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听闻轨理11

在学法中,应断的如毒般的行为有三类——器的三过、六垢和五不取,前面已经讲了三过和六垢,这次讲五不取。

第三五不取者。取文不取义,取义不取文,不会义而取,错上下而取,颠倒而取,五皆当断。

我们深入到佛法的宝山,没有取到佛法妙宝,就是被这些毒素般的行为障碍住了。也就是你在佛法的无数珍宝面前,由于自己取的方式不对,结果导致与正法脱离,没有拿到佛法的妙宝。怎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有很多有毒的行为、偏差的行为。而这个毒又基于你的观念,因此下面首先要认识自身有毒行为的相如何,知道它的相,反省时就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问题。而这种方式已经潜藏在心里,被你固有的观念支持着,也许你以前从未发现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已经偏了,导致你取不到法。

其次,怎么断它呢?就要了解它的后果。刚才说它是如毒般的行为,你也许不承认,我怎么会那么吓人?其实是方式有点不对。真正认识以后就知道它像毒一样,必须得排除掉,更新一下行为,才能真正取到整个前行法类等,从下至上一句一句所蕴含的佛法真义,由此你心中就会拿到一个个如意宝,发生正法的功德,所以这非常关键。如果取的方式不对,那就没有拿到,甚至成了颠倒理解、颠倒行持,成了佛法的败类等等,有很多过患。

因此在受法以前,对这些必须首先明确,然后发起要断除它的决心,之后实际在身上断除,才会有大的效果。如果这些问题首先没说清、没认识,没有发起要断除的愿望,那么毒素会一直在相续中蔓延,导致我们学法始终都被它控制,之后产生各种颠倒取法、不取法或者邪取法的状态,这就非常麻烦。我们的心是非常不保靠的,它里面有很多颠倒的习性,所以经中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五不取结合在自身上,做两个方面的观察:一、我有毒行为的相如何?做相应的反省;二、了知它的后患或者果如何,然后发起断除的意识。只有这两个切实到位了,我们学这一分法才有作用。如果你对相都认不清,那怎么去反省呢?如果你对它的后果都不清楚,你怎么会有防范和断除的意识呢?没有想断的意识,又怎么会改正呢?那我们说这个法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下面要把握两个方面,在自身上观察五种有毒行为的相状以及后果。这样了解以后,我们会有一个理智的定解,从始至终都会严密地检查自心,排除掉有毒的行为。那就不是别人天天在你耳边强迫灌输了。所以,对于当代人而言,首先要产生一个理性的认识,发起定解,之后持一个从始到终不变的行为,这才是保靠的。

一、取文不取义。特意取那些好听的文句,对于甚深的义理不做细致寻思,就像小孩喜欢采花一样,但是,仅仅一点外表的词句对你的心饶益不到。

现在要反省:我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很迷恋那些优美动听的词句,说:这个讲得很好啊,非常流畅、连贯、优美。喜欢取那些句子。或者崇尚理性的人说:他讲得好,逻辑性强,有一大串修饰语,修饰再修饰等等。很迷恋这种说话方式。或者说:他那样说我也要模仿,我要取他的语言方式。然后进一步去效仿等等,在文辞学方面可以做很多文章。你会学一些修辞,取一些说话方式、一些流行词,或者觉得这么说很奇特、耳目一新等等。像这样,在语言形式上搞很多,却不取它里面精深的义理。

这样有没有用呢?没有用。譬喻是年幼的小孩,他看到花很好看就采采花,这就是著于外相,为什么要采呢?不知道,反正好看嘛,就去采一采。同样,很多人只是喜欢口头功夫,这就不行。这里说,如果你发生这种偏差,就会只想记一些句子,觉得这个句子好,我要记住,这句说得好,我要模仿,或者这个很严谨,这个界定方式很好,或者喜欢用很多修辞手法等等。那些喜欢辩论、喜欢写作的人都很喜欢这一套,学者很讲究逻辑性、严密性等等,很会搞的。

但这样根本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并没有取到真实义。当然他还是可以做很多表面功夫。尤其做学者的,对这些词已经很熟悉了,他可以随意编织,或者善于学话的人,他也能随意编织,但他们对于意义一点不明白。比如很多主播、演讲家、善于辞令者,他们口舌的功夫好、记忆力好,会随意地编成一大串。或者效颦者也很喜欢语言、修辞怎么优美,写一大串。取的是一个外表的语言,没有取义理,这样仅仅是个词句,对心饶益不到。

