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听闻轨理7

我们现在还在讲听闻引导的轨理,包括运心和受行两方面。运心就是在心里每次都作意修显密两种等起。就显乘而言,需要发起广大意乐的菩提心,也就是为着利益一切父母有情,让他们远离苦因苦果,我要取证无上正觉的果位,为此我应当修学大圆满前行的法。修密乘的等起就是要建立清净观,了解到这一切本来是佛,是圆满正等觉的自性,没有杂染的法,因此要观想五种圆满来谛听法。这两部分都做好了以后,再做的是行为方面的引导。

第二受行亦分为二:所断之受行;所取之受行。

初中又分器之三过、六垢及五不取。

闻法时要受持的行为叫做受行。就是我现在真心想受持这样的善妙行为,在断的方面都要励力地断除,在取的方面都要积极地争取。已经有了想受持这种行为的心以后,才进入到受行的修法里面。

在所断方面,又要断除器的三过、六垢和五不取。我们的心好比是一个容器,如果这个容器存在过失,那无论听闻多少法,都会造成很大过患。有时是常年得不到法益,有时正法反而变成非法,有时是非常低效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的器有问题。所以在受法以前,必须先明确自己内在有哪些不良因素,会造成我学法过程中出现过患,认识了以后要一一遣除,这样我们才能学一段法有一段的利益。

初器之三过者,如云:“耳不属如口覆过,意不持如破漏过,杂烦恼如有毒过。”共为三种。

器的三过,就像颂中所说:耳朵不系属于说法的音声,就像覆口器的过;心不持住法,如同漏器的过;心相续中杂有烦恼,如同有毒的过。

就好比一个容器,如果口不对着倾注的甘露,就不会有一点存留;如果器底有破漏,即使倾注再多,也不会存一点;如果器壁有杂染,即使倒进胜妙的甘露,也会被毒化,变成毒液。所以,为了如理如质地领受胜妙的甘露,需要远离这三种过失。

这分别对应学者闻法时的三种过。以下一一解释。

初者,于闻法时,自身耳识需不驰散余处,谛听说法者之声。若不如是听闻,则如于覆口器上倾注甘露(原文作汁液或精华),其身虽预法席,然于法之一字,自亦不闻也。

首先远离覆器过,是指闻法时自己的耳识需要不驰散在其他地方,一心谛听说法者的音声。也就是要使得说法的音声一句一句通过耳根入到心里,因此,要求一心缘着说法师的声音,这好比容器的口对着倾降的甘露。如果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那无论说多少,一点都入不到心里。因此,闻法之时要放下万缘,一心谛听法音。这时不允许口里说绮语、东张西望,看别的书或者缘别的声音,这种闻法是没有意义的。

二者如是于所闻法,虽自许为闻法解义,然心实未受取。如于破器,纵注甘露终无存留,其法纵闻几许,犹不知置于自身修持。

其次要了解什么是漏器的过失。一般人都以为,我听完了很明白,其实心里没有取得法义。这种状况很难检查,他都认为我懂,我听了,没有发现自己的状态,这个就很难办。如果这个不能改变,会导致他一直听一直漏,什么也没得到。但是,人往往被慢心给障住了,实际并没有拿到法就放过去了,这样每一次他的心都是很放松、很无所谓的。看起来好像在听,也好像没有不懂的,实际根本没有领会到法义,心里没有有意地执取到这一次最关键的在哪里,我拿到没拿到?他不做检查,如果没拿到也不做弥补。

就今天末世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心力非常差,而且对自我评价过高,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导致多年闻法一直处在自欺的状态中。譬如说讲了广大意乐的发心到底怎么做,听的时候好像没有不懂的,但实际一问起来根本就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他以为我听到了声音,大概每一句话也懂了,就以为是持到了法义,实际并没有持到。他的问题就两点:一是慧力不够,不能很明晰地取到法义;其次就是自我评价过高,以为自己懂了,结果每一次听完就放过去了,但是多年以后,对于基本的法义都没有吃到。

譬如对于《前行》,很多人以为我老早就学过了,但是一问到什么叫等起?不清楚。广大意乐菩提心怎么发?不清楚。或者更细致地问:菩提心到底怎么引起呢?它的缘起如何呢?他也不清楚悲的一分在哪里引起,智的一分在哪里引起。或者悲的一分要怎样修知母、念恩、报恩,以及想把诸母有情安置在佛果等等,这些心里都没有。或者三殊胜,它的必要性何在?为什么一开始要用发心来摄持?什么叫正行无缘殊胜?上中下三种的要求如何?我应该怎么做?后面回向印持又是怎么做?对于这些他都没有取到。

