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 2

第四、次辨诸经宗旨不同者。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若依《大集经》,陀罗尼为宗。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若论所观,不过依正二报,如下依诸观所辨。

第四、接下来辨明诸经宗旨的不同。这是举例而言,如《涅槃经》以佛性为宗,《维摩诘经》以不思议解脱为宗,《般若经》以空慧为宗,《大集经》以陀罗尼为宗,现在这部《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所观境不过是西方依、正二报的庄严,如同下面依照诸观所辨明的那样。

若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依《观佛三昧》中所说:“佛曾经告诉父王:‘诸佛出世做三种利益:一、以口宣说十二部经,做教法的利益,能够除灭众生心中无明、暗昧的障碍,开智慧眼,生在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如果有众生能够称念观察佛身的总相、别相,不管佛身是在现在还是过去,都能够除灭众生心中的四重、五逆重罪,永远脱离三恶趣,随着他心中的意愿,常常生在净土乃至成佛;第三、诸佛出世劝导自己的父亲修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当时父王对佛说:‘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让弟子修行呢?”佛说:‘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不是凡夫所行的境界,所以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父王说:‘念佛的效用,情况如何呢?’换句话说,念佛会出现怎样的功德呢?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诉父王:‘好比一片方圆四十由旬的伊兰林,在伊兰林里有棵牛头栴檀,虽然有根芽,但还没有破土而出,藏在地层里面。这伊兰林唯一是臭味,没有一点香气,如果有人吃了它的花果,就会发狂而死。后来那棵栴檀的根芽渐渐地生长,当它才将成树时,就散发出非常浓郁、昌盛的香气,顿时改变了这一片臭秽的树木,处处都使它转成了香美之境。众生一见到都生起稀有心。’这样一种彻底转臭秽为香美的作用力,就好像是念佛的功力。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佛告诉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当中,念佛的心,也如同这牛头栴檀一样。刚开始好像是在地层里的栴檀,还没有出土。但是它在地层里潜滋暗长,不断地蓄积它的势力,那最后决定能破土而出。同样,心里只要一直相续不断地系念,最后决定能超出三界、生在净土佛前。只要一往生,就能改变生死林中一切诸恶的面貌,也就是自身上无数的烦恼业习的臭秽之气全部都会止息,变成了大慈悲的心,如同旃檀树改变了伊兰林。’”

这就是指往生以后,彻底地消除了惑业苦的杂染,连一念计我和我所的心都没有。之后,那就是香光庄严,无量的功德海会不断地出现,在自身的心和境界里面全部都是清净的境相。有这样彻底转染为净、转凡成圣的功效。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伊兰林”,是指我们众生相续中贪嗔痴三毒和惑业报三障,有数不到边际那么多的、很重的罪染,所以就譬喻成方圆四十由旬的大森林,而且这里面都是惑业苦的杂染,唯一是臭秽,没有一点香气,一粘到它都会发狂而死,是这么一种全身臭秽的状况。譬喻众生五取蕴相续全部都是苦和苦因,都是缘于我执发起的三毒、三障,没有一点好东西。

而说到“栴檀”,就是指众生在福缘成熟时,遇到了净土法门,发起了念佛的心。这在一切念中是最好的念,由于不断地忆念着佛,就转了念贪嗔痴的心,或者说一心念阿弥陀佛,潜滋暗长,这就是个香美清净的法。因上是非常清净的,因为念念都缘着不可思议的万德洪名如意宝珠。所谓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弥陀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力。

“才欲成树”,是指这些念佛众生,只要能做到一念接一念不断地念下去,这样积累到一定的量,就成办了净业,就能够生到净土,彻底转变了生死中惑业苦的处境。

这就是世尊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的道理。因为念一句名号是十分容易的,而达到的效果却能够彻底地除灭生死的杂染,现前无漏功德。这样,要修证真如实相,就不算是难事,这就是巧方便的结果。

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

有人问:如果说一切众生都来念佛,以这种功力可以改变整个生死界,这是可以推知的。为什么说一个人念佛的功力能断一切诸障,就像一棵旃檀香树能改四十由旬的伊兰林,使得它普皆香美呢?

