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业因果 26

⑤补充 分三:A安世高尊者;B全豁禅师;C师子尊者

A安世高尊者

安世高是安息国的王太子,生来就有夙慧,智慧很了不起,对于各种典籍有广博的通达,而且能够辨别鸟兽的声音。后来继承王位,也不乐于世间治国之事,终于将王权推让给叔父而出家修道。出家以后,精心精研三藏教义,达到了穷理尽性的地步。他开发了神通,能够识得宿命,有诸多的超人的神迹,世人浅识不能测度。他在汉桓帝初年来到汉土,不久就通达汉语,译了很多梵文经典。

安世高自己说:“前世我是印度比丘,和一个同学相处了二十多年,有一天跟他诀别说:‘我要去广州还宿债,你精勤不在我后,但是性情多嗔,来世会受恶身,那时我会来度你。’说后告别而行。”之后,前世的安世高来到中国,到了广州的时候,正值盗寇作乱,路上碰到一个少年贼拔刀对他说:“找到你了!”他笑着说:“我宿世负欠你的命债,所以从远道来偿还,怎么杀都可以。”就伸出脖颈受他的刀刃,毫无惧色。贼就把他杀了。当时围观的人非常地多,都很惊讶如此奇异的事情。

再说,当时他神识出体后,就做了安息国的太子,就是这一世的安世高。那么,安世高又来到中国的江南,以前世有允诺,他的同学果然就在那个湖那里受生为一条大蟒蛇,安世高度脱了他。尊者又来到广州,寻访前世害过自己的那个少年贼。一晃几十年,那贼也转恶从良,成了一个良民,年纪很老了。安世高就到他家拜访,跟他边回忆边讲述,三十年前曾到广州偿命的事情,而且说:“我今生还要到会稽去偿命。”会稽是浙江的一个地区。老者当时就明悟安世高不是凡人,之前曾经杀过尊者的命,于是追悔从前的罪过,之后给予很厚的川资路费来作供养,之后随着安世高东游而去。到了会稽的集市,在那市场当中刚好有两派相斗,误打了尊者的头部,当时就丧生殒命了。老者亲见安世高前世和今生两次杀生的报应,如此地明显、准确,他对因果起了甚深的信心,从此精修佛法。

这里要看到,只是时候未到,不是不报。安世高是一位大德,有智慧、有神通,而且知宿命,他更明白业一来就得还报,他是主动就去还报的。当那个业还没发动的时候,也有若干年,是其他的因缘在变的,但是这个业种不是不随身,这个业报不是不在近前要报。他是非常明达的一个高人,前世直接从印度到了广州。那些年业力还没发动,就像金翅鸟在高空中飞,实际是在别的缘起上运行;一直离开地面,意思是不是在这个缘起上面,所以很难见到它的影子;其实是有,一直都携带着,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个业种,而且这个业种是近前就要实现的。果然到了那个点上,金翅鸟直下飞到地上的时候,它全身的影子都出来了,这表示业报整个要出来的,当时就在那个点上遇到少年贼,其实就是欠杀债,所以他就伸头过去,贼还是把他杀掉。那为什么要杀呢?就是那个业力已经发动了,就把他的头砍掉了。

那么他后世转为安息国的太子,也就是这一世的安世高,还是来到中国。之后,他知道还有一个命债,于是到了浙江的会稽。要知道,在这之前也有若干年,还是金翅鸟在高空中飞的时候,看不到下面有影子,其实那影子跟它不合不离的方式一直都在的,也就是那个种子一直都在,现在轮到这个种子要实现。一旦因缘聚会,就在那个会稽的市场上面发生了打斗,他就是要在这里偿还业债。一般以为是误打了他的头,不幸死亡,实际是那个点上业报成熟,骤然之间就出现了还命的报应。

