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殊胜的补处——龙多活佛和秋吉尼玛活佛的前世,是列绕朗巴大师的大法主,也是多竹千仁波切的大心子。尊者持戒清净圆满,精通显密经续论典,最终示现获得光明大圆满的诸多成就相,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宁玛派高僧。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

“往生”,指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指一道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得了此要关就到达彼处,过不了就留在此处。这条路是用心来走,其中关要还在于自己,因为“外支”弥陀已成,就需要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思维: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众生受苦,就必然予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足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如是实现,有着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往生是一种缘起事件,只有内因外缘完全和合时才能成办,其中,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将众多因缘归摄来说有三个扼要处,即“信、愿、行”,三者的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中所说。

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表述虽然会说到“胜解”、“欲”、“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但其实都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分不开,是能依所依关系,愿与欲、好乐、志是同义,精进行善、勤修净业或者行也是同义,以此就不难贯通。

再进一步缩减用词,就只有两个——愿和行。既然有愿就有信在其中,或者以胜解驱使才发起切愿,所以,“愿”中可以摄“信”,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二者,有时说“愿”,但内容一致。

如果再缩减用词,是以一个“愿”字来代表往生关要。因为有切愿必定已有深信,或者愿已修出,信必定包涵在其中;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才能切中扼要。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建立刹土的初衷。也就是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流落生死不能自拔,弥陀因地发愿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净土,自己发心成就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赐予我们无上的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简易方法,只要众生相信,并且愿生彼刹,再持念名号,临终就能被摄至净土,脱离轮回。阿弥陀佛的第一大愿望既然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对于我们来说,就一定要具备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往生,反而特别耽著轮回,佛陀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我们要体会到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佛的本心是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阿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往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拔济无量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我们应该发起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

也就是说,我们心中的愿由于具备了相应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才能与阿弥陀佛摄持我们生入净土、解脱成佛的大愿相合,这叫做“两厢情愿”。愿愿相合,决定得蒙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于修持这两种愿。

“修心”是针对不定聚而言。如果是决定聚,就如同“三个半包子”的故事:有些人才刚听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等就死心踏地,不愿再待在娑婆世界,而是一心要去往极乐净土成佛,之后利益一切众生,他的愿心恒常、猛利,这就叫做“吃最后半个包子”,是由前面“三个包子”的基础而来。前世熏习过深厚的善根,于是,一经触发就成为净土的好根器。

当前有一种误解,认为修净土不必要修心。实际上,信愿是慧行,需要通过思维等来引发。对不定聚而言,是在信愿行三方面非常欠缺,不能恒常、猛利地生起。没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往生就难以决定成办。

大师以智慧亲自照见该如何在心上发展出对苦谛等的胜解,发起对娑婆秽土的厌离,以及如何发展出对释迦佛圣教量的胜解,生起对极乐净土的欣求;由于深知发起信愿的方法,当然就能直接指示我们的修行;接着又为我们指示如何在信愿的驱使下,逐步趋入精进修善品的轨道中;对于信、愿、行或者胜解、欲、勤的缘起机制,以及它们在内心生起的规律都非常明知的缘故,能直接给予指点,因此叫做“直指”。

再者,在共小乘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持共大乘的菩提心,或者在前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悲心和取佛果欲,从而生起菩提心,作者对其中的修心机制都非常清楚,才能为我们直接指点。

还有,基于对释迦佛教量的胜解,如何发展出对超越世间的净土殊胜境界的深忍信,继而一心一意地踏上净土这条易行道,对于其中的修心轨理也非常清楚,由此直接为我们指示单凭自力在秽土成道和兼仗佛力在净土成道的区别,教导我们明辨其中难易并生起唯一求生净土的决断心。

或者说,将出离心、菩提心和深信佛的力量、深信有超越世间的清净境界,以及由此发起的修易行道的欲心配合起来,就会出现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大师照见如是在心上发展信愿行的轨理、修净土正因的方便,并为我们直接指示出来,因此叫做“直指”。

 

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

祈请完全成熟我相续

西琼尊者首先虔诚地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祈请上师阿弥陀佛加被自己的相续完全成熟,从而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由于达到障碍无余清净、功德无余圆满的境界,并且恩德高于其他,能授予自己解脱、成佛的利益,因此称为“上师”。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受众生,成就了普照无央数世界的大光明,故称“无量光”。光明具有无边之德,能使具信者得安宁、得智慧、得清净、得福德、消罪业等。阿弥陀佛面向从地狱罪人到十地菩萨之间全法界无量无数的有情,通通摄持他们趋于成佛,故称“怙主”。如此不断忆念怙主功德和恩德,身口意三门恭敬作礼敬,称为“敬礼”。以敬礼打开加持之门,也就是由自心诚敬的缘故,能领受到上师无量光怙主的加被。

祈请彻知彻见的阿弥陀佛当下加被我的相续,让它完全成熟。无碍的佛力注入心中,将显发自心无量无边的功德,使信心、愿心、智慧、慈悲、福德、神通等等无余成就。

接下来是西琼尊者讲授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法道。

 

此处,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首先要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之后给予教授大小乘圣教的圆满正法,需在领得此恩德上实做。 

“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看成解脱成佛的极殊胜道路,对它的利益产生胜解而努力寻求。有这种志愿的人该怎样做呢?先要领纳上师善知识的恩德:从起初得到他的欢喜摄受,到传授给自己大小乘的圆满教法。

为什么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成佛的捷径,首先要通过听闻等明白完整的成佛之道及大小乘诸要道的走法,继而产生定解,再配合净土法门,才能明白该如何走好这条路。也就是说,小乘共道应具的支分,暇满、无常、业果、苦以及各自的每一分,如何在自身上修行到量;汇入大乘道中,愿行菩提心又该如何修持等等,对于完整的修道次第应当有所了解。成佛需要圆满的因,此因又需要在自身上得以圆满发展。其中,发展又有一定的次第,需要过来人或者深达如来教法的善知识进行传授,才能在自心中引生定解。所以,善知识为我们传授大小乘圆满教法的恩德,我们首先需要领受。

 

对于上师,以意乐——信心及加行——承事的作业,于三门上不松懈地做来如理亲近。

如何领恩呢?弟子的心和上师的心相应,在缘起上才能领纳法教,心意才能“流”得过来,这不是凭世智辩聪、技巧能力等所能够领得。

有人想:不是有书吗?我也能看懂,我比上师讲得还好。

其实,这些并没有真实利益。佛法在于内心,如果没有信心、恭敬以及三门令喜的承事,心和心就不可能相应,反而会生起骄慢、诽谤、不敬等重大过失。

所以,对于传授圆满大小乘教法的善知识,要用信心、恭敬为主的华严九心等意乐,以及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等加行上的承事(“承事”是广义的),在身口意三门的依止上不松懈,更不允许骄慢、狂妄、邪见、无所谓等的心态。以此如理亲近的缘起,就能消除自己在法道上的障碍,能迅速得到如来圆满教法的密意而趣入修行。这便是道的根本,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

此处的“上师善知识”特指能教授我们圆满的成佛之道,并指示如何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成办佛道的善知识。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我们犹如在轮回旷野中盲目奔走的幼稚孩童,根本不知道目前的处境以及所要趣往的净土情形,也不知道如何从轮回泥潭中拔出,将自心归向极乐世界,又不知道如何修持才能逐步趣向净土,乃至圆满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善知识来指点。

如果善知识没有为我们讲授外前行——暇满、无常、轮回苦和业果,我们就不知道追求世间全是魔障而难以摆脱。其中,如果没有传授暇满、无常,我们就不懂得退掉耽著现世之心,如此一来,尽管口头说大话——“我要成佛”、“我要即生开悟”等等,实际心心念念还都处在现世法中;如果善知识没有传授轮回里的各层苦难,比如下方三恶趣之苦,上方修罗、人、天之苦等,我们也就不知道轮回中本无安乐可得。其中,通过善知识介绍人间八苦,我们才知道人的一生从头到尾都是苦性;通过善知识解释苦苦、坏苦、行苦的体性,我们才逐渐生起“有漏皆苦”的定解,才容易发起往生净土所必须的“厌”意乐。

或者,如果善知识没有讲授如何发起大乘心,我们的大乘善根就无法萌发,根本不懂得以推己及人之心,把轮回苦扩展到一切众生当中去观察。而且,众生都曾是我的母亲,对我有着大恩,他们如今都和我一样陷落于轮回苦海,因此,每当念恩就必然想到不能不报恩,否则,自己岂不是太恶劣?无数母有情都在轮回中饱受大苦,自己怎能坐视不管?由此发起大悲心后,再进一步由大悲意乐而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重担。如果没有人如是次第宣说,我们就无法发起大悲心,大乘的根本也就无从建立。

再者,如果没有善知识为我们开示解脱利益——真正的寂静、安宁,以及佛果的利益——无上圆满的功德、救度众生的圆满能力等,我们又如何发起求解脱心和求佛果的心呢?这些都需要善知识的教导。

不仅如此,善知识还继续为我们说明,为什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能迅速达成解脱和成佛。他宣说《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等经教,让我们了知共道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该如何配合别道的西方净土法门来修行。诸如此类,乃至更高的层面都需要具功德、通经教的善知识来指点。

如果没有指点,我们很难得到密意。为此,我们一定要发起大诚心,以念德、念恩来具足信心、恭敬,之后做出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的行为,从而和善知识心心契合,使他心中的佛法传入自心。佛法不是以自己的骄慢、能力就能得到的,善星比丘会讲十二部经,提婆达多能力超群,他们在佛法上不但没有成就,反而堕落恶趣。这就告诉我们,佛法既是师徒相传,我们就必须具备德相,具备合格弟子的内涵,之后才能获益,否则不可能。也就是说,从最初开始,我们就应当如理亲近善知识。

 

而在暇满的身所依此体性上,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及积资、净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

我们需要从暇满开始,由胜解、欲、精进这些心上的发展次第着手修心。胜解,指了解到暇满的身依难得、义大,超过十万如意宝,从而对其稀有、殊胜的价值,生起一种不可夺的理解或认识;继而以此发起取心要欲;以取心要欲推动,就会对护戒、积资、净障等任何大小善根都精进修持。以上即是胜解、欲、精进三者次第生起的道理。

  

由胜解发起取心要欲

首先需要思择如今得到的人身是何种体性。“暇”是指身所依已经脱离痛苦深重的三恶趣,脱离了庸俗无想定的长寿天或者追逐五欲的欲天放逸状况,也不是处在人间无佛之世、边地,也不是自身喑哑不堪闻思修或者内有邪见障蔽趣入圣法等的无暇状态。自己的所依身是闲暇的体性,它能安然自在地处于修法状态。“满”是指在差别法上,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的修法因缘都已经聚合,如同薪柴、火等聚合便能燃烧一般。自己得到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没有严重的颠倒业、具足正信而趣入正法,已经具备此等圆满条件。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外在条件来看,佛出世、佛说法、法住世、自己有善根趣入、得到善知识摄持,他缘上也已经具足圆满条件。因此,我的身所依是暇满的体性。

这种情形犹如万年昙花一现,极其难得。如此众多随顺修法的因缘都是由过去修集善业、积累资粮而呈现,任何一法都不是无因而生。缘生可贵,在我们极其短暂、转瞬即逝的人生中竟然出现了吉祥的光明——暇满宝。

人的根器非常殊胜,超过旁生百千万倍,即使天身都无法比及,何况是其他饿鬼、地狱等身?依靠人身能积资、持戒、发菩提心、修胜义法,特别是能够往生净土等等。所以说,今世人身是最好的修法所依,能够摄取超出现世名利、来世人天享受等无量无数倍的利益,能成办解脱成佛之道而具有大义。

如是对暇满身的难得、义大等产生胜解后,必然以了解难得而发起珍惜心,杜绝浪费时光,感觉浪费人身去造罪就如同用金器盛装粪便一样愚痴。再者,每当想到它圆满具有修行的功能,自然发起欢喜,特别乐于利用今世人身去摄取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无边广大的利益,这就是发起了取心要欲。由胜解出现欲的道理即是如此。

此“欲”又可以说是从辨别义与非义的智慧而来。所谓“心要”也叫“坚实”,如同芭蕉树看起来壮硕,但剖开后发现其中没有任何实义或得不到任何坚实;又如泡沫看起来有,寻找时却得不到;幻景也是如此。同样,世上充满了虚诳之相,看起来温馨、美好、有意义,实际却连微尘许的意义也没有。或者所鼓吹的“乐”也只是颠倒使用概念,以更深刻的佛法智慧去辨别观察,所谓的福乐无不是苦,无不是恶趣之因。

依此智慧眼目作指导,当我们能够辨别义和非义,辨别虚假与真实之后,当然会胜解人身意义、希求得到真实,就如同剥笋想要取得笋心般立愿:我一定要用今世人身来求取真实、殊胜的意义,要把自己的志愿扩大到谋求自他利益这最坚实的正法。这种善加运用人身的愿望,就叫做“取心要欲”。 

 

由取心要欲发起精进

“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这一句是基于胜解因果律发起的如理作意,或者说是符合法则的心理。因为,想摄取心要是对果的希求,而大义之果唯一由善因而来,虚假、卖弄、自私、诳骗等恶劣的小手段都不叫做善,不可能以此实现利益。

善主要包括守戒、积资、净障三大类。首先,是要符合因果律,守持断恶修善的戒。断恶才能离苦,修善会发生人天以上的利乐,戒即秉持不违犯。具备这种纯正的心,能出生无数世出世间的善法庄稼,得到无数利乐,因此它叫做“道基”。如同一切有情的人和动物、无情的矿物、植物等都依止大地而生存,世出世间的利乐也都依止净戒而存在,修善的第一个部类就是守护戒律。其次,在戒的大地上要得到任何成就都要积聚顺缘、遣除违缘,也就是“积资”和“净障”两分因缘和合才会得到所求的果。因此,将修善归摄于护戒、积资、净障三者当中。当然,随着道的次第升进,三者在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各种内容。

总之,对此三大类所摄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来修持。一切功行无不由精进出生,一切妙果也都由精进实现,精进能成满一切,没有精进则绝不可能完成,所以,在生起取心要欲之后,一定要对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法发起精进力而修持,才能实现人身的大义。譬如,农民一旦认识到肥沃的田地是生长善妙庄稼的所依,就会想要开发它的价值,即生起依其实现财富的欲。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也没用,必须去积聚能够实现愿望的因,于是,他在欲的驱使下开始行动,辛勤地播种、耘田、施肥、护养等。结果,到秋天就能收获丰盛的庄稼。同样,大师由胜解、欲和精进三环节,告诉我们在依师之后如何实现人身的大义。

 

如是修集的彼等善根,也为了自己得生极乐世界后作诸有情义利,而以回向发愿之助伴加以转变的话,不成为往生极乐净土正因的善,是任何无有的。

 

接下来,为了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后能广作无量有情的义利,就要以自己内心的回向祈愿使所修一切善根都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这是如同点铁成金般的善妙方便,是起到枢纽般的作用来转化每一丝、每一毫善根。

这一句中也包含了胜解、欲、结局三个环节,我们应当从中了解到缘起链的走向。首先是胜解,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不求生净土,就会在秽土中无穷尽地轮转而难以超出,也无法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选择往生的道路,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只要我们具足信愿,下至十念都能超生净土、当即解脱,之后,迅速成满普贤大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对以上两方面都深信不疑,是此处胜解的重点。这也是善导大师所说需要生起深信的两个部分,从自力来说,我一直在轮回里漂流,无法超出;就他力而言,一旦胜解阿弥陀佛的悲愿力量,下至十念都能往生。对此产生确信以后,自然会发起愿欲:我今世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

此后,再发起往向、还向两重回向的内涵也是从胜解出现欲。往向回向,是指以所作的功德祈愿自他一切众生都去往生极乐世界,达成解脱;还向回向,是指自己到达极乐世界、成满无量功德后,以园林游戏地门,化无数身、入无数刹海,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应当如是立愿、回向。这也是怙主法王如意宝在《愿海心髓》中所祈愿的内容:愿一切结善缘、恶缘的众生,临终无碍见佛,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往向的回向;之后,一切众生都得佛授记,迅速显发智悲力圆满的大用,广利无量无边众生,则是还向的回向。

我们不妨对自力、他力两方面作权衡:如果单取自力在此土修行,必定难以成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解脱难、成佛难、自利难、他利难等等,所以叫“难行道”;如果兼仗他力,一心归投弥陀愿海,下至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经生就解脱烦恼,登不退地,迅速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叫做“易行道”。如此衡量清楚以后,对于往生极乐的意乐就成为万牛莫挽之势,并将一切大乘行愿都相合于此而实现。

 

 

往生主因——愿

 

回向是往生的关键,经云:“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心”,既然诸法都是由因缘而起,是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不会有另外的方向,那么掌控因缘的关键或枢要就在于欲心。离开心不会有造业的可能,不会有生果的可能,而心一旦离开愿欲也不会有方向和启动力。欲是实现诸法的根子,就如同门的枢纽掌控着开关一般,愿欲启动才会朝向所欲之处运行,使缘起会朝往彼处发展。

也就是说,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要因在于愿,而回向是愿的一种。修持善根以后,为实现成佛而利益无边众生,以猛利欲回向所欲之处——往生极乐世界,善根就会成熟于目标,使一点一滴的善法都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绝不漏失。

总之,如果信愿具足,一切诸行都是为净土而修,没有其他方向,就叫做“一行”。犹如众流入海,从此得到海的名称,万行趣向净土,也就都成为净土之行。以此缘故,无论修持世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善法,还是出世的小乘戒定慧三学之善(以出离心受持别解脱戒、修炼各种禅定与人无我空性),以及大乘的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善,只要回向净土,就通通称为“净土之行”。下至于点滴之善回向极乐世界,以愿力摄持的缘故,即使有快慢之别,也都将成就往生。

对此,经中以譬喻说到:有人把一滴水寄存在大海中,愿这滴水不坏、不失、不变异、不枯竭,于是经历多劫,也都能取出原来的水。同样,缘起不会空耗,我们下至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无论经过多久,也都不会失坏或枯竭,它决定会以回向的力量达成果报。

把万行统摄起来,使之成为净土一行的关键就是回向,它既是缘起的枢要,也是往生大事因缘的唯一枢要。无论修持大小乘有漏无漏、散善定善、事上理上等的所有善根,只要回向往生,就都叫做“一行”——净土之行。因此,在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中,“愿”占据主要地位。

此处还需要区分两点:第一、回向的深切度决定往生成就的快慢;第二、有无信愿决定着善根是否成为净土真因。

首先,如果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即使是微毫之善,只要回向往生,都会成为即生往生的因;如果没有达到深信切愿,虽然回向,它的力量或许就会延缓到第二生、第三生乃至三生以后实现。正如十二缘起中的爱、取、有三支叫做“能生支”,一旦它的力量集成,必然感得第二世果,在即生或死亡之时就会达成这一果位;如果爱、取、有三支的力量尚未集成,就会推迟到他世成熟。“爱”、“取”比喻净土的愿欲,“有”比喻净业的强大程度。以回向这种“点铁成金”的手段,尤其配合于具有大小乘圆满道法内涵的净土法门,就可以观察到,随着回向能力的大小,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善根,也会出现四土九品的差异。譬如,从大乘发心来着眼,就是要具有往生极乐世界成满智悲力大用来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由此使善根成为往生净土成佛、究竟自他二利的因。

其次,有无信愿也会导致差别。如果有真信切愿,就必定有真实的回向,或者说,以真信切愿摄持,临终下至一念、十念也决定往生;如果没有真实信愿,纵然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失,犹如银墙铁壁一样,也绝无得生之理,这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的判定。没有真实信愿就没有到量的愿欲,就如同往生的枢要没出现、往生的开关没打开,又怎能往生呢?