我们应该通过文来取到它的义:这到底说了什么?它的义理何在?一定要在这上面深思,细致地思维、推究、考察,那我们就能取到它的义了。这就不是像小孩那样取表面的花,而是像蜜蜂一样能采到花精。现在懂了吗?取文不取义就是喜欢听一个声音,觉得文句好听,但是听下来以后,在义理的思维上没下功夫。文句里隐藏着很深的义,我们应该去思维它、推究它。比如,佛经、祖论里都有很精深的意义,我们学法时,要探究到它的涵义,如果不去探究,只是说这篇讲得好,然后很喜欢念、喜欢朗诵,仅仅这样还是不行,关键是义。

我们学前行法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从暇满开始,每一句话你得在自身上琢磨、去想它到底是什么涵义?心里真正会到了义,你就采到它的精了。这不通过仔细地寻思是得不到的,就跟酿蜜一样,需要有很精细的功夫,或者搅牛奶要提取出精华来。忽略了这个深入取要义的功夫,只是在表皮上学学、唱唱、背背,这是不行的。

所以第一个问题首先就强调,取文不取义的偏差何在。结合暇满一直到最后,整个前行教授的进程,必须一句一句探究到它的意义。如果你能探究到它的意义,就会发现它的真实义是这样的,我取到了。如果不在这上面做审察,就会滑过去了,只会表面重复,句子也说得很华丽、很溜,其实心里没懂,这就容易骗自己。那始终还是浅薄的,不可能凭着嘴皮子取一些词句,心就变得很深刻。

这里说,光凭嘴皮上的功夫,喜欢表面的文学、修饰、逻辑等等,只要没取到义,它就利益不到你的相续。因为你都还没懂,怎么利益你的相续?我们随便说个法义都是如此,比如目前闻法轨理的任何一句话,你必须会取它的义,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会到的,必须得好好琢磨才探究得到。这里有很多过程,一开始左思右想拿不准,很难取到它的义。或者在取的时候没得到决定,这时就不发生定解,对你的观念、行为的转化起不到大的作用。但是,你一旦探究到它的义,很快就能发生作用。

譬如我们学《此世现相厌患歌》,一定要知道它的义。这是法王的金刚句在作指示,你能通过这个指示,按它的线路去找,就一定找得到,学一个偈颂就能发生很大作用。真正会找的话,从一个偈颂找到突破口以后,就能看到一大片世界。也就是你能触类旁通,认定面前看到的都是假相,这样追逐是非常可怜、非常无意义的。这样你就从一个类推到无数,就取到意义了。取到意义以后,就能利益你的相续。你会发现,过去的观念全是错的,为此付出的行动都是盲目的。如果执持这种观点,那就叫做“见取见”,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邪谬的。

我们心上染了很多错误观念,既有世间的,又有错解佛法的,还有二相混合的。所以,只有取到了义才产生作用。光是听我说不行,我是我、你是你,我说得好不好是根据我心里的情况来的,你取没取到是你的事。所以光是听听不行,光是表面上效仿也不行,必须深究到佛法里所要表达的心意。你得了这个心意,自己也就明白了,这时候才有利益。

二、取义不取文。心想:解说这只是个无用的文句,没有心要,以这个干什么?于是就轻视文句而只取深义。但是不依文就不会生起义,所以导致文和义就脱离了。

第二个偏差就是,一些学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禅宗等的人,因为听多了:“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语言只是戏论等等,这样就会发生一个偏差——取义不取文。这在很多人心中都染上了,他不明白道的次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语言文字,什么时候要借语言文字,或者到了圆融的时候有语言文字也无妨等等。这在佛法的见地上需要很圆融。

这里我们首先要看到,我身上有没有这个如毒的行为?它是什么状况?用一句话说出这种病相来。他的想法是:这是个文句,只是表皮,像个尸体一样没有灵魂,它上面没有实义,取这个干什么?天天背诵、辩论、讲经说法,嘴皮上的功夫我不要。什么看书、念经,他什么都不要。这样他就轻视文句,认为我只要取甚深义就好。但是,对于小孩一样的人,不依文就丧失了义,心里什么义也没有,最后变得什么也不知道。人是要经过教育的,尤其佛法的教育,要从底层一步一步地接上去,使得你的相续真正成熟。这里面不依靠教典你怎么办呢?教典在一步步地指示你,没有比这更好的引路者了。你连文句都记不住,哪里持得住意义呢?是吧?