B全豁禅师

全豁禅师是泉州姓柯人家的孩子,少小出家。后来依止德山禅师,有青出于蓝的美誉,以后住持鄂州的岩头,因此称为“岩头禅师 ”。晚年,当有人来问佛、问法,或者问道、问禅时,禅师都作一个“嘘”声来回报。平常对大众说:“老汉灭的时候,大吼一声而去。”到了唐僖宗光启年间,中原盗寇四起,大家为了避乱,都离开了,只有岩头禅师安居若素,没有什么动摇的。有一天,好多的盗贼来了,责备:“怎么没供养?没供养就吃刀!”就一刀砍下去了。禅师泰然自若,大吼一声就走了。当时这吼声非常地响亮,传到了几十里的范围。

岩头禅师是开悟的大德,他是有先知的,多年前他已经明白自己将怎么离世。此前没到时辰,就是在别的缘起轨道上走,因此出现的是这样的事、那样的事。虽然没有碰到被杀的事,但是也要知道,那些事出来也是业报,只不过大家认为比较平安的就不太注意,其实连每一天遇到什么人、做什么事,会有乐有苦等等,全是业报。那么这个业报它是不断地在起动的,唯独要被砍的这个杀报没出来,就感觉没事。其实金翅鸟飞了若干年,到了那个点的时候就要降临,意思是这一桩业报要出来了。禅师早就见到了自己是大吼一声而去的,果然到了这时,中原就出了盗匪,到处烧杀抢掠等,大家都逃命,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非常安然。这是为什么呢?他难道不能走吗?不是不能走,而是他知道业报来的时候是无可避的。

这件事对于一般现代的认为可以自我设计、自我掌控命运的人来说,是一声警钟,实际是有命运的。当这个业报一来的时候,出现的事件就是那些贼过来了。自身的业力发动的时候,那些贼也没想什么,其实他们也是业报的执行者,或者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了结的,所以,当时贼就责备说:“你怎么没有供养?”发气以后加一刀的时候,禅师大吼一声就走了,这个时候就叫做“因缘际会”。过去或许他跟贼之间有杀债,自身有业种,外面有缘,两个一合,业报事件就出现了。一刀下去,吼一声就走了,这就叫做当因缘聚会的时候,业报就非常明显地要出来。

金翅鸟的譬喻,就是说缘会的时候就出来了,没会的时候好像没有一样,实际业种一直在的。再说因果不可思议,那个时候别人也不知道,在自己的境界前也没看到有什么,但实际上业一发动的时候突如其来,就会出这样的事。因果律的安排,就会把这些人都聚在一块儿,以一个事情就要了结的。

《入胎经》里有一个很好的譬喻,就是讲,业识和父精、母血三缘和合就出一个人。当时的譬喻也说,因里面也没有果,缘里面也没有果,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因缘一合,果就出来了。所以,在因上面是感觉不到有什么的,在缘上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但是它现果的方式是因缘聚会,一合会的时候就出来了。

C师子尊者

禅宗第二十四代祖师师子尊者,是中印度人士,后来,他北游到了罽宾国摄化五众,当时他的名声传遍远近之地。在那里有个长者的孩子,生下来就握着左拳,从来没有张开过。祖师用手接着他的手,说:“可以还我的宝珠了。”长者子马上就开手奉还宝珠。两个人前世是师徒,当时有个献宝珠的,师父就交给徒弟说:“你来保管。”所以徒弟今生就紧握着这个珠来奉还。祖师知道长者子是法器,度他出家。而且传付衣法,嘱咐说:“你可以弘化南方,我就留在此地偿还宿债。”意思是,这个法已经有人接了,我现在可以走了,要还宿债了。

当时有个外道,假装比丘形象,偷偷地潜入王宫,想做不轨之事。事败,罽宾王大怒说:“我向来归信三宝,怎么这个释迦子还这样谋反?”他一气之下下令摧毁寺庙,杀戮释迦子弟。

这个恶王亲自持剑到了尊者那里,问道:“法师,你空了五蕴吗?”

尊者说:“空了。”

恶王问:“已离了生死吗?”