往后一级级走下去,每一段法义都有它的中心要点。你没有全部取到,也应该取到其中的要义。当取到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明确:今天讲了什么,应该怎么操作,它的要点在哪里,怎么在心上修等等。对这些首先心里必须很清楚,之后才能转入修行。如果听完了以后,根本就没有受取到,就只是落于一种自欺的状态,完全是表面化的东西。他以为的“听到了”,只是说我是一个汉族人,汉语没有一个字听不懂,但过后可能只记得讲的一点笑话,至于法义什么也没得到,这种叫漏器之过。

当今时代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下课以后一追问就不知道讲什么了,这当然是典型的漏器之过。不但是漏,而且漏得光光的。如果能够有一点复习、研讨、思维等,就会好一些,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弥补。现在发现,这个时代失念的毛病很重,无法记持,所以,这在三个问题里算是最严重的一个。一般都是听完就忘,这跟过去时代完全不同。过去没有什么录音设备,甚至连书都没有,但人们反而记得清清楚楚。这个时代科技很发达,书是送到手上的,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而且录音设备非常好,每个人都有,但往往是录了一大堆,过后基本不听,而且心里根本记不到法义。

因此,现在必须尽管采取弥补措施,不要学得很杂很乱,而是每一次听的时候至少要抓住几个要点,所有的记不住的话,起码要记住它最关键的几点。譬如我学一个密乘广大方便的等起,那就要知道该怎么观。把握一点,就是实相里没有这些不清净的法,一切都是佛。之后就观成法师是佛,眷属是佛,住处是净土,时间是常相续轮,法是了义的大乘法。对这五点心里要清楚,而且要懂得操作,这样才叫持住了法。听的时候觉得蛮好,听完了以后觉得很热闹,但心里什么也不知道,那这个法就全部漏光了。长此以往,即使学了很多年,可能连基本的法理也没有持在心中。

所以这里就讲到,法哪怕听得再多,下至于其中一分,也不知道怎么放在相续上修心,那是什么缘故呢?就是他没有去持住这个法。一是不知道法都是开示修心的教授,法教你修心的地方在哪里;其次就是没有起一个欲乐,我闻了以后就要受持这个法,去实修这个法。这就导致学法跟自己的相续完全脱节,根本没有一点一点刻在心里,也没有在自己心上按照法来运行。这是导致长年学法不知如何修持的原因所在。

三者于闻法时,自仍欲求尊显名闻等,此以有过之运心而听;或与贪嗔痴三等,五毒妄念相杂而听,则不但其心不得法益,其法亦复转成非法。如于有毒之器,注以胜妙甘露也。

所谓毒器的过,就好比容器里有毒,虽然倾注了胜妙的甘露,但由于和毒相混的缘故,也变成了毒药。同样,我们心相续的容器如果等起有问题,自己虽然是闻法,还是想以此来求得名闻利养、别人的恭敬等等,以这样求现世名利的心来闻法,就使得法成了实现名利的工具。

等起决定了心的缘起,如果你的心只是求名利,那就不可能以闻法而得到更多的功德,甚至变成非法。因为一切都在于心,你心里只想求名利,难道会变得非常高尚吗?一闻法就能实现殊胜的利益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就是要调整等起,每次都要以非常清净的意乐来闻法。

最近我多次引导大家,在闻法之前如何发一个清净的大乘心,我们要用非常清净、纯正的动机来闻法。因此在闻法以前,要修广大意乐菩提心的发心。也就是为了利益周遍虚空界的一切有情,我要求佛果;为了求佛果,我要修学佛果之因——殊胜的圣道。以这样的心来受持法,就是清净的等起。如果心想:我现在通过闻这部法,将来可以得到很多名誉,可以给别人传法,能收很多供养、受人恭敬等等,那就是求世间名利的心。它就是心上的毒素,因为在根上有了毒,所以无论闻多少法,全部会变成毒素。以后你就会利用这些法来谋取世间的名利,那就成了一个法贩子了。

其次,闻法的时候,心态要非常清净,不能杂有贪嗔。如果在闻法前或闻法中起了贪心,马上就有障蔽了,不能受取到清净的法。即使听了,由于内心染污的缘故,也是受持不住的。如果起了嗔恚,那就更是一句法也听不进。或者生了高慢之心,也同样没办法受取清净的法。

总而言之,我们心里如果混有五毒烦恼的妄念,就受取不到清净的法益。什么缘故呢?因为心是根本,心一旦被污染了,就没办法受取到法益。所以在闻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等起的清净和心态清净,这样来避免毒器之过。

