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 32

之宝乃独坐自思,深自悔过,欲到五台,访此僧,求自新法。父母不许。在家三月余日,鬼魅日盛,坐卧不安,遂决意欲行。

之宝就独坐自己反思,深自悔责,想到五台寻访此僧,求治心的办法。但父母不允许。在家三个多月,鬼魅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坐卧不安,就决心要走。

京西山有碧云寺,寺二僧,一曰碧严,一曰云松。曾为之宝前母金氏拜斗念经,亦与之宝相识。乃到寺相寻。时碧严已死,惟云松在,乃邀云松同至五台。不见前僧,因留年余。

京城西山有碧云寺,寺里有两个僧人,碧严和云松。他们曾经为之宝的前母金氏拜斗念经,也跟之宝相识。之宝就到寺院寻找这两个僧人。当时碧严已死,只有云松在,就邀云松一起去五台。但没见到前面那个僧人,就留在那里一年多。

闻云栖有莲池设教,乃与云松往游。莲池问自何来,之宝备述前事,且求忏悔。莲池乃教之忏悔,使行苦行三年。披剃,乃受大戒,取名大惠。云松改名大慧。

当时听说云栖寺有莲池大师设立教法,就和云松一起去游历。莲池问:‘你从哪里来?’之宝就把之前的事详细说了一遍,而且求忏悔。莲池就教他忏悔,而且让他行苦行三年。之后剃发受戒,取名大惠。云松改名为大慧。

大惠既出家,独住云栖十余年。直至崇祯二年(1629),闻密云在玄墓,乃往问曰:‘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此语如何?’云曰:‘这里无水又无鱼,说什么惊人称意?’遂有醒悟。

大惠出家后,独自在云栖寺住了十多年。一直到崇祯二年,听说密云大师在玄墓,就去参问说:‘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不进入惊人的大浪中,难遇到称意的鱼),这话怎么样?’密云说:‘这里没有水也没有鱼,说什么惊人称意?’大惠有所醒悟。

回至黎山,二年而死。既死,来见阎罗天子。判官议曰:‘少年虽造大恶,终能悔悟出家,未曾说法利人。今去为人,有智慧而无厚福。’大惠言:‘固不敢期厚福,但一生出家,未得大成,愿得长寿,以成其志。’天子曰:‘尔年止该五五,今尔愿修行,其志可嘉,增为七七。’

后来他就去了黎山,两年后去世了。死后来见阎罗王。判官商议说:‘你在少年时虽造了大恶,但终究能悔过出家,只是还不曾说法利人。现在你去投胎做人,有智慧而没有厚福。’大惠说:‘我不敢期待有什么厚福,只是一生出家没得成就,愿能长寿来成满志愿。’阎罗王说:‘你的寿数只该二十五岁,现在你愿意修行,志愿可嘉,增加到四十九岁。’

大惠又言:‘我造罪累及父母,害兄嫂与妻,我愿救此数人。今不知皆归何所,愿我托生得近于彼,使得化导其心。’

大惠又说:‘我造罪连累到父母,害了兄嫂和妻子,我愿意救这几个人。现在不知道他们都投生到哪里去了,愿我托生能靠近他们,使我能化导他们的心。’

乃命判官告曰:‘尔前母金氏,已托生沈氏。碧严、云松已为其子。尔父大臣,以平生之孽,堕为女身,因金氏一缘,托生为云松之女。汝今再当为其子。陶氏受饿鬼报毕,今现为驴身,不可得见。柳氏受饿鬼报毕,托生为猪,又生为羊,又复为猪。方生三月,因其食少,乃让与母食,而自饥死。土神奏闻,天地以畜生能行孝道,使复人身,今已受女身,与你尚有五年夫妇。’时判官言毕,即遣托生。”

当时阎王让判官告诉说:‘你的前母金氏已经托生为沈氏。碧严、云松已经做了她的儿子。你父亲刘大臣因为平生造孽堕为女身,又以跟金氏有夫妻缘分,再托生为云松的女儿。而你现在要做他的儿子。陶氏受饿鬼报完毕,现在托生为驴,见不到了。柳氏受饿鬼报完毕,托生为猪,又生为羊,又再做猪。才出生三个月,因为食物少,就让给母亲吃,自己饿死。土地神上报此事,天地认为畜生能行孝道,就使她恢复人身,现在已经受女身,跟你还有五年夫妻的缘分。’当时判官说完,就遣令大惠托生。”

