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 7

总的思维

思维时先要有劫的观念,知道九十一劫中出现了很多次成住坏空、火水风三灾,在那之前毗婆尸佛出世。那时的情形如同释迦佛所说,毗婆尸佛怎么降神、出胎,童年具足哪些殊胜德相,长大后如何见到老、病、死和沙门现相,触动出离心而出家学道,之后观十二缘起成道,由梵天劝请转三乘法轮,度大弟子提舍、骞荼等,以后就入灭了。这一幕幕情景要在心中具体地现出来,之后会确信在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当时三会度了无数圣弟子,他们都证得圣果,之后全部入涅槃,今天一个也不剩。

当把时间拉长,看得非常远,就感觉那个时代的一切像一场电影一样,很快就没有了,然后联想到,整个时间流中的现相全是如此。佛出世是最胜、最好的现相,无论是导师、眷属,还是身心受用、所成就的功德等等都极其殊胜,然而这一切最终都归于无常,什么也没剩下。这就知道,在有为世间里没有一个法可靠,都是生灭性的,无法常住。这样会得一个定解。

无常的观修要发展彻底。前面思维器界无常时,看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法不是无常的,最终全部坏灭;在这当中的所有有情也都是无常的;有情里推到最上,出现在世间的圣者们也全是无常的;在圣者中又要拓展到久远劫以前,以七佛为代表,看到那一时期里出现的佛、圣弟子们、教法以及所呈现的圆满相等等,现在全部消失了。这样有了大的背景,心量就展开来了。当出现了广阔的无常观,对现世的执著就淡泊了。

也就是,我们在非理作意的串习下,把低劣、渺小、泡沫般的现世法增益成无比殊胜、美好、有实义。怎么才能缩小这非理作意,缩小到不具义,在自心中不占分量呢?这就必须看到极宽阔的、真实的无常情景。当看到高大、殊胜、百千万倍超过自己的有为法现相,最终全部消灭,没有任何意义,再比较当下时空点上的现世法,就感觉的确微乎其微,毫无实义,不值一提。这就把过去以常执为首的整个一套想法、贪著、追求、爱恋、幻想,以及发展出的各种颠倒状况一举消灭了。

这里关键要按祖师讲的轨道一步步进行,精细地重新认识世界。首先从大、高、深三方面着眼,看到它的无常相后再一对比,自身小、劣、浅的相马上就比下去了。譬如,思维器界无常要看到,过去感觉人生百年无比漫长,自己生活的城市非常大,现在跟三千大千世界作比较,发现自身就像生存在试管里的细菌,是这么微小。连坚固的器界最终都要坏灭一空,何况泡沫般的现世法?之后就感觉,所谓生活的意义完全是常执心增益出来的,特别可笑。

观察圣者涅槃要看到,那么多曾经应现在世、具殊胜功德的圣人们,他们都一个个涅槃了,一点不剩,难道我会不消失、不坏灭吗?连那些极其崇高、伟大、殊胜、庄严的圣人们,最终都一个不剩地入了涅槃,而我是低而又低、劣而又劣、极其脆弱的凡夫,在圣人面前就像一个小泡泡,有什么意义呢?一下子就能比下去。这时会感觉,色身、眷属、所经营的事业、所熏习的思想等一切现世法都毫无意义。进而会发现,自己以这样的因、缘、习气所出现的泡沫之身很不自在,随时可能息灭。感觉自身没有一点坚实性,随时随处都可能死,应该用这极其短暂、倏而一现的暇满光阴,赶紧修持能超出生死的圣道。这时会发起坚定的全心修法、及时修法的心,这就是我们心上要发展的地方。

对比思维

思维的重点是在所依身上作对比。要看到诸佛、诸圣者们怎么来世间,他们的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然而在众生前示现的色身也保不住,因缘一灭立即消失;反观自己这样一个凡夫身,因如何、缘如何、体性如何,就知道根本保不住。

这里以毗婆尸佛为例。如来应着一个世界的因缘,当众生善缘成熟时,选择有缘父母而投生。他降神时世界一片光明,幽冥处都彼此相见。他是法身智慧和悲愿与众生善缘和合而出现的色身,没有分别心的动摇,所以住胎时加持母亲身心清净、仁慈博爱。他出生时就立下大愿,“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为度众生,生老病死”。而且诸天护卫,眼睛不眨。证明他来到世上没有染污,不是由染污业来的,没有恶劣的缘,也不是凡夫的相续,所依身具足神通、相好、威德、福报等等。一比较就知道,我们是由劣等、错乱的因而来,第一夜见父母行房而入胎。之后随着满业的驱使,在人世间遭遇各种境缘,这是缘。住胎时使母亲很劳累,发生各种痛苦,出胎时都是哇哇大哭。来到这五浊浓厚的世间,遇到一波一波的恶缘,从小就受五欲、邪见等的熏染,读书时在1520年之间受邪熏。尤其当今时代,媒体的影响力特别大,使得人的身心处在非常恶浊的状态。而且福德浅薄,相貌是凡夫相。