是故如印度荡巴桑结亦云:“闻法之时,需如野兽乍闻声;思惟之时,需如熟手剪羊毛;修习之时,需如愚夫尝美味;修行之时,需如饥牛食野草;得果之时,需如杲日出层云。”

闻法的时候要像野兽乍闻声一样。野兽特别喜欢琵琶声,它一听到的时候,心马上盯在上面,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谛听。

思维时就像熟手剪羊毛。生手剪的有高有低、有多有少,剪得不整齐,而熟手剪得又快又平,一层一层清清楚楚。这是比喻我们思维的时候要条理清晰,一层一层都要理得非常明了、非常断定,也就是对于整个法义都梳理得清清楚,这样就容易得定解。

修习的时候要像愚夫尝美味,有一个如痴如醉的状态,一心沉浸在里面,其他都不晓得,或者像酒鬼品酒一样。他对修法非常有意乐,在练习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品味着法的味道。

修行的时候要像饥牛迫不及待地吃野草那样,不要等到后面,当修的时候马上起实行而修持。

得果的时候要像杲日出层云,也就是各种烦恼、执著虚妄的相都消失了,自心的光明真正透出来了。

我们把握这几个要点,就会真正入于一心闻思修的行者的行列。

于闻法时,如彼野兽爱著琵琶之声,猎者从旁刺以毒箭亦不觉知,怡然而听。故当身毛悉竖,目泪满盈,叉手合掌,无异分别,相续谛听。若夫其身虽预法席,然心驰逐分别外境,开绮语库,口眼散乱,虽闻无益。故于此际,当息讽诵,及数珠等诸善加行之相而谛听法。

闻法的时候,就像野兽爱著琵琶的声音,即使猎人从旁边用毒箭刺它,它都不晓得,一心欢喜地听法。就像音乐迷爱著音乐那样,完全陶醉在里面,而且听得不亦乐乎,有特别大的欢喜心。所以,我们闻法时一定要发起真实意乐,应当身上的毛都竖起来,眼眶里充满泪水,双手合掌,没有其他分别,就这样一直都是在一心不乱地谛听。如果身体虽然待在讲法的场所,但是心已经跑到外面分别各种外境,甚至口里开绮语库,口眼都在散乱中,那虽然闻法也没有利益。

人最关键的是心,我们要一心坚住在受法的状态,认为法是无比重要的,对它有种十分恭敬的心。这样的话,心就直接住在虔诚的状态里,双手合掌,一心谛听,保持高度的诚敬,这些自然而然会起来。这时候当然不肯处在懈慢法的状态里,或者无所谓地掐着念珠散乱,或者跟旁边的人说一些世间杂语等等。这些杂乱的行为他是决不会去干的,就是因为他对于法有恭敬。所以这里说,闻法的时候,我们连口中诵咒、念经以及掐数珠等等各种善加行的状况,都要放下,为的就是一心缘取法义,使每字每句都入在心里。

我们要把圣教看成无上的如意宝,在这件事上要非常珍重,不能夹杂一点散乱、轻浮、骄慢等等的状态。就像《贤愚经》里所说:世尊因地请法的时候极度恭敬,一心住在法上谛听。又如佛说法时都是首先提醒弟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就是要住在专一闻法的心态里,因为这在缘起上十分重要。如果我们能这样远离器的三过,一心正住,以无比希求的心来受取胜妙法的甘露,那我们一定能得到极其殊胜的利益。每听一次法,法都能真实流入心中,这都是由于我们的心高度诚敬的缘故。

如是闻已,又当于彼所说之义,意持不忘,恒起修持。如大牟尼尊亦云:“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视汝行。”师为弟子解说引导,所谓闻法之相,修行之相,除罪之相,修善之相,修持之相等,即是教导。弟子亦当于师所说,恒持不忘,修持作证。若不持于心,虽容略有闻法利益,然于法之辞义略无所知,与未闻法无有差别。

听了法师讲授的修心法轨以后,一定要把所讲的意义记在心里,恒时按照所指示的法义发起修持。就像释迦牟尼佛所说:我给你解说了解脱的法道,要知道解脱全看你怎么做。上师的任务就是给弟子解说引导,包括闻法的轨理、修行的轨理、除罪的轨理、修善的轨理、修持的轨理等等,这就是教导方面的事。弟子应当对于上师所说的法轨恒时记在心里,不忘记修持,而且要把上师所说到的法道一一在心上实证到,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不能够意持所传的法道,虽然可能稍微有些闻法利益,但是由于你对法的义理一点也不了解,就会导致跟没闻法没有差别。像很多人多年闻法,却发现他的心相续跟没闻法的人比起来,并没有更高尚之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看到他有更大的处理能力,或者表现出更多的理智、贤善、心力等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向以来只是处在一种简单闻法的状态,以为只要来听就好,听了就完成任务。但如果闻法不能动心,学法不能转心,长此以往,也就成了一个简单的例行公事。