这样就导致文和义脱开了。他以为应离文去取,但实际上,句句经文表达的是真谛,或者说修道成佛的方法。这个人发生偏差以后,文不要了,他就坐在那儿空空洞洞地呆坐,这会发生很多问题。

尤其前行法,一路上来都要经过思维,就是按照文句的指示一句一句去思维,而不是脱离文句。如果有这种偏差,那整个前行法都不需要了。它全是通过文句来载托意义,透过文句给你指示此世的真相、来世的真相,以及解脱道的真相、三宝的真相、菩提心的真相、菩萨行的真相、积资忏罪的真相、与上师相应的真相等等,一句一句都是通过文句来说的。说它的体相、利益等等,都要文字来指示。如果对这些一点不知道,那就真的像一个盲人走在路上一样,什么都不清楚,堕在这种愚痴状态当中。修禅、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的人,搞偏了就是这个样子。前面说愚人修大手印多数转旁生,就是这个原因。

这种成见在很多人身上很深,他一听到前行法,一听到闻思,或者传什么教法,就藐视不顾,认为:这根本没什么心要,学它干什么?有的老和尚说:你们这个闻思派,学这么多干什么?他以实修派自居,误认为一步就要切中它的要义,我们在修真实的法,你们在学假的法。这不就是另一个偏差吗?这就导致他很狭隘、幼稚、坐井观天,或者满身的过失不认识,长时间都没有长进。

所以在第二个问题上要知道,如果取义不取文,文和义就脱节了,在文上面什么也不知道,结果就变得更傻了。佛法的意义在你心里长时间没有转过,最后就变成这样,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譬如八暇十满数不来,为什么要用人身摄取大义也不清楚,人身有什么功能,为什么难得等等,什么也不知道。暇满尚且如此,一路上来都是处在无知、偏执的状况。因为脱离了文,取不到义;取不到义,就得不到定解;得不到定解,就转不了心,发生不了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等等。教法的文句里已经含着指示了,它就是在做教导,离开了文句的教导,你哪里会知道意义呢?就好比说,连母亲的话都记不住,哪里会按母亲的意思做呢?

第二个偏差不去掉的话,就会产生一些厌学、不学的心态。不断发牢骚:这个东西不是大圆满,整天思维,在文句上转,做这个干什么?这样学还要学几年呀?干脆三个月完。三个月也太长了,干脆一个礼拜完事。一个礼拜也太长了,干脆一天给我念个传承搞定。我要的不是这个,这些都是尸体、糠秕一样的东西,没有什么精要,我要的是那个精要——大圆满、大手印等等。但是,这叫做“大圆满前行”,没有前行哪来的正行呢?这就是发生偏差的地方,它是毒一样的行为,会把你的心完全固闭住。一个错误观念会导致一生的错误。

所以学法以前,自己的观念、行为、等起的调整最重要。这个调整好了就会一帆风顺,只得利益不犯过错,是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学三过、六垢、五不取,就要断掉如毒的行为,而且要贯彻在以后任何一步学法里面。现在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不要以为只是前面无关地走个过场,就想:快点结束吧!我们学到暇满,这些就可以轻松地甩在脑后。真是很愚痴!现在告诉你的是总的行为,必须放在前面讲,不可能插在中间。就像我们上路之前,路上要注意的问题、要避免的歧途等都要跟你说,不是到路上再说,是出发以前就全部交待好,否则一路都会问题不断。

第三、不会义而取。种种了义不了义、秘密意趣的话语,不领会所表诠的义理而取,句和义没有合上,就与正法的本性相违了。

没有听懂话就叫做“不会义”。同样说一句话,有的人懂了老师的意思,这就叫会到了义。这么取了后,老师的意思学生懂了,按这样做就不出错。而另一个人理解错了,会错了义,明明这么说的,他理解成那样了,结果就发生错误。也就是他理解的句和义两个没对上。