缘起上有决定的道理,最开始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信愿,而且力求达到深信切愿,其中又以愿为主要,它的产生是来自胜解。胜解信是愿的根本,而愿是缘起的根本,以愿自然会发出实际行动的“行”,如是三者在缘起上圆满地积聚、出现,就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胜妙果;反之,缘起上没达到切要,就不可能实现往生的胜果,由缺乏因缘的缘故,还有待进一步培植或者延缓到来世以后成办。

一旦发起愿或欲,无论任何善根都会转成往生的正因,即使没有行善,也会由愿而发展出善行;没有愿或欲,即使积累再多的善根,也丝毫不会成为往生正因。因此,愿是正因中的主要,此有则往生之因有,此无则往生之因无,我们必须在这要害处努力修集,才能实现往生净土的目标。

切愿一旦发起,就会出生净业修行,所以着重宣说愿。

所谓愿,是在于与阿弥陀佛摄持众生迅速超出苦海、圆成佛道的大愿海相应,也就是由自方和佛方相应而得到拔济、脱出苦轮。符合佛心的愿欲有两方面:第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当然与佛陀拔济我们超出苦海的大愿相合。第二、扩大心量,看到尽虚空法界里的有情都是过去世父母,他们与自己同样沦落轮回,在感受着无边无际的苦难压迫,由此发起一定要救拔众生出苦海的悲心。而要想达成救拔众生的能力就必须成佛。如果选择在秽土成佛,注定是十分不易,以一般情况来说,怎么可能速疾成佛呢?然而,阿弥陀佛因地建立愿海,累劫修行无量的福慧资粮,圆成胜妙净土,使它成为速疾达至无住大涅槃的源泉。如此体会佛心,继而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就是和佛陀愿海摄生成佛的心意相合。

总之,所谓的愿欲归摄于此二者当中,由于符合弥陀摄引众生往生成佛、究竟解脱的本愿,因此会达成往生。

修愿的课题有两个:一、净土出离心,内涵是欣、厌;二、净土菩提心,内涵是为度众生成佛而求生净土。发展这两分净土的愿或欲,成为往生的关键。

以下我们就依照大师对于两个课题的指点,次第了解如何修愿。

 

对于主要的因——愿或者欲又要这样来修

在修心次第上先修厌、再修欣,也就是退和进两步中,先应退减世间心,再发展净土心。举比喻说明:身体如果没有放弃往左走,就不可能开始往右走;放弃往左走,才可能往右走,这在缘起上是决定的。在心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如果心恋娑婆秽土,就不可能同时欣求极乐净土。然而,恋秽土是往秽土里钻,求净土是要跳出秽土,如同一个人在沼泽地越陷越深就不可能同时到达平地一样。

因此,首先需要退减世间心,才能掉转方向,去往净土。尽量放下对世间的耽著,之后才能开始发展往生净土的因缘。对于娑婆世界的耽著程度放下了多少,在去往极乐净土的方向上就会前进多少,两者之间具有如是缘起。

 

现在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此等一切唯是苦的自性,以及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因此是众多过患的自性。由了知过患这一门径,对于一切过患方面数数地作意,从而有对生秽土退耽著的一个清净的心。首先能尽量地生出它来,这是极为重要的。

以下说明修厌离娑婆之心或者退去耽著世间心的方法。譬如,一旦知道面前的一桌食物有毒,享用它的心就会顿时停歇。因为人们都胜解服毒会腐蚀内脏,自己也将遭受极大的痛苦乃至死亡,因此,无论面前的食物是甜、苦、平哪种味道,人们都会拒绝食用,这就是退耽著心的原理。

现在是要扩展开来,观察到娑婆秽土三界所摄的一切果报全部是毒,无论是甜味的欲界人天善趣乃至色界三禅,或者是平味的四禅、无色界,或是苦味的三恶趣,都无不是毒。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观察到秽土三界的所有法都是毒因,才会彻底退息耽著心。所谓“秽”,是指杂染,包括三杂染——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也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都是充满无边过患的自性,对此,我们需要认定两条:一、苦;二、苦因。苦是从果报的“生”(生有)而言,指受生以后出现的果报,包括根身器界等。

接下来,我们就依照先苦后集的次第,推展观察娑婆秽土的方方面面。“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就是三界一切有情的各自身体、处所、眷属、受用所摄的一切果报相。“身、处、友、受用”是归纳法,果报的主体是正报具六根的身,叫做“根身”;“处”是依报,指山河大地等的器界;有情的诸多眷属,称为“友”;有情生存在依报环境中根境和合的“受用”,也就是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得到的受用。三界果报的情形无非如此。

然而,在整个三界六道里,正报、依报、眷属、受用等的所有内容无不是苦的自性,认识苦谛也就是了知在果报上并没有丝毫真实安乐的自性。犹如黄连全是苦味,三界所有法就如同一株株黄连,它的每一点、每一分、每一刹那全是苦。当发展出对于苦谛的定解时,就不难明白轮回如同大刑场、大厕所、大火坑,由此才可能退息耽著,不再贪求。否则,必定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被罗刹鬼吃掉,或者坐上一辆驶往刑场的车,结果可想而知。又如陷入于一场奔向苦的恶性奔跑当中,只会逐渐累死、苦死,或者跌倒后爬起来又不断地奔跑,也还是会导致累死、苦死。总之,要明白娑婆不清净刹土的果报全是苦的自性。“自性”,就是定性它的本性是苦,没有丝毫安乐。任何生死法的果报无不如此。

接下来是认识集谛。受生在如是环境与状态当中,当根尘相对时,由于过去的烦恼种子、苦种子尚未解除,一旦触境就会立即起现烦恼和业。身、处、友、受用这一切无不成为滋长烦恼和业的因素的缘故,叫做“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在整个境界中,由于我执未断,遇到合我意的境就生贪,对不合我意的境就生嗔,感觉自己胜人一筹就生慢,比他人差就生自卑,感觉跟别人水平相当就发起竞争等等,无量无数的烦恼都基于“我”而生起。之后,为谋求自我的私利,在烦恼力的驱使下造作非福业、福业、不动业,成为感召下一期三界生有的因,因此称“苦因”。

也就是说,只要受生在秽土取此有漏蕴身,就会落在正报里,也落在依报的环境里,受用各种顺或不顺心的境界等。而且,以萨迦耶见或我见执著“我”的缘故,不断生起贪嗔等无数烦恼,造下杀盗淫等无数颠倒业,一直被封锁在苦的世界。整个秽土就是如此无量无数众多种类过患的自性。

透过闻思了知娑婆不清净刹土的诸多过患并取得部分或全面的定解以后,就可以以此为门径,数数地作意、思维一切具过患的方面,对于秽土的处、身、受用等耽著将逐渐退息,不再贪求。这也是修心的缘起之理。

譬如,有人打算出国,原本签证都已经办好,但后来才知道那国家暴发了战争,或者正在流行非典等传染病,万一不幸被传染,不出五天就会死亡,如是种种过患使他马上取消计划,不去了。同样,我们过去不知真相,认为一生当中应该有丰厚的名利财色等,感觉发展下去会非常有前途,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成果,于是在轮回当中一心追逐。这就是由“爱”而发生“取”,由“取”而生“有”,由“有”而有“生”,从而深陷轮回之中。现在我们正是要反转过来,观知娑婆的诸多过患。由此,越想越觉可怕,就是退息了爱。当爱发展成乖离、想逃脱的心,一刻也不想待下去,这时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舍弃,使进入轮回的业或各种行为也就随之 中断。娑婆世间各种各样的琐事,心里的牵挂、缠绕、处心积虑、日思夜想等等,由耽著系统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理、行为等全部退息下来。之后,心的空间被腾出,杂乱的因因果果也随即止息,内在才会出现清净心。对此世界采取一心退出的态度,想要歇下所有的世间事,不再无意义地忙碌,这时,他身心的能量就开始转化为朝往清净、朝往净土、朝往解脱的方向而努力。

如是首先把潮水般涌向轮回欲乐、上界禅定乐等的心退息下来。退下一分,心就空出一分、安闲一分,就是从染污缘中争取到了清净分。也就是说,对此不清净刹土退息耽著,从而修出不贪生死的清净心,这是发展出欣乐或希慕净土之心的前提条件或重要因缘。

当我们把沉迷娑婆世界的颠倒能量止息,就能有心力去往净土。如上所述,停止往东走的步伐和冲动,才能开始去往西方;如果一直往东走,又岂能集中心力向西?同样,如果别人劝修净业,自己才稍微回头,勉强、被动地念一念佛,趁别人没发现又拼命往轮回里奔,这种方式哪能止息世间心,从而生到净土中呢?娑婆秽土除了惑、业、苦,没有丝毫清净可言,的确是罗刹洲、大粪坑、大屠宰场、大火坑、大毒患等等,只有自己发起胜解,看穿了这一点,疯狂求取的大浪潮才会退息,才有可能发展对净土的欣乐、希愿。由于退耽著心是前方便的缘故,所以大师说,首先生起这种心态极为重要。

 

 

熟谙佛经,详知三有过患

 

不清净刹土的过患要结合《正法念处经》、《阿含经》等来全面了解。《念处经》说到从地狱到欲界夜摩天之间五道的情形;《阿含经》中有很多对于天界、人间等的描述。一般人要多读这些经典,对于轮回的苦相,对于一分一分乃至成百上千个内容直观、具体地了解,才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

譬如,地狱、饿鬼、畜生界都有非常深重的苦难,一旦堕落其中,恐怖得简直无法想象。

对于人间,可以结合佛宣说八苦的各种经教。其中生苦和五取蕴苦需要通过佛的教量来发生定解,其他老苦、病苦等可以观察从出生到如今在自己身心上经历过的苦,再观察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天灾、战争、瘟疫、心理疾病、爱恨情仇等等,对人类的苦就不难大致了解。

修罗有福无德,整天处在粗大的烦恼中,虽然多数都以惨败而告终,但他们天性特别好战,因此,经常感受割裂伤身乃至被杀之苦。

欲界天的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之苦,都可以通过《念处经》来了解,会发现他们的坏苦、放逸苦非常明显。欲天的五欲享受超出人间百千万倍,对比之下,我们享受的少许现世欲乐简直是微不足道。欲界天人整天放逸无度,一直随逐天女、欲境等享受,散心难以收回,就如同火被风吹而不断燃烧,使我们对放逸苦产生深刻的了解。再者,对于坏灭苦也会有很深的感触:天宫的景象如此美妙,天人们有如此种种的高级享受等,最终却完全破灭、悲惨死去,多数是被业力不自在地卷入恶趣。

如是,通过佛的经教认识到秽土纯一是苦、归宿是苦,对我们发起求生净土的希愿有很大的帮助。

 

 

放眼全土,明娑婆无常业苦

 

不清净刹土指娑婆世界,也就是由十亿个小世界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阶层或者从地狱到天界之间的六个道,或者说是器界和情界。我们现在不妨观察整个世界大的框架来观察,建立秽土世界观,这是修厌离心最完整、最彻底的方式。当心中初步呈现整个世界的状况后,就要按照佛的圣教量,了解下界如何、上界如何、人间如何、与人共处的旁生如何等等,从而认识六道的具体情形。之后,再来认识其中的苦相,也就是把握世间的无常、有情苦的轮转以及业的机制三个要点。

首先,建立并认定庞大的世界框架、规模,之后根据佛的教量,从最大的范围抉择它的无常、苦和业果,就容易对娑婆世界的情形彻底了解,或者彻头彻尾看穿它苦的本性。

如何认识世间的无常呢?借助佛经观察器世界的变灭无常,从大三灾的相意识到它的最终结局。如果相信佛的圣教量,在此一者当中,就可以初步认定完全是苦。我本人也是从《阿含经》等教量中得到很大利益,了解到整个世界的形成、演变、衰坏、空无,这些都逃不出缘起铁律,无论是怎样繁荣一时的世界,最后全部破灭一空。譬如,《阿含经》中的不少篇章都讲述了三灾、七日等等,对此没有理由不相信、不认定,我们需要细节化地在心上逐步刻画、认取。即使自己见不到那些情形,由于相信佛语,也会产生无常的定解。当整个器世界的无常相在心中呈现时,会感到世上没有什么可贪著,它的后边际无非是坏灭一空,哪里可能具有实义呢?无论怎样寻找也不可能得到少许。如是,仅仅从一种无常就能初步感觉到世间都是苦性、无有实义,又是无我的、幻化的。

继而观察有情世间的无常,无论圣者还是凡夫,凡是世间现象没有一个能逃出无常的力量。无常作为一切有为有漏法的法性,应该引起我们重大的观念转变,让我们能够冷眼窥破整个世间。这时,对于佛陀所说“一切行都是无常,是变坏的自性,不能依靠它,有为法都非常令人厌患,应当寻求出离”等等,才能有所体会。在世间曾经出现的圣人们无不是最终归于涅槃,这一点可以参阅《涅槃经》、《阿含经》等来引生定解。以上观察若能得力,就会初步认识娑婆是个纯苦的世界。

再观察天界和人间。因为三恶趣当然非常苦,一般人都不会希求,连动物都知道苦苦不好受,也不会耽著。人最耽著的是五欲乐以及定生乐受、舍受。如果能退息对于乐受和舍受的耽著,在世上也就没什么可希求的,为此,我们需要学习《念处经》。因为,一般人看不清现前人间五欲的无常相、苦相才耽著不已,一旦按照佛的教量,从头到尾认识到天界的乐受、欲境以及结局,人们的眼光就会放得长远。譬如,发现当初虽然修善,但升天后全部掉落下界;虽然以有漏善的势力上升善趣,但支撑不了多久,又纷纷破灭、掉落恶趣……整个天世间没有一个能免离无常、免离苦。认清这一点,使我们逐渐退息对生天的耽著乃至厌离整个世间、脱离娑婆秽土都会有很大帮助。

天下人间第一位的转轮王又是如何呢?那时人寿无量岁,人类普行十善,不造恶业,世界呈现一片美好景象。转轮王当时的情形,包括他的福报、威德、权势等等都是极度辉煌、炽盛,但随后又归于坏灭。一旦认识到这些,就不会再耽著人间享乐。因为人类的顶点是转轮王,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他,而他的结局也不过如此,我们有什么好耽著的呢?《阿含经》中有近十篇经文是讲述转轮王时代的状况,如果能静下心来殷重地逐个阅读、讲闻、思维、认识,就一定会得到深刻的定解,会看清真相、看破世间,从耽著人类世界的安乐、幸福、美满等中脱身。也就是说,退耽著的前提是看清真相。

再者,如果不了解死后的情形,也需要首先通过佛经来了解业果和恶趣苦。对照业果之相,逐个仔细检点自己一生已经造下的诸多恶业,发现死后必定下堕恶趣。恶趣的情形如何呢?从等活地狱到阿鼻地狱之间都极其可怕。作为轮回的底端,它们就如金字塔的底层般广阔、庞大,其中的苦痛无量无数,受苦的时间漫长而不见边际,众生刹那不断地受苦,没有比恶趣更剧烈的苦难了。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造下恶业,距离恶趣并不遥远,一旦掉入之后就再难出头。即使从地狱中脱出,还会在饿鬼道、畜生道中屡屡受生;即使生到人间,也很难如理取舍因果,往往是又以造恶而堕落。

今世,以善缘聚合的缘故,我们幸得人身,但它非常短暂,眨眼之间就会过去。死后要么上升要么下堕,其中,上升天界尤其是当今时代积聚生天的因缘非常困难,往下趣堕落却非常容易,因为罪业极易造下。佛经中也说,往下堕的众生多如大地的微尘,相比而言,生善趣的幸运分子少如指甲上的尘土,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目前的状况。

一直不肯死心、牢牢粘附着世间法,想为自己求得快乐,这就是“耽著”。之所以耽著,是因为错认有我,有乐、有实义,值得我去争取。如何才能使心离开呢?不是强硬地拉开,尤其当代极力宣扬自由、平等,人们都听不进教训,稍微批评两句都无法接受,所以必须让他自己认识清楚五欲是毒、是苦海、是不断地受刑。也就是说,退息世间耽著的唯一方法就是修外前行,而且量度要大。

既然面临堕恶趣的危险后果,我们再耽著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必须赶紧想出一条出路。只有认识到不清净刹土的真相,才不会耽著。

认清无常之后还需要观察苦,我们可以按照《念处经》分别观察三受:三恶趣的苦苦非常深重,善趣则有极重的坏苦、行苦。轮回当中无不是苦,何不尽早退掉对它的耽著呢?