很多人学法就像听论坛一样,觉得不必要修心,只需要猎取一些知识,或者变成了一种娱乐消遣,当然无论学多少,心里也记不住一点修心的轨则。对于每一次所传的法都没有记在心里,连一个“我要受持这部法”的心都没有,更何况听法以后心里非常尊重它,把它当成妙药,之后励力地在自心上求证,这就更不可能了。这就导致从最低一层到最高一层之间的法都听过,但是在表现上跟没闻法的人没有差别,甚至还要恶劣。这就是佛法没有真正意持在心,恒时修持作证的缘故。

又虽意持而杂烦恼,则不能真实行法。

要做一个真正的法道行者,发心必须非常清净、纯洁,在任何时处都是为着法道而闻法、学法,特别敬重法和法师,敬重从诸佛传来的教授。以这样无比尊重的心把法印持在心里,而且励力发起修持,这样才会在法上得到进益。在这期间,他唯一以法为求,就像《贤愚经》里世尊因地求法那样,不去看法师的过失,不对法起邪分别,也不在听法过程中生起骄慢、诽谤或者各种不清净的观想。认为诸佛的法道哪怕用生命来换都值得,一心专注在法上行持,不夹杂烦恼,这样就能够成就无上佛道。

相反来说,虽然你很聪明,能够记得很多,或者持在心里,有辩才,但这些并不是根本。如果你心中杂有贪嗔骄慢等的烦恼,那就不能真实行法,再多的法到你心里最多成为知识,甚至你只是个贩卖佛法者、借佛法炫耀自身者。这样一点没有佛法的味道,反而成了堕恶趣的因。

所以,在闻法的过程中,心里绝对不能有毒器之过,不然无比胜妙的佛法甘露一入到你心里就成了毒药。并不是法是毒药,而是由于你的心是毒,所以吃什么都成毒。有些人的心像蛇一样邪恶狠毒,结果学法以后就发生非常大的问题。前面一再说了,无论你学什么法,只要你的心是坏的,所作就是坏的,不可能耳朵里听了几句法音,就能改变你恶毒心的性质。除非闻法以后励力改过,否则就像晋美朗巴尊者所说的:善恶唯一按照内心的差别来定,而不是按照外在影像的大小来定的,也不是以你听了什么、外面做了什么、显示了什么来定的。所以在因果的判定上唯一看你的心。

从过去历史上都能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人最终得了成就,就因为他的心是贤善的、纯正的。另一个人暂时看起来风光显赫,结果却堕入地狱,什么原因?就因为他的心邪恶不正。就像往昔善星比丘在佛前侍奉了几十年,他非常聪明,讲得来很多大经,但却招致堕落饿鬼的果报,什么原因呢?因为他的心不清净,无论世尊传什么法,他都感觉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的话,就不可能真实行法,反而学再多的法、听再多的法,都转成增长他的骄慢、炽盛他邪分别的因素。提婆达多也是一例。诸如此类,特别值得我们警惕。

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分子,学的法越多就越傲慢。一开始懂的比较少的时候,还有一种虔敬,有对于法和法师的恭敬、感恩、谦下。后来到了大一点的道场,接触高一点的上师,学了不少法以后,连最起码的恭敬心都没有了,这就非常危险。

如无等塔波师云:“若不如法行法,则法反成堕落恶趣之因。”即,上于上师正法起邪分别,中于同学詈辱,骄慢轻蔑等,具足不善分别者,则法反成恶趣之因。故当断除诸烦恼等。

无等塔波仁波切一再强调:如果你不如法行法,法反而成堕落恶趣的因。

这里法反而成为堕落恶趣之因,主要有三个因素:上,对于上师和正法起各种邪分别,比如以为上师没有功德,正法有错谬,或者起各种非理分别,或者看法和上师的过失等等;中,是对于同学讥毁、侮辱、骄慢、轻蔑等;有各种不善的分别。这样在讲法的场所,就会缘殊胜的对境造下很多罪业,所以叫“法反成恶趣之因”。所以在闻法的时候,要励力断除詈辱、骄慢、轻蔑等的烦恼。

要制止烦恼,一开始就要防护自心,不起邪分别,这样前面所说的清净观就十分重要。关键要点是,把上师和眷属观成佛,以观佛的缘故,唯一住在只念功德、不思过失的最好缘起上,这样最能得到法的利益。所以,前面的清净观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题

对于器之三过,一一反省自心是否具有,如果有,思维其过患和原因,并如理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