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普贤愿海法会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涅槃后的两千多年间,《普贤行愿品》在印度、西藏和汉地都广为弘扬,备受尊重,无论显密哪种宗派,都有许多的高僧大德护持、弘扬,更有无数修行者读诵受持这一法门。印藏两地的大小道场,无论讲经说法还是举办法会,都以念修《普贤行愿品》积资净障、印持发愿。而汉地的天下丛林、大小寺院,每天做功课也都念诵十大愿王,而且还被净土宗尊奉为净土五经之一。

普贤菩萨在经中以十法行劝嘱众生受持此大愿王,正如弥勒菩萨所说,圣法的一切修行或行为之相,均可摄于十种法行之中,因此,佛于诸经中也曾广泛赞叹。我们遵循诸佛教诲,共修普贤愿海,倡导大众缘大乘了义经典《普贤行愿品》践行十法行,由此所获得的利益必如经中所说:“果报唯佛能证知”、“一念一切悉皆圆”。

此次法会从2009年9月3日(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开始,共修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读诵

  • 为了让普贤行愿内化为我们自然的愿力,我们应当日日不忘念诵。在经过背诵以及每日念诵的不断串习下,经由相续无间断的渗透,普贤愿海终有一日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愿海。

  • 背诵是终身难忘经论圣教的最好方法,可以使佛经深入我们的识田,为未来世种下与佛结缘的种子。往昔阿难陀尊者正是由于前世成就了佛陀背经的功德,才感得多闻第一的果报,一听佛陀说法便能忆持不忘。每一次背诵,其实都是对自相续的一次教导,佛经里的话语就会自然在脑海里呈现,指导我们正确地发愿。

  • 念诵

    • 对以上发愿若因工作、生病等原因不能每日坚持者,可于短期内补齐。

    • 一年中每天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偈颂或全文(包含偈颂及长行文),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

    • 三年中每天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偈颂或全文(包含偈颂及长行文),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及光盘。

    • 尽形寿每天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偈颂或全文(包含偈颂及长行文),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及光盘和精装折本《普贤行愿品》。

  • 背诵

    • ​报名之日起6个月内背诵全文(长行文兼偈颂),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及光盘和精装折本《普贤行愿品》。

    • 报名之日起2个月之内背诵偈颂(约每天一个颂词),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及光盘。

    • 届时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检测大家的背诵效果。

二、听闻

人身难得,佛陀更难值遇,而以信心与智慧闻受正法,更是难中之难。所以,有听经闻法的机会,千万不要以为得来容易,人人都应生起难遇之想。否则,让自己的福慧因缘白白流散耗尽,一切可惜的事物之中,莫此为甚了!更何况,如《正法念处经》云:“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现在值遇如此殊胜的妙法,更是百千万劫也难遭遇的事情,我们当然更应该如理如法听闻这部《华严经》的精华。

1、闻法

  • 认真在上师、法师或辅导老师处听闻一遍《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 (含长行文及偈颂)或者仅仅是偈颂部分的讲记并圆满,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以及光盘。

2、观看讲记DVD

  • 如果不能亲临讲法现场,在家自学观看DVD光盘时,亦要做到断除三过、六垢、五不持如理如法地听闻。如法看一遍《普贤行愿品讲记》DVD光盘,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光盘。

3、阅读讲记

  • 以恭敬心、虔诚心认真阅读一遍《普贤行愿品讲记》,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

三、传讲

  • 佛陀曾经回答阿难尊者的提问时教诫:出定境界,两人所做的一切善法,以一人讲法一人听法的功德,在所有功德之中,最为无上、无与伦比。因为有佛法在你我他(和她)之间传递,教法才能住世;有闻思的教法住世,修行的证法才能有所依凭,才能在人们的心中生起和兴盛,荡开烦恼,根除痛苦,达至生命圆满的光辉灿烂。是否有佛法的规范讲闻,是所有正法的兴衰所系!所以,如《缁门警训》说:“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如今倘若能够使珍贵无比的佛法如意宝在我们的手里传递下去,就是对法身慈父的佛陀最大的尽孝!对于全力深入普贤愿海的修行人来说,首先应当急于寻求因缘实现如法听闻;听了之后,要多思维;思维透了,就会决定;决定法义,便可主动随顺串习;串习长久,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内在愿力。换句话说,讲解《普贤行愿品》更会让自己的认识加深、对普贤行愿愿文的内涵能理解得更准确。而且,随着对普贤行愿的内涵和利益越来越了解得清楚,自己的信解、欢喜希求的心等等都会得到提升。我们在因地是随着文句来串习发愿,如果所缘境都还不清楚,从心里发的信息很乱、很不到位,它起的作用就很难准确有力量。有条件能够认真地去讲解几遍《普贤行愿品》,对普贤行愿也就能得到很深刻、很具体的认识、了解,对自己串习普贤行愿,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 如果发清净心如理如法传讲一遍《普贤行愿品》全文 (含长行文及偈颂)或者仅偈颂部分,我们将提供精装版《普贤行愿品讲记》法本及光盘和精装折本《普贤行愿品》。

