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 20

丁五、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

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者,总的思维劫的增减也无常。

“种种喻”,指总别、内外等各种事例。“义”,指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无常迁变的自性,“思维”,就是从后边际看都荡然无存,再推就前面显现的事都没有常坚的自性,从而看到世间法无一可靠。“修习无常”就是要发起“一切轮回法无可依靠”的无常想,从而坚定地寻求出离,之后对世上的事无一贪著、无一希求。已经见到无常自性,见到生灭幻化、毫无实义,由此会感觉,执著这些是常法而精心地经营、打造、幻想都是愚痴的。它有让人放下的作用。

总和别是一对,“总”是总体,“别”是差别。“总”就是从整个大的时空去思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劫”代表大的时间量,这里是从住劫一段去看它如何增减变化,最终消失一空,从而看到整个劫从始至终的万象全是无常性,毫无实义。好比在极为漫长虚假的梦里出现的各种假相,在因缘迁移的瞬间就变灭无有,这就可以看到的确特别无常。

所谓的“别”,是指在虚幻的大的时空领域里出现的各类差别相。而且要回到自身切近的四季、家族、牲畜、城市等上去看到,内外器情法全是无常的。“别”就是总体中的差别相,从我们能切身了解的地方做观察。再者,“别”又有“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等各种无常相,四法都在显示无常、宣说无常。这些都是因缘所生的缘故,从后边际看全都变灭无有,所以有“有生归死、积聚分离”等的无常相,这一切就叫做“差别”。

由总体和差别两分,能断定世间界全是无常变灭的自性,毫无自性,毫无坚实,没有可依靠、可抓取的地方,这样就发生了大的无常观。以下从总的方面对于劫的增减做思维,会发现旷大的时空领域全是无常的。

下面先对于总思维的大纲做一个概要指示。思维包括减、增、总三分。

也就是往昔劫初之时,一切人是由各自的身体现光,此外空中无日月,以神变游步虚空。身躯也具多由旬高,食甘露食,喜乐圆满,有堪比诸天之处。然而由烦恼及不善的增上力,渐次隐灭而成了如今这样。继而由人类烦恼变成越来越粗的增上力,寿量及福德的一切方面越来越减,而到最终人寿十岁之间,寿量也越来越短地在走。

对减劫的观察包括初、中、后三分。首先要看到劫初人类的状况是多么圆满。

接着要看到中间递减的状况。这又要做因缘观,知道随着烦恼和恶业的增上力,前前兴盛的相逐渐减退,到了后面,前面不复存在,逐渐递减到现在这样,往后还要继续下降,这就是对于中间阶段的观察、认定。其中,“由烦恼及不善的增上力,渐次隐灭”这一句是关键,也就是要看到因上已经转移了,人的烦恼越来越重、恶业越来越增上,结果使得前面那些好的现相逐渐没有了。观察时要细致地看到,一到了后面,前面就没有了,一到了后面,前面又没有了,像这样会逐渐感知到这些东西都是不常存的,没办法止住无常的脚步,这不是以个人的力量能遮止的,会发现它是世间的定相。这时候就会持“减劫历史退化论”的观点。

到了末端,就要看到三灾兴起的状况,会知道整个世界变得非常悲惨,已经落到谷底了。以上从初到中到末追踪的时空观察,叫做对减劫的观照,由此认定世间无常的铁律,从而不抱幻想。

疾疫、刀兵、饥馑的三灾兴起后,能将南瞻部洲的人类多数灭尽。而于诸剩余者,由圣尊弥勒的幻化讲说断杀生法故,身量也成了一肘,及寿量将成二十岁等,渐次增上。人类的寿命能达八万岁的时期,怙主弥勒降生后成佛,转正法轮。

接着对增劫做观察,也包括初、中、后三分。初要知道,在小三灾过后,人类是怎么起步回升的。这也要做因缘观,知道人们的心在逐渐变善,之后寿量和福德增长了。接着是中间的观照,从人寿二十岁逐渐增上,一直到八万岁之间,这一段是中间观照。八万岁时期是末后的观照,这是人类最好的时期。

这样从初中后去观察,也可以看到世间相无常,因缘一变就逐渐在变,过去的状况没有了,变得更好。就像冬天过后又是春天,在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非常繁茂等等,会看到它是增上的相。这一增一减叫做“循环相”,整个世间都在循环当中。

如是一增一减的十八个来回圆满后,到人寿堪住无量岁的时期,胜解佛出世后,于之前贤劫千佛之寿量的总和那么长安住,而且如彼等作诸义利之事,尽其所有的总和那么多作了事业。而最终此劫也将坏尽等。于劫的增减观察,也不超出无常的自性。