再看毗婆尸佛,他出生时,相师看相只有两种结果:在世做转轮圣王,推动全世界的人们行持十善;出世必然做无上法王,得到正等觉果位。而且,他眼睛不眨,天眼能彻视一由旬。他的感召力使得人们特别生信心、恭敬心,视而无厌。之后,出四门见到苦的现相生厌离,见到沙门立即唤醒往昔的愿力,来这世上的使命是成就无上佛道,度脱一切有缘,所以毅然决然地出家、修菩提道。他的威德力能摄持千千万万人跟他走,然而他感觉这会耽误道业,之后独自修证,成就了无上道。这是如来不动法界的同时应缘而现的身,没有任何惑业染污,然而在因缘穷尽时也无法保住,毕竟归于涅槃,到现在一点都不剩。

反观自身,由染污业而来,以错乱力投生,时时被烦恼和业的力量所掌控,把身体打开来,里面有各种污秽不净的器官、组织、细胞等等,是像泡沫一样的不净幻躯。这个所依身怎么相续它的一生呢?从出生开始就被劣缘的风吹着,逐渐成长、成熟,随着往昔的业习在不断相续,上面会发生无量的惑业苦,有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到了青年时期,又要追求异性、名利;中年时在事业上不断竞争;到了老年又衰残不堪。总之,以有限的引业支撑着幻躯在运转,以劣等的因缘而驱动,能量在不断消耗,身心逐渐衰竭,这样的躯体哪里能不死,哪里能保住呢?之后要想到:原来我的身这么脆弱,世上的因缘瞬息万变,死缘一现前,在当时当处就会死掉。趁现在还有闲暇时光,有摄取解脱大义的机会,一定要抓紧时间,现在就让身心趣入法道,不能再延缓。想到毗婆尸佛以及圣弟子们都一个个入了涅槃,我哪里能保得住呢?

再从整个七佛的历程看下来,像第一尊毗婆尸佛有将近四十万的圣阿罗汉弟子,他们最终也都示现涅槃。后六尊佛也一样,出世后度化数以万计的圣弟子,但是都保不住,到如今的释迦牟尼佛之间都是如此。之后再一对比就很清楚:他们是非常殊胜的身,没有一点染污习气,完全由悲愿在相续着,清净无垢,然而由于是应众生善缘而出现的现相,所以也是无常的,不会久住;而我的身以业力而投生,做人的能量十分有限,又不断地被劣缘的风所吹逐,由劣等习气使这个幻轮在相续着,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显现,它决定是保不住的。这个不净、不自在、以惑业力运转的身随时可能坏灭,因此要及时修行。要这样提醒自己。

接着要看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一段简历,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这些落在心田里,就开始有了达圣者无常的内涵,从而能形成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细节,不经过事相上的认识,就无法发展法道上的观念。下面将以最简要的方式来讲述,之后大家还要多阅读诸圣者的传记,了达无常的事实,内化成自己的观念。时时想到:在这世上连圣者们都不永存的话,何况我呢?自身微薄的性命是无常坏灭的性质,生存在此世的意义是摄取佛法大义。

释迦文佛出世简传

说到释迦文佛,就像《悲华经》《六度集经》等所说那样:

世尊发过五百大愿,在历劫中行持无数菩萨行为,当菩萨愿行圆满,住在兜率天宫,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劝请菩萨下生。菩萨观察释迦族净饭王具足六十四德,圣后摩耶夫人具足三十二德,以象形入母胎。王宫瑞相纷呈,香气芬馥,珍宝充满,莲花如轮,凤凰前来集会。当菩萨处在母后右胁处时,里面有宝殿。等到弗沙星将要与月会合,雪山狮子、大象的幼子都来围绕王城。

摩耶夫人游蓝毗尼园,站在波叉宝树下,身放异彩,右手攀着树枝,菩萨安详从右胁降诞。在四方上下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人间才得以拜见六道救主的容仪,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使天眼也不能见其顶端。按照俗例,生子后一定要到天祠去拜谢,当到达时,天像都从座位起身,礼拜迎接。

