法脱离了,一点不可能转在心上实践。接着又问:“我们现在承认需要实行上师的指授,那么把这一切指授摄尽来说,是不是就摄在安住三律仪和三门精进修善里面呢?”他们以为这样很对,观念上也是这样想的。

没想到尊者说:“这样做一点利益也没有。”

“怎么会没利益呢?”

“虽然安住三律仪,但心里不想从轮回出离的话,做的这一切仍然是轮回的因。”这就是缘起点上的等起没有,心没有踏到出世道上,缺失了最重要的缘起入点,却在忙怎么安住三律仪、精勤修善,只是特别注意律相、注意行为等等。

尊者又说:“虽然昼夜三门行善,但是不晓得怎么回向菩提的话,这些善根都被一些颠倒的分别,比如嗔恚、邪见、后悔等等消灭掉了。”不知道心上的缘起机制怎么转,那善根很容易就没有了,所以最后没有什么利益。一定要用回向菩提的结行,来摄住它往菩提上面辗转增长,一直在这个路上不失去。所以,不知道缘起的要点,徒忙一些外在形相,不是没利益吗?

再者,“即使有智、尊、讲、修四德,说到智,好像什么都能分析、辨别;说到尊,你看持戒多么谨严;说到讲,滔滔不绝;说到修,这个法也修过,那个法也修过。然而在缘起点上,假使对于世间八法没有退心的话,这一切所作无非是在忙碌今生的活计,做的全是现世法,等起一起来都是往这上走的。这样的话,下至来世以后的所有道都不可能得。”缘起上根本不往那儿走,怎么会得后世的道呢?

你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智、尊、讲、修样样了不得,别人也承认你是大德,简直是不得了,名誉的光环太多了,自己也觉得我是世上最大的成就者,然而心上连世间八法都没退掉,这样不必说解脱、成佛,就连后世的利益也得不到。

这才知道,没有上师的指点,就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里,要补哪里,关键处在哪里,也因此无法踏上正道。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能懂,其实根本不行。上师要观机,他会针对你的缺失来说;没有上师的摄持,根本不知道要点在哪里。在菩提道的建设上面,连最初的要点都没把握住就去忙其他,结果忙了几十年还不知道缺失在哪里、漏洞在哪里,还不知道补救,这样能修成佛吗?

以上通过教量、比量和实例的量,让我们产生因相知的信心,知道在走成佛之道上,上师善知识的摄持的确是无比紧要、至关重要!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胜解。

圆满和缺失

要看到,没有善知识摄持基本没利益。虽然入了圣教,但还是像盲人一样,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样盲修瞎练是得不到利益的,连一个最基本的修法都把握不住要点。就像前面三位大德,他们没有上师的指授,还是连一个基本要点都扣不住,自己想不到等起很重要。虽然忙三律仪、三门精勤地修这样那样的善法,但是等起上没堵住,根本上是很难纠正的。这上面要花好多修行功夫,才能真正调正等起,调好了以后才算真正上路,否则就像尊者说的——“此无少义”。

从这里就看出,如果没有善知识摄持、引导的话,单凭自学是没有利益的。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条路你摸不清,你不知道窍门在哪里,无数个点里只有一个点是关键,只有契中了这一点,其他才能顺利进行。而你自己能看到这一点,能确认、能醒悟的概率几乎是零。一个点上完了以后,后面还有若干个点,你也同样处在盲目当中,不知道怎么过,概率还是零。这样算下来,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这条路是没办法走的。自己从没走过,到底该怎么走,光看经教还是不知道,所以必须有人指点。

反过来,如果有具相善知识的摄持,能在要害上指点、提醒、教授,这就很容易上路了。这样的话,圆满佛道就有希望,以这个因缘可以出现各分的圆满。

旁述等起的重要性

前面三位大德所说的住三律仪和三门勤善并没有错,但上师的指授是针对他的要害、他的缺失上说的。他们三个还没有摸到缘起的根源在等起上,以为先忙那些具体的事情很重要,然而上师一语道破,说一点意义也没有。什么原因?等起就是心引导你往哪儿走,等起一旦错了,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虽然外面忙这忙那,其实还是在原来那条道上走。

心上没有求解脱的等起,没有往那个点上走的话,永远都是按你内心的趣向来走,不是按照表面的行为来走。这样,即使很注重地守护三律仪,但内心上没有一个起动:我要从轮回里出来,为此我要做什么,没有这个等起的话,就全部落空了,最多是离怖畏和求世间福报的心。这样一来,在解脱道上全是空白的,再怎么走也还是在世间道上。

尊者还说:即便你有智、尊、讲、修,但如果世间八法的心不退的话,那全是忙今生的活计,后世以上的道一点没有。心的方向上是求现世,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要,不断地在世间八风里转,虽然外面口才好、智慧高、持戒清净、有讲有修等等,做了很多,但心里头真正的想法是要得名利,或者远离对自我的损害,根本没想过后世,这样缘起怎么会往后世走呢?也就是指出,最初的等起非常重要,等起没开展出来,就全部往现世的道——离怖畏、求名利上走了。连来世的道都不出现,更不用说趣往解脱的道,缘起点上一点都没有。这就一语指示了要点,让三个人警醒:哦!原来这个是根本。