“今尔身便是刘之宝,害兄之时,万历八年(1580)六月二十二日也,故尔今年有此难。本当身死,以前生愿力得免。前妻周氏,万历七年(1579)六月初七日受害。旧年曾来为祸,但其受害,非尔之故,无深恨也。你今妻戚氏,前生以药酒害他成腹病,其怨未消,尚欲为难。尔兄之麟,怨气既消,亦将托生,以平生有孽,堕为女身,数该为尔妹之女,明年癸酉日当生。尔今宿业既消,但二十年来未曾精进。今去,当日自努力,勿退初心,莫为名利所败,莫为欲爱所缚,莫为意气所碍,莫为宴安所毒。”

红衣人又说:“现在你这个身体就是刘之宝的后身。因为你害兄长的时间是万历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所以你今年在这一天就有这个难。本来应当要死,由于你前世愿力而得以脱免。你前世的妻子周氏,万历七年六月初七被害。往年曾经来作祸害,但她受害不是因为你,所以没有很深的恨。你今世的妻子戚氏就是前世的柳氏,由于前生以药酒害了周氏,让她肚子得病,她的怨气没消,还要对你的妻子作难。而你的兄长刘之麟怨气已消,他也要托生。因为他生平有孽障,要堕成女身,按命数该做你妹妹的女儿,在明年癸酉日会生下来。你现在宿业已消,但二十年来没有精进。现在回去,每天要精进努力,不要退堕初心,不要被名利所败,不要被欲爱所缚,不要被意气所障,不要被安逸享受所毒。”

言毕,唤一童子取一金盒至。开盒取一花瓣,置景范口,即能言。

红衣人说完,叫一个童子取一个金盒子过来。打开盒子取来一朵花瓣,放在景范口里,他就能说话了。

拜谢毕遂问父亲著落。朱衣乃皱眉曰:“尔父死久矣。”景范乃言:“曾有二番书信。”朱衣曰:“二番书信,一是你外祖所造,医生史完白知情,一是尔同宗人所为。尔父遭难,乃六世以前之孽,今生立心正直,死归神道,三月间升淮安城隍矣。尔但当存孝心,修行正道,日后得见。”

拜谢完毕,就问父亲的着落。红衣人皱着眉头说:“你父亲已经死很久了。”景范就说:“曾经有两封信来。”红衣人说:“两封信,一是你外祖父造的,医生史完白知情,另一封是同宗人写的。你父亲遭难是六世以前的罪业,他今生立心正直,死了归神道,三月间升了淮安的城隍。你只要存孝心,修行正道,以后就能见到。”

“今尔母即前生之父,既堕女身,当劝他回心向善。尔外祖乃前生同伴,今又受恩,亦急劝他回头。尔妻以一念之孝,顿消淫业,得复人身,但福力浅薄,寿亦不永,教他急速返本,免来生重受畜生。尔弟虽无大成,亦守家之子。大略如是。”

“今生你的母亲就是前生的父亲,已经堕了女身,要劝她回心向善。你的外祖父是前生的同伴云松,现在你又受他恩德,你要快一点劝他回头。你妻子以一念孝心顿消淫业,恢复人身,但福力浅薄,寿命也不长,要劝她疾速返本归源,走上正道,免得来世又受畜生报。你弟弟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是个守家之子。你家的情况大致如此。”

言毕,命童子引景范,奔走如飞。至牢狱数处,罪囚中有故识者,种种苦难。复至殿前拜辞,同老人出。

红衣人说完,让童子领着景范到外面游观,奔走如飞。到了牢狱的好几个地方,罪囚当中有过去认识的,在受种种苦难。又到殿前拜辞,同老人出来。

僧在门外相待。景范即拜僧曰:“承师引我至此,请问出处?”僧曰:“我乃云栖大庆,当年与你同事。”景范曰:“来时闻师经声,心痛顿愈,此乃甚奇。”

僧人在门外等待。景范就拜僧人说:“承蒙师父引我到这里,请问您的来历?”僧人说:“我是云栖寺的大庆,当年和你一同出家。”景范说:“来的时候听师父的诵经声,我的心痛顿时痊愈,很稀奇!”