最后要知道总相。也就是多次的循环又构成一个住劫总体的状况,之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全部变灭,一无所剩。

通过这样细致、全程地观察,最后心中会起胜解,发现此前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在这里不可能捞取到什么实义,都是瞥而一现的泡沫。这样就会知道,整个大劫不超出无常的自性,之后会认定这是有为法的法性,绝对不在这上面抱有任何幻想。

这里做思择修要注意两个重点:第一、这是承接前面大三灾的观念而来,所以,首先要有之前七火一水等大三灾的具体思维,特别要细致地结合《阿含经》来做观察。到了这里,属于进一步的观察,在大的器界无常观之后,看到其中关键的有情界是如何增减变易的。这两个合起来就会知道世间界全是变灭的自性,一点常坚性都没有,知道全是虚假的,会在心里生起非常大的触动。

第二、以上引导的文字是总纲性的,它是在给我们指示观行的道路,具体要结合《阿含经》做观察。刚才所说的大框架里的具体内涵,《阿含经》中都有具体讲述,像这样一步一步地结合佛语的指示才能在心里生起理解。深入地观察才能发起胜解,如果停留在总纲性的文字上,天天念多少遍,而不做具体观察,那决定无法形成胜解。

接下来我们按总纲里的各分内容做具体的描述。有了素材以后才能进入观修,否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归只是空洞的概念,没法形成内心的观念。首先,按照佛在《长阿含·世记经世本缘品》中所讲的,观察减劫的状况。

劫初众生

有一时,世间再度形成,众生多数上升光音天,他们都是自然化生,以欢喜为食物,身体发出光明照耀自身,以神足通飞在虚空中,安乐自在没有障碍,寿命很长。之后这世间变成大水周遍弥满,就在那时天下大暗,没有日月、星辰、昼夜,也没有岁月、四时的差别。

这以后世界还要变化时,有其余众生福尽、行尽、寿尽,从光音天命终化生到这世间来。从光音天下来的人都以欢喜为食,身体发出光明照耀自身(不必有日月,天地间一片光耀),他们都很自在,以神足通飞在虚空里,身心喜乐没有障碍,在世间长久安住。那时没有男女,也没有尊卑、上下,也没有不同名称,大家共同化生来此世间,所以叫做“众生”。

贪吃地味

那时,地上自然出现了地味,凝聚停留在地上,像醍醐一样,形相犹如生酥,味道甘甜如蜜。之后有的众生就用手试着品尝它是什么味道,最初尝的时候觉得好吃,就生了味著。这样辗转品尝,就对此地味生了贪著,于是用手舀起捧在手上,渐渐地揉成团,不断地揉出来吃。其他众生见到后心想:“他在吃什么?吃得那么津津有味?”他们也效仿着来品尝。像这样,大家都开始吃,从此就有吃了东西的现象。那时,诸众生由于贪吃地味的缘故身体变得粗糙,光明也转而消失了,不再有神足通,不能在虚空中飞行(只能在地上走)。

那时没有日月,众生的身光又灭了,所以天地间一片大暗,变得像前面一样(那时的人们多么狼狈,因贪心丧失了威德、光明、神通,结果在黑漆漆的地方生存,是这么无常)。这以后经过很长久的岁月,有大暴风吹着深八万四千由旬的大海水,让海水两面劈开,取出日宫殿放在须弥山的半腰,安置在日轮运行的道中。从此,太阳从东边生起、从西边隐没,周遍地在四天下运行。

竞争人我

再说,劫初的众生吃了地味后,在世间长久安住。那些吃得多的人脸色粗糙憔悴,吃得少的人脸色光耀润泽。这以后大家才知道,诸众生的脸色、相貌有优劣差别,于是起了互相计较是非的心,说:“我胜过你,你不如我。”由于心中存有“人、我”,怀着竞争的缘故,使得地味完全消失。

之后又有地皮出生,形状像一张薄饼那样,色味香洁。那时,诸众生聚集在一起,懊恼悲哭,捶着胸说:“真是大祸患!现在地味忽然不见了。”(他们想到:光明没有了、神足没有了、威德没有了,现在连地味也没有了,我们该怎么办?没有吃的了,又回不到曾经欢喜为食的境界。)就像今天的人们,得了丰盛美味时都说太好吃了,失掉后就因此感到忧悲苦恼,那时的人类也像这样忧愁悔恨。后来人们实在没办法,既然出了地皮也只能吃了,逐渐地就尝出了它的美味。那些贪心大、吃得多的人脸色变得憔悴粗糙,吃得少的人脸色光耀润泽。然后又知道,诸众生彼此间的容色、相貌有优劣之别,于是互相计较是非,说:“我胜过你,你不如我。”因为心存“人、我”,怀着竞争的缘故,地皮也逐渐消失殆尽。