过去经常打比方,譬如一个学生入学时没有高尚的等起,他一心想求名利,这样从他读一年级开始直到博士后毕业,无论读多么高尚的圣贤书,有多么冠冕堂皇的说法、表现等等,由于他的心全是求名利,读再高深的书,他的缘起也不会转变。为了求名利可以读孔孟圣贤的书,甚至读佛菩萨的书等等,而且都说得来、都能去做,但是心里只是求名利,难道他就变成圣者、贤者了吗?根本不会。他可以谈很多,甚至一下子超越来世、超越小乘等等,什么话都可以说,然而他的心只有这么一点——求现世,那么他心上的缘起会往来世道上走吗?不可能。

所以关键不是靠外面,而是以里面的心为主,就看你真实的心在哪里。颠倒心没有扭转,外面做多少都没意义。前面也引用晋美朗巴尊者说的,只看内心上的差别,不看外在善恶的大小。心在现世道上奔驰,外面再怎么喊“我要求解脱,我要求菩提,我要求最高尚的道”等等,也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只是一个伪装的庸俗者。可见修心最重要、等起最重要了,有了这样的内涵,真正起了这样的心,就入道了,是名符其实的行者,没有小乘以上的道法就全是虚的。

就本法来说,没有求解脱的等起,此后的一切法都跟你无关。无论在外面学多少、修多少、表演多少,里面只有一个求名利的心,这样后世以上的道一点没有,这在缘起上可以决定。因此,不是重视嘴巴和外相的行为,第一步就要看你有没有求名利的心,这上面的差距极大。四步退心法没有修好,后面的缘起就不出现,再怎么忙也没效果。即便修九乘法,一样可以修到地狱,修到饿鬼,修到旁生,修到人天,一样可以翻车,这都取决于你的心。

前面《三殊胜》里,龙多上师做了很细致的指点。一再指出等起的重要性,它是缘起的起点,没有它后面的道不能发展。这个很容易明白,没有起点,哪里有方向、路程和结果呢?所以要从起点上调整、堵住。起点上没防住,跑到错的地方,那怎么可能往正确的方向实现结果呢?这是噶当的宗风,宁玛派的传承也是特别重视等起。本宗的传承祖师一开始就抓住三殊胜,任何修法都落实在三殊胜上,任何法行都要在三殊胜的摄持下进行。这就是真实的实修引导,它针对缘起最开始、最重要的地方在做纠正、做点醒、做操练,否则后面不出现结果,有这么重要。

要看到,法道的确是有条不紊的,有它一贯的规律,不能用我们的狂想心去超越,或者以自己的任性自大,以为能干成什么,必须遵循上师的指授来进行。这是补充说明的。

零状态和满机遇

诸法都是因缘生,缺一个就不成立,就像火柴头和磷片,缺一个就无法出火,这是决定的,缘不具绝对不能生,在他缘方面就是这么重要。如果导师佛不出世,谁来指导?怎么去走这条路?众生都像瞎子一样处在无知状态,一分法也修不上。佛出世了,如果没有教法的指示,众生只知道这是佛,至于他住在什么境界里?我该怎么办?一点也不知道,没有传教有等于无,众生自己不可能知道怎么走。再说,假使教法没有了,那就什么也看不到,到底怎么走?众生还是盲目的,一点法行也起不来。连听都听不到,什么意思都不理解,一分因缘也没有,所以全是零状态。

缺缘就是零状态,根本不会有出现果的机缘。这里的“果”指法上的运作。佛不出世就是零状态,全世界的人一点法上的运作也起不来,这是指出世间法。佛不传教也是零状态,众生根本不知道怎么修,佛证得的境界众生怎么会知道?梦也梦不到的。假使教法已经没有了,仍然是零状态,世上没有了佛法,众生一点不晓得该怎么干。

再说,虽然有教法,自己不想踏上去也没有用。导师只能给你指示,行与不行依赖自己。自身没有这上面的信和欲,根本不想求解脱,只想求名利和解决一点灾难病苦,这样自己不想走解脱道,谁能带你走?所以解脱道上的运作是零,心一个刹那也不往那上靠,有再多的法、再多的外在条件都没有用,这也是修出世法的零状态。最后,虽然自己想修,但如果没有向导带着,这一条茫茫大道该怎么走?还是零状态。东撞撞、西撞撞,最后发现一无所获,修法上一点进展也没有。

这么看起来,五满不具足就是零状态,因缘欠缺的缘故,一点法修不起来,需要那么多因缘积聚以后才能修法。而一旦因缘积聚了,它意味着有了希望,各方面的法行都可以出现。所以这种圆满是很不容易的,要是没有就全部陷于零状态、空白态,什么法上的运作也没有,是这么决定的。当然,目前拥有的很容易失去,再不好好运用,的确太可惜了。

 

 


思考题:

1、增上大悲圆满:

(1)依教量生信的关键是什么?以《般若摄颂》的教证成立:一切法道依善知识引导才能趣入。

(2)透过量、时、自力三要点以理证成:不依止上师口诀,则不知将一切法摄于要点后修持。

(3)为什么精通佛法的人,修持时没去践行上师教授,将成人法脱离?什么是真正的依师学法?

(4)尊者为什么说住三律仪和三门精勤行善没有一点利益?

(5)什么是“智、尊、讲、修”?为什么心不退世间八法,这些功德也不成为后世善趣、解脱、成佛的因?

(6)结合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思维:等起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