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上师言教-业因果 22

善行花报

众生的贪嗔痴三毒很难灭除,三乘教(此处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不容易得到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自然重点就在事行上力破贪嗔,比如以布施破贪欲,以安忍破嗔恚。这就是落在对治法里,三乘教般若波罗蜜多平等性以后就不是这回事了,但是在这之前,当然要用相反的去对治它,而且要在事上非常励力地去做,这就是所谓的善恶交攻,要以善取胜的意思。

一切众生本来具有无量的德性,福报就是依这个发生的。实际是本身具有这个德,而能顺这个德性加强势力的话,就出现福报;如果逆违这个本具的德性,就会出现凶祸。假使从事行上发展,那就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去做,你要扶植一个德的话,就要以这个意识的力量,把它根植起来,而且要形成强大的习性。为此,需要做到任何贪嗔都不能挫吾之志,这个德性才可能成就,所以它以誓愿为根本。立了誓愿、受了律仪,哪怕丧命也不丧失这个志,那么这就可以成就德性了,否则是难成的。而这又必须有深刻的因果观念,否则也无法发出誓愿。在今天,假使不在根源上发展的话,这个德性就很难栽培。

对此,不但佛教有详细的研究,儒教、道教也都要在这个重点上着力,因为人天的教法当然更是在这个上面,要大量地有一种发展,一种熏习、培养的规模。那么在德性当中,仁慈是主,比如以不杀护生作为根本,这就是一种德性。这个所谓的德性,要么就损它,要么就立它,假使不损它还能立它,这就是德性了。何以说它是德性之主呢?这是由于众生沦落在生死界,染污的方面很严重,它就在私我意识上,为了得逞私我的欲望,采取的是非常不好的心和手段。因此,儒道二教在几千年前,要培植的是仁慈。人心的这个私欲是可怕的,仁慈一旦培养好了,他就不是满足私欲为主,而是要返回来。然而今天普遍鼓吹竞争,实现自我,仁慈的德性埋没,反面出现了一些阴性的凶残。这不是过去的拳打脚踢,而是一种实现自我的阴私。这就看到,凶性和德性有这样的差别。

有了主要的仁慈,其他的方面,所谓的忠孝礼义廉耻等等,只要有一个所长,比如说秉持了忠,或者孝,或者廉等等,就可以引起福报。这不但来世有得大果报的,比如生天、做神、得人间的富贵报等等,而且在今生就有引起花报的。尤其南阎浮提是业增长地,真实能秉持善行,也是报得很快。

佛经里说,有一个女人背着孩子渡河,当时失足落水了,母子都溺在水里。当时这个母亲很爱孩子,有非常切的悲哀之心,她不知道自己快要走了,宁愿自己死,也要孩子活,抱着这种慈爱的心就死了。当时她一念善心光明所发,顿时生到了天上,这就是一念仁心所得的果报。

又有说到,有人脱衣而睡,忽然见到了火警,着火了,但是衣服已经被焚,他不敢裸体走出,甘愿烧死,以此也得以生天,这是一念之耻所得的果报。

儒教、道教多数是从花报奖励,只有佛教解释了三世因果,以佛的现量来作证明。那么儒道二教本不是在此处着眼,因为世上还没有出现佛,他们为了辅助因果之道,主要是从现世花报上奖励。这是由于人在初步的时候,要从浅近处来发生信心,肉眼能看得到的,会比较有说服力,能取信于人。至于深远的三世因果,就需要对佛有信心。所以在三乘教法里,一谈到了修心次第的时候,因果是极其重要的。而一说到深信因果的时候,对于佛语生起深忍信最重要。假使这一点较难过去的话,那就要先从现世花报的诸多实例上入手,这一点就很重要。

以下举一些实例来证明:

(一)忠尽成仙

唐德宗想废弃太子,立侄子做太子。当时李泌做宰相,尽力地劝谏说:“太子并未失德却怀疑他,你对侄子有什么信心?”意思是说,本来不应该废太子,你却随意立侄子,凭着自己的想法想立就立,到哪一天侄子那样子的话,你不是照样废?