僧曰:“经言心不可得,何可得痛?”又曰:“今去当行孝道,孝乃人之本心;若无孝行,他善虽多皆伪,必不成德。且神明忌淫,又当除淫,淫乃身心兼害;若除淫,则诸恶无根,修德易成。此二字乃升降大关头,修行起手处,尔当行之。然须求明师指点,住深山养静方好。若在家被尘缘汩没,便自误了。世间居尘不染的,能有几个?”景范曰:“是是!我谨受教。”

僧人说:“经中说心不可得,哪里可说有痛呢?”又说:“你现在去要行孝道,孝是人的本心;如果没有孝行,纵然有很多其他善行,都是虚伪的,决定不会成就德行。而且神明忌讳淫欲,又要除掉淫,淫使身心都受害;如果除了淫,诸恶就没有根,修德容易成就。‘孝’‘淫’两字是升降大关头,修行起手处,你应当实行。而且你须求明师指点,住在深山里养静才好。如果在家被尘缘所埋没,那就耽误自己了。世间居尘不染的能有几个呢?”景范说:“是的!是的!我恭敬受教。”

正言间,又人言:“大师到了!”景范仰首见云中一老僧,端坐持珠。拜求教诲。师曰:“南无佛!”旁一人曰:“承师开示,何不拜谢?”景范乃拜之。师伸手劈头一下,云:“记取。”景范忽惊醒。乃天已明,所病顿忘,遂披衣起,与家中人说所见,随以笔记之。时壬辰年(1652)十月初一日也。

正说时,又有人说:“大师到了!”景范仰头,见到云中有一位老僧端坐持珠,就叩拜请求教诲。师说:“南无佛!”旁边一个人说:“得师开示,怎么不拜谢?”景范就拜下。师伸手劈头一下,说:“记取!”景范忽然惊醒。天已经亮了,病完全消失了,就披衣而起,和家中人说起所见,接着以笔记录。那时是壬辰年十月初一。

怨从亲起

我看这个公案有一个体会,就是怨是从亲起的,两者相连,非常可怕。知道后就不想再立什么亲,不然必定有怨出来。像刘家两个公子——之麟和之宝是亲兄弟,为什么家庭出现多角风波、情杀案件?就是从亲出来的。像陶氏爱亲生儿子不喜欢大老婆的儿子,她就有私心,有意撮合柳氏和之宝,这正是案件发生的关键所在。之宝毕竟是凡人,不喜欢又丑又笨的周氏,喜欢美貌多才的柳氏。当他立柳氏为亲,视为所爱对象时,那当然周氏和哥哥全部成了敌方。因为他要占有柳氏,那必须把哥哥和周氏排挤掉,由此就发生非常可怕的事了。柳氏起了私心想要之宝,结果在她心中,周氏成了对手,成了怨,就下毒想害周氏,这个怨是从亲出来的。陶氏又害掉周氏。她为什么立周氏为怨呢?因为立了之宝为亲,为了护儿子,可以把笨丑的儿媳杀掉。再说,之麟成了陶氏和之宝的敌方,结果两人合作把之麟杀害。像这样,亲兄弟成了杀身的怨家。

接着来世的情形很明显。之麟要报仇,他最恨之入骨的是弟弟,因此说“还我命来!”拿刀要杀他,这股气是忍不下的。之后就有今生的这些现相发生。

总的来看,人心里有个“私我”,然后认为这是我最亲的儿子,袒护他,把妨碍他的都立为怨。实际只是一念私心,特别没理由地把其他人立成怨,非常可怕。而另一个人立了一个所爱对象,结果特别不喜欢结发妻,把哥哥都立为怨。这就是人心的丑陋面。

我们要深深地思维,看破亲怨的伎俩,看到这完全是私我的分别在无理取闹、随便安立。而且,这个心像精神病患者,它一旦立了亲,凡是跟这个亲有所违的都立为怨。这就是“情生智隔”,这个妄情会夺掉智慧,让人陷在烦恼态里,造下罪业,结果就要受惩罚。他们几个里面,陶氏最可怜,被罚做了鬼,之后做驴,见不到了。柳氏因淫业做了鬼,之后转成旁生。之宝这一生也受惩罚。

