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或问 11

问曰:吾之言过矣。驷不及舌矣。承师之教,谁不寒心。奈何人心易进易退。一闻警策,勇猛精勤。忽于目前逢一障难,便转念头,别求方便。都道净业只是身后之事,于今目前无所利济。从此身心一时放退。是亦无怪其然耶?

禅者问道:我的话说过了,收不回来。得到师父的教导谁不寒心?怎奈人心易进易退,一听警策就勇猛精勤,忽然目前遇到一种障难,就转念头另外找方便。都说净业只是身后的事,目前没有什么利益、帮助,从此身心一时放退,也难怪会变成这样!

下面分成总说、分说、结说三个部分来解释:

一、总说

答曰:汝之所见未广也。岂不见经中道,受持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胜利。

回答:你的见识还不广大。没见到经中说,受持佛的名号,现世能得到十种殊胜利益吗?

从阿弥陀佛来说,他悲愿加被众生,谁至心称念他的名号,从称念时起就为佛力摄持,得到佛名号的利益。因为名号像如意珠,能赐予众生现生和来世的无量利益,而且必将以此为佛力摄受,得到往生、解脱等。要看到阿弥陀佛是无量光,阿弥陀佛是甘露王、如意宝,因此,修持念佛这一门能成就无量的利益。要想到这是佛系统的法,是佛果位方便的法,是佛力在作加被。

这样一想就知道,种种利益当然会随之出生。得到护法、菩萨守护,得到诸佛护念,得到弥陀摄持,而且在佛光的照护下,在正面力量的保护下,各种邪性力量不能加害,不会遭受横逆、灾难,又能消业,身心安乐,夜梦吉祥,得到恭敬、供养,临终没有怖畏,见佛往生,尽未来际感受妙乐。这就看到得佛力加被、与佛相应的好处,不是只管死时的事,而是从生一直到尽未来际,从现前一直到成佛之间,得受无量的利益,在这一法中能成办各种利益。

二、分说

一者,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者,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这三条说到,受持佛名者得到诸佛菩萨、诸护法的护佑和摄持。

(一)昼夜常常得到一切诸天、具大力量的神将、恒河沙数的眷属暗中守护。念佛之人很吉祥,诸护法神等都随时守护他。

(二)常常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萨,像观世音等,以及一切菩萨恒常随行守护。就像经中说:菩萨视他为胜友来守护。《观经》里说:“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三)常常得到诸佛昼夜不断的护念,阿弥陀佛常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就像经中说:恒河沙数诸佛护念,阿弥陀佛无量光摄持念佛众生不舍。这就知道,他时时在佛的光照中,在诸佛的护念里,非常吉祥。

四者,一切恶鬼,若夜叉,若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中。五者,火难水难,怨贼刀箭,牢狱枷锁,横死枉生,悉皆不受。六者,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怨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这三条讲到,受持佛名者能免除毒害、灾难、横死,解除冤孽、消灭罪业等,得到保护而远离负面因素。

(四)一切恶鬼,像夜叉、罗刹都不能加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都没办法施展毒力。

(五)水火灾难、怨家、盗贼、刀箭、牢狱枷锁、不吉祥的横死枉生,都不会受。

(六)从前造的罪业都得以消灭,曾经杀过的怨命都蒙念佛之力得到解脱,再也不作对了。

七者,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八者,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这三条是说受持佛名者在生时昼夜安乐吉祥,会得到很好的人缘,为众人所恭敬、供养、礼拜等。这就看到,念佛人在现在生中就特别美好。

(七)晚上做梦都很正直,或者梦见阿弥陀佛的胜妙色像。

(八)心情常常欢喜、面色光泽、气力充盛,做什么都很吉利。

(九)常常被一切世间人民所恭敬、供养。人们见到这位行者都欢喜礼拜,犹如恭敬佛一样。可见,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身心都好、昼夜都好、人缘都好,还有很大的怀摄力量。

十者,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持金莲华,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十)在命终和往后尽未来际都享受胜妙之乐。这一生修了忆念阿弥陀佛的法门,常常在阿弥陀佛的护念中,与佛心联系在一起,的确非常好。到了命终,心里没有怖畏,念阿弥陀佛的正念现前,见到阿弥陀佛和圣众拿着金莲花来接引,当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此尽未来际受用胜妙安乐。这的确是大吉祥、大圆满的法门。