之后还要观察业,观察身心是如何造业而被卷入生死当中。不仅十善十恶各有因缘果报,而且还要了知娑婆秽土是由什么力量来运行。以我执生起三有爱,就落入有漏的轨道,掉落恶趣、轮回当中;发起出离心,停息三有爱,了达无我,才能从轮回中超出。利根人通过观察十二缘起就会明白,原本没有我,凡夫却以为有我,原本没有乐,凡夫以为有乐,为此驰求不已,使轮回中的错乱机制不断地疯狂妄动。如今了知这一切都是虚假,难道还会去求取吗?根性稍钝的可以从果推因,从四谛着手,先认识苦,再了解集,就会大致知道整个不清净刹土的状况。只要看清真相,发生定解,耽著就会消退,这是从总体来说最上等的情况。

中等情况者暂时没办法阅读许多佛经、下很多功夫,但起码也要学习《普贤上师言教》和《道次第》,认识暇满以后,着重发展对于无常、苦、业果的认识,即使只有一种初步的认识,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有时间,还要结合佛经里具体、亲切的描述来取得进一步认识。对于上述大部头的经,最好能以大量的功夫来逐卷阅读。说到因果,需要阅读不少经典;说到苦,按照《念处经》的内容,就有几十卷;说到无常,《阿含经》等中也有许多内容。了解这些对我们生起厌离心会有很大帮助,可以说特别有希望生起厌离心;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努力,厌离心也会越来越大,对世间的耽染就会逐渐消退。

如果实在没有很多时间、精力、因缘条件,也要尽量争取、用功,不断地思维《前行》,时而阅读相关经教,由此退息对轮回的耽著。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办法一蹴而就,但只要下过功夫,在外前行方面用心地学过、看过、讲过、思维过等等,就不难发现内心在逐渐变化,耽著正在渐渐消退,带动各种感受和改变。

 

 

当务之急,须先退秽土耽著

 

末法时代的我们,往往受到常颠倒、乐颠倒的长期熏习,以至于中毒太深,善根机制已经僵化、麻木,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契而不舍地修学,才可能达成转化。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这个世界,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意地展示美好、快乐、有意义的一面,鼓吹爱情、名誉、事业、钱财、感官享乐、影视、歌舞、体育、竞争、科技等,鼓励我们应该争取。在长期、反复的熏习下,人们的心一直都是扑向这些幻境,时时发起强烈的求取心、附著心。在几十年里熏习成千上万次的乐颠倒执,人心充满了为自我求乐的欲望,使我们破除它的难度也非常大。

我们往生净土最大的障难就在于此。只要还承许现世法有乐,还承许娑婆有永恒、有实义,就说明不死心,而且以种种伪装来矫饰所谓的快乐或实义,殊不知这些跟正理完全相反。乐颠倒一日未退,我们的净土修行就仍然是障碍重重。

如上所述,第一步的重点就是修厌离,虽然处理方式有略、中、广的差别,但重点没有变化,也不会有变化,我们应当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只要用心学修,就会发现自己的观念在松动、转变,逐渐认同人世间之苦;接着不断地串习,观念越来越清晰,就能引发厌患心;厌患引发得越强烈,耽著就退得越彻底。

退舍世间,才有向往西方净土的可能,心才会开始转移,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目标等。这种考虑较为深远,如果不是具备深厚的善根、宽广的心量,就不可能出现。一般人被现世的乐执封锁自心,即使为来世着想的念头都不曾生起,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应当正视之处。在正视自己善根浅薄的情况后,更应该主动、加紧串习。

化解对现世的耽著后,还要进一步消退对来世的耽著,这种见解就更为深远。毕竟,人天善趣是苦的本性,加上学习《念处经》以及四谛、十二缘起等的教法,从中不难扩大眼光,断绝对三界果报的希求。通过细致地学习几百页《念处经》,详细了解上界天的情形之后,也不会再去希求天界。天人往往是过去励力行善的人,然而,他们第一世修善,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没有谁能逃出无常、苦的结局。无论如何,只是行持人天善法,没有回向解脱成佛,就没有很大意义,终究还是败亡,落到苦中。

只有积极扩展视野、多次了解,才会发生这些观念;只有看穿三界本质,对三界普遍发生厌患,才有希望摆脱轮回,厌离心也就有了内涵。

这些轮回里的事实,社会教育不可能提供,世间文化不可能提供,儒道两家也没有讲述,其他更不可能,只有在佛的经教里能找到。

 

 

即生解脱,唯在极乐净土

 

如果通过比量看清三界情形,深刻认定这种一无是处的苦性没有任何安乐和实义可得,当然就不会再希求。由此,自然发出全分的厌患,生起到量的厌离心,不再心系轮回。再者,我们是处在轮回状况中的可怜人,无法以自力很快解决自身业惑的问题,于是,转而对极乐世界生起欣求心。也就是说,按照缘起理道,开发出对轮回苦的胜解,把对娑婆的耽著断得一干二净,极力想改变秽土的错乱苦相续,才会一心一意寻求解脱、寻求净土,继而对极乐发生全分的欣求,希求回到能真正安身立命的极乐世界。内心其实是有着这样一种正反面的发生机制。

继厌离生死之后宣说解脱的利益,容易引生一心向往。在解脱道中,有单以自力成办解脱和兼仗他力成办解脱两种。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单凭自力行道其实非常困难。尤其是当今时代的我们,观察自己在十年当中的修行进展,没退步就已经不错了,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修行,而且一旦堕落下界,就又失去了希望。因此,一定要去净土,依仗他力来完成佛道。

通过全面的分析、理智地抉择,发现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合适,其中的甚深缘起或需要观察处就是自方条件够不够。也就是说,离开娑婆秽土以后,虽然五方佛的刹土都可以选择,或者可以去往十方世界任何一个清净刹土,但并不是无因就能往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行。我们该如何选择?又为何要选择极乐净土呢?衡量自身的条件,作为末法时期障深慧浅的凡夫,唯一应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再者,除了极乐世界,往生其他界外刹土的条件都相当高,不可能凭着个人的想象来达成。恰美仁波切在《选择刹土文》中,对于佛的报身刹土、化身刹土,以及此世界的各种殊胜刹土,都做了明确的介绍。随顺诸大祖师们的诚谛之语乃至佛的教量,尤其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再强调,就能发现往生极乐世界最为容易,往生后的功德也非常殊胜。总之,以容易生和生后得大利这两点而言,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的首选。

在所有清净刹土中,它的门槛最低,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行门上的要求并不高,下至临终十念都可以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到观经三福——世福、戒福、行福(即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类福),只要具备一类就可以往生,所以特别容易。之后,再根据佛的教量了解往生后得到的殊胜利益,就会生起“我一定往西方去”的愿望。

理性抉择之后认定的判断才不容易变动。一心欣求极乐,以信愿的力量才能摄持自心唯一归向净土。

 

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耽著退下几许,如是对于清净刹土的具大力的愿欲之心就有尔许出生,所以,如是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过患思维后耽著力小的话,如果再对清净刹土的处、身及受用的功德方面,依于如《无量寿经》之类的教量数数作意而思维,那么将会获得对彼等功德深信不疑的坚固胜解。

通过前行的修法或者学习佛的经教,仔细思维我们所居秽土的过患之后,对三千大千娑婆世界的耽著力就会减弱,从而容易接受净土的功德。再详细听闻、作意净土经教,心就能够随顺教法去思维。

法界中只有净土和秽土两种刹土,后者完全是属于苦性、无实义、不清净,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重新寻找希望,寻找另外的净土。净土在身、处、受用等功德方面与秽土完全相反,秽土有多少过患,净土就有多少功德。只要不是持断灭论,以人类的灵性自然会思维:既然此者是假,就肯定另有真实;既然此者是苦,就肯定另有安乐。通过净土经教恍然发现,原来自己真正需要的就是净土,所有希望、想要实现的利益全都包括在净土中。

相反,此秽土的一分、一点、一滴无不是苦。“身”是不净、苦性,是盛载苦的容器,整天病恼不断。如果取受地狱身,更是迎来漫无边际地受刑。即使取受上界身,也只是庸俗度日,毫无实义。再观察“处”,大劫的三灾、四季的变化等诸多苦难,使器世界也非常不理想。再者,“受用”色声香味触时,这些对境刹那变坏、完全虚假,我们却像疯子一样拼命追求。即使是天界似乎美妙的五尘,实际也只是诳惑性。

认识五欲等毫无实义,求乐就唯一寄望于净土。也就是说,对于秽土观察得越多就越是心灰意冷,简直没办法再待下去,全部是苦;换一个方向去观察净土,就发现有了前途、希望,所有的美好、实义都在彼土,于是发起全心的向往。之后,我们可以按照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净土大论典——《往生论》等来思维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了解其中的一水、一花、一风、一香都是何等殊胜,它们是从佛的无漏心中显现,能赐给我们佛法上的无量受用。

如是通过对比观察认识秽土的过患,对净土的功德就能越来越胜解。譬如,懂得人间八苦并对此生起厌患,再观察到净土丝毫没有八苦,从而生起欣求。这种对比非常明显:若居此土,解脱无望,往生彼土,必定成佛;此土身苦,彼土身乐;此土有多少苦,彼土就有多少乐,两者在每一处都是截然相反。

如果没有思维轮回苦来引发厌离,欣乐净土的心就难以生起;如果在生死苦上思维得多,看得真切,就容易依靠佛陀宣说净土的教量使自心非常敏感、有接受力,也就容易产生胜解。譬如,在此秽土取受有漏身,无法脱离各种生死苦患;一旦生到西方世界,得受莲花化身,就能以清虚之身、无极之寿、光明之身、金刚之体等彻底解脱业苦,永享无漏大乐。经过对比,明显看出极乐净土的功德,如同一者黑色、一者白色一般,了知此土苦难后,即使还不清楚净土到底美好到什么程度,以教量也容易对阿弥陀佛的慈悲生信——从累劫精勤为我们修积福慧二资,创立极乐世界,到为我们免除生、老、病、死苦等。更何况,往生净土以后是无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让我们彻底脱出大苦海,到达大乐洲。

再对比五欲:每次接触秽土的色声香味触就往往会起贪婪、嗔恚等,引生烦恼和业,使我们无数次地惨败;然而,净土的五境却是能够寂灭苦患,引发菩提善根并增进道业,无论见色、闻声、触风、嗅香、饮水等,净秽二土的差别明显可见。或者,一旦堕入此土的三恶趣,就意味着饱受长劫剧苦;极乐世界却连恶趣的名字都没有,同时也没有天界的堕落苦,解决了无常之患,从而成为无量寿。不仅没有无常、苦,而且不会生起一切起惑造业的根源——我执我见,如经中所说,凡是往生的人,连一刹那计著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当然就不会造下任何有漏业等。一旦往生净土就是登入无漏的大乐洲,是解脱轮回而不是再次堕入生死苦流。

经过数数作意而思维,不难产生远离怀疑、无人能夺的胜解。对此土之苦认识得越深刻,越生起厌患,对彼土的利益就越能胜解而生起欣乐。胜解坚固以后,一系列的好事也会到来,比如欲、精进、一心回向、与阿弥陀佛相应等等。由此,就能保证一生坚定不移地向往净土,对净土生起具相的归依、具相的信心、具相的发愿、具相的行持等等,使修行落到实处。

我们的心如同一条河,在修心之前,全是流往轮回。从修习外前行起,它就开始慢慢止息,直至逆流。它的趋势即是如此,此退彼涨,或者说,舍此才能取彼,在此土舍多少,在彼土就能取多少,我们一定要知道心上的这种缘起规律。

大家目前的危险性何在呢?该舍的反而去取,而且执著得不亦乐乎,求取心非常大,内心完全是流往生死、不向净土,又怎能往生?如果没有首先对治这种心态,往生就很渺茫。然而,往往会有很多人口口声声地自欺说:“往生极乐世界是小菜一碟,难道还用修?我肯定能往生!”这种人不知惭愧,认识不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求现世者,最重视的只是现世五欲,尚且不曾生起对来世的希求,却轻视净土修法,岂不是非常危险?

还有人自诩:“我把五欲看破了!”但是对于娑婆世界的“名”——胜负、地位、权利、荣誉等等,却非常耽著。从古至今,多少聪明人都是在这一关键上吃过大亏,因此,冲破“名”关,对于我们来说不容小觑。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没有经过前行的洗炼,想扭转自相续的颠倒心其实非常困难,我们切不可自欺。

更何况,清净刹土的境界早已超出了世间量的范畴。(量有两种,世间量和超世量,也就是面对杂染世间境界的无欺智,和面对清净超世境界的无欺智。)我们目前只有世间量,最多观知生死范畴中事,并且只局限于现世。净土不属轮回,凡是由惑业力出现的三杂染现相,在净土中并不存在的缘故,我们唯一要依靠佛的教量去认识。

古德常说净土境界“超情离见”,是指它超越了世间情见,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能认知,不是语言所能言说。然而,对于娑婆世界的具缘众生,释迦佛仍然是以大方便智,运用譬喻、对比、数字等给予最好的接引指示,使具缘者生起强大胜解,进而欢喜趣入。这些表示法或者指示方法是什么呢?不外是流布在人间的净土经教。根本经教是《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兼带宣说净土的教典。

 

 

 

净秽对比思维

 

清净和杂染意义相对。杂染是指,以我执为根源起惑造业,这种错乱的力量会变现世间假相。随着业的善恶差别,将出现下界恶趣、上界人天等各种情形,即使出现相对越来越安乐、妙好等状况,其实也无不错乱,三界的处、身、受用等完全是苦性。

世界是看似坚固的无常坏灭体性。地水火风四大灾难常常发起,劫末也会出现大三灾,把整个世界摧坏无余,充分体现了无常和苦的体性。再观察根身,是从地狱到天界之间,以惑业的力量止不住地现出一个个蕴身,一段接一段地相续下去。例如,人身是生老病死等八苦的所依,从中出现无量的苦和苦因。同样,上界天身、下界恶趣身等也是苦的自性。就受用而言,根境相对时产生各种苦受、乐受、舍受。比如,现代人所说的感官享受、甜美生活、新鲜感、刺激感、情爱等,实际无不是苦。

了知杂染法的过患,才可能对清净生起胜解;脱离惑业苦三种杂染,才能使错乱消失,使自心或现相等都还归清净本性。清净不是由妄执力显现的处处有障碍的境界,也不拘于妄识的范畴,而是“超世的境界”,叫做“净土”,对照轮回的错乱境、苦境等,可以有各种相应的立名。这类教法会会让我们对清净发生胜解,发生欲,并力求修持证入的方便,逐渐把我们引向清净的境界。

清净境界的处、身、受用是怎样的呢?其中“处”是指清净刹土的器界状况;“身”是指界外净土中各种殊胜的受生状况;净土还有色声香味触等净妙五尘的“受用”。这些都成为净土的功德、成为安乐的因,而不再是苦。在净土中具有殊胜的缘起,使人无论如何行持都是越来越增上,从乐到乐、从明入明,最终彻底消尽二取迷乱,回归于本来的常寂光净土。我们如果从方方面面作对比,加以数数作意思维,就一定会生起远离一切怀疑的胜解。

 

 

随顺教量修行的关键——对释迦佛起信

 

西方净土的境界唯佛与佛乃能了知,除佛之外,即使是十地菩萨都不能全分明白,由此,随顺教量起信就显得极为关键。对我们而言,尤其要集中到敬信释迦佛,以佛为导师或量士夫决定着后后过程中的深入开展,所以至关重要。

生信又有随教起信和随理起信两种。随教起信意味着不必吹嘘,暂且放宽眼光,去了解释迦牟尼佛是怎样一位导师?他从何处来?来此娑婆世界做什么?说过什么话?等等。关于趣入的途径,可以先学《悲华经》,了解释迦佛的五百白莲花愿是何等伟大,历劫以来曾如何行菩萨道,以及如何在此五浊时期降临秽土成为众生的大导师等。善根深厚的人可以直接通过教典了解佛的甚深智慧和周遍大悲不可思议,相比之下,自身见识如蚂蚁般渺小,心识已经完全错乱,有什么值得自傲和自负的呢?之后,不必再观察,一切都以佛的语言为量,佛所说的诸多境界都超出世间,因此,自己甘愿把心全分交付,唯一随顺佛陀、信受佛语。从此,才可能生起后后的诸多功德。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为了开展这一点,需要最初对佛陀进行具体的了解。毕竟,一切不知道的事情,都不可能凭空了知。

通过具体的了解,能够拥有阔大、明了的缘起背景,很容易出现信心的根株,从而加强归依的基础,并随顺教量来发起后后的修行。整个生信的过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读、去了解、去熟悉,关于这一点,作为现代人其实特别欠缺。但只有通过比较、体会,当这些深入内心时,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归依心,或者说被释迦佛感动。我们可以去观察,世上还有比佛更伟大的人吗?难道有谁的智慧、悲心、能力等超过佛吗?

或者可以通过深入佛陀所讲的法理来生起诚信。在《阿含经》等中,为能接近普通人、相应凡夫水平的方式来做接引,佛陀曾给予亲切的指授。只要我们由此开展出广大的见识,到一定时候就会对释迦佛生信,不再以其他人为导师。对于世间理论、权威专家、外道学说等五花八门的说法,瞟都不瞟一眼,更不屑于去拜服、归投,从此才算是拥有了转变的缘起,这一点特别重要。一旦了知释迦佛智慧的高度和他的大悲心,哪怕仅仅认识到四谛法门是真实解脱道,都会出现全分的归依,无论跟任何世间专家、外道师、天神等作比较,都能断定再没有胜过佛陀的导师。于是,首先从共同乘作为基础生起归依,进而提升修行,使自己越来越强大。如果再进一步阅读大乘经,就更会对佛佩服得五体投地,生起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如此归依并按照佛语为量,信受经中所说娑婆世界无常、苦等的状况,同时对于佛陀现量所见的法毫不怀疑;对于佛陀所讲的唯识法门也生起信心;对于佛陀所讲授的空性法门也生起信心;对于所讲的佛性也生起信心;听受净土法门也是对每一句都非常相信,绝无怀疑,就是真正踏上了信心之路。

 

 

 

跟着佛去看净土

 

佛在此土所讲的“净土三经”是最根本的教量,此外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不仅我们需要遵循,即使是整个教法期的所有菩萨、祖师们,也没有一个不需要遵循,因为释迦佛是娑婆世界此期教法中共同的导师。

由此,我们追随佛的指引去观察净土,就如同先前观察轮回那样,上上下下都需要认清。轮回是不是唯苦无乐?依靠佛陀的指引,以相信佛陀圣教量的缘故,完全能够在内心认定这一点。譬如,相信无常的决定法则,相信各时期的决定状况,轮回法绝对都是坏灭的苦性,怎么可能求得常、坚或者真实的安乐呢?不仅跟随佛陀的教量信受秽土周遍是苦,而且还要进一步彻头彻尾地认清净土是另一番世界,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一点同样需要依随释迦佛的教量了知,从此我们才能稳定自心,踏踏实实地知道该如何去做。

在此,我们就来简略学习《无量寿经》中所说的净土境界。佛陀当时住于一刹那间住无量劫的深寂大定,光颜巍巍,并以一切种智亲自为我们指授极乐世界的缘起,让我们了知彼土的真实状况。久远劫以前,阿弥陀佛的前身作为一个国王,舍弃王位后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出家,名叫“法藏比丘”。他发大道心、宣明大愿,要建立净土摄持众生普皆成佛。世自在王佛当即加被他,让他开启极其广阔的天眼,看到210亿刹土里各种精妙的状况和庄严之事。于是,法藏比丘在极宽阔、精细、不可思议的了达中历经五劫,结成四十八愿为主的愿海宏图,把亿万刹土的庄严统摄在一者当中。之后,在无量无数劫中,以不可计数的波罗蜜门不断地修持福慧资粮,最终成就了极乐世界。由于完全深信佛语,随顺佛眼现量观照的指示去认识,才会从缘起理上了解:极乐世界的每一种庄严都是从大愿而来,是从福慧资粮而来,是从无量的三摩地、智慧力、回向力摄持而来,因此真实不虚。

相比之下,我们的娑婆世界无非是来自我执我见、烦恼和有漏业的缘起力,所以是虚假、无常、苦性。极乐世界既然完全是弥陀因地无分别智自在以后住真实智慧摄持净土展开的大缘起、大庄严,或者说是从智悲力展开的大妙用,当然也就最为可靠。如此一来,越思维越会觉得不可思议,从缘起上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摄生事业与力用等,拜服得五体投地,会由衷地生起景仰心、归命心、礼拜心、称赞心等等。

接下来对于四十八大愿海的内涵,需要按照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指示来了知。这是唯一、最好的样本和教化方式。离开教量就没有发生胜解的可能,我们要特别信仰释迦佛的教量,信仰佛给我们的指示,一言一句都视若真金、视若妙宝。其实,阿弥陀佛的愿海无量无边,释迦佛针对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宣说四十八愿。我们对此仔细学习,就能从中大略了解弥陀因地的悲心以及如何立愿等,从而对于“弥陀愿海是度生根源”这一大重点发生胜解,或者最大程度地开发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一心一意力求与阿弥陀佛及大愿海相应。

为能了知阿弥陀佛的本心如何,从第一愿到四十八愿都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无数劫以来积资、回向,所建立的净土究竟能给予我们怎样的真实之利?如何脱免恶趣?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获得相好?如何得受金刚那罗延身?如何获得辩才?如何实现普贤行愿?如何得到无量寿?在极乐国土中,水鸟树风如何说法?是如何出现事事无碍的境界,又是如何在一处能遍观无数刹海?是如何成就菩提树,让往生者一经见色、闻声、嗅香等,诸根恼患当即息止,直到菩提间都得不退转?是如何以众多方法摄持往生者的心,念念增益菩提善根?是如何使往生者停息所有计执我和我所的念头,顿时登入出世无漏的境界?如何加被国中人民,出现百千亿那由他级别乃至无量无数极其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阿弥陀佛是如何放大光明、遍十方法界摄持一切念佛众生?如何发明以最简易、直捷的名号方便让众生受持,使具信者即生往生?如何加持因缘未到的众生常修梵行、具足功德、转女成男等等?高位菩萨又是如何由闻信名号证入清净解脱大三昧等?阿弥陀佛又是如何面对苦海众生临终接引,让我们以最简易的方式往生净土?往生的最低条件是什么?等等。随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弥陀大愿海,按照阿弥陀佛为我们设计的殊胜缘起来修行。