尊者说:“离了。”

恶王说:“既然离了生死,可以布施我头。”

尊者说:“身不是我所有,对头有什么吝惜。”

当时,罽宾王挥刀斩断尊者的头首,当时涌现高有数尺的白乳。

罽宾王的右臂当即堕落在地,七天就死了。

他的太子光首感叹地说:“我的父王为什么自取殃祸!”于是给尊者的遗体建塔供养。

从这段公案也能看出业报难免,证明师子尊者作为祖师,他是知道要还业债的。这事看起来似乎非常偶然,好像是另一桩事情引起的。外道装比丘,惹得国王大怒,认为归信三宝是没用的,因此就毁庙、杀戮僧众,他亲自持剑到了师子尊者那里,他们有一段问答。我们会感觉这些都非常突然,怎么就遭遇这种事件?实际是因果律的演现。师子尊者是明显就知道有这桩业债,但是要有个方式来还,所以国王在这个时候就要问:“你空五蕴了吗?”他说:“空了。”问:“你离生死了吗?”说:“离了。”国王说:“好,你离了,给我头!”说:“身不是我有的,对头有什么吝惜?”国王就挥刀斩断他的头。那么这样实际就是还债,而还债是要有一种节目演的。

当时祖师付了法,有了接班人,在那个点上,这个还债的业报已经接近了。他是有宿命通的,而且有先知,他知道自己要留在这里还债。那么这个事情也很快,这个金翅鸟还在往前飞,有若干的时间,实际上它已经快到点了,业种到那个时候要成熟了。而因果律非常地不可思议,当要成熟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事情,由罽宾王作为一个缘过来。前面再远一点的缘,就是外道装比丘,做一些坏事;接着的一个缘,就是罽宾王发怒了,他要毁寺杀僧,然后他就有意要到师子尊者面前来。那么这个业种怎么爆发的呢?这个缘就是说几句话,最后国王就说“你既然是这样,那我就要你的头”,这个因缘触动了他想砍尊者头的心,然后一下子就砍掉了。

这事就是这样,因果律是我们没法想像的,但是它的确就会这样来出现,而且这种出现不是偶然的。也就是当因缘际会的时候,果报突然就来了,好像前面没有,现在怎么突然发生这样的事?一般人就认为这是偶然的,非常不幸。实际上要知道,它就是因果律的安排。

(三)业增长广大之理

总的业增长广大定律,是指即使是微小的善业,也能发生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微少的恶业,也会产生极大的苦果。以这个原因,众生内相续因果增长的幅度,是外在因果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说在业的感果上有极大的增长法则?再者,为什么有情内相续因果增长的量,以外因果的量无法比拟?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对此,首先以佛经有启发性的公案来作引导。

佛世之时,舍卫国有个女人至心供养佛一钵饭,佛当即授记她会得到极大量的福报。她的丈夫听了很怀疑,认为“微少地供一碗饭,怎么能得那么大的果报?不可能吧,只是供一碗饭嘛!”

佛知道他的心念就叫他过来,问道:“你所见到的尼拘陀树有多大?”

他说:“那个树好高,有四五里高,每年下的果子有数万斛之多,惊人啊!”

佛又问:“它的种子有多大呢?”

他说:“那小得不得了,只有芥子那么大。”

佛说:“地是无心之物,下一粒小如芥子的种子,尚且能每年收到几万斛的果实;何况人是有心之物,能够这样至诚地向佛供一碗饭,那当然会极大量地感发果报。”

夫妇俩听后当即心开意解。

缘起上的认识,关键要看到外在的植物等是无心之物,而内的有情是有心之物,心的力量当然超过外在四大的力量。人有心,在种因的时候,她是非常至诚地向佛供了一碗饭,这样下的种子的功能远远超过外在的种子,因此,不是说一年出几万斛的果子,而是到了感果的时候,那是超过天文数字的量,对此应当发生认识。