皇上发怒,斥责道:“你不怕株连妻子儿女吗?”意思是,你这样说是要株连九族的。

李泌说:“我只知尽忠。”

皇帝考虑三天,才检查到自己的过失,然后流着泪对李泌说:“不是你尽忠,我后悔无及。”

李泌具足此长,后来成了神仙。这是忠德的报应。

(二)孝感虎避

徐一鹏很贫穷,有至孝之性。当时他在海滨教一些学生,一天晚上感得异梦,当时担心父亲有病,非常焦急地想请假而回。夜晚过阿育王顶的时候,遇到一只老虎当道而住,那老虎横在路上。徐一鹏祝祷说:“我为父亲的病而兴夜驰归,现在即使死掉,我也不后悔。”老虎甩甩尾巴就避开了。

当徐一鹏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昏厥了。忽然苏醒过来说:“儿子刚刚回家,莫非在路上遇到了老虎?我刚才梦到进入一个官府的衙门,有个穿红衣服的人说:你命数当终,但是因为你儿子纯孝的感应,老虎尚且避开,现在延你寿命十二年。”由此父亲的病得以痊愈。这是以孝德而出现的感应。

(三)礼致火退

古时,有个人因为父母去世,棺材停在屋子里。当时东边邻居家失火,烧了好多家,而他家正是在下风之处,看起来势所难免。他大声号哭,守着棺材不走。妻子因为他不出去,也发誓就这样以身殉亲。火已经烧到墙这边了,忽然间风一转向的时候,火从屋子后面过,转而烧到西边邻居家,这一家竟然无恙。这是守礼的感应。

(四)义得功名

唐朝有个善人裴度,屡困场屋,占相的认为他要饿死。后来他一次到香山寺游历,见到一个少妇把包裹放在栏杆边。当时她在里面拜佛、求佛,去了很长时间,后来没有取包裹就走了。裴度也知道她忘记,又追不上,等着也没来,就只好暂时带着包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裴度还是到那个原地方,看到那少妇哭着过来,说:“我父亲无罪被人绑缚,我跟别人借得玉带、犀带各一条来赎父亲,不幸这个又遗失了,真的我父亲无可逃祸了。”她非常地伤心。这时裴度就慨然交还于她。

那时看相的再见到裴度,大吃一惊地说:“你的气色现在顿然不同了,一定是对人做了阴德,你前程万里,不是我所能了解的。”后来斐度果然拜相,封为晋国公,赠太傅,活到七十六岁,五个孩子都贵显。

这就是由义德而转变了现世的命运。之前裴度屡次没法考中,功名不就,然而他行阴德以后,就出现了万里前程,可见转变极快。先前裴度再用功再使劲,也逃不出饿死的命,不及后来行一次阴德,就出现了鹏程万里。

(五)廉感富贵

淮阳的杨商,他造作等流很好,非常喜欢行善,是个大善人。有一天,有个关中的盐商以一千两银子寄在他那里,约好日后来取,可是三年也没来。杨商很有廉洁,他把这些银子带回家,埋在花盆里,并特别派人去关中寻访,得知盐商已经去世,只留下一个孩子。

杨商就请这个孩子到他家里,指着那花盆说:“你父亲有一千两银子寄存在这里,现在可以拿走了。”当时那孩子惊愕得不敢拿,杨商就坚决地给了他,孩子叩谢而去。杨商生的孩子叫“杨溥”,做官到了太师的级别,成为一代名臣,子孙都贵显。这是由守持廉德感得的富贵。

(三)增上果

增上果者,即是成熟于环境的果分,因此,是与前面那些不善的果报相反,降临到乐报上一切种类的圆满的功德。

增上果就是在环境上成熟的果分。而因果的条理上有所谓的“正反律”,恶业上的业感律和善业上的业感律是相反的,也就是公平法则黑屏的部分,翻转过来就是白屏的状况。我们要知道,比如,当下的心在造恶或者它的对治品善的时候,感受是相反的。从缘起的相上看,身心的舒展和压抑、开放和萎缩、光明和黑暗、大公和私欲等等,它们的相都是相反的。这样就知道,造了善业,在环境上成熟的果相,会出现诸多和以上黑业果相相反的情形。