之后又出现了地肤,比地皮更粗更厚,色彩像天花,柔软如天衣,味道如纯蜜。那时,诸众生由于被贪欲、饥饿所逼,就取地肤来吃,他们的寿命还是很长。吃得多的人容色损减,变得越来越差,吃得很少的人肤色保持光泽。然后又知道诸众生容色相貌有优劣,就互相计较是非说:“我胜过你,你不如我。”因为人类心里存着“人、我”的是非之心,彼此竞争的缘故,恶业进一步加重,导致地肤也消失了。

这以后地上又出现了一粒一粒的自然粳米,米上没有糠秕,不必加调料,具足众多美味。那时,诸众生聚集在一起说:“真是大祸患!现在地肤又忽然不见了,我们该吃什么呢?”就像今天的人们遇到很大灾难时,都说“苦啊!苦啊!”那时的人类也像这样懊恼悲叹。

夫妻之名

之后诸众生就共同取粳米吃,由此身体变得粗糙丑陋,有了男女之形。他们互相看着生了贪欲之想,于是一男一女就共同在隐蔽处做不净行。其他众生见到了,说:“哎呀!这是在做什么呀?为什么众生共同生在此世间会有这样的事?”那个行不净行的男子见到他人呵责,就自己悔过说:“我做的不对!”然后脸朝下全身扑倒在地,不起来了(他羞愧得不敢见人)。那个女人见到男子以身投地,悔过而不起来,女人就过来给他送食物。其他众生见了,问女人说:“你拿这个食物想送给谁?”回答:“那个悔过众生,堕在不善行里的,我送食物给他。”因为这个话语的缘故,世间就有“不善夫主”的名称;由于她送饭给夫主,因此称她为“妻子”。

建立舍宅

这以后众生的胆子更大了,放逸行淫,不善法逐渐增长。为了障蔽、遮羞开始建立房屋,以这个缘故,就有了“舍宅”的名称。后来众生的淫心和淫行辗转增长,就建立了固定的夫妻关系,有了家室。其余众生寿命、业行、福德穷尽,从光音天命终来此人间降生,就入到母胎里,因此,世间就有了“住胎”的名称。当时(由于家庭逐渐增多,就有必要建立城市,聚集在一起生活),先造立瞻婆城,接着造伽尸婆罗捺城,再造王舍城。那时,太阳出来开始造城市,到第二天天亮时就建成了,以这个因缘,世间就有了“城郭、郡邑”等的名称。

积存余粮

那时,众生最初吃自然粳米时,早上去收米,到晚上米就再度成熟了,如果晚上收粳米,到第二天早上就又成熟了,这样收了又出生,没有茎秆。有一天,有个众生自己默默心想:“天天这样收割,我何必这么劳累呢?今天应该一次取来能吃上几天的粳米。”他动了歪脑筋后,一次收割了很多,积累数天的粮食。其他人后来对这个人说:“我们今天该一起去取粳米了。”这人回答说:“我先前已经积聚了,不必再取。你要取的话,自己随意去吧。”后面那个人自己想:“他能取两天的余粮,我为什么不能取三天的余粮呢?”这个人就积累了三天的余粮。又有其他人对这个人说:“我们一起去取米粮吧。”这个人回答:“我已经取了三天的余粮。你想取的话,自己随意去吧。”那个人心想:“他能取三天的余粮,我难道不能取五天的余粮吗?”他更厉害,取了五天的粮食。这时候就乱了,众生争着取很多余粮的缘故,导致粳米生起了糠秕,而且收了以后不会再生,枯秆也出现了。

立私有制

那时,诸众生聚在一起懊恼悲泣,拍着胸说:“唉呀!唉呀!真是大灾祸!”悲伤自责地说:“我们原本都是化生,以心念为食,身体自然有光明,而且有神足通,在空中飞行,安乐自在,无有障碍。这以后出现了地味,色味具足,那时,我们吃这地味能够长久安住世间。那些吃得多的人皮肤变得粗糙,吃得少的人容色还很光泽,于是众生就怀着人我之心,生起骄慢说:‘我长得好,你的容色不如我。’由于竞争相貌而起骄慢的缘故,地味逐渐消灭。之后出现了地皮,具足色香味。我们那时又共同取这种食物吃,能够长久安住世间。贪食多的人容色变得粗糙憔悴,吃得少的人容色还是很光泽,于是众生又怀着人我的比较心,生起骄慢说:‘我的色相好,你的色相不如我。’由于竞争容色而骄慢的缘故,地皮也消失了。之后又生起了地肤,更加粗厚了,具足色香味。我们那时又共同取食,能够久住于世。吃得多的人容色变得更加粗糙憔悴,吃得少的人容色还很光泽,于是众生又互相比较起了人我心,生起骄慢说:‘我的容色好,你的容色不如我。’由于竞争容色骄慢的缘故,地肤也退灭了。之后出生了自然粳米,具足色香味。我们那时又共同取食,早上收获,晚上再度成熟,晚上收获,早上又长出来,收了以后随即再生。由于我们那时争相多积累粳米的缘故,粳米长出了糠秕,而且收获后不再生,又出现了根秆。我们今天宁愿共同商量,分出田宅来,属于私家所有,这样才不会竞争,各管自己的田地(此后就有了私有制)。”