由于对净土经教——释迦佛的圣言量生起信心,对娑婆秽土产生极深广的认识,了解到三界六道广阔的差别相,并打下四谛、十二缘起、人无我等理性的教法基础,之后再阅净土经教,就会对净土的每一分功德发生透彻认识。以此对秽土和净土两方面的认识,不难引发胜解。

经中进一步讲到阿弥陀佛国土中出现的净土庄严,这同样是释迦佛以最恰当的方式所作的指示。净土的真实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述,释迦佛彻见净土庄严后,相应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以相应的语言来诠示净土,从而流露出相应的教量。譬如,与娑婆世界作比较,常常运用“宝”字等方式来表明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胜妙功德。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等中都有诸多描述。如果具备一定的基础,就不会将所遇到的这些文字愚蠢地认作仅限于黄金为地、七宝为林等等。我们理应了知净土中的一切完全是精华、精妙,是从佛的无漏心中出现的妙相,实在无法表述,只能用妙宝来形容。如是按照佛的指示,对于净土宝地如何、莲池如何、水如何、鸟如何、讲堂如何、饭食如何、遍游国土的情形如何等等,可以了知确实不可思议。

另外,要想发生胜解,学《往生论注》也极为重要。天亲菩萨在论中指示了二十九种三类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不愧成为《无量寿经》的一种归纳。昙鸾大师的注释也非常精妙,将秽土和净土进行详细的对比,突出净土及弥陀悲愿的不可思议、超情离见。学习这些菩萨、祖师们的教典,使我们容易数数作意并如理思维,继而对每一种庄严都产生胜解。

在《往生论注》中对于极乐世界的水如何、风如何、花如何、地如何、触如何、光明如何、光焰如何、大义门如何等等都表述得非常具体。我们如果能够一类一类地学通,再跟娑婆世界处、身、受用所摄的各方面情形作对比,就会发现差距极大。妄图从娑婆世界中求得安乐的希愿,通过思维外前行法就会全部止息;详细具体地依随教量如理思维净土,欣求心就会逐步发起,乃至结成坚固的、无人能夺的强大胜解。

当然,学习四十八大愿,也要通过详细、具体、多番思维,来逐步发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整体的理解,之后才能凝结成团,生起净土正见。净土正见是修行净土法门的眼目,是生起愿的重要能源,只要依此打下基础,净业的修行也就从此建立,从今直至未来际的成佛之路也将由此开启。如果能够再进一步逐渐深入、永不反悔地走下去,这无疑成为极其不可思议、意义深远的事,比我们无数世中计划的累加还要长远无数倍,岂是表面的理解、口头的说法或者寻思者的习气所能够建立的?因此,我们何不低下头来,以信心闻受并依随释迦牟尼佛的教量,深入地开展这条无尽风光的路。

 

 

如何引发对净土量级的胜解

 

在《无量寿经》当中,佛陀通过与世间圆满对比,突显出净土超世的量级,例如音乐、相好、受用的福报等等。《往生论注》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如果阅读《念处经》、《阿含经》等,就不难发现对净土产生认识是需要基础的。对于《念处经》中从四天王天逐级向上的状况以闻思产生了解,会发现越高层天界所受用的福报量级也越高,比下下超出千倍万倍,然而,再与净土经教中的描述相比,这些就非常微不足道。

譬如,三十三天与人间距离很远,天子们拥有的天女、住宅、寿命、光明等等超过人间转轮王无数倍;夜摩天又比三十三天提高了许多倍数,境界变得更加轻幽、妙好、自在,光明、寿命等也都提升了许多倍。了解这些以后,对于佛在《无量寿经》中的描述就更能生起胜解。也就是说,从人间到天界逐级向上,它们的因是持一种戒到两种戒到三种戒等等,善行越大,生天或受用的层次也越高,然而,属于有漏缘起的缘故,他们最终都将堕落下界。如是世间无不是无常、苦的本性。

相比之下,我们更容易认识到净土是属于无漏的法界、涅槃界、妙受用界。再者,从安乐的级别上也能得到一种理解:世间诸天层层超胜,净土却比最高层天还要超胜无量无数倍,非常不可思议!从而对净土的殊胜性产生一种比量的认识,也就是结合佛的教量作对比,在内心出现的一种认定和相信,以此作为发生愿欲的根源。

否则,如果不知道净土的殊胜性,为什么还要发愿往生呢?不作比较,怎么会发现达成它的方便极其简易,而给予的真实之利竟是如此殊胜、不可思议呢?又怎么会认识到极乐世界在十方世界中最为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悲愿的伟大以及对我们恩德的浩大?诸如此类,都要通过认识来开启见解;一旦取得胜解,自然会出现欲,这是修心的缘起道理。后后以前前为因,前前当中又有若干引导步骤,都是引领我们心向净土的方便方法,也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努力。若能懂得这一点,就不至于落在无因(不必具足因就会出生果)或颠倒因(以非因出生果)的见解中,也不至于处在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状态。

很多人听到净土法门,要么不以为意地简单处理,要么自以为是地认为一定能往生。然而,无论是口头空谈,或者轻视否定,或者吹嘘夸口,好像根本不必要因就能实现果等,这些都来自无知,未免贻笑大方。实际上,引生信愿的一切因缘都是必须在自心上去成就,这是一大修法,它属于慧行。蕅益大师也说,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如目,后者如足,目足双运才能到达净土。

谈到慧行,并不是没什么具体方式可修,或者是不必要学习、开发、增长等等。如上所述,首先要具备下下的基础,了知在娑婆世界的情形是如何逐级上升,以及上升到最高层天的境界如何、量级如何等等。这些内容,佛在经中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仔仔细细地去研究、认识。之后用心思维:如果脱离净土法,以自己的力量修人天善道,到底能达到什么层次?假如生入天界,又能比人间高出多少级别?如是一直对比到最高层天之后再观察:净土境界比世间最高层天的情形超越多少?自力跟佛力配合,达成目标的过程又简易了多少?等等,由此认识到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不再以轻慢、侥幸、狐疑等的态度来面对,而是发展出净土的根子——深忍信。

只要在一处得到胜解,其实就有很大的开发力。譬如,通过学习《念处经》,了知从轮王到四天王天,到三十三天,再到夜摩天等,单从音乐上比较也是逐层提升。如果对世间和净土量级的差距产生确信,就能由此推出,极乐世界音声的美妙地步必定更加不可思议,虽然不是现量见到,但依靠佛的教量也能大致知道。如同自己投资的当下虽不了知具体情况,但以一个可靠人的介绍产生大致了解,也能决定投资或者真正生起向往心。

不仅音乐,其他寿命、光明、饮食、花池、宫殿、神通等方面也是如此。通过一一观察、比较,秽土和净土之间量级的差距明显可见,不难让我们产生胜解。对于刚刚起步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朴素而且切实有效。例如,从四王天的寿命开始,上上超过下下层天很多倍,而极乐世界都是无量寿。

再说光明,当一个夜摩天天人临死时,一道光明照到下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都惊呆了:怎么有如此强大的光明?从来没见过。其实,这还只是夜摩天天人临死时光明退减的余光状况。如此逐层比较,认识到极乐世界的光明更加不可思议。

又如,转轮王常常受用八万四千种美食,这是一般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再看三十三天善法堂,天河中的饮品,食品地中的妙食,树上的妙果,色香味的受用等等,比人间轮王的受用超胜无数倍。再看夜摩天就更是不同。如此逐层对比,直到极乐世界的全自动化,饮食都是从如来妙心中流出,国人受用以后不会生贪,反而生起觉悟,而且饮食自动消失等等。如是通过人、天、净土三级比较,或者把天界更细分来作比较,马上就能突显出净土的高妙。

再说飞行,转轮王要借助轮宝或者象宝、马宝才能驰行四大部洲;天人则不必这些,他们想到哪里都可以直接腾空飞行,越是上层天,他们神通的级别就越大;往生净土后,可以在一食顷周游无数佛国,非常不可思议。

再说莲花,轮王出世时以宿世行善的福德力,在王城的公园里自然出现莲花池,池中都是妙宝体性的各色莲花;而天界的级别又比人间高出很多倍,莲花的大小、数目、色泽、品质等都远远超胜人间,人间最美的景色与天界相比,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再看净土中有无数莲花,每一朵都有百千亿花叶,放出各色光明,光彩夺目,超过日月。净土的莲花是从佛的无漏心中流现,而人间、天界的花是从有漏福德力产生,因此,净土的功德庄严当然是无比超胜,而且达到了自在无碍的境界。每一朵花中放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道光明里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遍满十方世界,为十方世界里的众生宣说妙法。这些都是依报正报无碍的境界,依报莲花的相实际也是佛,佛中又现出依报的相等等。一路比较下去,对净土就会越来越生胜解。

再看佛法的受用,在三十三天当中,天鸟会说“不要放逸”等法,帝释天王看到天子们特别放逸、不争气,有时候也会说几句。善根深厚的天子们由此会有所收敛,但绝大多数仍然是旧习难改。听完之后愣个神、觉得应该改一改算是态度不错,但没过多久便旧态复萌,完全乐不思蜀地重新陷入天女、五欲的包围圈中。可见,天人们其实是身处苦中,因为内心基本没有佛法。但在极乐世界中,法音周遍宣流,水、鸟、风等都在说法。另外,天上的鸟是高级旁生,有些人说法的动机、行为等不如法,就被罚到天上做说法鸟,它有福德力,有一点智慧,充当天界的警戒员;在极乐世界,所有的鸟都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现,可以相应听者的意乐宣说无数种法,岂不是极为殊胜、不可思议。

接下来比较风,从轮王到天界再到净土的情形是:转轮王出世时是人间最美好的时代,世上普遍没有人造恶业,微风吹动时自然发出很多微妙音声;天界微风吹动,音声比人间美妙无数倍;在极乐世界,更是妙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且,发出的音声全部是在说法,这就更加不可思议。如此数数思维,对极乐世界产生强大信心,就会出现希愿,也就是说,胜解信即是愿的能源。

再说宫殿,与现今的建筑相比,轮王的宫殿算是非常广大,但是放在天王宫殿面前,就只是一个小角落,可能还比不上天王的座垫大。因为福德的量级不同,又以因果的极大变现率,使天王宫殿的级别高出许多倍。即使是欲界天的顶层,色界天的顶层等,也无法相比极乐世界随人心意的宫殿——可大可小,还可以悬在空中等等。它是从阿弥陀佛心中出现的宫殿,是具有弥陀妙心无碍加持的如意宝性。而且,宫殿的任何一角都能呈现十方刹海的情形,因此叫做“无量宫”、“越量宫”,越出了分别心的量。我们分别心的量只能叫做“傻呆量”、“固执量”,由于坚固的执著习气、业习气,使一切境界变得死板、呆滞,是多就不是一,是大就不是小。但是在极乐世界中,小大没有障碍,在很小的空间里,能出现无数刹海的现相。

还可以从神通上比较。天人们出生时有宿命通,知道以前世造下何种善业而生天,但过不了多久,天女们一来他就忘了,之后的一辈子也都是在五欲中放逸,这些情形从《念处经》中不难了知。天人最后死衰相现时,他们又会知道自己将堕落到何处,从而感受极大的痛苦。然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开发了极广大的宿命通,一直能现见百千亿那由他世之前的事。

再说天眼。生到极乐世界所得到的天眼是在百千亿那由他以上的世界范围内,清清楚楚、明察秋毫地现见非常微细的色法,这些岂是四天王天乃至顶层天的天子天帝们能够相比的?由此,不难得出它们各自的量级所在,以及净土的不可思议。

再看受用五欲的情形。天人们看到光明感到特别悦意,听到音乐也格外舒心,到浴池里洗澡也觉得非常舒服等等,在天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快乐,然而,享受五欲就会生贪,会增上放逸苦;在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无论到哪里都是生起无漏乐,它的深度、寂静度等超过了天人们的想象,更何况,接触五尘时丝毫不生贪念,唯一增上修行的觉受证量。净土是如此不可思议,结合《往生论注》就能产生很深的体会。论中讲到这一系列不可思议都是如意宝性,尤其以昙鸾大师处处切中要害的解释,不断地感叹“焉可思议!焉可思议!”,也就是说,没办法用我们的思维、语言来思维、讲说它。

我们虽然不知道净土的庄严到底如何,但这并不妨碍对它发生胜解。如何生起胜解呢?相信佛的教量,跟随佛陀首先观察秽土的情形,包括受苦的情形和享受有漏安乐的状况。进一步来说,喜好安乐、喜好高档,不应当只是跟恶趣比高,我们何不相比真正的高层境界——净土。也就是说,不仅对于轮王、一层层天人的受用、处所、身体等都要有详细、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要以此作为衬托,来显示出净土的高档。

再看主尊、眷属的情形。比如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可以掌管三十三处天人的区域,但对于上界并没有管理权,而且最终还会下堕。往昔的诸多凡夫天王也都是落得来生不如意,长劫在黑漆漆的下界受苦。然而,弥陀教主住持国土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整个国土都无衰无变,他的眷属都是清净海众菩萨,以及无量的一生补处菩萨,他的世界清净无比,完全是自在地随法运行,可说是远远超胜三界人天。

如是以《念处经》、《阿含经》等作为基础,再从方方面面逐级比较,极乐世界的殊胜性就不难突显出来。我们只要在心中一分一分地去认识、发起胜解,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逐步成长,就会凝成一股强大的胜解力量,届时不必再着重思维净秽的差别或进行很多比较。因为这些转心的步骤都已经经历,即使不去思维,也会自然产生一种具体的欣求力量,或者说已经修成了具相的信愿。

也就是说,信愿是具体的,是由修心的缘起而出现,是闻思的结晶、是思维修的结晶,我们应当如是认知。

 

 

全苦与全乐的对比

 

在四谛、十二缘起、空性等方面,也可以对比染净两土,从而显示出净土的功德,人们会更容易发起坚固的胜解。

譬如,思维五取蕴苦可以让我们了知整个世间界无不是苦的相续。由于脱不开有漏蕴,凡夫再再地由前蕴结生后蕴,不断地在三有处受生,每受一生又必定死亡,整个过程就是如此一步步走向刑场,无法避免苦的本性。

五取蕴是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从中会出现一切人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苦,还会出现修罗战争苦,天界放逸苦、死堕苦等;它又是坏苦器,出现的一切乐受都将变坏而暴露出苦的本性;它又是行苦器,永远处于苦因状态,携带着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境即会现起苦和苦因,并且,以蕴的机制不自在地在三有六道中连续受生、无法停歇。它成为迁流的生死相续而无法截断,就如同黄河从源头源源不断地奔流,又如跑道之中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竞赛,苦的机制无法停止,这就是整个三有轮回的苦性。由此断定,世间唯一是苦,毫无安乐可得。

如何才能摆脱呢?只有断除产生惑业苦的根源——萨迦耶见或我执。负面的能量逐渐退减,才能彻底寂灭苦的相续,这就意味着必须以现证空性来解决。一旦证空,支持无尽生死之流的动力源泉消失,狂乱的能量逐渐停歇,整个错乱机制也就退减、止息下来,最终出现涅槃的寂静。然而,在短暂的一生中现证空性或跳出轮回非常困难,必须要断尽三界所摄的一切粗细烦恼,但按照浊世末法时期人们的一般情况来说,几乎不可能。

之后,结合极乐世界来思维。由于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一个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就会被摄受到极乐世界。彼土情形如何呢?五取蕴的相续之流中断,那里是纯乐无苦的境地。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当下,便成就净土的清净蕴身。生是“莲花化生”,力是“金刚那罗延力”,相续是“乐的相续”、“法的相续”,将来的方向是“不退转”,结局是“毕竟当得一生补处”、“毕竟成佛”。从开发度来说,是逐渐开发出智悲力的大用,完成普贤行愿等。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缘起所支配的事件,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创立的大缘起。

弥陀无限的智悲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使往生者完全转换相续。在此清净蕴中,不会发生生老病死等任何苦,同时也断尽了恶趣,断尽了人天一切苦受。再者,一切乐受出现时都不会引起贪染,也就不会变为苦,因此它跟苦不相连接,国中人民没有坏苦。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人民寿命无极,无衰无老,也没有死亡。而且,它不成为苦因,烦恼种子、苦种子丝毫不会现行。蕴的每一刹那都不是苦因状态,不会“病发”,只会越来越好,最终连最微细的二障习气都灭尽,完全是不断上升,从乐到乐、从明到明的状况。因此,清净的蕴相续成为乐因,彻底远离行苦等,非常殊胜。

五蕴在娑婆世界作为苦因时,就如同一个人携带着无数难以治愈的疾病细胞,其中包含了三种情况:第一种非常苦,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病发状态,叫做“苦苦”;第二种属于病情缓解的状况,有假相的乐受,感觉舒服一点;第三种是没有感觉的平庸状态,即是舍受,如同酣睡或者被麻醉,然而具眼者知道,内在的病因、苦的缘起机制并没有被改变或根除。这就是轮回的状态。

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再会生起执著我和我所的念头,也不生贪嗔等烦恼,不以我执造下任何有漏业,处处都是以法加持相续而出现功德。所以,每一刹那都是去往还归的方向、证入实相的方向、开发大乐的方向,每一刹那都是沿着正确的方向积累无漏安乐之因或成佛之因。从之前娑婆世界的行苦状况、苦蕴相续不断的状况,转为直线趣向佛道的不退转状况或“乐因状况”,相续不断地从乐入乐,很快消尽一切分别执著的错乱而毕竟成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宏愿叫做“一乘大誓愿海”。由对极乐世界纯乐无苦的功德海产生认识而发生胜解,有了胜解,自然发生希求的欲。

 

 

胜解量化的过程

 

胜解的量化有从了解到胜解、从胜解到坚固胜解的历程。最初依从善知识,听闻有关暇满、无常、苦、业果的修心道理是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还要了解净土的处、身、受用、眷属等各方面的功德;然后要引发胜解,使它强大到不被他缘所夺、无法引转的地步(“胜”意为强胜,“胜解”指特别强大、无法夺走的理解);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生起坚固的胜解,这就是闻思的结晶品或者思择修的成果,以现在的话来说,是已经有了观念牢固的基础。

“数数”指长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作意”是有意识地把心引向所缘境。也就是对于四外前行以及净土经教等法类,要常常把心引入所缘境中进行思维。其中所包含的大量工程必须在自身上完成,才能促使内心的变动。历代祖师或者最切近为我们传授佛法的善知识,只能告知一种道轨、方法,或者举出一两个例子,却无法把胜解直接植入学人心中。胜解需要自己不断地串习,往往是多年努力才可能得到坚固的胜解。

坚固的胜解是道的命根,它能出现道的生命。欲、精进、轻安,各种黑品的舍离、白品的修集,逐渐向净土靠近等等,整条法道的根本或者说命根、根源在何处呢?在于胜解。具备坚固的胜解,就如同具备了法道生命的胚胎,之后不断地按照缘起律去发展,将会出现道上的一切功德,所以,胜解至关重要。