比如我现在说的话有了义不了义,有各种秘密意趣等,那么学人要很聪慧,能够听明白意思。我一说他就知道是这个意趣秘密,或者这是了义、那是不了义,这是哪阶段的说法,为了对治什么而说的,他能一一地明了它。这样,他所领解的意思就和我话的本意没有脱离。对于佛法里一路说的法,他都很明白地知道,这是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秘密意趣、了不了义,通通清楚,这样佛法的句子一出来,他理解的意思就和这个句子合上了,和导师的用意合上了,这就叫领会了心意。如果没有领会心意,理解错了,那会发生好大问题。

当领导的都有这个体会,比如开会,他发言的时候下面的人耳朵都在听,结果再往下传达时,十个人里面九个出错。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说话时秘密意趣很多,这边批评一下,那边捧一下,这边说现阶段怎样,接着后阶段又如何,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下面坐着的人耳朵都在听声音。假设没有听错声音,结果下面的人传达得五花八门,就是因为会错了意思,意思给取错了。这样一传达,再下面的人就搞错了。开会的时候说是这个精神、这个意思,一传就传偏了、传错了,那么跟着这个意思去做,那不就全错了!就和领导说的本意违背了。

那好了,前行从暇满到最后都是在说一系列的话。就像领导在会上说:你们要这样做那样做,这一阶段干什么,哪个要断,哪个该做,重点是什么。有时会强调目前这个是最重要的,等过了一阵子,又说那个最重要等等,不同时间说的往往不同。佛法里也一样,从三乘一路上去,很多事情你必须有智慧听明白、搞得清,不然就和传法者的本意相违了。如果法师说东你听成西,那就出问题了。

以前行为例,传法从始至终的过程会讲这样那样的法句,这个要求那个评判、量度等等。到了上面还会贬一下下面,有时还会把你往上抬一点,你分不清就不行。譬如到后面就说世间法没利益,但前面就说在世间要做好人,要断恶行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前期告诉你在世间法上要打好基础,还得想一想来世,后期说世间的东西不要去想了,毫无意义等等。像这样,各阶段有各阶段的说法、各阶段的强调之处。

我们要能够正确领取心意。现在说这个,这是告诉我首先要怎么做,是现阶段需要的。但它到了究竟了义吗?没到!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还要进一步实证等等。整条线路、整个过程,每个地方的必要性、权巧性,要有所了解。如果学了《原人论》,就有很大好处,因为它从外到里一路给你指点本源在哪里。这个通了以后,对于了不了义等,应该说就没有问题了。

第四、上下错乱而取。跟当时传的次第相违,不管在讲、闻、修哪个时候都成了相违了。

“上下错乱”,就是上上下下的次序上搞混乱了,这是非常大的毛病。传法有一级一级的课程,我们必须有条不紊地按次第进行,就像世间九年制的教育那样,要从一年级开始往上读。这上面不能混乱,混乱了就没办法,无论讲、闻、修全部混乱了。

就本法而言,从最前面的闻法轨理开始,每一步都有非常严密的次第,而且都符合我们修心的法则,从浅到深、从外到里、从小到大到密一步步发展。违背了这个发展程序,就毕竟不能相顺法道。就像《陀罗尼自在王经》里讲净治摩尼宝的程序那样,先除粗垢,再除细垢,再除极细垢,不能逆次第而行,否则不得好处。又好比台阶,要一级一级上,不能先跑到上面再跳到下面,再跑到中间,这是不行的,得拾阶而上,按照由下到上的次第不错乱而取。我们在取受法的时候应该这样做。不能今天暇满还没学好,马上跳到最高的法上;最高的法修不上去,就回到因果法上;因果法上不行,又跑到大乘;大乘不行,又退到小乘,乱七八糟的。

现代人混乱的习气非常重,甚至连正常的作息时间都无法遵守,没有纪律性。尤其今天网络时代很随便,超市购物也随意,信息市场更是随便看,高高低低的没人管制,这就养成了混乱的习惯。就像满屋子的书,一般人无非是手发痒,现在想看这一本,就随便看一下,没兴趣了就看看那本,这就属于一种失控的、无纪律的状况,非常危险。养成了错乱的习气就不好改,所以必须循次第进行。