按《念处经》观察,从四王天到夜摩天之间有很广大的描述,那些都是天的世界。环境从舒适度、安稳度、快乐度等等上面,都是跟恶趣相反的,或者,地水火风、节气、受用、经行、饮食等等的状况,都跟恶趣完全相反。那上有一定的了解,再回到这上面就非常清楚,的确它会是与恶业环境苦报的相相反地,呈现出各类圆满的功德之相。

文中的“降临”,是指因果律赏罚的法则,造恶得惩罚,行善得奖赏,在善业成熟之际,将会收到很好的奖赏,也就是好的乐报将会来临。比如生前行善广大,死时果位识现前,一刹那间天堂的美景出现了,这叫“降临”。文中的“一切”,就是指与前面十恶业的十种果相,都是一条一条相反而呈现的。

比如,修了戒杀的善业,做了放生、护生等,就会生在很吉祥的地方。所感得的环境心旷神怡,境界开阔,心一下子能够放开、感觉很舒畅。再者,环境里没有害命的违缘,走在路上很平安,一点也不危险。那个环境里的食物、药果、净水、空气等等质量都很好,受用了以后身心健康,没有疾病,在这个环境里生活能很长寿。

再者,不但不盗取,而且行持布施,所感的环境里物产会很丰富。比如种的庄稼年年丰收;种的果树,一到收获的季节就果实累累,结的果实又大又好,还不容易变坏;而且从来不缺食物等等,这都是不作偷盗而且行布施的善报的相。

再说,断除了欲邪行,逐渐地行持梵行,所感得的环境没有污秽、非常清净香洁、适合居住等等。

再者,断除妄语说真实语,以这个真实的力量,心对于资财就有一种稳固的把持力,能坚固地持有环境上的资财,不易失坏。而且,说真实语内心坦荡,良心很安,因此,所感现的环境会让人感到很安心,不会出现让人恐惧、害怕的境缘。

再者,不作离间说和合语,使得他人彼此心气相通,因此所感现的环境就非常通畅,道路平坦宽阔,没有丘陵坑坎、悬崖深谷等高低不平的状况,从这边走到那边,从那边走到这边都很好走。

再者,断除粗恶语说和雅语,说出去的话细软和美,一听起来就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那么以这个善业,果上就现出柔软和雅的环境。大地光滑平坦,脚踩上去柔软舒适,还有很多泉池、小溪、河流等等,住在这里内心十分安适。

再者,断除绮语,说具义的语言,因上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果上的环境做什么都很有意义,做什么都有收获。而且,说话不是语无伦次、散漫乱说,而是心契合到义来说的,那么心、气是有条有理的,也就是从内在妙观察智的德性,相应时节、对象等等,他是有条有理的,因此,所感现的环境,节气是符合正规的,什么东西都很坚实,非常地稳固。

再者修习舍心,跟贪心的业相相反,果相也就相反了。常常作施舍,心就非常地富裕,那么将来就得到好比北俱卢洲那样的自然谷物,根本不遭灾,坐在那儿受用现成。或者劫初人类很好的时节,受用的都是天然的食品,就是由于他是舍而不是贪的缘故。再者,会有好多的时节、环境优胜的快乐产生。生在很好的时代、地方,在那些地方五谷丰收、物产丰饶,各种的受用很丰富。这就是舍心在环境上成熟的果报。比如,可以参照上古人类环境的乐相,如同世外桃源,或者北洲人类的状况,将来弥勒佛降世时人类的情景,这些就可以明显知道,所谓舍心的增上果相。

或者行持与害心相反的饶益心,常常济世利人,做很多的好事情,比如施药、铺路、造桥、救死扶伤、济困扶贫、施与安慰温暖等等,这些就是修利益之心。那么,由于修这样的白业,将来受生的环境里面没有怖畏,常时都是心很安定。比如好的时代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根本没有一点的恐惧感,这些就是作饶益行所感的果相。

再者,邪见的相反面就是修行正见,心中一直依止世间正见等等,很相信因果、相信三宝。心里认为就是有这样的天理,一定要行善才能得乐,有这样的三宝,能开示四谛的解脱道等,是唯一的归依处。这样,由于心中一直依止正见的缘故,他就会感得相应的环境。会生在三宝之家,也就是那个地方有佛法僧三宝,四众游行,正法充满。那个地方有归依处、有救护处,那种环境就是心可归宿的地方,能得到救护的地方。再者,心中一直依止正见这个一切妙善根源的缘故,因此,将来受生之处是一种会出现各种珍财的地方,各种妙物会在那里出现的,这是由于有一个安乐之根的正见的缘故。