但是,“胜解”这一主题非常大,牵涉到的内容也非常多。目前我们对于轮回秽土应当胜解“唯一是苦的自性”,对于西方净土应当胜解为“唯一是乐的自性”,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取得胜解,就是具备了发生欲、精进等的根源。但是,我们从无知、狭窄,充满疑惑、邪解等状态,换为如理的欣厌其实非常不易,一般来说,没有多年的闻思就不可能办到。古德常用女人怀孕作譬喻,最初只有胚胎的初始位——名色位,经过十个月的孕育,胎儿才能成形。又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是经过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达成。还有铁杵磨成针、聚沙成塔、聚滴成流等譬喻,都是说明必须逐渐积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法只是告诉我们修持的轨范,却没办法让我们在听闻的当下一定产生胜解,以上也已经举出诸多例子。同样,对轮回苦产生定解需要我们按照道轨的指示,结合大量的佛语经教,逐个体会、逐渐变动,从而有所收获;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起胜解;之后还要不断作意、思维,从方方面面开展,才可能开发坚固的胜解。

其实,暇满、无常、苦、业果等都是巨大的主题。比如说,无常遍于一切有为法,娑婆世界的所有法全是无常性,既然是无常就要变灭,终归消失殆尽。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能按照经教多方面展开思维,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就会出现坚固的胜解;如果一直以依赖心处在简单处理的状态,就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由于自身没经过切实努力的缘故,很难得到有力量的胜解。

器界情界、上界下界中的各种无常现相,在《阿含经》等经教中有很多例证、启发性的公案、具加持的佛语,如果能铺开来细致地作意思维,就能每一次都增长认识。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梳理、抉择来再三地思维。几天思维修的量积聚一处,就有可能出现意外的收获。比如,生起觉受,感到整个世间完全是坏灭性,没有意义;或者猛然见到心上世间和出世间的界线,认识到世间一切都是毫无实义的虚假法,想要寻求真实意义等。类似的感受只要出现一次,就意味着出离有望。这些已经是自己内心的法,跟道听途说不同,跟简单重复、应付考试等也完全不同。从自身有感受开始,对娑婆世界的厌离才有可能生起。从方方面面抉择无常以后,再认识到净土已经超越行苦,一经往生就到达不老之地、不死之地,没有生死过患,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等等,对此容易生起胜解、希求,而且程度不同一般,这才算是在自心上切实地开发了出来。

再看苦谛,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诸苦等等,并将此推展到一切有漏法上,会发现轮回中的一切无不是苦,无不是毒药,无不是迈向刑场的囚车,一轮又一轮地被拉去枪决,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到最高又跌落谷底。如是从头到尾、从点到线到面去思维,就容易形成强大的认知,如同专家一般,非常确定娑婆世界即是苦海,没有什么值得希求。之后,透过鲜明的苦乐对比,观察到极乐世界丝毫没有苦和苦因的状况都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将极乐国土建立为真正可以安身立命之处。对两方面不断地作意思维,才能对娑婆秽土发生厌患,对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发生欣求,从此,胜解极乐世界确是大乐净土。

其他业果等也要结合净土去对比观察,如此反复思择,使自心数数发生变动,生命的方向就会开始转移。

要知道,对不可思议的净土境界发生坚固胜解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只有有志之士才可能达成。毕竟,突破内在的无知、疑惑、邪解等各种障碍,这不是略微思维几次就能发生转机的事。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根性陋劣,被熏染过各种邪解、邪观念,要想解除其中任何一种都很困难。如同衣服染上很多污垢,不经过强力洗涤根本不会消失,我们内心的邪法也是可以随手拈来,或者说很容易引发反应,如果没有对于上述两方面的长期闻思,必定难以产生强大的净土志愿。更何况,现代人对世间法贪欲很大,对世界的理解混杂不清,心里充满了颠倒观念,往往自以为是、颠倒见特别坚固,如果没有经过数数作意思维,他们不可能消除颠倒见,当然也就无法确立对净土法的胜解。

在世间所熏染的强大邪解,叫做“邪胜解”,我们如今正是要反转过来,力求建立起正面的坚固胜解。只有深信不疑,才能不被任何世间说法蒙骗,不被任何偏见、小愿所欺诳,也不至于转入其他见解,或者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动摇。我们一定要取得这种胜解,它就是净土道的大根本,是“道的命根”。

通过如理作意思维会生起少许正见,虽然可称是好消息,但并不表示达到了何等地步,我们仍然需要以聚沙成塔、聚滴成流的方式,不断地积资净障,如同天天不可缺少饮食般,去营养自己修道的机体,让它逐渐成长、壮大。按照缘起律去不断地努力寻求、积极求取,将所有听闻到的娑婆苦、极乐乐的教法都拿来思维,在自心上以思维、观察而相应,如此多年串习下来,就会出现猛利、恒常的胜解之心,即所谓“量化”。也就是从一点一滴开始,不断努力寻求,把观察面拓展开来,从多方面思维抉择,增加变心的机缘。随着思维的开拓面越来越大,胜解也越来越坚固,最终会出现净土大德所说的“深信切愿”。

胜解属于广大慧学的范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慧学包括此处所说的发展观察慧,观察慧一旦被开展,我们就能从方方面面看到缘起的真相,从而逐渐清除无知、邪解、疑惑等,使胜解的苗芽开始生长。之后,还需要数数串习、转变观念,再再从内心建立起胜解。此处胜解范围十分广阔、铺天盖地,娑婆世界有一苦,极乐世界就相对有一乐,最终不难发现,极乐世界有无穷无尽的殊胜大义,有不可思议的安乐受用,阿弥陀佛要惠予我们的真实之利无量无边。对此,自然会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愿,比穷鬼听到金山想往那边奔的劲头还要大。信愿一旦达成,去净土的心就是万牛莫挽。其他任何事都无法企及提及净土所生起的好乐之心,于是,归投、归命之心也自然是义无反顾。

如是将娑婆世界的苦集和极乐世界的大义联系起来思维,发展一种极其充沛、深广的净土情怀、净土观念、净土信愿,这就是净土之道的生命。具备了坚固胜解,后后的发愿、精进修集净业资粮等,都很容易出生,就如同根已经扎稳,随着时节的迁变,枝叶花果等都会顺理成章地成长。也就是说,坚固胜解一旦产生,修净业的能量就已经具备,这种充沛的能量即是修净土法的心力。心力越是强大、深刻、广阔、勇猛,就越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动力源泉。以此摄持,无论修任何法、做任何善,全都转为净土正因。即使仅念一句佛号也有很大的力量、功德,这就是由于根源已经建立的缘故。

 

 

三缘起链

 

 

1、总说

 

为了对净土修心的法则引发胜解,先要在缘起的正反两面得到断定,才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条修心之路。缘起上是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反面来说,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所谓“三缘起链”,是指具足胜解才能有欲,有欲才能有精进,有精进才有果,或者说胜解生起后才会生起欲,欲生起后才会出现精进,长时精进才能得果;相反来说,没有胜解就不会产生欲,没有欲就发不起精进,没有精进就不会得果。

 

 

2、比喻

 

譬如,某学生对某高等学府的功德发起胜解,知道那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有很多大师级别的教授和精英级别的同学,在大学学习四年就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智慧、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者等等。当他对各方面的功德发生胜解时,自然会生起欲,在欲的驱使下,又勇猛地发起精进。对于能被录取的顺缘以及导致落榜的违品,他会非常用心地取舍。他知道在顺缘方面,需要对高中各科课程都循序渐进、认认真真地学成,一项一项达到要求;违品方面,必须尽量避免散乱等妨碍学业的因素,把精力全部投注在学业上,才能考上最理想的大学。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学习,精进地积聚因缘,终于以非常高的分数考取了这所大学。其中不外是“三缘起链”在发挥作用:由胜解起欲,由欲起精进,由精进得结果。

反面的譬喻:一个商人认为某项投资没有多少利益,不胜解它是非常大的商机,当然就不起欲,也就不会在积聚顺缘、排除违品上努力经营,更不可能得到这个项目的利润或成果。缘起上即是如此,没有前前就没有后后,没有最初的胜解,整个商业之路就不可能开通,经营也不可能投注到那一方向。

同样,在佛法的修行上,如果对于果或大义没起胜解,当然不会有努力寻求的欲;没有欲作为动力,当然不会百倍精勤地在积聚顺缘、免除违品等方面勇悍而行;没有勇悍而行,不具足因,当然就不会有增长、成熟乃至达成果位,也就与这条心上的缘起之路完全绝缘,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

如是从正反两面认识以后,我们就要丢掉幻想、做一个以理智成办往生的人,毕竟,有缘起就能成功,没有缘起绝不会成功。

 

3、别说 

如果获得了胜解,那么以胜解的力量就起励力求的欲。

胜解可以说一也可以说二,说一就是对于极乐净土的功德得到坚固胜解;说二就是还包括对于娑婆纯苦自性得到坚固胜解,以此两点就会发生胜解的作用力。在缘起上,胜解是因,欲是果,当胜解达到坚固,法尔就会生起欲,力是缘起的力用,或者由它发出的作用力。心上有一环扣一环的缘起链,在往生极乐的修心之道上,前因——胜解一旦具备,后欲自然生起。相应于两方面的胜解,就有两方面的欲——厌娑婆和欣极乐。

如果认识到轮回苦不堪言,就像是臭气熏天的厕坑,又像是死刑犯的庞大集中营,或者像是布满了外相娇媚的食人罗刹女的洲岛等,诸如此类,没有任何好处,简直没办法待下去,于是自然有一种想从中逃出的欲,就叫做“厌”。也就是说,胜解整个轮回界(特指娑婆世界)纯苦无乐,尤其浊世末法时期的状况更让人无法忍受,结果必定是挨宰或感受剧苦,以此力量希求摆脱轮回,叫做“厌离心”,是一种对解脱的欲求。

另一方面,胜解西方有极乐世界,弥陀世尊应时来救护,而且离开苦监狱去往安乐家园的方法简单、容易达成,于是,生起励力求生极乐的欲,叫做“欣求心”。

以上两种欲求相合,叫做“具足欣厌”,也就是具相的净土愿。

 

而欲有一个大的力量的话,对于能生极乐世界的方便——顺缘上的积资、逆缘上的净障的勇悍之行也就自然增长起来,由此决定是出生一个具有力量的精进。

如果发展欲或变动心志、变动意愿的力量达到了非常强大,那么,为了达成目标而积资净障的勇悍之行也会由此自然增长。勇悍之行会不会增长,关键要观待欲的动力是否强大。动力强大到止不住时,就非做不可。

以世间恶法来说,当寻找异性产生了深度的爱恋、堕入爱海时,他会一心追求,哪怕是刀山鬼窟都视若无睹,勇悍之行自然增长,其实都是来自欲的力量。因此,爱到深处所发起的勇悍之行是如何与日俱增就可想而知了。再以同样的道理转移到净土法上来说,深切有力量的愿或欲一旦出现,它就是发生勇悍之行的动力源泉。我们就是要使得自心勇悍、精勤,日日夜夜如求爱侣般自然发起,如救头燃般精进不息,或者如闭生死关一般,几十年精勤地投注在净业当中,往生才有希望。

如何才能做到呢?不是外在勉强克制或做什么,结果坚持不到两三天就露馅。在那种伪装的表层下,内在的动力源泉并没有开启。怎样才能鼓起劲头、达到一种强大和勇悍呢?这在于欲的发展。何谓“欲有大的力量”呢?就是要把欲发展到猛利、相续不断的地步。如同爱情要进展到茶里也是她、饭里也是她、醒着也想她、梦里也想她,之后自然会发生最大强度的精进行为。同样,求往生的欲要发展到猛利和恒常;而猛利和恒常又要由胜解的力量来引起,也就是说,胜解才是发起猛利、恒常愿欲的真正因;而胜解要由观察的力量来引起,因此,我们必须对于娑婆和极乐两方面的过患和利益,从多种门径、数量,不断地引发胜解。这些方面做得越充分,心的变动程度就越大,或者一旦发起胜解,就能使心意得到真正转变。我们平常只是稍微变动,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那么,如烈火炽燃般的精进之行当然难以发起。

我们平常或多或少有一点感受。譬如,在一段时间里专门熏习净土的经论、祖师的注释,这些教法非常有加持,会加被学人引起欣厌。如果七天连续不断高强度、高密度地去讲、闻、思维等,胜解会很容易生起;这时,欲也会随之生起,对净土发生欣求、好乐,内心也一直缘念于此;之后在念佛、礼拜、修集资粮等方面都有一种特别想做的劲头,而且想要连续不断地去做。七天当中胜解、欲和精进的开展规模并不算大,如果没有保持,很快就会落到其他因缘里面,使这一丝仅存的热气也随即消失。由于胜解信尚未成形,在缘起链上因不充分、扩展面不大、燃料不足,所以,遇到其他环境或世缘就很容易停歇。再过十天、二十天,热气完全消散,就又懈怠、无力上进了。等到因缘聚集时再加一把劲,再去观察、思维、熏习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欲又会生起,动力充足就自然发起精进相。可见,发起净业之行的能量一定要开启,能量蓄积得深厚,后后的精进便随之出现,这就是修心的道理。

我们目前的症结在哪里呢?量上非常不足。如果蓄积到足够的量,或者训练到如恋爱中的男女时,内心的渗透力、延展力其实就非常大。男女两人从最初的陌生到接触之后有少许好感,这一段期间暂时还不会发生爱情高潮事件。但随着接触的次数增多,看到对方的好处就喜欢,于是逐渐从好感变成贪恋。之后,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欲也越来越强烈,达到无法停止思念对方的程度,是坐着也想、走着也想,无论做什么事,心里都只有对方,一旦有机会,两个人便要在一起耳鬓厮磨、缠绵不已。这都是因为取可爱相的胜解强大,随后才生起欲;经过不断接触、熏染、串习,发展到猛利恒常的地步,接下来可想而知,各种追求的行为从不间断,特别勇悍、有力量地自然增长。其实,修心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照自心,我们可能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净土的修心链还没有绵密有力地开展出来,内心不是沉浸在净土中,因缘当然薄弱、微少、间断,“热气”很小,往净土走的能量也就非常不足。我们可以去衡量,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没有一定的心力,今生怎么会决定达成往生呢?如果往生净土的修力、能量处于浅层地位,即使生入净土,也只可能是处在外围,或者得不到较高品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修心能量的蓄积、发展、升华、到量。

励力希求的欲发展到恒常、猛利、具有大力量的程度,就会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对于能生极乐的方便,会欢喜勇悍地去成办。往生极乐是果,方便是因。方便又包括积聚顺缘、排除违缘,其实任何果的达成无非是这两个方面,因缘一旦聚拢,果法自然成就。也就是说,要成办往生的果,顺缘的资粮一定要积累得充分、深厚、广大,违缘的障碍因素尽量排除,如此双管齐下,必定成办往生。或者说,欲一旦达到猛利、恒常的地步,就会主动修集正反两方面的往生因素,勇悍的行为也会自然增长。总之,由于蓄积了欲的动力或能源,在它的推动下,勇悍的行为将一天比一天增长。

人要有一种好乐、欲,才会日夜投入其中,并且不断增长、累积。譬如,对于影视、体育、游戏等非常好乐,乃至入迷,之后就会昼夜奋战观摩,任何人来阻止都毫无成效,他的行为只会整天增长。如果在修行净业方面也能发展到这一地步,就决定会起动强有力的精进。为了积累资粮进行念佛、回向一切善根,以及一切有助于增长信愿行的方面,都叫做“顺缘”;相反,谤法、造五逆,以及各种有罪过的事,都叫做“违缘”。对于障碍,想方设法地忏悔、净除、截断;对于顺缘资粮,不断地去增长它,用心地培养、扩大它。这些就是积资、净障的修行内容。

 

如是则与现在不一样,出现了对于任何善的方面都远离懈怠的勇悍之心。

再看欲的下一步发展:它一旦发展出来,就跟以往完全不同,能对任何善法都远离懈怠而具足勇悍。

懈怠是指疲疲沓沓,提不起心力,或者在恶法方面特别有兴趣,在善法方面却无动于衷,无论别人如何劝说、勉励,他都不肯干。为什么呢?因为欲和勇悍尚未发起,消极的能量很大。他总是说“我不能干、我不想干”等,找一大堆借口。由于内在的邪机制尚未清除、正机制尚未启动,或者说内心缘起上没有发生充分的转变,导致他的正能量很低,视野狭小,果报也微弱。

如果是正机制已经启动的人,他行持善法就会特别有劲头,反之,只能表明心上没动力。譬如,出现生命危险时,人们为了逃命什么都可以做。正因为求生欲强烈,他可以吃苦、可以承当,甚至卑微下贱、吃屎喝尿的事情都肯去做。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愿欲。否则,人们对于微小损失或者委屈自我的小事都绝对不肯干。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理机制上有很多违品,必须透过修心来转换。一旦建立起修心的机制,一层一层的因缘推进,善的能量逐渐开展,之后在修善方面就根本不会懈怠。无论做什么,只要有善的欲心冲击,一股强大的力量就会发起。

 

以此勇悍之心自在而转后,唯除善业之外,其他任何都不趣入,决定是产生这么一个。

如是具备勇悍心之后,就能完全控制自心唯一往善的方面去运作,绝不会趣入此外的恶道、邪道等,这种强大力量的根源来自于对善的胜解。

从总体来说,一定要开启对因果律的胜解,它是一切白法之源。开启胜解的人,行善永无满足,做起事来特别有力量,超过了色鬼好色、商人贪财。只要对善有最大的欢喜勇悍,其实做任何事都不难。特别来说,如果能对净土发生胜解,继而生起欲、生起勇悍,就能如饥似渴地修持净土法,而且是修而又修,永不疲厌。因为精进完全占据自心,或者说已经到量,使得行善变成了非常简单的事,他的心力或者动力、能力全部趋往善法,想停下来都不可能。

又如,某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极大的欲,他的精进越来越增上,几乎是废寝忘食。或者科研工作者达到入迷的程度,可以从早干到晚,可以长年累月地一直干下去,以探索欲助长精进的缘故,忘记了其他一切,茶饭不思、不分昼夜,好像已经不是这个世上的人。让他去闲逛浪费时间或者偏离这一方向做事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胜解这是最大的意义,其他都是小事,他要攀登高峰,他甘愿一心沉浸在科学钻研中。精进占据了内心,他唯一投注于所喜爱境,对其他事情评价很差,或者是觉得没多大意义。

同样,如果我们认识到净土的利益远比人间的帝王将相、总统富豪等广大无量无数倍,比天王等的利益也广大无量无数倍,比做任何事的利益都广大无量无数倍,这种胜解一旦达成,不用多说,欲一定会是像古圣先贤们那样,修持净业如痴如醉、全心投入。有的古德终生闭关,有的祖师每天只在一炷香的时间里接待客人,其他时间全部用来修持净业。这股劲头从哪里来?不外是从胜解来。经过一步步发展,当愿欲到量时,决定唯一精进投入于修集往生净土的因中,不肯散乱于其他。

 

如此则对以暇满摄取心要的殊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也由于因缘聚合之力而将轻易摄取。

如此一来,对于以暇满摄取心要的殊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由于因缘聚合的力量,轻易就能摄取,丝毫没有困难。

由于充分蓄积了正面的能量,如火如荼般不断地点燃,动力的车轮越来越快,一直促使净业发展,这就是他的趋势。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对轮回厌而又厌、一再退心,将世间法看作毒药一般,为避免损及最大利益,他丝毫不肯沾染。如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修心,以因缘聚合的心的力量,对于往生净土这种实现人身极大意义的殊胜方便,能够轻易摄取。

  

4、总结

以上讲述了修习信愿行的方法。胜解是修信,欲(含欣、厌两方面)是修愿,之后对于善法精进自在而转,特别对于净业一心投入,即是行。既然发起净土三因,就能以此决定往生,这是相合缘起的具体实修方法。净业行人会从过去根本开启不动或者表面运转、反运转的状况,发展到真正在净土法道上升进,并由此获得殊胜果位。

《瑜伽师地论》中用金匠炼金的譬喻来说明修心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经过数数火烧、水洗等,由于金子含有杂质,不够润泽、不够柔韧的缘故,它很容易被敲打碎裂,没办法被制造成各种精巧的金器;善巧的金师会数数以火烧炼,去除垢染,又数数以水洗涤,使之润泽,这些前行工作完成以后,再去锤打就能如欲而转,制成金器。

譬喻表达了应当如何修心。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心不肯如欲运转,内在的诸多违品——邪心、邪行、邪冲动、邪能量等等如同杂质一般,如果不除掉这些,它们的力量会导致行人无法完成善行,在净业上修不出有质量的资粮。这种修心前的状态是在于错认,在于将轮回当作是有常、有乐、有我、有净。以此愚痴的力量(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产生各种颠倒的冲动、不如理的想法,久而久之,串习成性,蓄藏在心相续中,不断地引生负面力量、破坏性的力量、颠倒的力量等。没有数数作意思维正面的三宝功德、解脱胜利、佛陀恩德、善行利益来滋润自心的缘故,表现出来的善法欲乐就非常差。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妄为、贪嗔、懈怠、骄慢等邪机制在任运而转。我们内心当中,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两方面的情形,骤然间想修什么就修什么,基本不会有进展。修法跟欲望、自由意志、乱想一套等相合,必然导致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发生各种颠倒相,这些都是由于危险的违品存在的缘故。

所谓修心,是指提前需要准备的很多工作。比如,思维暇满和无常,放下追求现世的冲动,遣除对现世法的贪婪。消尽这些负能量之后,一心为后世着想而发起善心。此后,还要思维业果和苦谛,把乐著世间的心也完全退息下来,才能将能量进一步用于解脱的方向。不断地思维轮回的无常、苦、无意义,因果的严厉等,就如同去除金子上的垢染或者杂质一样,是消尽障碍违品的过程;思维运转白法或三宝、解脱、成佛等大义,生起信心、欢喜、好乐等,就是正能量、善能量在逐渐启动,并润泽自心。经过多次润泽,负能量减少,正能量不断地发展、涌动,直到越来越堪能、强大时,再修任何善法就能如欲而转。由于能量一直积聚在善法方面,行善也就变得非常容易。

结合于净业善法,即不断地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恩德,极乐世界的三类庄严,发起信心、恭敬心、归依心、回向心乃至经中所说“至心信乐”等内涵。由于内心全分倾向于西方净土,使信心、欲求、精进等一系列善的能量越来越大,修净业也就成为非常欢喜、非常享受、非常渴慕的事情,哪里会有困难呢?