这样我们就要反省,我是不是不按照传讲的次第,自己上上下下随心所欲而为?这是一个有毒的行为。这个行为会害你一生,使得你到处错乱,因为成了等流,什么事情上你也没办法按次第进行。它的结果是什么呢?无论是讲、闻、修都错乱,什么时候都跟正法本来的次序相违,这是很大的过失。现在人内心浮躁、混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性,导致在整个传讲、接受方面紊乱不堪。尤其网络时代,一个人在网上随便听若干种课,毫无次序,这样没有好处,结果后来他就没有了心力和控制力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就是当前次第修法困难的原因所在。

第五、颠倒而取。如果对意义颠倒而取的话,邪分别在相续里蔓延,则自相续将会失坏,并且成为圣教的败类。

“颠倒取义”,就是本来是这样的,却取成相反的,产生邪分别。法本身是清净的,是真理的表述,如果我们正确取到了,会产生如实的智慧,会破掉各种邪分别;如果你颠倒去取,就导致你的邪分别更加炽盛。这个一旦种在相续里就很难停止,而且会不断蔓延发展,结果就把自己的心搞坏了。所以在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是圣教,要尊重,不能够乱来。佛是怎么说的,理上怎么定的,就应该这么来取,不能颠倒地取。

有人问:真是这样吗?

比如学空,学坏了就变成豁达空,堕在断见里,这不就是颠倒取吗?或者讲名言中的缘起法,你不信受它的规律,反而逆规律而行,这不是颠倒取吗?尤其现在人,心里染污了很多现代的知见,都跟佛法相违。譬如我们学出离心,要你一心出离。现在的学说告诉你生活是有意义的,应当有所保留,或者要尽情享受。而佛法所强调的是头陀行,叫你一心出离,对这个世界连针尖般的细的耽著都要去掉。这两种说法就完全相违,世间法教你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尽情地发泄,但是佛法却强调纪律性,说因果非常严厉,一言一行都必须遵循有利益的法道来实行。它是非常有次序的,要你非常严谨地守护心,跟随心所欲完全相反。或者修大乘法道要以利他为先、为重,处处把众生摆在上面,那它当然跟自我主义相违。或者空性法教说,这一切现相都是假的、虚妄的,这跟世间人们以为的这上面有实义更是大相径庭。

诸如此类,很多人已经种下了很多现代学说观念的种子,这些东西跟佛法抵触。如果这方面观念的势力强,就会颠倒而取佛法。以你世间邪见的有色眼镜去看佛法,就变成一种变色的佛法了。这样颠倒而取导致佛法退质,或者口里说的是佛法,其实是在破坏佛教,也因此他会成为圣教的败类。

譬如,佛是这样制定戒律,但很多现代派的人认为要革新戒律,这就完全跟佛的说法相违了。比如在女众比丘尼戒里面有八敬法,那么她就说:我不要这个。那显然是不行的。或者佛法说要皈依三宝,但有的居士说:不要皈依三宝,只皈依二宝等等。那显然是瞎扯蛋!成了圣教败类。或者佛法已经否定掉了世间那些说法,那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它不是宣扬了真理,而你却以为世间法宣扬了真理,这也是与圣教背道而驰的。

总之,由于我们心中各种邪见的种子过强,遇到佛法就会习惯性地采取自己的手段,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演绎、编辑来诠解佛法的意思,如果讲错了,那就等同魔说,这不就是圣教败类吗?这样做当然自相续会搞坏,你在这里会犯很多谤法、舍法的罪,或者出现染污圣教、破离圣教等的过失。由于你没有正确取法义,你的心会搞得很偏、很弯曲,你的心就会搞坏掉,像这样会发生很大的过失。

那么结合本论,从暇满一路向上走,每一个都是如来圣教摄成要义、窍诀来说的。对这里面任何一个都必须正确地会取,不要说:那个说的是神话啦,因果那部分我不要,什么前世、地狱等等通通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也不要听,我要听的是空性。但这样怎么行呢?或者说:我最不喜欢听苦谛,一听就烦,本来就蛮苦的,你还说苦,我要听的就是心性、大乐、光明,当下就很喜悦等等,就不喜欢听苦。那也不行,你是把现世法当成乐了,这就是颠倒。

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严格地遵守教法的正轨来做,不然你虽然处在佛法当中,也天天都在听取,但是取得不对,给取错了、没取到、混乱地取,就都成了过失。为什么如今在庞大的佛教团体里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而且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有些人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综合症,发现他多年学法不但没取到法,还养成一大堆错误的习气、观念、做法,表现出来的很有偏差。一看就发现他出问题了,搞得那么混乱、颠倒,没真正取到一个法,却发生了很多的偏见、邪见。