像这样,全是内心的贪嗔分别在作怪。懂了这一点后,不能再听任分别心立亲立怨,这全是私情、都是自私心,千万不要上当。从此要把它“迁单”,面对一切有情时,要看到他们的实相都是佛,世俗中都曾做过父母。不必对一个特别亲,建立我所,认为是我的心肝宝贝、我可爱的美女、可爱的儿子等。否则对立面就出来了,另一方就成了敌,这样由亲起怨,发生贪嗔,就要造下各种恶业。

在家庭等各种群体中,人与人的关系总是那么复杂,这全是立亲怨这个最坏的分别心在作怪。要知道,立了亲以后,怨就出来了。单单对一个人来说,假使你立他为亲,但是当他稍有违逆,你的自私还是要保护自己,就会把他立成怨,这就是最自私的一个心态。从我执来说,认为对方必须符合我,你符合我,就立你为亲;当你不符合我时,就要干掉你或者损伤你,“我”是这么坏。从我所执来说,一旦把某人立为我的心肝宝贝,那就想让他得到好处,如果有障碍或者不允许的地方,那就要把他立成怨。看到了吗?全是自私心。认清它的伎俩后,知道它反复无常,是贼子、诳骗家,不能听它的,之后就要发心,以平等的慈悲对待一切众生。

由恨生爱

讲到这里我想,不单单是怨从亲起,还有亲从怨起。反方面有点难理解,我们换个词就会摸到相反的缘起规则,叫做“爱从恨生”“由恨生爱”。

怎么讲呢?我想,人的凡夫性都差不多,它在各种事情上都有表现。譬如吃东西,连续三十天吃土豆,那就吃厌了,听说菜市场有豆腐,今天就给做个豆腐吧,豆腐加青菜加红萝卜。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到就非常爱,觉得鲜美可口,好吃!什么原因呢?前面不断地吃土豆,逐渐蓄积的是厌的心,厌到一定程度就恨这个了,我不要吃!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能,再一看到豆腐就狼吞虎咽一番。这就表现了我们轮回的心理机制。

现在要看到,如果有恨,在另一方面就会生爱,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悟透了这些,就知道要以平等的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才合理,否则在亲怨、爱恨中打转的话,会造下无数业,在轮回业网里脱不出。这一点一定要悟透。

在这个公案里,之宝对妻子周氏生了嫌恶心,认为她长得不好,人又笨拙;以这种厌心,一看到嫂嫂柳氏貌美、聪明就垂涎三尺,随后就出现了家庭事故。这就是由于生了厌,当新的东西一来,人就像看到猎物一样,一定要!结果越理背伦造了淫业。为什么会出爱?就是由恨来的。柳氏是怎么出问题的呢?她对丈夫之麟生了厌恶心,所以一见到之宝就想要,两人情投意合。以这样的心,陶氏中间一牵即合,两人通奸,都造了罪。

联想到平常的关系。譬如大孩子又丑又笨,父亲不喜欢,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聪明可爱,结果父亲就偏心,更喜欢第二个孩子,心马上不平等了。又好比婚外情、第三者插足等也是如此。由亲转怨、由恨生爱的事情比比皆是。人心一旦偏离,就会陷在爱恨交织的过程中拔不出来。

又好比在一个单位里,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不平等关系?出现那么多是非、恩怨、对立等呢?譬如我跟某人关系好,就是因为他称我的心、性情投合,或者支持我、能利益我,所以把他立为可亲的人;另一方面,对于趣味不投、见解不同、习惯不一样的人,马上视为敌方,这叫做“怨从亲起”。相反,如果特别讨厌某个人,或者因为相处久了,有喜新厌旧之心,就不要老朋友了;一看到新的,就特别愿意跟人家接触,这叫做“由恨生爱”,马上抛弃故友,去找新朋友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心,是烦恼的表现。

这就看到人心不平等,实际都是烦恼性,分别心不断地假立、不断地变。就好比穿衣服,一立了这件衣服不好就扔掉,换一件新的,这叫做“喜新厌旧”。新的穿久了又厌弃,这叫做“由亲生怨”。立了我喜欢就是亲,我不喜欢就是怨。喜欢久了厌倦就到了不喜欢,这叫“恨从爱生”。再者,恨久了不喜欢这个,遇到另外一种,马上就爱,这叫“爱从恨生”。