可见,整个修心的过程正是内心能量的调整过程。心的能量表现出各方面心所的力量。将负面力量退减,将正面力量发展到非常充分、炽燃,之后启用驱动,自然会使心自在、快速地朝往那一方向运转。相反,不知道修心的缘起,只是表面化地说两句,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口头跟内在不符合,完全处在自欺状态,面对事情时,仍然是内在颠倒系统在起作用。正面的善心没有成熟,在颠倒观念的支配下勉强行持,甚至说欺诳语等,只能将自己沉陷于更加阴暗的牢笼中。更何况,一旦伪装成性,正面的能量就越来越难以开启,往往是口头说得漂亮,终究死得凄惨。我们要明白其中的真实道理。

再打个比方:一辆车有很多故障尚未清除,也没有人为它加油、调整,只是车的外壳看起来很漂亮,司机却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它有多么多么棒,结果猛踩油门时轮胎就爆了,或者拼命踩都开不动等。实际上,必须提前把故障全部排除,并以加油、调整等将正面因素也积聚齐全,再去开车才能顺利、轻捷、迅速地运行,或许,单手转方向盘都可以。修心的轨则也是大致如此。

  

反面的问题

如此的殊胜关要任何也未持到,而只是随意想想“我去极乐世界”,以及对一些善凑巧趣入一点,而这样除了看似的仅嘴巴、仅文句之外,积聚一些能成就大义的具力量的因是毕竟不产生的。

“如此的殊胜关要”,指三缘起链,胜解、欲、精进、证果,或者信、欲、勤、安,或者信、愿、行、果这些由前前生后后的关要。由于它是往生的关键,因此称为“殊胜”。

“任何也未持到”,指在修行之道上没有持住关要中的任何一分。三缘起链上有从浅至深的不同层次,包括三辈九品、三福乃至无量品类的状况。同样一种缘起总法则,在差别相上可以出现无量种,由于因行不同,导致感果不同,因此,净土当中有无量无数的品位。我们现在如果不重视修心之道,就不会掌握此中关要的任何一分。譬如,在胜解方面,对于娑婆苦中的恶趣苦不懂,不曾领会;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连器情庄严的情形都不清楚,这就是没有一分厌或欣。

如果对于恶趣苦思维得非常到量,即使不怎么懂得坏苦、行苦等定义,也会以内心怖畏恶趣的善根,意识到一定要逃往净土;对于净土的一分功德,比如往生即能了生脱死、纯乐无苦等非常相信,两方面结合,即是成办往生关要中的第一分。如此一来,他具备了真切的一分胜解、真心的一分愿欲,或者说拥有殊胜关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不重视前行的修持,对于恶趣苦只是表面上重复两三句,并没有数数听闻、数数思维,内心也不曾恐惧过,对往生净土的功德,或者往生的传记等,也只是表面听听,内心不肯以思维发生触动,其实就都不算数,因为不是真信切愿。

这种人尚未进行最低层面的修习,没有发生任何内心的变动,却要吹大牛,随便想想“我当然要生极乐世界”。他不好意思说不往生,怕被别人当作叛徒,进而将自己排除于群体之外。他会在表面上应付一下,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或者有些人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心里随随便便地认为“我要去极乐世界”、“我当然要发菩提心”等等。文中所说是指这样一种情况。

在修善方面,偶尔遇到时顺便去做一做,内心未必就具有法的内涵。由于没经过前行的修心,连珍惜暇满都不懂,只看到他整天放逸,过着世间所谓的舒服生活;他没有无常观念,也不怕业果,对恶趣苦更是想都不去想。虽然偶尔帮忙行善,或者开法会时跟大家一起参加,但说到归依,他根本就不具有这种内涵。很多人就活在这种状况里,还大言不惭地说一些非常崇高或非常轻飘的话语,实际检查下来,什么内涵、信愿,乃至三缘起链上都无不是空白,当然,其他缘起链不会是空白,比如常乐我净的颠倒执著就特别严重,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这种人对因果不畏惧,心中没有三宝,根本想不到求解脱、生净土等,当然也就不可能凭空生起这些功德。为什么他要这样去说呢?其实只是表面装样子。口里说说,笔下写写,参加一些活动,除此之外,要积累一些有力量的能成就大义的因,是毕竟不产生的。西琼尊者一语指出其中状况。

这种人就如同画在墙上的人,只有一个影子而没有心。由于从前听过一些,表面上也看过、学过,再加上学知识的习气,口里会一套一套地讲说,但内心并不曾变动。他说起来毫不惭愧,似乎如自己所标榜般,他一定会往生,或者往生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往往会说“我怎么会没有信愿呢?我相信极乐世界!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的!”或者说自己曾听过某些经、某些论、这种说法、那种开示。其实,这些都不曾入心,从来没经过修心,只是重复句子、驰骋口头、佛教表演,装出各种表相,只能叫做“貌似”。内在的机制上,胜解、欲乐、精进、果德任何一者都不曾开通,反而是烦恼心——邪见、愚痴、放逸、自以为是、乐著生死、发展世间事业、追求新潮、五欲享乐等非常有力量。按照缘起律去判断,这些颠倒力量只会导致不考虑后世、解脱、三宝、净土等心的走向。

如此观察、检查下来,会发现后果非常可怕。因为大多数心思都是恶趣的因、生死的因,一直都是在这些方面发展壮大。但是,没有以胜解作为道的命根、根源,后后的功德如何才能逐步启动、发展呢?想要进一步发展出欲乐、精进,并促进自心在净业上运行运作等,就更没有可能。所以此处讲到,由于缺乏缘起的缘故,他不可能以此积聚起一些有力量的成就大义的因。要想往生净土,必须认真修心。

如何修心

 

得果的关键是要修因,而因就在心上。对于修净土来说,离不开信、愿、行三因,发展机制是由胜解起欲、由欲发起精进。如果在这条缘起链上有充分的发展因缘,而且自身非常努力、殷重,愿意长期随顺缘起正道来行持,就必定会在信、愿、行三方面出现长足的进步。也就是说,只要以符合三缘起链的方式如理发展,必定是一天有一天的进步,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因已具足不可能不生果的缘故。

在因的培养上蓄积越充分,或者越努力争取、越如理修学,胜解自然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地被开发,这就是出现净土强大心力的根源。如此一来,欲也将会与日俱增,从原来的微薄到浓厚,从原来的不定到定,从原来的不强到强盛,甚至发起归命心,遇到生命危险时一心归仰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等。这种一生不变的信愿会一直强有力地摄持自心孜孜不倦地修习净业,甚至达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地步。经过长期培养、发展,当因缘到位时,开通自心上的净土缘起,再不断地以信心、愿欲跟阿弥陀佛相合,以真诚心来修持净业,就有了往生净土的强有力因素,也是成就了真实的法道。在生时日日夜夜努力修集正因、预先准备资粮,临终就能安然自在地随佛往生,而且因越充足,果的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然而有些人表面念佛或盲目乐观,或者怀着各种无因的幻想,又存有很多邪解,这些做法其实只是听信自己的第六意识。当代妄语业极其严重,舆论鼓动人们宣扬“我没有不能的”,熏染多了,他到哪个场合都说“我有自信,我能做到,我是第一”等等,把助长虚假、突出我慢的负能量包装成自信的假相;还有人说“我很高明,绝对能办到”,只不过是把欺诳、说妄语、不怕业果当成超越、有能力,实际都是当今时代业力深重的表现。

在很多人心中,信愿行似乎并不需要因,随意认定就可以。所谓“我没有不信”一句话就表明自己有信,“我当然想去”一句话就表明有愿,“我这不是在念嘛”就表示自己有行,“我还参加了那么多活动,做了这些善事、那些善事,决定往生!”如果你说“我还有点担心,没有把握”,他就会说“你的善根薄弱,还不相信净土?反正我相信!而且我决定可以往生。”这种自欺欺人的情况到处都是。

这类人的内心实际非常自以为是,或者是非常好谈高调。在什么时候会暴露出来呢?比如,罹患绝症,没几天可活,就寻思“有什么方法能让我活下去呢?我还不想往生”,他第一个念头是求生,而不是求往生。

或者,这类人在面临去净土还是得现世享乐的关头,会选择现世享乐。比如,面对娇妻爱子、豪宅名车、歌舞娱乐、网络影视、体育旅游、吃喝玩乐等,他绝对会选择这些。从等起上百分之百可以断定,他是沉迷于现世。他对于现世乐和来世乐这些苦性的、有剧毒的、非常糟糕的法,从来都乐此不疲,似乎不曾感觉到轮回法可厌。由于邪胜解炽盛,他把这些认作是最心爱的东西,对轮回的幻想无穷无尽。

对世间乐的胜解既然根深蒂固、无人能夺,在欲方面自然会对世间法充满热情。为了得到所欲法,三天三夜努力求取都可以,或者说,他在欲的驱使下发起真实的邪精进,毫不懈怠地用尽心力去拼搏。然而在净业的修行上,只见他成天不做功课,也不念佛、不诵咒、不修任何净土行门,不去阅读净土经论。他只是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临终十念念佛就能往生。可是,不必说临终那样危急的关头,即使是现世生一点小病都特别惊慌,第一个念头都是“怎么才能把病治好?”他想不到阿弥陀佛,也从来不生真正的归依心,怎么会轻易往生呢?面对危难,往往是特别焦虑、恐慌、无法面对,稍微有一点病痛就显得无比脆弱。比如,发生大地震时,别人念观世音菩萨求救,他就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念这个?”可见,他根本没有什么归依心,心里播植的都是唯物论思想,认为祈祷没有用,或者并不相信佛菩萨降临这种事,又怎么可能在临终向阿弥陀佛求救呢?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似乎有信心,一直说“我要生净土”,但实际上也根本靠不住。内在具有少许善根,听课的时候偶尔有些触动,其实并不代表量上已经足够。要知道,一般人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信愿才会逐渐生根,心才逐渐稳定。按一般情况来看,表面化地听听开示,就自诩“我已经具足往生条件”,这种人往往都是妄语习气,是喜欢说大话而已。

真正的坚固胜解,意味着刀架在脖子上也丝毫不会改变。善导大师讲深信之相时说:即使一到十地菩萨全部来劝说,乃至诸佛都来劝说,说“没有这回事,不必求往生”等,他也绝不改变,这就是胜解的相。凡是在修心上发展到一定程度,明确认识到缘起的事实、自身的状况、往生的大义、弥陀的慈悲等并由此开启观察慧的人,他能以确定的、深广的见识进而产生胜解。

但是,现代人心浅薄,往往轻易承许,到实际面对时又说“不信,我不想去了”。例如,民国时期有个人念佛很不错,临终时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都现前了,可是,小老婆一哭,他随即心软,不肯往生。因为感觉世间好,还要待在世间,爱老婆胜过爱弥陀,才导致关键时刻做出这种反应。还有些人前一天才说“净土法太好了,我信”,今天却说“净土法太低,我不信了”,或者说“我现在不想去了”等等。这些表明什么呢?表明他所谓的“信”都是虚假。又有很多“跑跑居士”,整天东奔西跑,好像做过很多功德,但在修心上丝毫没有进展。他其实是喜欢搞活动、随大流,等到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整天捧着电视看。别人问他,他会说“极乐世界很好啊,希望阿弥陀佛快点接引我去!”但这只是表面说好听话。因为碍于面子,说“不想去”似乎不太合适,他也不肯把自己定位太低。然而,假使突然中风、脑溢血或者跌倒在地,在昏迷前的紧要关头,他压根不会想“生死多可怕,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等等。

正面的往生公案,我们可以阅读《往生传》,我本人也读了将近一千个往生实例,发现没有一个不是认真修行。很多人常常举张善和、张钟馗、吴琼等例子,说他们造大恶业,临终仅以十念就往生了。但要知道,他们是大根器,前世有过很多修集,今生以习气妄动而迷惑,干些杀鸡宰牛的行当,但一到临终马上醒悟过来,生起非常猛利的信愿心求生净土。相比之下,我们不必说临终,仅仅一个牙疼就能把弥陀抛到九霄云外去。或者出现男女情爱、生活享受、升官发财、自我实现等时,巴不得一头扎进去,哪里还想到弥陀呢?这种人高兴的时候心里没弥陀,痛苦的时候心里更没弥陀。

总之,心里始终没有建立信愿行,怎么能说轻而易举就往生呢?没必要做这种白日梦。如果缘起上尚未集聚,就如蕅益大师所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这是决定的。为什么敢下如此断语呢?要知道,无因不可能有果。或者说,因上光有佛力、没有自力怎么可能往生呢?否则,以佛的大慈大悲周遍入一切众生心的缘故,应当救度全法界的一切众生,在一刹那间空尽轮回。然而,茫茫业海、芸芸众生照样无边无际,可见自力必不可少。再说,自力上要出现的信愿行难道不需要量吗?如果没有量的积累,轻飘飘地念两句就能往生,就应该所有念佛人都往生。如果结上缘就能很快往生,为什么有些待到他世方才成熟往生果?由此表明,往生是有量的要求,不是撒下种子就必定全部开花。

要想让自身具备到量的因,就要具备胜解、欲、精进,以自己火热、红通通的心,无比真实地愿求往生。如《往生传》中那些出家在家、士农工商、高低贵贱、智者愚者等人,他们的各种身份差别悬殊,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信切愿。当然,信愿也分很多等级,总的来说,都是下决心“我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如同男女的爱恋有真有假,如果是真心的,他可以很朴素,也从来不说什么甜言蜜语,但心里是真的爱你,这一点不会虚假。如果他心中另有所爱,只不过应付应付你,虽然可以说得漂亮、做些表面功夫,但根本没有真心的这种关系在缘起上已经完全虚假。我们以此对照净土法就不难清楚地了知:是不是有真信切愿,关键在于对西方净土的热爱程度如何,用佛法的语言说,是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胜解和愿;如果有信愿摄持,就必定会发起稳定的净业修作。

过去,天台山国清寺有个小和尚念佛境界很高,每次念佛,周围环境的风、雨等声音全是佛号声,但后来他却自杀了。先前不断地念,由于念心所发展猛烈、相续不断,这股连绵的力量使意识里出现的都是佛号;由于没有信愿,所以结局悲惨。又有人念佛时拼着一股劲,内在的信愿行却没有如理发展,有时是为了竞赛,或者在某个道场、某个法会里想要念出一种数量、声音来。他是受名利心驱使,或者以执著心、躁妄心去念,结果念出一些幻觉、魔境。这些也都是少有信愿摄持,导致方向出现偏差等诸多问题。又有人一生念佛,临终突然起嗔心、起邪见,马上退失信愿,别人以念佛提醒,他还特别心烦,不让别人助念等。或者稍微吃一点苦头时,发现内心根本不往阿弥陀佛靠拢。

另有个往生传记,讲明朝的闻启初居士念佛相当有水平,生病时还很坚定地说:“我应当直接往生净土,这点病算不了什么。”然而临终时业障现前,精神错乱,控制不住。但他信愿的力量很强,关键时刻直接到佛前燃臂忏悔,向佛哀求了一整夜。面对这场真正的考验,他生起强烈的忏悔心,才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往生。也就是说,在往生这条路上,自身的各种业障、烦恼、习气等会现前阻碍,我们切不可把往生看得太简单。如果真实的信愿没有在内心充实起来并再再串习到量,往生是没有保障的。

  

由前行精修出离心

所以,当思维难遇教示正道的殊胜善知识的道理,以及暇满难得的情形,得则义大的情形。又要思维:此暇身也是不常住的,而为无常变易之自性的道理;此人身又是如果未入于积善累德之正轨的话,就要被恶业之力他自在转后,连续不断地取恶趣的生。进而思维:在那种阶段除了苦难受之外,得不到机会修解脱方便之正道。又思维:假使以久远之前积集的善业力一二次得到善趣,然而彼中如现在般时时积集又积集不善业后,连生善趣的机会也无有,而须在恶趣中永远流浪,是会这样出现的,还有较此更大的恶事吗?