就像在有些佛教团体里,一到他们那个场合,就发现人说话怎么那么奇怪?他们都在听一样的法,但说出来的知见各式各样。听有的人说话就感觉莫名其妙,他怎么会起这样的见解?那是什么原因呢?他确实听法了,不听也没那个见解。但是听了以后,法的高高低低、上上下下都没消化。而有些人,你会发现他只是记一点词句,会鹦鹉学舌地重复,但没抓到里面的意思,一点法义没得到。他还自以为是:你看我能背、能重复。其实听惯了都能说。他只是会说,其他都没得到。还有一类人也学偏了,整天“大、大、大,高、高、高”,坐在那儿好高大的一个相,拔都拔不动他。他想:你是什么东西?认为只有普贤王如来有资格当他的上师,对其他人都藐视不顾。你一个法师算什么?没真本事,只会说说而已。他是这样想的。他绝对不闻思,一看到经书、看到人家讲法就反感等等。这不是偏了吗?很多人这种偏执很大,难以纠正。

还有一些混乱派,这是综合症。什么原因呢?他的手已经抓惯了,就像有多动症的小孩,干什么都定不下来。那个叫多头意识,缘的境太多,最后自己都没办法,连一个简单有次序的生活都没办法过。他会变得随心所欲,吃东西也是乱来,没有正常的饮食规律。一进零食铺,看这个好吃就抓这个,看那个好吃就抓那个,反正好吃就行,管什么生理、心理,肠胃、组织器官,那些他都不管的。你看,很多城市里的小孩,零食吃多了身体不好,什么原因?混乱。我们再看那些上网族,一个个面色枯槁,憔悴不堪。什么原因呢?他根本不管什么作息时间,网上有什么就直接扑上去,根本不管是不是到了凌晨两三点,内脏的运行等等都通通不管,结果就混乱了。混乱以后还能调回来吗?很难,最后人就成了自己习气的牺牲品。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病?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导致思想心态那么混乱,身体变成那个样子?就是他搞乱了。

再回到佛法上说,这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的法太好了、太自由、太开放、太民主、太具有随心所欲性。而且是信息时代,到处都有法、有法本、有讲法、有录音、有法会等等。人们就想:我一切都要,无所不要,反正好的全部要。但要知道,佛法都是药,你能随便吃所有的药吗?再说,你有多少时间、精力?你一辈子加起来才多少天?我们算过了,真正精进学法的人也就那么几年时间好用。结果这时就出现了“综合混乱症”。

这个人会想:据说这个法很大,那我一定先看看这个。这个法非常高,我也要看。这本书是大法王、大祖师等写的,我一定要看。整个藏传、汉传、南传、北传,所有佛法里我都要溜达一遍,各宗各派的东西我都要看。他非常好奇,在佛法里面到处去看,把高高低低的很多教法都灌注在心里,但是他没办法消化,这不就成了综合症吗?他心里有很多观念上的缠结,无法解决的问题。没听到的时候没什么想法,听到了以后又没办法圆融地理解,结果心里就很矛盾:我到底该不该修前行?修前行那么长时间我心不甘,修正行那么高我上不去。而且小乘、大乘也分不清楚,显教、密教也搞不拢等等。或者,又说即身成就,又说要去求生极乐世界,这两个好矛盾!或者,我们到底是该修呢还是该学呢?然后他就今天听听这个、明天搞搞那个,搞了一大堆。这样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安下心来好好思维?又怎么可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呢?那就出现了上下错乱而取的综合症。

这种习气养惯了就很难处理,到时候连做简单的功课都不行了。他有“佛法躁动症”,一见到哪里有高的、大的、热的、红的等等,就必须扑上去。最后别人问:“先生你有什么想法?”“没什么想法,上面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这就有很大的问题。

现在我们要看到自身有什么问题,然后要有所调整,不然还是很难进步。时间非常快,一眨眼几年就过了,你不还是没真正得到东西,心里才那么空虚,天天叫冤、叫苦、说没得法益吗?如果能有一个非常好的规矩,自己很好地遵守它,次序井然地来学,一步一步清净地进行,那我想你每天都会活在佛法的安乐中,你会一天比一天好,会觉得非常有意义、有希望,这就是对于法道没有颠倒、乱来的缘故。