对于这条业的增长广大定律,即从轻微业发生广大果的决定的法则,需要由很多的因缘事例来发生定解。也就是,要依据《贤愚经》《阿笈摩》《百业经》等,从佛所指示的各种公案里,具体地确认到因小果大的关联的相,由此一次次确认后会集成定解。由微少恶业感发极大苦报,要从《阿笈摩》中所说的五百牧人、五百水鹅、五百鱼龟等这一类的公案来发生定解。由微少善业感发极大乐果,要从《贤愚经》中所说的宝天、金天、象护等的因缘来发生定解。若时间允许,应当从各种因果经里看这些相关的公案,集中在“小的因发生大的果”这一条定律的确认上,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确定的观念。

分三:1、略说;2、广说;3、特说

1、略说

如是,在诸圣者身上也定须感受如此业报的话,我等无始以来恒常漂流于这轮回的各类处中,集积了不计其数的恶业,如果现在仍然造集的话,那要什么时候才能从轮回解脱呢?连从恶趣处解脱也是困难的。因此一切时分,即使极微细的罪业也需要提防,从微小的善业起都需要励力完成。

这是在业果上基于非常广大地观察,发生了忧患意识,并且发生了业果律上的理智——假使不在内心上努力止恶行善,绝对没有前途可言。这又要就两方面来发生定解:一、要明了必须作取舍的原因;二、要清晰力行取舍的行相。

一、取舍的原因

这又有二:首先由对比法看到,圣人们尚且不能脱免业报的话,我等一介凡夫何从脱免。其次要看到,从无始以来长劫漂流在轮回的各种处所当中,造过不计其数的恶业,假使现在还继续造集恶业的话,那到哪天才能脱离轮回呢?

所谓的轮回是由有漏业决定的,过去已经造了无数的恶业,现在还是执迷不悟,不作悔改,继续埋头造恶的话,那当然是无数上再添无数;而有无数的有漏业,就有无数轮回的受生,那到哪一天才能解脱啊?而且,在所造的有漏业当中,善业居少,恶业占多,它是无量无数的,因此有无量无数的恶趣的因,恐怕“一沉恶趣,万劫难复”。这样的话,要想从恶趣爬出来得人天身,也是极其困难的,如同人身难得的譬喻、道理等所说那样。

以比喻来说,就像身体里面已经有无数发生巨大疾病的病因,有癌症的病因、艾滋病的病因、疯癫症的病因等等,现在还继续地去种病因的话,哪天才能恢复健康呢?恐怕在绵延无绝的岁月里,只有饱受病苦折磨的份了。那样的话,不必说羽化登仙、逍遥自在,恐怕连个健康人的状况也难以得到。

这样就明确,对于任何一个具理智者来说,就会知道,不能看外面,也不能侥幸希望,也不能异想天开,也不能想别人能够一下子清除掉我身上的业因,免除我的受报,连佛也没办法吹一口气,把你相续中的恶业种子全部拿掉,因此,必须自己突破一条自救的道路。以这样的原因,就知道我必须在自身上止恶修善。

那么,这种力行取舍的相状要达到什么地步呢?你必须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努力呢?下面进一步说明。

二、力行取舍的行相

这里交待的就是,在一切时中、一切情况下,对于罪,下至极小的量也要提防,不要感染;而对于善,乃至极小的量也要全力以赴,尽自己的力量来完成。那么这里就是从最小量,来说明努力的心理状况。

这样略说以后,对于还没有生起因果胜解的人来说,的确还是非常难,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对很小的恶,要非常地警惕、避免,对很小的善,都要提起心力来非常努力地去做。对于一般的凡夫来说,好大的状况才感觉出问题了,就像生病,已经检查是肝癌了,这个时候他才提防,不能吃这个,需要注意那个;或者说要给十万美金奖赏的时候,他才奋力去做,其他小一点的不在乎,这是凡人的心理。可见,真正要达到这个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还要展开以下广大的思惟认识。

止恶行善的心理和行为全面地开启,它的根源在于对于业的增长广大律发生定解,因而,下面无论是从理、从教、从公案,还是从圣言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在这一点上取得定解。