(四)士用果

士用果者,即随作何种善业,彼业即成增长,而福德将相续不断地出生。

善业的士用果,就是随造什么善业,这个业会发生非常长远的作用。这也是前面的异熟、等流、增上这些果的总结。比如从造作等流上说,作什么善业会不断地增上那种善业的量,常常都会那么做。做了以后,从领受等流和异熟果方面说,如果还局限在有漏的范畴,那会在多少劫等的长远的时间里,一直在人天中享受福乐。也就是由于因种,不断地在造作等流上串习、增长,业势力辗转加强,结果使得异熟等的果报相续不断地发生。所谓的“福德”,在人天方面,比如长寿、健康、相好、多财、眷属圆满、受用具足、所愿圆满等等,这些好的果报会源源不断地发生。

这里对象是随造哪种善业或者殊胜善业。它的作用,首先是会继续造作同类的善业,这样就会辗转增长;其次业势力集聚多了以后,将来一生一生、一段一段的历程中,将成熟各种的安乐果报,出现各种的福德。

所以,我们要好好行善,譬如一开始就作一点布施,这个时候引起善种以后,就像种子会连绵不断地结果一样,这一次做了,下会还想做,这样不断不断地做,就在这个布施的善行上不断地扩大、增长,最终达到极为增长的地步。或者去做一些爱护生命的善行、慷概布施的善行、守持礼法的善行、诚实的善行,或者和合的善行,或者修舍心、饶益心、正见等等,就像这样,任何一个善只要你去做它,那么它就会再次同类地发生,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增长,只要你支持它。

比如说,我喜欢听法,那么这也是个善,它不断地会增长,一年当中增长到几千次,那一生当中就是多少万次,这就是“即成增长”。或者用一些食物布施给鸟类,之后天天都会去做。这样增长以后,当然由于因不断地滋润增长,有非常强劲的功能力,使得福德相续不断地出现。就像《贤愚经》所说那样,行一个善就发生那么大的福德,何况连续不断地做,极为增长后,那福德自然是源源不断地出现。

比如《贤愚经》里讲到: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地有位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当他出生时,天上降下了七宝雨,屋里和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因此取名为“宝天”。宝天渐渐长大,精通各种世间技艺。他得知佛的圣德世上无双,就很想见佛,随佛出家。于是告别了父母,来到佛前,顶礼佛后,说:“唯愿世尊开许我出家。”佛说:“善来比丘。”他当即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佛又为他说法。他听法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这时阿难问佛:“世尊!不知宝天比丘过去修了何种福德,感得出生时天降宝雨,衣食自然?”

佛告诉阿难:“久远劫前毗婆尸佛出世,一次,毗婆尸佛教法中的僧众到一个村落游行,当地的居士们共同迎请僧众,广作供养。那时村里有个穷人,也很想供养僧众,但家里太穷,实在没有可作供养的财物,于是就找来一把形状像珍珠一样的白石子,向空中抛散,供养僧众。

当时供养僧众白石子的穷人,就是今天的宝天比丘。那时他以信心和恭敬向僧众供养白石子,以这个福业所感,在九十一劫中感受无量的福报,生生世世财宝众多,衣食自然,从无匮乏。由于他当时具足信心和恭敬心,所以今生遇到我,证得阿罗汉果。”

像这样,一个穷人在短时间里以白石子供养僧众,以这一个善业,所得到的福德,竟然是在九十一劫中受用不缺、衣食自在,最后遇佛出家,证得圣果。

这样明白以后,就知道要多作善业,而且不能轻视小善,以为没有福德。宝天前世只是供养僧众一些捡来的石子,就在后来的九十一劫极长久的时间里,生生世世财富丰饶,受用具足,最后遇佛证得圣果。仅仅作一个善业,所发生的作用,也是像这样长久地发展乐果,出生福德,何况作很多的善业,不断地作、不断地增长,那福德自然是源源不断地出现。

思考题

1、十善业的增上果是什么?分别思惟每一种善业的增上果。

2、十善业的士用果是什么?结合实例具体思惟。了解后我们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