其他的颠倒而取也能够发现。由于我们的心非常糟糕,当它遇到佛法时,如果福德不够、资粮不够、业障没净除,染污又很重,这样在很多地方都会颠倒取。所以学佛法不容易,就连见解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了解,你不是真正地来求学,在自己心上做功夫的话,是很困难的,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出来。

以上已经说明了,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状况,我看十个里面五双都落在里面。现在还不改的话,你就没有重新做人的机会了。大家应该回头了,这一次好好下个决心:我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地来领取法义。法义都是清净、鲜白,非常好的,富有营养,我们吸收一点就有一点用处,但是千万不能乱吃、邪吃。就好像一桌子的营养食品,但你不能随便乱吃,一定要按规矩吃,按规矩来摄取。你不能很简单地说:那不都是好的吗?我们随便吃!但是乱吃会死的!这就是摄取不良所导致的后患。

这五种就叫摄取不良,会犯错误。因此这里强调,这些过失一个一个都要断除,正面的要求就是下面说的:

故此诸过皆当断除,于文句义相一切上下悉无错谬,由真实道证取之。随遇繁难,皆不自视不堪能而怯退废弃,当勇毅受取。遇简少处,亦不视其简易而轻看,当不忘谨持。须于上下程序连贯无谬,正取一切句义。

应当对于文句所表的义,上下的一切环节都没有错谬,由正确的道来取。凡是难的多的,不要以为我取不了,发生怯弱,应该用勇毅来取。凡是简单的少的,不能认为这么简单,我还学这么简单的?你不要这么想。应当对法非常地珍视,连只言片语都记在心里,不忘记而取。需要上下次第连贯没有错谬,真实地取受一切的句义。

贯通起来说,我们把负面的、如毒般的行为看清了以后,就知道要在什么地方改,要努力变成什么样的取法的行为、行动。这样反面知道后,正面就清楚了:文和义不能脱离,文句都有它要表达的法义,我要取到它的义理。而且为了取到它,我要记得佛、祖师们说的教授。不但记得,还要用心地思维这话在说什么?非常地用心去想:这话到底在说什么?这么一考究就知道:原来我还没懂,现在还不明白,那我就不能自欺,还要去探究它,直到取到了它的真实义为止。这样你的心跟过去那种浮浮泛泛、表面式的学法就不一样了。

而且你有好大的心量,对于从下到上整个佛法体系,也就是前行等说到的完备法道的内涵,心里想:对于从下到上一个一个环节,我都要不错乱地、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接一个地按照祖师们教导的道路去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这样由正确的道路、规则或者方式来取法,而不是随着自己有偏差的方式来进行。一定要知道,偏差的方式都是害你的,正确的方式是祖师教导你的,按照那样做就可以了。

五不取全是偏差,你不能听信自己的想法:我只学点句子就可以。整天像小孩采花一样,在一些文句上研究,根本不探究它的意义。这样你学了多年,人家问你:那句话到底说了什么?不知道!不会!那就不行了。或者说:我是很高深的,我只求义不要句。这也不行。

应当有一种学人的德相,对圣教非常尊重。对于从下到上一句句的法句,首先是听,听了记在心里,全部记不住记要点,要非常认真地做。你看过去人的那种求法精神,他对法句视若至宝,硬是刻在心上,记在本子上。他会很珍视那个法义,反复地思维,要得到它的意义。之后他会一步一步照规矩进行,不像今天的人跟狂风似的,今天开到东,明天开到西,左取右取,完全不讲规则。过去的人不会这么做,他是非常稳重地、长期一步一个阶梯地往上走,我们要学这样的行为。他对一个意思会反复地体会:这到底说的是什么?不会随便发表意见,乱说、乱想。就好比一个孝子想领会母亲的话,他就想:母亲要说的是什么?她的心意是什么?他心里会再再地去想。不像现在人一开口就下结论,根本不经过心,这就不行。而且,他会很纯正地取,很有次序、很认真地取,很领会心意地去取,又记得句,又能想到它的义,这样就具有学人的德相了。你必须有这个德相,没德相哪能成功呢?心里还是乱七八糟的一套方式,能成功吗?不可能!