2、广说 分二:(1)教导尽量止恶;(2)教导尽量行善

(1)教导尽量止恶 分二:1)教导;2)圣教

1)教导

如果不如是努力,罪业下至一一刹那,都有需要多劫长住恶趣的苦患,因此,不要想“这是极小的罪业,这有什么要对付的?”不要作这样的轻视。

这里首先是从理由上要认识,假使不这样努力的话,放纵自身造恶业,在造罪的过程中,那些刹那里面的一个一个,都会感得需要在很多劫中住恶趣受苦的报应。这个就是理由。比如去杀一个众生,在半个小时的操作中有无数个刹那,每一个刹那都能够让你在多劫当中受恶趣的苦,是这么厉害。或者对着一个菩萨发嗔心、作诽谤等等,作了十分钟,那么在这十分钟里面有不可计数的刹那,每个刹那都足以让你在多劫当中堕地狱等,受极大的火烧等的苦。因此要知道因果的严厉。

基于这种对因果大道理的认识,心中产生畏惧,这就是要畏惧天理,进而要在自己的心上战兢惕励,小心地防护。因此说到,不能够起“这个就是一点点的罪嘛,有什么要紧的?”不能起这种轻视之心。这种轻视基于对因果增长律的愚昧,认为一点点罪没什么要紧的,这样子就忽略过去。实际要知道,每个刹那一种下种子,那就像剧毒已经入身了,要不了多久马上就毒性发作会腐烂全身。那种还只是人间病苦发作的量,而业果上感报的时候,将百千万亿倍地超过它了。因此,应当是如理的心,对此非常地慎重,认为它有极大的过患,乃至一点点都不作轻视,就像对于剧毒,一点点都不作轻视那样。

2)圣教

寂天菩萨说:“下至刹那所集罪,尤须历劫住无间,无始生死所集罪,不生善趣何须说?”《贤愚经》云:“虽有极少恶,勿轻念无损,火星虽微小,亦焚如山草。”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一种说教吧,都是用来恐吓人的吧!

其实它是出自佛典圣言、菩萨大论。造罪之可畏依照佛子寂天所说,他老人家非常深切地在教导:下至一个刹那造罪,也需要在旷劫当中陷入无间地狱受苦的话,从无始生死以来,不知道流转过多少的生世,以我执的力量起惑造业,集积的罪业不晓得有多少了,那么像这样的情况,不会生到安乐趣的人天,哪里还用多说呢?佛在《贤愚经》中就是这样教导的:就连那些非常微小的罪业也不要认为无害,不要作这样的轻视,因为就像那小小的火星,也会对于堆积如山的干草的量很快烧掉一样。

到这里观念要调整过来。从前认为,这么小的罪业有什么要紧呢?现在用譬喻来说,这个小小的一点火星,如果不注意扑灭的话,那它就是出事的祸端,它能够把堆积成如须弥山那么大的草堆,很快就烧掉。过去认为不要紧的,现在要知道这是非常要紧的,要立即去扑灭,尽量地扑灭。或者按照《入行论》中所说,过去认为造点罪没什么,现在要知道,造罪的每一个刹那都足以让人堕在恶趣里长劫受苦。不注意止息恶业的话,那这个人无数劫已经集了不可思议的罪业了,现在还继续集的话,那的确是没法生到安乐趣的。因为那都是恶业,而且会迅速地增长广大,出来的都是漫无边际、铺天盖地的大的苦果报,哪里会出现安乐趣的事情呢?

这样透过圣教得到认识以后,我们应当调整自身对于恶业的看法,以及心态和行为。

思考题

1、分别思惟安世高尊者、全豁禅师、师子尊者受报的情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2、什么是业增长广大定律?我们应如何对此发生定解?

3、依金刚句思惟:

(1)我们为何必须在自身上止恶修善?

(2)力行止恶修善要达到何种状况?

4、(1)从反面思惟:为什么对于极微细的恶业也要努力防护?防护的心理状况如何?

(2)思惟《入行论》和《贤愚经》中的教导。我们对于罪业应如何如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