菩萨七岁入学堂,自己向老师说到六十四种奇书,问老师要传授哪种?老师回答:“我连书名都没听过,怎敢说传授?”太子长大后,国王怕他出家,疾速为他娶妻。当时大臣们都共同推举宰官执杖女耶输陀罗,具足妇德,只是怕菩萨文弱,他的家法一定要纳技能超人的作女婿。菩萨就前去应试,测试技能。在菩萨去的途中,车边有一头死象,菩萨用左脚趾踢死象,竟然越过了七层城墙而落下,成了一个大坑。比试射击时,弓一拉就断,取来王宫先王的大弓,那些释迦族子孙都不能张弓,而菩萨忽然发射,好像不必用力,声音遍传迦维罗城。城中人民都惊问道:“这是什么声音?”统计菩萨一箭射穿的铁鼓、铁猪、铁树,总共长一百里。到箭没入处,就射成一口井,哪里有人超过菩萨的技艺呢?

菩萨娶妻后,使宫中八万四千宫女都发无上真正道义。那时兜率天有天子说:“应当出家”,安住宫殿虚空,颂《劝请出家偈》。宫中诸乐器自然发音,赞叹菩萨过去的苦行,欲告成佛功德,菩萨在默默中识得本因。曾经出城四门,出东门见老人,出南门见病人,出西门见死尸,出北门遇到沙门,因而慕求修道,发起四弘誓愿:“我当救济生老病死三界缠缚,入在世俗中使人们远离贪爱;我要显示清净眼,内外平等,使得众生永断嗔恨;我要开化众生,破除我慢邪见,使成正觉;我应说法,使愚痴五趣永断轮回。”

父王当然知道他的志愿,怕太子不辞而别,于是挖了很深的护城沟,围了很高的墙,使得城门开关的声音能传到四十里。意思是,如果太子不辞而别,经过城门时,只要城门一打开,声音就会传到四十里,就知道他离家出走。菩萨对父王说要出家,父王说:“你有什么事情,我都能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衰不老,恒时少壮,无病长生。”父王说:“这事很难办到,你再说其他,可以满你的愿。”太子说:“我愿不受后有。”国王假装答应。同时选拔了五百个勇壮之士,披甲持兵器,在四面八方六时巡逻守护,不让太子出宫。

菩萨在中夜起身,让车匿备马,四天王捧着马足腾空而起。以天神威力的加持,使守护王宫的壮士以及宫内的宫女们,这一切内外寻护者都睡得死死的,太子得以顺利出宫。到了古仙人苦行林中,下马后安慰车匿,然后解下头髻中的摩尼宝,交给车匿转呈父王;解下身上的璎珞,让他奉上姨母;解下其他装饰品,赠给夫人。教车匿向父母、夫人善加开解:“我不是出于不孝,也不是嗔心,而是为了拔济众生出离生死而出家,没有证菩提终究不回来。”车匿悲哀地哭泣,宝马弯曲前膝,舔着菩萨的脚在悲鸣,菩萨摸着马头说:“你所作已办,不要再哭了,将来会很好地报答你。”于是,菩萨取车匿腰间所配的摩尼剑,自己剃发抛在空中,天帝释用天衣承接,返回三十三天,造塔永远供养。净居天知道菩萨心事,化现成人献上袈裟,菩萨披上袈裟后,哭着告别车匿说:“我现在才叫做真出家,你回去好好传报一声。”

菩萨最初依阿罗逻仙人得无所有处定。进了灵鹫山,频婆娑罗王请菩萨共同治理国家,菩萨舍离而去。在尼连河畔的寂静处六年修苦行,每天吃一粒麦。身体非常瘦弱,眼睛凹陷得像井底星,顶上干枯得像暴干瓢,摸着腹部能触到脊背,坐在地上的印迹像马的脚印(所谓“井底星”,就像非常深的井水里有亮闪闪的星,表示眼窝凹陷下去。“暴干瓢”,指头上干枯得像晒干的瓜。摸着腹部就到了脊背,说明身上没有肉只有骨头。再者,臀部也没有肉只有骨头,所以坐下去就像马的脚印那么小)。当时,菩萨住在第四禅中,远离喜乐分别,内在的风不动。魔王一直守在旁边,六年都找不到干扰的机会。当时,菩萨为了后代的人能知道精进,知道忍苦修行,示现这样的情形。