“所以”,意为如果没修好欣厌二心,决定会落入上述表面化的状况中。如此一来,由于没有信、欲、勤或者信、愿、行的内涵,只是以一些非常肤浅甚至颠倒的认识,毕竟不可能积累有力量的、能成办大义的因。以此缘故,首先思维前行引生出离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思维呢?其中有别有总。“别”,指对于每个部分,首先由闻思发起定解,之后分项进行思择修,在每一处都达到一定的量。“总”,是指把依止善知识、暇满、无常、业果、生死苦等串起来思维,最后就能对于轮回退耽著心,对解脱生希求心。继续加强它的量,一次又一次地发起,达到猛利、恒常、相续的地步,就可以管制自心不再欣恋娑婆世界,而是一心求取往生极乐。在猛利的信愿摄持下,任做一分善根都能成为具力量的、实现往生的因。这正是我们需要修证之处。

此处简要地按照大师的理路做一些解释,具体各方面的修法还需结合《大圆满前行》或《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首先思维:跟能宣说大小乘圆满道要的殊胜善知识值遇其实非常困难。这是一种因缘事件,从自身来说,必须得到人身;有相当的信心和恭敬的善根;有缘遇到具足戒定慧、通达经教、具有悲愍、又能精勤说法等,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说具足十德,或者最低也具足十德的八分之一的殊胜善知识。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恭敬,见面也如隔山,会失之交臂。然而,我们这一生最多只是个善恶夹杂的人,说的不好听,也有很多狐疑不信、骄慢不恭敬或者懈怠等心态,不算具有上好的弟子德相,只有少许的信心、恭敬等等,与善知识有一分值遇其实都非常困难。同时,善知识有能力给我讲解发展菩提道最终成佛的一切道的主体和支分,这在人间也是稀有少见。所以要把握目前这非常难得的机会。

把握机会是要修学什么呢?要修学的是最大意义的解脱、成佛之道。从暇满难得开始思维,并进一步认定、跟随善知识来修学圆满的道法,特别是即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

暇满人身无论从因、喻、数量哪一方面观察都是极其难得。因上是以持五戒等作为根本,以上供下施等积福作为助伴,还要跟清净的发愿结合,才能得到人身;在修法上有机会、有条件的暇满人身就更为难得。观察自己或别人生起的善心和恶心的比例,也会发现恶心、邪行非常多,而端正的心念、品行特别少,因此,为什么是“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珍惜此身,就一定要好好地用它来修行,特别是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来解决轮回这个最大的苦患。

又可以从数量上观察。地狱有情非常多,跟饿鬼相比,前者是夜晚的繁星,后者是白昼的星星。从下向上界层层比较,会发现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状况。最下层的地狱众生多得不得了;得到稍微高级一点的饿鬼身都很困难,或者说饿鬼身非常稀少;再上层的旁生身就更加稀少,因为旁生相对饿鬼来说,所依身算是好一些;再往上相比人天善趣身,后者就更是极其稀有;人类之中能生中土、具善根、信圣教等的暇满身就更为稀有,可称是“人中珍宝”。这些是从果呈现的数量差别上来观察暇满人身的珍贵。

或者以譬喻说明。人身难得的程度没办法用我们目前的大数量来表达,只有用盲龟值木、壁上撒豆等譬喻,才能表达它的难得。盲龟在海底每一百年上升一次,要碰到茫茫大海里随风漂荡的小木轭,又正好钻入中间的孔窍中,难度可想而知,或者说几率实在太低。我们应当如是次第思维人身难得。

之后继续思维:我已经得到如此难得的人身,能用它来成办什么呢?也就是需要思维并认识到人身具有大意义。如何具大义呢?凡是现前增上生、究竟决定胜的一切道,都可以用人身来修持。人身具备很大的修行能力,以根身、智能、周边环境等条件,使所依人身可以发起出离心、受持别解脱戒,或者发菩提心、受持菩萨戒,还可以修定、修慧等等。思维到这些,不难感觉暇满人身确实具有极大义利。

进一步还需要认识到:我这个暇满身不会常存,它只是以有限的善业力在此世短暂的显现,就像空中忽然出现美景,几分钟后又乌云密布那样,人身也会很快失去。此处应当结合思维无常变易的道理,也就是通过“三根本”等来思维:我决定会死亡,何时死亡并不决定,死的时候其他都没意义,只有法是后世道路中的依怙。由此,对于末世死缘众多、死期不定的状况发起胜解:生命如同广场中的一盏油灯,风随时都会把它吹灭。

假使没有以此难得人身趋入积善累德的正轨,没有走上断恶修善的路并努力修法,它会很快失去。一生如果只是在自由意志、颠倒个性的支配下生起诸多烦恼、造下诸多恶业,甚至在一天当中造下的恶业都非常多,如此不断积累,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流,在临终就不可避免地会被它淹没。

当然,走行善的轨道很不容易,必须对业果具足深忍信才能摄持自心依照因果律规规矩矩地取舍、行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品德的善人。可是,即使降到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发展仁义礼智信容易吗?我们自由任性惯了,烦恼习气特别重,如果没有好好思维业果,结合佛开示的大量公案对恶趣生起畏惧心,又怎么会止息恶行呢?如果没有对善趣发起欣乐心,又怎么会行善呢?没有生起对业果的深忍信,怎么可能一直规规矩矩地行于正道呢?

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如理行持,临终必然会被恶业的力量牵走,不得自在。“他自在转”,是指彼时身不由己,恶业的习性力量会突然冒出来,而且非常强大,于是自心就这样被卷走。也许是将在恶趣中连续不断地受生,其中,地狱众生就是在亿万年期间不断感受惨烈的剧苦,苦不堪言。如果人类看到地狱景况,很难不被吓晕过去。从地狱出来,投生到饿鬼、旁生当中造恶,之后又会下堕,导致千佛之后还没有脱出,乃至多少亿劫都仍然沉没其中,很可能是这种状况。每一想到恶趣时间漫长、痛苦剧烈,都会令人感觉太可怕,堕下去就不得了。对此,不妨结合《念处经》三恶趣的章节逐个去观察、思维,直到从心底感到害怕,才不敢再造那些恶业。

再思维落入恶趣的状况:除了极大苦痛逼迫自身之外,丝毫得不到机会去修行解脱方便的正道。如今我们自由自在,不缺法宝,资具受用等也都可以得到,一旦堕入恶趣,情况就大为不同,即使是安下心来思维一分钟生命的意义、善恶因果等也做不到。因为痛苦铺天盖地,内心根本无法安定,如同三百把利刀同时刺杀身体,哪里还来得及思维?如是漫无边际的恶趣重苦,真是世上最大的刑罚,千刀万剐、遍体鳞伤都无法形容。

接下来思维:经过了无量劫,终于从三恶趣大牢里出来,幸好有过去的一点善业成熟,感得一两次善趣。但那时也许投生到东胜身洲、西牛货洲等,即使生在南瞻部洲,如果是在法灭后的黑暗时代,自己不知善恶取舍,岂不是一样会造恶下堕?或者即使世上还有佛法,但自己生在边地或者外道家庭,整天听到的是断灭论、自由论、享乐论等,从小被熏染得一塌糊涂。如此一来,可能一生都是执持邪见,丝毫也不符合因果善道,没有一点善的气氛,当然决定会再次堕入漫无边际的恶趣中。

有人说:我可能在有佛法的时期出生,生在行善的家庭,不受很多染污,我肯定会继续修行的。

但要知道,即使修行,大概也跟今生差不多。我们往往说在修行,其实内在的颠倒机制非常强大,邪见、自以为是、狂妄、骄慢、自私、竞争等等,颠倒的心态一大堆。虽然有着修行人的外相,碰到事情却还是一样地起贪嗔痴、起邪见,一样地失念、不负责任、任性胡为、自以为是等。在这边造一些恶业,在那边又造一些恶业,恶业积而又积,似乎实在管不住自心,也根本没有修行的力量,若干年以后没退步就算幸运了。正面力量和负面力量到底哪个更强大呢?内在安装了如此庞大的集谛系统,烦恼习性如此深重,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旦碰到境缘马上出现的是颠倒想、颠倒作为;正面的归依三宝心、对业果的深忍信等,还需要很大善根、非常努力地修集因缘才能发起。我们必须考虑到:情况不妙!如果那时候因缘欠缺,没遇到善知识,听不到法,没有人整天叮咛嘱咐,也没有如钳子一般的东西来摄持自心,岂不是全完了?最多做一两世人就彻底堕落。

假如生到天上,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人同样管制不住自心。比如,欲界天放逸太大,如同做着一场美梦。之后,绝大多数又要堕入恶趣。这些众生来善趣走一次,马上又落入恶趣深渊,什么时候才能爬出来呢?

由此可知,轮回当中一定会出现在恶趣里长久流浪的结局,一波接一波的苦难难以止息。那种状况不是人间流浪街头,乞食为生、饥寒交迫等可比的。在人间讨不到饭虽然会有一点饥寒之苦,但忍一忍,饿一两天又能找到残羹剩饭,吃完了晒晒太阳、睡个懒觉,可能感觉还挺乐——因为不用辛辛苦苦地上班或打工。可是,在恶趣里流浪就不得了,那可是长劫的漂泊。不是刀山剑树,就是油锅火海,整日痛不欲生,或者连一口水都得不到,那些苦我们能受得了吗?真是无穷无尽的恶梦!轮回如此可怕,还有比它更恶劣的事吗?世上最大的苦患就是轮回!

 

思维之后了解到,由有漏惑业力所生的一切高高低低的生,唯一是苦的自性,而不会超出。了知后,对于轮回退耽著,对于解脱励力求,要做到尽量生起这么一个。对此须要精勤。 

思维以后做总结:凡是由有漏惑业的力量所生的高高低低的生,只会是苦的自性,不可能超出。我们可以给它定性:轮回从上到下只有一个结局——永远陷在苦中。即使一时乍现好相,也必定是骗局,而不是乐的自性。如果是真正的乐,就不会变苦,而这些看起来的乐事倏尔又变回苦,表明超不出三苦的自性。轮回中的所有乐都跟苦相连,所有平静也都埋伏着苦因,最终都要被卷进苦而落入恶趣。这就是轮回的性质,我们何必再为它动心呢?毕竟,苦性不是众生追求的结局。

如是充分了解之后,在对轮回退耽著、对解脱励力求的方面就要尽量生起、再再地努力。如果欣、厌两种心能够生起,进一步配合净土法门,我们就会一心希求往生,使人生唯一奔往净土,不再有第二个方向。一定要这样努力,才能发起往生净土的根本愿。

 

发菩提心

进而要依照次第作以下的思维:

“如是以轮回漂流为自性的诸有情众都是自己的母亲,具大恩德,思维彼等大恩的有情以轮回大苦逼迫的状况,以及远离解脱之乐的状况”——思维后,认为“老母有情之义利,我不能不办”。需要如此思维。

我们学习《念处经》以后,就不难逐渐产生具体、全面、完整的轮回观念。在人道的狭小区域外,下界有无边深广、充满血泪的恶趣,那是极其庞大的有情集中区,上界有优越崇高、充满享乐的天人。而且,有情以上升、下堕在不断地循环,即使以一时的善业力暂时生到上界,然而在引业穷尽时又翻堕下去。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稀有有情,是处在中间状态的短暂阶段。十方法界无量无数的三界有情都是在轮回大苦难圈里漂流不已。再将事和理结合起来,我们不难洞明苦谛与集谛或者惑、业、苦的循环链,详细一些,还可以明白从无明到行,一直演变到生、老死之间不断循环的流转。

“漂”意为无自在。有情一直无法解脱轮回的机制,再再地以我执起惑、造业、受苦,受苦时又起惑、造业等。他们始终不能窥破,进而截断轮回的缘起链,只能任由一个蕴身接一个蕴身地相续下去,这叫做“漂流”。

当发现浩大的苦性现实之后,有善根的人会发起菩提心。这又要从大悲心出发,而大悲的生长点是知母、念恩和起报恩心。一旦生起报恩心,紧接着会发起慈心、悲心和增上意乐;进一步观察到只有得佛果才能救度诸母有情,就会发起上求下化的菩提心。这就是愿菩提心的修行程序。

“自性”,意为绝对没有变动的定性。这种定性使得诸有情一直在轮回圈中漂来漂去,得不到寂静安宁,完全以苦性流转不已。这种三界所有有情的共性,使他们都要接受轮回中的无数苦难,他们的确堪称是“苦有情”。比如,无数的受生苦、无数的死亡苦、无数的爱别离苦、无数的怨憎会苦、无数的求不得苦、无数的希望破灭苦、无数的无意义追逐苦、无数的堕落苦、无数次饱受贪嗔变现的苦,以及无数次水淹、火烧、枪击等惩罚,还有无数种放逸、无数种陷落、无数种悲凉、无数种孤独等,这一切都是轮回大事件里必然发生的苦,是三苦连绵不断的必然情形,也是无量劫难以治愈的漂流恶病。

“诸有情众”表示无一例外,凡是以我执落入生死当中的生命形态,下至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从轮回的状况来说都一模一样。虽然以某种业力,在生死海洋里会冒出苦浪花、乐浪花,但这些只是暂时表相,从牵连不断的惑业苦循环、不断地发生苦、发生逼迫等的总体现状来看是一模一样的。整个有情界都无法逃脱这种苦难的状况。

接下来还要观察到,在轮回苦海里头出头没的到底是谁呢?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吗?或者是让自己生厌、不想插手救度的人吗?不是!这全是自己往昔生中的母亲。他们正遭受着极大的苦难,就如同被淹在洪水中一样悲惨、可怜,他们一会伸着手呼号,一会又被大浪击打而沉没,这其中的一个个全是母亲。

修知母,先要认定一切有情都是自己母亲的身份。我们需要思维:生死没有最初边际,所以我的受生也没有最初边际。我一生一生辗转而来,在生死里没受过的身、没生过的地方是绝对没有的,因此,没有众生不曾做过自己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等亲人。既然一切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等,如果我不解脱轮回,未来世还将做我的母亲等,由此发生知母的定解。

继而思维母亲的恩德。一般缘现世母来修习,会很容易发生念恩心,之后可以再推广到对父亲等其余的亲友、中等人以及怨敌,再对十方一切有情修念恩之心。缘现世母来修念恩,总的需要思维:一切损害都为我做救护,一切利乐都为我成办。自从我的业识投胎后,母亲在九个月零十天当中长久地护持胎藏,感受诸多辛苦;我诞生后,母亲对我非常慈爱,抱在温暖的怀里,用双手捧着来逗我、喂奶,用口嚼咬食物来喂我,以及为我擦鼻涕、擦屎尿,以各种方便毫无厌烦地养育我。饥渴时给我饮食,寒冷时给我衣服,匮乏时给我财物,好东西自己舍不得用,都毫无保留地给我。而且,这些资具都是母亲背负着罪苦和恶名,受尽辛苦为我求得。如果我生病或出现苦难,她宁可自己生病来代替孩子生病,宁可自己受死来代替孩子死亡,她完全是出于真心、用尽方法来除尽孩子的苦。总是尽自己所知所能,凡是有利益、能使我安乐的事都无不兴办;凡是我身上的损恼、苦患都无不费心遣除。对于其中道理,我们需要通过专心思维来发生念恩之心。

再思维:大恩母亲们所感受的苦难太多了。轮回无异于罗刹洲,母亲们都被罗刹鬼挨个吃掉;轮回又是臭秽圈,没有丝毫清净法;又是大刑场,是世上最恐怖的集中营,被苦难的鞭子一阵一阵抽打身心,没有任何空闲的机会。轮回的无边际苦一个接一个地逼恼母有情的身心。

他们离解脱非常遥远,一直都处在愚昧的状态中,不知道业果和空性,时时出现有乐的幻觉、有“我”的幻觉,然后“我”要去抓取乐,要拼命求取。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他们走上制造痛苦的路,结果一次又一次悲惨地落入三恶趣的火坑中。有些虽然了知一些因果理,但不明白无我,仍然为“我”追求上界安乐,他们看不透轮回中的巨大假相。即使通过积累一些善业而生入天界,尚未脱出生死的缘故,福报耗尽时又会掉落下去。从后边际恶、终归下堕来观察,它们全部远离了真实的安乐,并未得到解脱。

由此认定,无量无数母有情的处境都是纯苦无乐。虽然想求乐,但丝毫得不到真实的乐;虽然想避苦,但各种苦接连不断地发生,所罹患的生死癌症一直不见好转。

“老母有情之义利,我不能不办”,需由多方面观察而发起此心。首先看到母有情们的现状,是没有任何真实乐,完全陷在苦海中,不断受到种种苦的逼迫。对于他们的情形,可以从见、行两方面观察,见如目,行如足,我们以形象化的方式思维:无数的母有情都在极其险峻的悬崖上行走,他们没有眼目,见不到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正道;走起来一颠一蹶,冲动地随着无明的力量,不断起惑造业,各种错乱的冲动使他们纷纷走向生死和恶趣的悬崖。

还要思维:母亲除了期望孩子来救护自己,还能期望谁呢?我不从险难处救度母亲,又要把母亲推给谁去救度呢?我不能不去成办母有情的义利。

更何况,诸佛的法规就是要救度诸有情。母有情孕育自己,生产后又含辛茹苦地日日乳哺、抚养等等,对我有大恩德,现在母有情处在如此悲惨境地,如果舍弃他们于不顾,对于下等人来说尚且不应理,何况我是想随顺佛法而修学的人呢?如果不去成办母有情众的义利,就违背了佛的法规。最后下定决心:我不能不去成办这件事。

 

虽然诸有情的义利需要由自己来成办,而自己现在连一个有情的义利也成办不了,哪里能圆满地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呢?是故,能圆满地成办一切有情之义利者,唯佛而已。而我未得佛之果位,作不了圆满的有情义利,以此缘故,唯一为利一切有情,为了证取佛之果位,需要发起这种观念的菩提心。 

进一步由观察母有情众具苦而起悲,观他们乏乐而起慈,再发起心力来由我一人承当,将一切母有情安置在真实安乐之地。

如何能给予母有情义利呢?如果仅仅给予生死中的福乐,其实这一切无不欺诳,最终都会落入苦中,所以根本不理想;如果仅仅把他们安置在小乘果位,没有完全开发自性所具的无量功德海,得不到地上菩萨乃至佛之间的功德,自己就不算尽到心。因此,我要把一切诸母有情都安置在不住轮涅二边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才能真实成办诸母有情的义利。

之后,又要从证取果位一分思维:以我现今的水平,连一个有情的义利也办不成,怎么能圆满成办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数三有诸有情的义利呢?能够圆满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唯有佛陀。无余开发法界心的缘故,一切众生都在他的心中,如观世音菩萨般,以圆满的智悲力,以一切种智遍照一切众生的根性、意乐、因缘等;以同体大悲对一切众生没有丝毫舍弃,犹如慈母对待独子;以无碍的神力,应一切众生的因缘周遍转入,给予众生增上生和决定胜所有利乐的事业方便。只有证得佛果,救度众生的能力才达到最高,才能相应众生的信心、因缘恰如其分地普作救度。而且,每一念间都可以在法界的尘尘刹刹中现无数化身,摄持声闻缘觉、小乘根性以及下至地狱上至天界的凡夫等不清净有情;又能出现大光明报身,摄受地上菩萨这些清净圣者,能在一念之间周遍转入无量无数的利生事业。再者,不仅以一音声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而且以光明乃至化现各种器情相等都可以摄受有情。也就是说,圆满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唯有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世尊,因为他已经现前一切种智。

自己目前并没得到佛的果位,也没办法圆满成办有情义利。低位发心的人连一个有情的义利都办不到,对于初发心菩萨,只有迅速升进,譬如,登地以后就能十分方便地成熟诸多有情;到了八地,无分别智自在,更能利益无量有情;再进一步,方便、愿、力、智诸波罗蜜多成满,利益众生的能力也越来越不可思议;最高果位的佛则能相应法界一切众生的因缘无碍遍转、普作利益。

由此可知,如果我只停留于空发悲愿而不励力求果,就根本无法做到救度众生。因此,唯一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一定要证取佛的果位。如是发起为利有情愿得佛果之心,叫做“生起世俗菩提心”。要想真正实现大愿,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精勤修习。

 