另外,我们在心态上也要把握住,我们要走一条很长的路,一级一级往上走,这上面有很多的教授,这时就不能很任性、很个性化的情绪说:那么难,听不懂,不要了!或者产生一种怯弱的心态:我是不会懂的,太难了。这都不行。这里要防止自己心态的偏差,心一偏就取不到了,心一偏缘起上就偏了、错了,这一点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对待难的地方不要舍,应当有勇悍的精神,坚毅地、长年地来取。现在不懂不要紧,以后还是会懂的,多积资净障,到一定时候就会懂,不能凭现前简单的印象去判断。有的人想得很简单:难的听不懂嘛,我要它干什么?这么多我哪里受得了?他在佛法里面也要耍一点脾气。或者有些就说:不行、不行、我不行。他的自卑感太强,这都不行。应当是:即使我现在不行,我以后也一定行,我还要成佛呢!何况这些?这时候自己的心很勇悍,不是怯弱。而且很有坚毅,不是说一天干不了就马上垮掉,马上放弃,我们要走很长一段路呢。就好比我要带你走千里征程,你不能说:走了这么久还没到,还有那么远,我不去了,我走不了!走不了的话,你就永远躺在这儿吧。

还有就是高慢的心,认为这很简单,少少的,我还不懂?这样他就轻视而没有记到。譬如鸟窠禅师对白居易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么简单,三岁小孩都懂,还跟我说?”但实际不是,佛法里的一句话都有无量义,你真正有诚敬去受持它,就会越来越深入,简单的话也会给你很大的启迪,让你受益终身。你不要一听到就想:这是简单的,这都说过了,少少的一点点,有什么可听的?然后就不重视。但不重视不行,佛法都是很深的,就拿因果法来说,很多人说:《贤愚经》就是讲故事,给小孩子讲的,我学它干什么?但要知道,大祖师们都对因果法很重视,他们认为这很甚深,普穹瓦年老的时候还依附《贤愚经》。佛法这事情跟世间法不同,你不要以为是很少的、很简单的句子就轻视,要知道这里都是法宝,要一样地受持在心里不忘记。

现在整个一套都理顺了,我想有善根的人会开始调整了,他会越来越好,这一套最开始的教育非常重要。现在听明白了吗?如果我们对于法非常尊重,就会知道:我已经到了宝山,应该好好做。然后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做法。这样的话,从下到上一连串珍宝的鬘都可以受持在心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心态、方式,如果按照这里的教导断掉五不取,一个个把它转好,那就是非常贤善的法器了。也就是按这么去做,一个一个都做得很好,跟过去的态度也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认真度也不一样,非常用心地学。

这么去衡量的话,很多人过去根本不算如法学法,只不过佛法大开方便之门,管你有德无德,反正都可以结个缘来听听。但是,我们真正要得到成就,没有德相怎么可能呢?现在自己就认识了:哦!过去我简直不算个什么,对法宝没有殷重的心、认真求取的心,我的态度跟在世间学知识一样。你只要审查一下自己的心,就会发现有非常多的弯曲的做法、不纯正的做法、颠倒的做法等等,这些就叫做如毒般的行为。现在再不改正就不行了,那就没有机会,断绝法缘了。这都是自身上必须调整的,没有人能代替。

最后总的要求就是,需要上下次第连贯没有错谬,正确地取受一切句义。上上下下在次第上是连结的,一环扣一环,按照修心的法则一步步地进入,从浅到深、从近到远、从小到大,逐步地让内心的法道升进、拓展。然后,领法义的时候非常纯正,一点错误没有,真正的本义是什么就受持在自己心上。像这样,对于前行法教从始至终的一切法句,都要真实地去取受,纳在心上来修持,这个非常关键。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行了。由于你不是法器的缘故,虽然从下到上也可能发生一小分利益,但绝不可能发生全分的利益、极大的利益,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的破坏。这一点必须搞清。

思考题

1、对于“取文不取义”“取义不取文”“不会义而取”“错上下而取”“颠倒而取”五者,仔细思考以下问题:

(1)这种行为的相状如何?

(2)自身上是否有此状况?

(3)从正反面观察,这样取会出现哪些后患?深刻认识后发起欲断除的决心。

2、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方式来受取法?对此反复思维,准确掌握后运用到今后所有的学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