三、结说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口之所宣也。

像上面这十种利益,经文有具体的记载,这是佛口所宣说的,没有丝毫虚假之处。

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矣。但当精进,不用怀疑。

既然是现生来世都有利益,处处得加被、得护念、得保佑,得圆成功德,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因此说,世出世间的要紧法门,没有像念佛这样的了。它是佛力加被的缘故,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缘故,以佛果觉心为我因地下手处的缘故。所以你一直要精进,不必怀疑。你过去的认识太狭小,以为念佛只管送死,不管保生。其实,自从你一心归投阿弥陀佛,佛的慈悲愿力就不会舍离,佛的誓愿不会不履现。最保靠的就是佛,力量最大的就是佛,最大的保障就是佛。因此,一心处在阿弥陀佛无量光的照护中,再加上整个佛系统力量的护佑,自心又本来是佛,以佛力加被,内心就能得安乐受用,因为它有灭罪积福功能的缘故。总之,在现世中非常吉祥如意,临终没有死的怖畏,安安乐乐地生到极乐世界,然后成佛。所以放心好了,一心寄托在阿弥陀佛上,相信佛。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今世网中人,间有境缘顺便,身意安闲者,则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拨弃者,又当何以教之。

禅者接着又问道:承蒙您多番开导念佛法门,各类疑惑都解开了,生起了正信。尽管上面说到“抖擞身心,弃舍世间事”,现在缠在世网中的人,间或有境缘很顺、身心安闲的人,可以按这个做法来做,然而那些没法拨弃世事的人,又该怎样教导他们实行净土修法呢?

下面分成两分来解释:

一、正行三辈行法;

二、助行和普皆回向。

一、正行三辈行法分三:

(一)上品行法;(二)中品行法;(三)下品行法。

(一)上品行法

答曰: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论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

回答:虽是世网中的人,但心里如果能痛念无常,用心真切的话,不管平常处在苦乐逆顺哪种遭遇里,静处闹处哪种环境中,松闲繁忙哪种状况中,一任他办公事、私事、迎宾待客,各种因缘交相而来,八面应酬,跟他念佛都没有妨碍。也就是尽管在一切境界中,心里还是在念佛,成了一心两用。念佛和日常的威仪、办事等配合得很好。譬如边走边念,边扫地边念,边做杂事边念,由于无常心切,用心真切,所以时时都用得了心,关键看你要不要。

讲到这里有人问:什么叫“看要不要”?

这很明白,如果你要钱,把钱看得重,那常常能想到钱。如果对情人看得重,那也是时时都挂记。像这样,你很要的话就时时都念得起。

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里又引古人的诗偈说明的确可以做到,有这样的修持轨范、修行境界。就像白居易所说:早上也阿弥陀,晚上也阿弥陀,即使忙得像箭一样,心里还是不离阿弥陀。古人又说:竹林很稠密,但也不妨流水经过;山非常高,哪里障得了白云飞过?流水和白云表示我们的心非常细密。当用心到了精细时,那就像竹子虽然密,但水还能够很细地绕过去,不会障住,如果智慧深、念力强,那任何境都是提醒自己往生极乐的助缘,他处处都有念佛的心,在里面不断地运行。

(二)中品行法

其有世缘稍重,力量稍轻者。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

前面指上品行者道念坚固,无常心重,有智慧,出离心强,对佛的信心大,那他在万境缠绕中还提得起念佛,在稠密的世缘中一句佛号照样不断。又有中等人世间的缘稍重,力量稍轻,做不到这样,那也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天定个日课,或者三万声,或者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下了以后就不容一日空过,必须每日完成,像每日不可缺少吃饭一样。

这样就保证了每天不间断,一段时间很绵密地念佛。这样保持到临终,不丢失信愿,就准保往生。这符合释迦佛“一向专念”的教诲,非常重要。在世网中的人每天要工作,还有家庭琐事,要处理各种事情,但也没忙到连一两个小时都没有的地步,所以还是要忙里偷闲,每天定个日课,坚持完成。

(三)下品行法

又有冗忙之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晨朝,必须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

又有忙到极点,片刻都无闲暇的人,那也要每天早晨修十口气的十念法。天天坚持,积累久了就会成就净土功行,绝不空弃。十念法能修得真切,一日不断,到临终又有信愿,就能够往生。

二、助行和普皆回向

念佛之外,或念经礼佛,忏悔发愿。种种结缘,种种作福,随力布施,修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决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念佛以外还有其他善行,念某些经、拜佛,或者忏悔、发愿,各种结缘、作福,随着自己的力量作布施,修各种善行功德来资助往生。凡是一毫的善根都必须回向西方。像这样用功,既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等做好定课,平常又随自己的力量,念经、作福等修很多善根,全部回向往生西方。这样正助兼修,每天都有净土的修行,如此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增高往生的品位。

问曰: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

问道:上面虽然说到念佛,但还没得到方法,而且十念念佛回向的法门也还没说明,请您详细开示。

下面分成两段来解释:

一、念佛之法;

二、十念回向之法。


一、念佛之法

答曰: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专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