认定由易行道圆成佛果

成佛的法道有多种,我们就要从中抉择成道的缘起差别。在秽土成道难、在净土成道易,心中对此认定后当然会发生决断,确定唯一行持往生净土成佛的法道,并发起净土三殊胜的修行,比如,修集任何善根都以往生净土为等起摄持自心,做完以后再以此祈愿回向等,如是由欲的力量使一切善根全部成为往生正因。

对于在净秽二土成道的缘起差别,又要从成佛的因以及此因在两土成办的状况来作抉择。佛果是无量功德海的自性,不是由一分因、一分时来成就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诸多个无数劫中勤修福慧二资所摄的无量因,就不可能成就佛果。然而,在净秽二土中成办成佛之因的状况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师、身、寿、友、顺逆缘等状况上做衡量。观察时会发现,在秽土积聚这些因缘非常艰难,染污缘的力量太强,难以出现修法顺缘;在净土积聚这些因缘就非常容易,一切现成,会极强、极快速地积聚成佛之因。由此认定:在净土修行易、成道快的缘故,为了成就佛道,一定要通过往生净土来积二资粮。如是确立净土成佛之愿,将会出现结合净土法门的出离心、菩提心。

以下我们依循西琼尊者的理路一分一分地抉择,在每一分上断定以后,合起来就会引发定解。

 

为了成办有情之义利,我要成就佛之果位。而佛之果位是无量功德之自性,是故,成办彼者的因资粮也是仅仅由一分因、一分时来修,是不成就佛果的。是故,对于甚深般若见分的修持——智慧资粮,以及广大方便行分的修持——福德资粮,此二类因,若未在多个无数劫的时期中不间断而精勤的话,不成就佛果。

佛果是无量功德的自性,成办因或者资粮,单单以一分因以及一分时并不能成就佛果。达成果位需要积集无谬圆满的因,因有错谬当然就无法实现果,就如同挤牛角无法流出牛奶或者蒸沙无法成饭一样;因不圆满也不能成办,譬如,种子、水、土、阳光等各分因缘具足才能生果,任一因缘都不可或缺。

成就佛果的无谬圆满之因包括福慧资粮两类——广行和深见,或方便分与般若分。其中,以般若证体即了达离一切戏论的甚深法性不二,它超越了言诠和思维所及的范畴。深见能使我们了达法性、开启智慧眼目,能摄持自心不违三轮体空,不著相而修行,并引导一切行趣向一切种智果位。所谓的行或方便,是证体以后发出的无量无边波罗蜜多的妙行或妙用。从体来说是不二、离戏,所以是甚深;就用而言是无量无数的行为海,所以是广大。菩提道上两者并运,是以般若眼为导来摄持行为的足,趣往一切种智果地。由于般若证体不住三有边,又无碍起用不住涅槃边,因此终会达至不住有寂二边的一切种智果位,出现甚深的法身和广大的色身来遍摄一切有情而普作利乐。总之,必须由般若与方便或见行两分的修持,修持圆满的慧资粮和福资粮才能成佛。

按一般成佛的法道来说,需要在许多个无数劫中不间断地精勤修习才能成办。没有正确的方向、见行两分的配合,以及历经长时不断地修集圆满,就不可能达至无上果地。

我们可以把成佛的法道分成两类:一、在秽土成佛;二、在净土成佛。此处“净土”特指凡夫容易往生的极乐世界。

在秽土成佛会有多困难呢?这一点需要从因缘来判定。如果因缘容易积聚,就叫“容易成佛”;因缘非常难以积聚,就叫“难以成佛”,但并非不可能。有志者衡量自身的状况,再观察到难行的程度,就可以完全抉择:我要选择易行道成佛,我要一心趣往极乐世界。

 

是故,以惑业力无有自在而受生不清净秽土,如我这般人,遇大乘之上师难,得到能成办大乘道的暇满身依难;即使得到,寿命也短暂,法上的违缘恶友多、顺缘善友少,由往昔恶习气的势力,法的意乐难生起、颠倒的意乐多生起等。思维任何方面,也是学菩萨行的因缘极为微弱。

如果选择在秽土成佛,由于自己还是凡夫,虽然目前身处善趣,但要取得一切种智的佛果,必然要经历多生来不懈修持。以惑业的力量无自在地受生于娑婆秽土,自己能不能长期不退、圆满地积聚成就无上佛道的因缘呢?我们必须理智地衡量。

西琼尊者从师、身、寿、法上的外缘内缘等重要方面引导我们,让我们认清在秽土稳定、快速地积聚无量的成佛因缘非常困难,继而由因推果,得出在秽土成佛是难行之道。

首先,在秽土受生,一切道的开展都依于大乘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指点、摄持,就没办法走上法道。出离心、菩提心、持戒、修定、长养智慧等佛道的一切功德,都是在得善知识摄持之后才会在心中发起。然而,遇到具足德相的善知识也需要行人自身具足善根福缘。如果哪一生受世间习气染污,迷惑颠倒严重,就会出现善知识当面也不识、遇到也不敬的情形。如古德所说“三世冤”的状况,这一世依靠佛法修福,下一世做国王、大臣、富豪等高层人物,心非常骄慢,值遇不到善知识,再后世的果报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者,圆满地成办大乘佛道需要具备上好的身依:相貌端正、有威德、有力量、财富广大、众人信服、具丈夫身等等。如此才有大心力、大智慧、大福德、大眷属等来成办广大的大乘道。经中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也就是以持戒、修福、发愿三者结合,才能得到有暇修法的人身,而得到修大乘道之暇满身依的要求更高,福德、善根、发愿等都要积聚一定的量才能出现。

即使获得如是身依,寿命也非常短暂,多少年一晃即过,能不能修法成功还需要观待内外缘。尤其受生浊世,在此娑婆秽土的末法时期,过不了多少年就会进入法灭时期。末法时期的整个环境非常糟糕,处处充斥着修道障缘的恶友,包括邪的言论、思潮、时尚风气等。修法障缘的力量非常大,接触到的几乎都是退缘、染污缘、自染染他之恶缘;能提携自己踏上法道的道友等其实非常稀少,何况自己缺乏善根或恶业现前时,更是难以感得顺缘善友,即使遇到,很多只是认识而已,大都无缘亲近。

再观察内缘方面,过去种下的恶习势力非常大,对佛法的意乐难以生起,颠倒意乐却常常产生,比如邪见、疑惑、骄慢、愚痴、放荡等。我们往往是要么自暴自弃,要么铤而走险,要么狂荡而为,要么随心所欲,要么消极不振等,颠倒意乐像雨点一样密集,不断地在心中现起。

如果遇到非法方面的逆缘、恶友、恶言论等,与自心的恶种子结合,就会生起很多与法相背的心态、烦恼、言行等,从道中退转。

衡量下来,无论从哪方面看,学菩萨行的因缘都极其微弱。因上是有一些,不能说没有,但是太稀薄、太差,而且不能持续,很快又会落入恶因缘当中,怎么能成办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呢?很难。由于师、身、寿、友、意乐等多方面的因缘都非常微弱,果上就必定难以积聚,要圆满智慧福德或者深见广行两方面的资粮相当困难、相当缓慢。总之,择取秽土的受生来完成佛道确实困难。

 

是故,如若能取到清净刹土如极乐世界的受生的话,以上师阿弥陀佛的大悲及二资粮之力,恶趣及苦受连名字都无有;法的教授不缺乏,而由演说教授的增上缘——一切情器的作业而来;以及得到无量寿,直至成佛之间,无死而常住等;以及是具足神通之所依故,每个刹那都能圆满成办众多利他。以此之故,得到如此的所依后,能持彼所依的话,每个刹那都有积集二资粮的大力量。

所谓“净土”,“净”即清净,与杂染相对。以惑业苦为内涵的国土称为“秽土”;没有惑业苦的国土称为“净土”,纯粹是无漏清净相、能助显实相相,一经往生再不会生起任何烦恼、业、苦,能于大菩提道得不退转。不断地显发清净相,最终越来越清净,直到二取永亡,彻底现前本性清净,所谓“净土”就是具有如此功能的缘起之地。其中,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所建立,超越十方其他刹土,达到了远离诸苦、唯受诸乐的地步,故称为“极乐”或“大乐”。“受生”,即取受在净土所出现的蕴。其中,“生”指死有、中有、生有当中的生有。“受”,是指由于自身的信愿行与弥陀悲愿力和合,在净土获得一种新的生命。

我们可以将净土与秽土进行对比观察。也就是首先观察极乐净土环境如何?有六道吗?有苦吗?缺乏正法吗?师、友的状况如何?寿命的状况如何?身依的状况如何?以此等因素再去确认成办资粮的状况如何,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净秽二土的差异。

应当了知,国土的根源是上师阿弥陀佛的大悲和二资力量。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三类所摄而显现的无量无边庄严海,都是圆明具德、无漏安乐的自性,是摄持众生心还归法界本源的自性。

国土也并非轮回界,由于阿弥陀佛的力量,哪怕五逆十恶的凡夫,被摄持到极乐净土之后都不再有丝毫的六道苦。

同时,诸如风雨寒暑、荆棘砂砾、丘陵坑坎等的器界苦,不必说事实,就连名字也没有。再者,有情根身的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等,也是连名字都没有。总之,彼土是三苦永无,没有逼恼身心的苦受,也没有变灭衰坏的坏苦,也没有成为苦因的行苦。

极乐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国土”是总名字,以此所摄的国中一切现相都不会衰变。如来现证果位时,刹土随即自现,下至一花一叶都没有最初出生、中间增长、最后枯萎凋零等相,它是一成一切成,是无漏法顿时圆满而出现,当然绝对远离坏苦、无有衰变。一旦生入此无漏界中,就转为清净蕴而不再是造苦的机制,不会再从中出现生死苦,所以绝对不是苦因状况。而且,不会再取轮回生处的蕴,从此彻底断除轮回的流转,断除行苦。既然三苦永无,当然就是诸乐常存,且此“乐”是无漏乐,并非与苦受相对的乐受。

此净土界的法缘如何呢?法的教授从不匮乏。如净土经中所说,处处法音宣流、灵鸟、风声、水声等都在宣说佛、法、僧、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乃至慈悲喜舍声、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声、苦空无常无我声、六波罗蜜多声、无起无灭声、甘露灌顶授位声等等,都在宣说圆满的佛道妙法。如此一来,耳目所接触的无非是法的助缘。不但阿弥陀佛和诸上善人——清净海会菩萨是法上的增上缘,国土器界方面,光明、甘露、妙触、音声等,也全是法的增上缘,见闻忆触都能增益无量菩提善根。也就是说,彼土只有进缘,没有退缘。

再者,彼土寿命无量。一经往生净土,从莲花中化生,就得到清虚之身、无极之寿、金刚那罗延力,不再有死亡这回事。从此只进不退,毕竟成佛而后已。

成办资粮还需要观待身依如何。净土的所依身是极其殊胜的身依,具足极广大的大乘五神通等,有开阔的天眼通、微妙的天耳通、广大的他心通、速疾的神足通等等。每一刹那都能化现在无数刹土中上供下化,成办各种利他事业。

以此缘故,如果得到或受取净土的所依身,就能在一一刹那中具有积集福慧二资粮的极大力量。比如,触及净土妙相的当下能使诸根清净、无诸恼患、得不退转,从而成办慧资粮。风吹在菩提树上传出各种微妙法音,国人听到就能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等等,在成就慧资粮方面非常迅速、有力量。再者,在十方刹海诸佛面前闻法,得大教授、大加持,使人深彻了达实相的见解力量越来越增强、开展,在世俗缘起方面,也会开出了达无量无边差别相的妙智慧,如是对于契合胜义、世俗而无误抉择都产生极大的力量。在极乐世界的一个小区域里,可以显现出十方刹海的各种苦乐、善恶情形,使国人了了分明地现见。而且,极乐净土是妙观察智所成,无量法音宣流,让人丝毫不谬地明见无边差别相,进而成就大智慧也是理所当然。再说,修积福德资粮的方式无非是上供下化,到净土后能够以意的变化或者弥陀加持,随心出现供养具来呈供诸佛,或者到无边的世界海、生死处,化现各种同类身来利益众生。如此有力地积累福资粮,当然使普贤的大行之海能够速疾完成。

衡量之后不难了知,在秽土成佛就如同蚂蚁上高山,道路崎岖,爬行缓慢,又如同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忽然刮来一阵恶缘的风浪,它就被颠覆而沉沦。在秽土的各种退缘使得修行难以接续,今生刚修一点就死去,不知道来世转生何处。即使万幸得到人身,因缘也非常杂乱,各种障碍的因缘使人根本无法完成修行。对此,不难明白所谓“鱼子庵摩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期结果少”,或者说,在秽土成道简直是“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相比之下,在净土成佛就非常容易,凡是往生者皆能圆成佛道,“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多到要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这样大的数字去计算。到今天为止,十劫以来,在净土里成道的菩萨如海如滴、如尘如沙。去彼国土者相续中的佛功德法被迅速开发而直线上升,直至他们全数成就。尤其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开发心性以后,更是进入圆顿道的境界,时空转变,念劫圆融,广狭自在等,极其不可思议。上文当中以果推因,表明无量功德自性的佛果必须有无量时、无量因的修持才能成办,然而,生入净土开发心性以后,无量时就摄在极短的时间中,却能含括无量分因的修持。因此,往生净土不难一生成就。

往生净土在三大关键点上都能迅速跨过:一、解脱;二、登不退地;三、成满普贤行海。

首先,获得解脱最多只需三、四十年。如果以三十岁念佛开始算,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修行,临终得佛慈力接引,当即超出轮回大苦流,顿时成办解脱。

其次,登不退地也不难。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判定有易行、难行两种道。菩萨在秽土无佛之世,由于因缘杂乱、善根微弱、恶业力强,要得不退转非常困难,必须犹如陆地徒步般艰难、渐次地前行;往生净土,由于没有退缘的缘故,当下达至不退地,没有一刹那退堕轮回、退入二乘、退向虚妄分别的可能。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一经往生就圆证三不退,位不退不堕生死,行不退不堕小乘,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因此,往生净土是取证不退地的捷径,只需三四十年便可达成。

再者,能迅速成满普贤行海。在《普贤行愿品》里,宣说了如来不可思议大功德海之后,普贤菩萨进而说到,应当修行十种普贤广大愿王来使它成满。然而,愿王的境界十分圆融、广大、无尽、深细,一个博地凡夫哪里能轻易达到呢?普贤菩萨宣说通愿以后开示圆成的捷径,引导华严海众一致导归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行愿,这在长行和愿颂当中都清晰可见。而且,普贤菩萨以身作则,比如“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等等。怙主法王也教导我们把握净土的心髓大愿:祈愿一切与我结善缘和恶缘的众生,不必等到第二世,现生临终就无障碍见佛,随即往生;一经往生就得佛授记;得佛授记后迅速圆满智悲力大用。法王与《行愿品》所说相同,愿以广大的智慧力化生在十方无数刹海中拔济一切众生,让他们发菩提心,速得往生极乐世界,即所谓“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可见,心髓大愿和《行愿品》的愿只是一者略,一者广,心髓愿是法王在要诀上指示四句话的发愿,是让我们认定这条大愿之路。

 

再观察三缘起链

是故,大乘行人无论如何要争取到极乐世界的受生,此义为合理故,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对往生极乐世界之事实修。 

这又是“信、愿、行”三连环,或者“胜解、欲、精进”三连环。大乘行者是苏醒了大乘种姓的补特伽罗,他心量大、愿望大,具有大慈、大悲、大忍、大力等素质。他思维轮回过患后,体察到一切母亲沉溺在苦海中极其可怜,没有丝毫真实安乐,无数苦一个接一个地逼迫自身,对此产生不忍而发起悲心。由于心量广大,普缘法界一切众生,担当起将他们安置在究竟安乐无上正等正觉果地的重担,并发起取证无上菩提的志愿,故称“大乘行人”。

这种人必然会考虑如何才能成就佛果,并慎重地观察在秽土成佛和在净土成佛的难易差别。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是无数母亲都等着被救度,哪里能延缓成道的过程呢?哪里能不利用最佳助缘呢?观察后发现,受生在任何刹土都不如受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了成就十方世界中独一无二、极其胜妙的国土,建立大愿海后,在无数劫中积累无数资粮,所成就的国土是无数精妙的总汇、无数功德的海洋,其中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助道因缘。观察两土的差异,继而深思熟虑,就会发起胜解:我越是想利益众生,就越要往生极乐世界;越是想快速成道完成普贤行愿,就越要尽快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想成佛利益众生的大乘行者来说,无论如何都要以勇猛的欣求心争取到极乐世界受生。这不是为自己一人求解脱,而是发起大心肩负重担,为了完成利益整个有情界的事业,义无反顾地希求在往生后迅速修集功德、成满智悲力的大用。对于自身道路的抉择方面,净土受生成了最关键、最重大的一环。一旦观察到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是让自己完成佛道或普度众生的最大、最不可思议之助缘,就不难下定决心,发愿往生。

其中,“大乘行人无论如何要争取到极乐世界的受生,此义为合理”,这就是“胜解”。“故”字表明是由胜解发生欲,发生精进。“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往生极乐世界”,是净土成佛之愿;“我也为欲成办有情之义利,应当对往生极乐世界之事实修”,则是从愿起行,由此真正走上净土之道。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内心发展的缘起,缘起真实得果真实,缘起虚伪得果虚伪,因此叫做“往生的关要”。

  

净土三殊胜

为了彼者,心想:我要趣入生彼的因——护戒及上供下施等此种彼种的善根的修集等,首先如此趣入。最终也祈愿彼等善根成为自他同生极乐世界之因。心作是念而回向发愿,极为重要。是故,心中当如是铭记。善哉!由老衲赤诚桑波向洛坚述说。

三殊胜的修法结合于净土法门,同样是要把握最初发心、中间实修、最后回向三个环节。

为了最圆满、最速疾、最彻底地成办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数诸母有情的义利,我必须往生到极乐世界来迅速成道,这叫做“发起净土菩提心”。为了成道就必须修因,修集一切能往生彼土的持戒、供养、布施等善根,以及它的中心要点——与阿弥陀佛相应,念弥陀名号、心咒等,这就是由愿带动行。这种决定行动之心生起,就叫做“等起”,以此缘起的最初位推动,自然会趣入勇悍修集往生净土资粮的行动当中。

集聚各种品类的善根时心住一缘,不散乱于其他,即是相似的无缘殊胜。再进一步,以认定三轮无有的智慧摄持,行善而不著相,即是初学者近似的无缘殊胜修法;当然还有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大乘圣者寂灭三轮相的真正无缘殊胜。

每一次修集资粮之后,我们都需要进行回向殊胜的修作,所集的一切善根完全为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而回向。这也正是法王净土心髓愿的内涵——让自他一切众生即生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全部成佛。

也就是说,“一门即普门”,把善根全部归于此集结门,以此集结门就可以迅速实现普贤行愿。因此,我们平时可以用所谓“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两句来摄持回向,或者念修整篇《普贤行愿品》,希求通过往生净土来实现普贤愿海。从要点来说,无非是成佛需要成满最极广大圆满的普贤大愿海,成满普贤愿海又需要透过往生极乐净土来实现,这就是普摄一切众生成佛的捷径。了解以后,每次都要以这种方式来回向,“一门即普门”的缘故,成就这一门,一切门都会成就,所有普贤行愿海也都会实现。

具有胜解才容易生起愿欲,以愿或欲就能规定方向,使我们在缘起上确定自己从今生一直到成佛之间,都要走这条净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