出于自我意识,所谓的“亲怨爱恨”在任何事物上都有,只不过这是就人而言。但总体上可以看明白,它只是分别心的习性,一种自以为是、自我意识的判定,所以没有可取处,不必理它,应该以平等心看待一切。总之,要看到凡夫心是这样诡诈、不可靠,所出现的一切感觉、境界、好恶等全是无常的,不要听信它。对每一个众生都要以平等的慈悲视为法界同胞,不要起各种好厌感、立各种关系,这都不是大乘行者应有的态度。

由胜解而转成善法欲

我们要有认识和心态上的转换。业之手像搓麻将一样,很快就洗了一道牌,所有的关系、业缘、假立、心识等全变掉了,从中要看到,在轮回里搞亲怨没意义,之后唯一在法上走,自己心里会有定解。因为立的亲和怨已经换牌,亲怨里的任何关系也变掉了,何必执著是常,一直放不下呢?

我们的心有一种很呆的状况,认为这是亲就一直执著。譬如认为“他是我丈夫,要永远对我好”,岂不知前世他是你爸爸,再前世是你儿子。从前前后后整个来看,为什么一直认定他是你丈夫?或者认定这是我的儿子,怀胎十月,你是我的肉,要一直服侍你到死,执著得不得了。你不知道前世他是你的怨家?由于有常执,不知道那是业缘出现的妄识,就认为他固定是儿子,执著不舍,发展出一整套轮回的行为,但都毫无意义。业的手一翻牌就全变掉了,何必这么执著呢?与人相处要随缘,萍水相逢要用法来对待。只有法是长远的,其他贪嗔情仇等一下子就变掉了,不必当真。

其次要看到,这几十年一大变的幻剧又在这个家庭里上演,角色全换了。从金氏说起,前世生了孩子很快死了,这世又转为女身,给她念过经的碧严和云松转成她的儿子,这是福田和施主之间的业缘。刘大臣造了孽,又跟金氏有夫妻之缘,这一回就转成云松的女儿,前世是夫妻,今世成了祖母和孙女。景范再次转成刘大臣的儿子,前世是父亲,今世成了母亲。他前世跟柳氏也有感情债,柳氏到恶道去了,后来因一念孝心消了淫业回转做人,这世还跟自己做夫妻,还有五年的缘分。前世的兄长恨气消了,他由于造孽要生到妹妹家做女儿,前世是兄弟,今世变成舅舅和外甥女。轮回就是这样,一下子就全变了。

如果圣人看到这一出戏,那又要大笑一场了,实在很荒唐!我们把前世和今生的镜头挪到一起,让两个画面同时呈现,就会觉得好笑,任选几幕就可以看出它的荒唐。比如,前面金氏对碧严、云松叫“师父”,这回就叫“儿子”了。前世刘大臣是金氏的丈夫,现在成了祖母手中抱的孙女。轮回哪里有固定的角色?角色一变,心完全不同,假立的也不一样。今世叫“奶奶”,前世却是妻子,心一变就认定是奶奶,而奶奶也认定是孙女,前世在一起时是夫来妻去的。再看,前世之宝和两位师父是道伴,现在变成了外公和堂外公。角色一变,他就认定这是我外公,其实前世是道友。两个同参今世变成了兄弟。轮回的角色就是这样,业一变心就变,假立就变,执著就变,然而人们不知道业的变化戏,还认为这是常。

再看,前世之麟、之宝两兄弟成了情杀案的怨家。之宝夺了之麟的妻子,之麟要报复,最后却被之宝杀害。这场冤孽解除后,之麟由自身的业转成了景范妹妹的女儿。前世是兄弟,这回成了舅舅和外甥女。像这样心又变了。前世兄弟之间一开始有手足之情,接着转成了夺妻之恨,最后又有杀身之仇,已经安立成怨家了。由于莲池大师加持,解怨后之麟不再报复,再一转就成了他妹妹的女儿。这回心又变了,对前世的兄弟、仇敌叫“舅舅”了。这都是由业出现的关系,业一变,人心就随之而变,一点实在性、常性也没有,所以不必执著眼前的关系。