答:所谓念佛的法门有观想和持名两个。专一地缘着佛的三十二相,心系在上面得定,使得不管开眼闭眼常常见佛,这是观想念佛。或者专一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直抓住这句佛号不散掉,也能在现身见佛。

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称佛之法,必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佛号。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

我们这里现见多数崇尚称佛名号的法门。称佛名号的做法,必须约束好自己的心,让它不缘在其他境上散乱,一念接一念地相续,心一直系缘佛号,口里一声声地唤“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要在心里一句句地过,一个字一个字都分明。换言之,不能有口无心,佛没有在心上过,而想别的,也不能字句模糊,而没有听清。

称佛名时,无管多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灭罪良难。

念佛的时候不管念多念少,都须一心一意,一念接一念地相续,才能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没有这样做,口念心不念,念念又缘着其他起各种杂乱的想,那是很难灭罪的。

二、十念回向之法

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

所谓十念法,就是每天早上脸朝着西方,端身正立,合掌连声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止,这样念上十口气叫做“十念”。只是随着一口气的长短,而不限定念多少佛,只是气长而久,一口气尽了为止,再换一口气,这样念下去。念的时候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要调整到适当的程度。

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像这样,十口气连续不断,用意在让心不散乱,在短暂的时间里心很专精,达成净土的功行。之所以称它为“十念”,是显示借着气来摄心。尽这一生坚持十念法,不能有一天废弃。这样修,符合世尊“一向专念”的教导,能够趣向西方。

回向发愿者。念佛既毕,即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如上念佛之法,至于回向,乃先德垂训切要之方。盛传于世久矣。当遵而行之。

所谓的回向发愿,就是在念佛完毕后,随即诵《一心归命文》:弟子某某,一心归命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愿佛以清净光明照触我、慈悲誓愿摄受我。我现在以正念称如来名号,为了完成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佛过去发誓愿:如果有众生想生我国土,至心信乐,下至十念,如果不生的话,我不取正觉。愿我以念佛的因缘,能入在如来的大誓愿海中,承佛慈力,各种罪都得以消灭,净土之因得以增长。让我到临命终时,自己知道往生的时候到了,身体没有病苦,心中不贪恋也不颠倒,就像入定那样。佛和诸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好像一念的工夫那么短,就生在极乐世界里,莲花一开见到佛,就闻到一佛乘的了义法,顿然开发佛智慧,从此广度众生,满足菩提大愿。

以上念佛的方法乃至回向,都是先德留下的教导,是很切要的法门,长久在世间盛传,我们应当遵循。


问曰:世网中人,随量指授微细方法,靡不详明矣。然则我辈世外之人,又当何以加其功焉。

禅者问道:世网里的人,随他们的量指示了微细方法,都讲得详细明确。然而我们世外之人,又应当如何来加功努力呢?

答曰:前不云乎。修有多类,摄成三门。如是三门,门门可入。或单或兼。随意之所取耳。

回答:前面不是说了吗?修有很多种类,归纳成观想、忆念、众行三门。这样三门,从哪一门都能进入。或者单修一门,或者兼修二门,或者兼修三门,随自己的意愿来选择。


问曰:圆观之修,唯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门。华严十愿,宝积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倘根器之不对,则功行之难成。今吾自揣其根,观吾自好。惟在专持名号,暇则或加礼拜忏悔而已。师以为如何。

禅者又提问:圆观的修法、唯心的念佛,似乎是上等根器的行门。华严十愿、宝积十心,也是大根者的功用。如果根器不对,那就难以成就功行。现在我衡量自己的根器,观察自己的爱好,唯在专持名号,有空再加礼拜忏悔,师父认为怎么样?

对此分成三个方面来做答复:

一、赞叹此说;

二、给出善导大师的开示;

三、给出永明大师的开示。

一、赞叹此说符合善导大师专修和无间修的教导

答曰:善哉善哉。汝知量矣。观汝之言,正合善导专修无间之说矣。

回答:很好!很好!你能知道自己的量,看你的话正合乎善导大师“专修、无间修”的教导。

善导大师倡导的专修、无间修,就是只修阿弥陀佛,在称名等的事相修法上专一地干、不间断地干,这和常人的根器很相合。也就是一般人不是上根,修圆顿观、唯心念、十愿、十心等难以成办,这就要把心专一起来,缘在一个点上用功,成功率就很高。

二、善导大师对于专修和无间修的开示

那么善导和尚是怎么开示专修的呢?他首先说到为什么佛要劝导众生专持名号,又说到这样专持得什么功效,为什么会决定往生,这些是正面的道理。之后又说,如果舍专修修杂业,往生率如何,原因何在。