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何者?如《华严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

回答:这是依据诸部大乘经,显示念佛三昧有不可思议的功能、力用。如何呢?如同《华严经》所说:“好比有人用狮子筋作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其他的琴弦都会断坏;如果有人在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一切烦恼、一切诸障全部会断灭。又好比有人搆取了牛羊驴马等一切牲畜的乳汁放在一个容器里,如果持着一滴狮子乳投入其中,就能毫无困难地直接破坏掉其他的各种乳汁,使其变成清水;如果有人在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也如是能够直接破掉一切恶魔等诸障碍而没有困难。”

又彼经云:“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又在《华严经》里说到:“譬如有人持着一种隐身的药,到处去游行,其他人都看不到他。就像这样,如果能在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其他一切恶神和诸障都见不到这个人(行此念佛三昧,是对自己极大的保护,因为行者炽盛光明的缘故,其他各种障碍,恶神等都无法靠近),随着这位行者无论到达哪里,没有人能够遮挡障蔽他的。什么缘故呢?因为这个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的王。”

由以上《华严经》的经证,说明行念佛三昧能断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或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都不见此人。可见住在这个宝王三昧当中,如同一个人出了梦,他梦中的各种杂染相就不复现前,或不再为障了。这就是说,在他的自现当中,已经没有了不清净的状况,普皆香光庄严,如同一棵香树改变了四十由旬的臭秽伊兰林,而普使香美一样。

第七、略明三身三土义。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

问:现在这个弥陀是什么身?极乐是什么土?

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然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

答: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但是古旧相传,都说弥陀是化身,土亦是化土,这有大的失误。如果这样,秽土也是化身所居,净土也是化身所居,那不知道如来的报身又依于什么土?

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经云:“阿弥陀如来、莲华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身佛也。何者如来化身?由如今日踊步健如来、魔恐怖如来,如是等一切如来,秽浊世中,如现成佛者、当成佛者,从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如是化事,皆是化身佛也。何者如来法身?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形、无现、无著,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生无灭,是名真法身义也。”

现在依据《大乘同性经》,辨明决定报身、化身分属净土、秽土。经中说:“在净土中成佛的都是报身,在秽土中成佛的都是化身。”彼经说到:“阿弥陀如来、莲花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如来,都是在清净佛刹现在得道者和将来得道者,如是一切都是报身佛。什么是如来的化身呢?现在的日踊步健如来、魔恐怖如来,如是等如来,在秽浊世中,无论是现在成佛、将来成佛的,从兜率天下降,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如是示现无边稀有度化事业,这都是指化身佛。

什么是如来法身呢?如来的真法身没有显色、形色,没有相,也没有著在边上,不可能成为心识所见的对境,对其没有语言可以描述,也没有固定的住处,它不是因缘生,也没有因缘灭,这就叫做真法身义。”

问曰:如来报身常住,云何《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世音菩萨次补佛处”也?

问曰:如来报身常住,为什么《观音授记经》里说“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世音菩萨次补佛处”呢?

答曰:此是报身示现隐没相,非灭度也。彼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复有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故。”即其证也。又《宝性论》云:“报身有五种相: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即其证也。

答:这是报身佛示现隐没相,并不是真实灭度。在彼经中说:“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有善根深厚的众生依然见佛在净土住持。”这就是证明。再者,《宝性论》中说:“报身有五种相:说法相及可见相、做事业不休息相、休息隐没相、示现不实体相。”也是一证。

问曰:释迦如来报身报土在何方也?

问曰:释迦佛的报身报土在何方呢?

答曰:《涅槃经》云:“西方去此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所有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有异。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来在此娑婆国土。但非我出此土,一切如来亦复如是。”即其证也。

答:《涅槃经》说:“西方距离此处四十二恒河沙佛土处,有名为‘无胜’的世界。那国土的所有庄严,也如同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差别。我在那个国土出兴于世,为了化导众生,才现化身来到这个娑婆国土。不但是我住于报土而现身于秽土,一切如来也是这样。”这就是证明。

问曰:《鼓音经》云:“阿弥陀佛有父母。”明知非是报佛报土也。

问:《鼓音经》中说:“阿弥陀佛有父母”,可见不是报佛、报土。

答曰:子但闻名,不究寻经旨,致此疑。可谓错之毫毛,失之千里。然阿弥陀佛亦具三身,极乐出现者,即是报身;今言有父母者,是秽土中示现化身父母也。亦如释迦如来,净土中成其报佛;应来此方示有父母,成其化佛。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回答:你只是单就一处的名字来理解,没有探究经文的宗旨,导致有此疑问。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阿弥陀佛实际也具有三身,极乐出现的是报身;现在所说的有父母,是秽土中示现化身所具有的父母。也像释迦佛一样,在净土中成就了报佛;应缘化现在此方,示现有父母,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这也是借父母的因缘而得到此世的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如此,他在秽土现身,当然也都是有父母的。

又如《鼓音声经》云:“尔时阿弥陀佛与声闻众俱,国号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阿弥陀佛父是转轮圣王,王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魔王名无胜,佛子名月明,提婆达多名寂意,给侍弟子名无垢称。”