像这样把视野拉长,就看到前前后后一直随业缘在变,角色几十年一大变,很快面目全非了。就像戏台上半小时演一出戏,这些人换上衣服、面具等演半个小时,之后又要换。如果知道戏场的规则,那就不会执著这些。演戏的人不会认为我们一定是夫是妻,是亲是仇,因为见到它不断在变,没有固定性。导演说这回要演这个,大家就马上布阵,各人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过了几十分钟说换剧本,导演一发令,大家唰地一下又变了一通。知道了它在快速地变,就不会执著当时的角色。而当时因为导演的要求,都必须假戏假演把戏演好,随缘演过去。懂了这个譬喻,就知道不必太当真。

轮回的连续剧比这变得还要大,编剧是前世造业的各种素材,导演是法界。由于有这样的业缘,当时就按照法界规则,一个家庭的关系就全安排好了。再扩展到一条街、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法界导演一下子洗牌,所有关系都要重新安排一遍。这上面哪里有什么常?哪里有什么真实呢?因此,不必特别执著为某种固定关系,现在当怨敌,下一次就要当夫妻,再一次又要当母女,再往后又是敌人等,有必要爱得要死、恨得要死吗?一下子就变了。

再者,就好像我们对景范这样说,其实也是对自己说:景范!前世的道伴云松对你有恩,今世转成外公还是有恩。现在他年纪大了,不久人世,你该报恩劝他修行,不然一分开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前世的父亲因为造孽,今生转为女身,成了你的母亲,前世今生都有恩,你也要教她赶紧修。前世的妻子又转成妻子,也是过去有缘,她很惨,虽因一念孝心舍畜生报转为人身,但是福薄,跟你只有五年缘分,你要劝她入正道,不然又要堕下去。你前世的哥现在变成外甥女,前世曾有手足之情,后来发生了夺妻杀身事件,所以从情这一方面要报恩,从恨这一方面,因为曾伤害过他,现在更要对他好。

像这样,知道轮回里的关系都只是缘,很快就没有了,那无论是亲缘、恶缘都要对他们好。说到亲缘,要报恩;说到恶缘,前世伤害过他,更应该加倍偿还。总之,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被业风所飘,暂时集聚一下不要太计较,应当放开心,以无私的慈悲来对待每一个人。

再者,我们要细细研究僧人对之宝的开示,才能从中得到教训,用在自己身上。这里有很宝贵的指示。当他问起怎么治鬼时,僧人说:治鬼容易,先要治心。心是万法的根本,心邪邪至,心正邪灭。心是万法的根本、是招鬼的因,所以不要在外面驱鬼。有邪心才有邪鬼来,邪鬼没断就是因为邪心没断、没转;如果心转了、变正了,那鬼祟自然息灭。这就是治鬼之法。总之,治鬼当治心,治心当正心。

接下来两人的问答里有几个关键问题,我们认识清楚就能从中得到启发。一、什么是心邪?二、什么是正心之法?三、怎么做才符合天理?搞清了这三个问题,就会知道僧人开示的要点所在。

第一、什么是心邪?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开端是出现了自我意识,由此发生一系列的邪心。也就是首先有了我,认为自我最需要尊重;见到好的就立为亲,一心争取,见到不好的就立为怨,一心打击。这就是邪心的系统,从中发展出无量无数的邪分别、恶念、邪行、恶报等等,都是从自私心来的。

就像孔子教人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克己”。什么意思呢?一旦有了自我就有一种邪慧,在人、事等的法上分判这个好、那个不好,好的要争取、霸占、据为己有。然后有个“必”,就想:这么好,我一定要!有一种欲望。之后就非常固执一个“我”,处处都是我。像这样就叫“邪心”。可以观察到,由私我意识发展出的各种心都不符合本心。