(一)专修的必要

专修者。谓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

善导大师说:所谓专修,是因为众生障碍重,而观想的境很微细,这样心识很粗,识神飞扬,很难成就微妙的观法。所以,大圣释迦佛哀怜悲愍障重众生,直接劝导他们专一地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由于念名号很容易,以这个缘故,一念就起,一起就在修,只要相续不断,就能往生净土。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念念相续,一句接一句念“阿弥陀佛”,坚持到这一生结束为止,那十个就有十个生,一百个就有一百个生。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其他杂缘,得了正念的缘故,专心地系在一句佛名号上,也就是系在阿弥陀佛上,这时只有佛念没有杂念,当然与佛相应度很大。

再者,跟佛本愿相应的缘故。因为弥陀世尊往昔世就是要成就名号,让它作为摄持众生出生死、生净土的大方便门。佛正是希望你能念名号,专一地念就能摄到净土,这就跟佛的本愿相合了。

再者,不违教故,不违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他在大小《阿弥陀经》里说到“一向专念”“若一日乃至若七日系念不乱”,都是强调称名而往生。

再者,顺佛语故,顺佛语的指示。佛的确知道往生净土无谬的路,凡夫容易修、容易成的路,所以特别说了《阿弥陀经》,那是特重持名的修法,简要至极,在说《无量寿经》时,也提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些就是释迦佛明见缘起正道的圣言。佛清楚地见到这条路,他的指示绝不会错,随顺佛语来办决定到达净土。而且,随顺六方诸佛的护念、劝导。他们都说:你们要相信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像这样,你是按照诸佛的教导,符合弥陀本愿,专一地念佛名号与佛相应,当然百分之百往生极乐世界。

若舍专修,而修杂业,以求生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报佛恩故。虽有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生净土故。

如果舍离专修而修杂业,这样来求生净土,一百个里难得一两个往生,一千个里难得三四个往生。为了强调这一点,善导大师在与以上相反的四因之外,又加了四个因,这样表示非常决定。

第一、由于杂缘乱动,心缘这缘那,都不在弥陀上,失掉正念的缘故,导致念力无法相续、猛利、坚固,往生率就低了。

第二、与弥陀本愿以名号救度众生不相应。如善导大师所说:阿弥陀佛以光明名号摄持众生,他的无量光照在任何角落,众生只要念他就当即被摄受。由于自己没有专一地缘在佛号上忆念佛,那当然跟佛的本愿不相应,脱离了联系。这样平生悠悠散散,心力没有专一地缘在佛上,没有形成坚固的联络,导致往生率低。临死时只见到心缘在世间杂染法上,陷入轮回。

第三、与释迦佛的圣教相违的缘故。第四、不随顺佛语的缘故。释迦佛在《弥陀经》里劝导一心系念不乱,在《无量寿经》里劝导一向专念。因为这是直生净土的道路,能这样修决定往生。只要拿出心来一心跟佛相应,哪有不往生的?但如果不随顺佛的教导,不断地念轮回法,念贪嗔痴,念弥陀之外的法等,那导致念力不强,跟佛的联络不深,丧失了往生的前程。

接着善导大师再说四条理由。第五、系念不相续故。由于自己没有相续不断地系念在佛上,导致与佛没有合上。

第六、心不相续报佛恩故。没有心心相续来报答弥陀累劫修道摄受自己、加被自己的恩德。这样没有报恩,与佛的相应度就低。

第七、虽然做一些世间杂善等,但常常与名利相应,想得到荣耀、地位、利养等,这样就是在念名念利,当然不是念佛,导致不相应。

第八、喜欢亲近各种杂乱的缘,自障障他生净土故。也就是跑到别的缘起线上,贪爱世间法,夹杂名利等,一直在非净土的缘起上奔,当然障碍自己。因为往另一个方向的势力越大,回头就越难,也就越难跟净土相应。再者,自己持这种见行的话,也会引导别人往那上走,这样就会障他。这样缘起上颠倒了或不随顺,所以难以往生。

以上善导大师解释舍专修、修杂业往生率极低,不到百分之一二、千分之三四,值得我们深省。

(二)无间修的行相

无间修者。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不诵余经。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杂余想。又若贪瞋痴来间者,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隔时,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也。

所谓的“无间修”指不间杂。身体要专一地礼阿弥陀佛,而不杂其他礼;口要专一地称阿弥陀佛,不杂其他名号,不诵净土之外的其他经;心要专想阿弥陀佛,不杂其他想。这就是身、口、意专修不间断。再者,贪嗔痴时有犯起,来间断的话,当犯当忏,不让它隔日隔夜隔时,常使意地清净,这也叫做“无间修”。

(密宗行人适合密净兼修,以作为速成无上菩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