之后,又为大众示现仅仅苦行也得不到菩提,应趣于中道,略受用一些美食,使身体得到精力。当时村里有十位童女,各自供养滋补品,使得菩萨色相光悦。其中有一位叫“善生”的童女煮了乳糜,菩萨接受后到菩提树下,放大光明,遍照无数世界,使恶趣众生离苦,人天普乐。释提桓因变成刈草人,供吉祥草来敷座。菩萨发下宏誓:“不证菩提,终不起座。”上座后,顿时证得方广神通游戏大庄严定,现无量身,各自坐在狮子座上,使恶道众生都能见到。

当时,魔王波旬依次派遣魔子魔女,显露狰狞、妖媚的姿态环绕菩萨,着着进逼,菩萨的心终究不动。天神地祇各自赞叹菩萨神力,证明菩萨宿世供养布施的功德。当时大地六种震动,魔军大败。菩萨初夜得智慧明了,摄持一心,得天眼通;中夜证得宿命通;后夜明星出,具足三明,成正等觉,上升虚空,广现瑞相。诸天散花赞叹,十方如来各自以宝盖覆菩萨顶,宝盖中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净土,各自以梵音赞叹如来功德。

佛证得正觉后,七天不起座,七七日不食,以禅悦为乐。两个富商经过,牛自己知道要停住而不前进,牛奶自然成了醍醐。四天王各自献钵,佛用神力合成一个钵,盛着商人的食物,为他们念《吉祥颂》,授记将来作佛。由于世尊的证量远离心、意、识,众生无法了解,又默然而住。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释提桓因、四天王众三度劝请佛转法轮,佛自思维:“现在正定聚众生,不说也知道;邪定聚众生,说也不知道。”于是缘不定聚众生发起悲心,要兴起传法的大事。

当时在观察下,处所取鹿野苑,因为九万一千俱胝佛都在这里初转法轮,出生一切甚深微妙之法。观法器,取聪明的罗摩子,但他已命终七天;取聪慧的阿罗逻,他也命终三天,因此取五名跋陀罗。他们正在鹿野苑,佛就亲自前往。他们最初见佛从远处过来,都认为他是起初苦修最终放弃的懈怠人,不必对他恭敬请问。然而众生没有见佛而能安坐的,佛到了近前,他们自然须发脱落,披袈裟,成了沙门。佛初夜默然而住,中夜安慰五比丘后,后夜就给他们三度说四圣谛,都证得阿罗汉果。

那时,祀火迦叶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都很敬奉他,佛就前去度迦叶。当时待在石屋里慑伏毒龙,把毒龙藏在钵中。迦叶祀火,火燃不起,问佛,佛说:“要燃了。”火应声就燃起。祭祀结束,想灭火却灭不掉,又问佛,佛说:“该灭的。”火应声灭掉。诸弟子要劈柴祭祀,举起斧头停在空中,劈不下来,佛说:“当下。”斧应声就劈下。等到劈下后又举不动,佛说:“当举。”斧应声举起。迦叶要供养佛饭食,佛在茶熟的时候取来四洲各种奇特果实来共同享用;饭食完毕,佛想洗浴,指着地成了池;澡洗完毕想出池,指着池边的树,树枝自然垂下靠近佛,佛攀着树枝而出来;想要浣洗,指着地,就得到了捣衣石。佛过尼连河,分水各自涌向左右两边,佛从中间走过,风可以飞扬河床的尘土。迦叶以为水涨了,就乘船去救,结果佛从船底上来,船底依然如故。迦叶心想:“神是神,不如我得阿罗汉道。”佛说:“你不是阿罗汉。”当时迦叶吓得毛发都竖起来了,顶礼说:“大圣者是不是知道我的心念?”迦叶因而对弟子们说:“佛能以三事教化:一、神通变化;二、以智慧知他心;三、善知烦恼,能应病与药。我们应共同归依佛。”

佛度了三迦叶后,又度舍利弗、目犍连,以及他们各自带的二百五十人出家,成就阿罗汉果。

佛离别父王十二年了,父王请他回来,他就给父亲、姨母和夫人说法,姨母是最先得度的大比丘尼。接着是堂弟阿难等归依,父王特别选五百人出家,随侍在佛座下,其后佛到灵鹫山、舍卫国等处宣说三藏十二部,各自咐嘱大弟子后,将要示现涅槃。

思考题

1、了解释迦佛出世的情形以及佛和圣弟子们示现涅槃的情形,对于修无常有何必要?

2、简述释迦佛出世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