之宝会造下这种恶,也是由于今生的业缘,这些因缘聚合了。刘大臣作为一家之主,给大儿子娶了柳氏,给二儿子娶了周氏,但陶氏有私心、心不正,袒护自己的儿子。她就想:周氏不好,儿子也看不上,柳氏很好。加上之麟是前妻的儿子,她根本不在意,就从中撮合柳氏和之宝。之宝也有邪心,有私我意识,看到柳氏聪明漂亮,加上母亲中间撮合,他的私心就萌动了。这种贪婪就是“我认为好,我想要”,那必然是要的,这就是邪心。然后,为了夺取哥哥的妻子,他们就开始设各种计谋。比如,陶氏杀掉周氏,又有意灌醉之麟,掐着他的喉咙叫之宝下手,之宝就砍掉哥哥的头。

这就可以看到,出于私我意识,邪心就一直在发展。首先认定了好和坏、亲和怨,之后就发起了各种贪婪和残害等的行为。总之,根源是心邪了,心邪就在于私我意识,碰到因缘时,它一定会这样发动。所以僧人说:你一直没有忏悔,没看到自心的颠倒,还在保护它。只是外在念经、做法事是去不掉的,因为心没有悔过。悔过的方法是什么?一定要看到,颠倒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自我有邪慧,总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在虚假的现相上立好坏,立了以后就出亲怨;之后心有一种欲,它说我必定要;为了争取就不择手段,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这样当然要受报应。既然在根子上没有悔除,以邪心感邪境,又怎能驱走邪鬼呢?所以治鬼当治心。

第二、什么是正心的法呢?回答很精要:“天理人心”四字明白,就是正心的法。本来没有我,哪里有什么对方?又哪里有亲和怨?何必对一者好对一者坏?这就是天理,无我、无私、无偏。然而执著有个“我”,之后心就偏了,一直在妄动、偏执当中。既然有我,那就有我所喜、我所厌,对喜的立为亲,对厌的立为怨;然后就出各种看法,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要维护这个、消灭那个等等,一整套系统都是邪的。这样就知道,首先要明白无我、无私、平等的天理。又要知道,人心执著一个虚假的“我”,之后就有我、有私、有偏,这不符合天理,它是邪的心,有一整套邪系统。按这个系统去做,就一直处在贪嗔等的分别中,心就一直不正,以此而造罪业、受惩罚。怎么正心呢?要看到天理是什么,合乎天理心就正了。本来没有我,没有固定的亲怨,之后就住在无私、平等的心态中,心不偏就正了。

第三、怎么做才合天理呢?僧人的开示是:只要平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心就是把私我的不平等心息掉,把心平下来。自我有一套看法、欲望,这些都有问题,很偏。这是我喜欢的,就立为亲,我要对他好;那是我不喜欢的,就立为怨,我对他不好。或者自我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只有我是最重要的,对我特别地好,而对别人就不管死活。自我很自私,总是把不好的推给别人,把好的送给自己。

应该怎么做呢?天理无私,必须把这一套私我的看法和欲望全部拿掉,一拿掉心就平了,待人如己。因为本来没有我,所以都是平等的,像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别人就是行天理之道。自己想要的要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能给别人,这样就平等了。由于这么做没有私心,就合乎天理了。总之一句话:私心不合天理,公心合天理;偏心不合天理,平等心合天理。这样行持就合于道了。

总结

转心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到过去由于执亲怨有常,对亲好,对怨不好,这是常的非理作意引出的颠倒心。现在看到亲怨只是业的一时表现,是分别心的假立,拉长来看没有什么常,亲变怨、怨变亲,就知道没必要对一者好、对一者不好,偏执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要看到,轮回里的众生都是惑业力的幻化,都没有乐、具足苦,所以,应该平等地以慈悲心对待,对每个众生都要起拔苦予乐的心,这就是如理的心态。也就是要再再反省错误的根源所在,发现从前到后都是颠倒系统后,就要把它拔掉,换成如法的系统。看到亲怨无常后,对一切人都要予乐拔苦,发善心对待。

思考题

1、复述《夙孽记》,并思维:

(1)为什么怨是从亲起的?立亲怨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本案及自身的经历做观察。

(2)什么是“由恨生爱”?这里蕴含了怎样的心理规律?观察自身及各种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3)亲怨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从各方面观察发起亲怨无常的定解。我们和身边的人应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众生?

2、僧人对之宝的一段开示中:

(1)什么是“邪心”?邪心的发展机制是什么?

(2)解释“天理人心”的涵义。

(3)怎么做才合天理?为什么这么做合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