出现盗业

那时大家共同分田地,来定各家的范围,人们开始计执人、我(认为这是我家的,那是你家的,一种“人、我”的心就起来了)。之后就有人藏着自家的米,去盗别人田地里的谷粮。其他众生见到后,说:“你在做非法!你在做非法!怎么藏起自家的东西偷别人的财物?”然后呵责说:“你以后不能再做贼了!”尽管如此,那个人却贼心不改,继续去偷。其他人又呵责道:“你又在做贼,怎么没完没了?”然后用手杖打他,再带到众人当中,对大家说:“这个人自藏粳米,偷别人的田谷。”偷盗的人又说:“那个人打我!”众人听后懊恼哭泣,拍着胸口说:“世间越来越恶了,就这样让恶法产生吗?”从这里就生起了忧结、热恼、苦报,这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堕落恶趣的因由。

大众之主

有了田宅分界的差别就发生了诤讼,导致产生怨仇,没有人能决断。人们说:“我们现在是不是该立一个平等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我们大家共同减割自己的粮食来供养他?”当时,在众人当中有一个人身体魁梧,相貌端正,很有威德,大家就说:“我们现在想立你为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我们都会减割食物来供养你。”这个人听后就同意作大众之主,对应奖赏者作奖赏,对应惩罚者作惩罚,从此就有了“民主”的名称。(这里的“民主”指众人之主,而不是现在的民主。现在认为人民应该分权,那时认为应该选一个有德之人作大众的领导。)

最初的这位民主有儿子叫做“珍宝”,珍宝有儿子叫做“好味”,好味有儿子叫做“静斋”,静斋有儿子叫做“顶生”,顶生有儿子叫“善行”,善行有儿子叫“宅行”,宅行有儿子叫“妙味”,妙味有儿子叫“味帝”,味帝有儿子叫“水仙”,水仙有儿子叫“百智”,百智有儿子叫“嗜欲”,嗜欲有儿子叫“善欲”,善欲有儿子叫“断结”,断结有儿子叫“大断结”,大断结有儿子叫“宝藏”,宝藏有儿子叫“大宝藏”,大宝藏有儿子叫“善见”,善见有儿子叫“大善见”,大善见有儿子叫“无忧”,无忧有儿子叫“洲渚”,洲渚有儿子叫“殖生”,殖生有儿子叫“山岳”,山岳有儿子叫“神天”,神天有儿子叫“遣力”,遣力有儿子叫“牢车”,牢车有儿子叫“十车”,十车有儿子叫“百车”,百车有儿子叫“牢弓”,牢弓有儿子叫“百弓”,百弓有儿子叫“养牧”,养牧有儿子叫“善思”。

从善思以后,分出家族的十个支分,累代有转轮王相续不断。这十族是:一、伽耨粗;二、多罗婆;三、阿叶摩;四、持施;五、伽楞伽;六、瞻婆;七、拘罗婆;八、般阇罗;九、弥私罗;十、声摩。这十族里,伽耨粗王下面有五位转轮圣王,多罗婆王下面有五位转轮圣王,阿叶摩王下面有七位转轮圣王,持施王下面有七位转轮圣王,伽楞伽王下面有九位转轮圣王,瞻婆王下面有十四位转轮圣王,拘罗婆王下面有三十一位转轮圣王,般阇罗王下面有三十二位转轮圣王,弥私罗王下面有八万四千位转轮圣王,声摩王下面有一百零一位转轮圣王,最后的王名叫“大善生从”。

声摩王有子叫“乌罗婆”,乌罗婆有子叫“渠罗婆”,渠罗婆有子叫“尼求罗”,尼求罗有子叫“狮子颊”,狮子颊有子叫“白净王”,白净王有子叫“菩萨”(指悉达多太子,即释迦佛),菩萨有子叫“罗睺罗”。以这个因缘有了“王族”(刹利)的名称。

思考题

1、“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一科中,总思维的理路是什么?思维时要注意什么?

2、按照《长阿含·世记经世本缘品》所说,详细观察减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