又如《鼓音声经》里说:“尔时阿弥陀佛与声闻众在一起,所住的国土称为‘清泰’。国中圣王所住的城市长宽各十千由旬。当时化身阿弥陀佛的父亲是转轮圣王,叫做‘月上王’,母亲称为‘殊胜妙颜’,魔王叫做‘无胜’,佛子名为‘月明’,提婆达多叫做‘寂意’,服侍的弟子叫做‘无垢称’。”

又上来所引并是化身之相。若是净土,岂有轮王及城、女人等也?此即文义昞然,何待分别?皆不善寻究,致使迷名生执也。

以上所引经文都是有关化身的情形。如果是净土,哪里有转轮王和城市、女人等呢?文义很明显,哪里需要再分别什么呢?都是你不善于寻究经文的本意,致使迷于一句经文,生起“弥陀唯是化身”的执著。其实佛有法、报、化三身,单以佛有化身,并不能否认在净土成就的是报佛。

问曰:若报身有隐没休息相者,亦可净土有成坏事?

问:如果说报身有隐没休息相,那么也可说净土有成坏之事了?因为身土相应,报身既然会隐没,那是不是净土也会毁掉?

答曰:如斯难者,自古将今,义亦难通。虽然,今敢引经为证,义亦可知。

回答:这样的问难,从古至今意义上也很难讲通。即便如此,我现在引经作为证明,也是可以了知其义的。

譬如佛身常住,众生见有涅槃。净土亦尔,体非成坏,随众生所见,有成有坏。如《华严经》云:“由如见导师,种种无量色,随众生心行,见佛刹亦然。”是故《净土论》云:“一质不成故,净秽有亏盈;异质不成故,搜原则冥一;无质不成故,缘起则万形。”故知若据法性净土,则不论清浊;若据报化大悲,则非无净秽也。

譬如说佛身本自常住,没有生灭,众生生灭心前见佛有涅槃。净土也如此,体性不属于成坏所摄,然而随着众生心识所见,也有成坏的差别。譬如《华严经》云:“犹如见到导师有种种无量的色相,随着众生的心行,所见到的佛刹也是如此。”因此,《净土论》中说:“由于没有一个实有‘一’的缘故,在空性中可以出现净秽各种盈亏之相;由于异体不成的缘故,这些相并不是别别他体的,所以探究本源时,‘冥一’是指一个无二的本源所现;由于并没有任何实质或实体的缘故,因缘和合就能够现起无量差别相。”所以,如果依据法性净土而言,那就谈不上什么清和浊或者净和秽——法性中无垢无净,一相也不可得。但是依据报化身的大悲力所现,并非没有净秽的差别。

又泛明佛土,对机感不同,有其三种差别:一者、从真垂报,名为报土。犹如日光照四天下,法身如日,报化如光。

再者从总体上说,佛土对应机感不同,有以下三种差别:一、从法性真土现出报土,名为报土。犹如日光朗照四天下,法身犹如日体,报化二色身犹如日光。

二者、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如《四分律》云:“锭光如来化提婆城与拔提城相近,共为亲婚往来。后时忽然化火烧却,令诸众生睹此无常,莫不生厌,归向佛道也。”是故经云:“或现劫火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或为济贫乏,现立无尽藏,随缘广开导,令发菩提心。”

二、无而忽有,称之为化。即如同《四分律》所说:“锭光如来化了一个提婆城,靠近拔提城,两城人民通婚往来。后来忽然化现一阵烈火,烧掉了提婆城,让众生看到这种无常相,无不生起厌患而归向佛道。”这种情形就是化现。本来没有的东西,就像幻术般无而忽现一个化城,然后和另一个城市很接近,这两个城之间的人还通婚。忽然之间火就烧掉了化城,大家就生起无常感。这是佛的变化方便。

所以,在《维摩经》里这样说:“或者化现劫火焚烧,天地间都烧空了。众生有常的想法,认为天地间的万物是常存不变的,这样示现劫火洞然的相,让他知道这些都是无常的。或者为了救济贫乏,会化现出无尽藏,随缘广化众生,使其发菩提心。”这都是佛教化的方便。

三者、隐秽显净。如《维摩经》:“佛以足指按地,三千刹土莫不严净。”

三、隐秽显净,隐掉秽土显出净土。如同《维摩经》所说:“佛以足指按地,此三千刹土无不庄严清净。”也就是,过去的秽土假相全部消失,出现了庄严的净土。

今此无量寿国,即是从真垂报国也。何以得知?依《观音授记经》云:“未来观音成佛,替阿弥陀佛处。”故知是报也。

现在无量寿的国土就是从法性净土垂现的报身国土。怎么知道呢?依据《观音授记经》所说:“未来观音成佛,继承阿弥陀佛的佛位。”可见是报土。意思是观音在此土成佛,即知是报土。在化土,皆是随缘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