四、共修

  • 如同在茫茫黑暗中,一盏孤灯只有一点微弱的光亮;如果能点起千灯万盏,就能驱除黑暗、照彻夜空。同样,对于凡夫初学者来说,个人修持的孤灯太微弱,只有依靠团体举办法会或者定期共修的缘起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大大增上不可思议的功德,以数盏灯的光亮彻见夜空。滴水入海,同海广大。参加共修活动的每个同修,均可同时具足共修的功德利益。以一个人微弱的付出却换来无数人功德的总和,这样的巨大功德,如果我们凭个人的力量又需多少世才能完成呢?少用时间功用,轻易获得无比巨大功德利益机会,如果失之交臂,将是极大的损失。更为殊胜的是,届时我们会恭请本佛学院成千上万的僧众及高僧大德将共修的善根回向给每一个参与者,也回向给一切法界有情,使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善趣,究竟获得无上菩提。同时回向灾难消除、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人民安乐。大成就者的力量不可思议,此次共修请僧众和高僧大德、大成就者作回向,必能获得巨大的功德和殊胜的加持!

  • 如果以团体举办法会或定期共修的方式参加此次法会,请将有关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及姓名填写清楚,以便我们提供法本及光盘作为弘法利生的助缘。

五、讲考小组

1、讲的必要

  • 目前修学普贤行愿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很多佛友都是念完听完,也就结束。不知道如何生起普贤行愿的信念,不知道遇境逢缘时如何以愿力摄持自心。每天念修,也往往不得力,对普贤行愿信念不足。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呢?关键是思维不够,对普贤行愿各部分的认识及串习愿的方法不明了,导致不会有意识、善巧地运用。没有在各部分上具体落实,导致整体上也难得力、难生效。然而,现在的人们工作和生活繁忙,琐事分心,倘若缺乏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又很难摄持自心、坚持思维。讲解可以策励自己下功夫去一段一段地消化,以讲带动思维。有了思维作保证,对普贤行愿的信心和认识、对修持普贤行愿的方法,自然会生起和了解。否则,这一关始终难以突破。所以,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平台,让修学者都能有讲的机会。

2、讲的内容

可以讲整品经文,也可以单讲偈颂部分,或部份片断。

3、讲的要求

  • 讲考时,要吃准要点。整品经文的要点落在行愿二字;而行愿又落在无上普贤行愿的特点上;讲具体的愿时,一定要扣住发愿的主题,否则就会失去宗旨。同时,请以如实的心态陈述自己的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勿以表现自我心态,不知强以为知,胡乱发挥,妄下结论。

4、讲的方式方法

  • 甚深法义,暂时理解不到,就重复讲记和可靠注解的内容;理解之处,尽量依据自己理解发挥,并用自己的话来讲解。

  • 讲考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组成一个讲法组,由一个组织者,每次抽取一个人上台讲某个主题,下面的人一起听闻。彼此之间结对子,比如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一人讲时,其他听讲。一人讲完,再抽他人,轮番讲考。之后,每人发表意见,指出讲者不足、不对之处。这样人人有机会讲解法义,也都有机会思维、生起信心、希求心、胜解心等等。讲闻两方面的因缘配合好了,现场的交流气氛很直接,容易入心,产生很多转变心的作用,很快生效。多年不能改变的状态,可短期内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而且这是直接为实修打基础,认识深了、清楚了,修起来也会得力。所以,希望大家有机会和能力时,发心讲解。这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要修之法,取得一点认识,也是最有收获、最有利益的事。

5、讲的利益

  • 按这样的方式学习、讲解《普贤行愿品》,多讲、多思维,这些量上做到了,就会有好消息,对于实现“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极有希望。最终发起渴望仰求之心,将普贤行愿融会在自己心里,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程序,起到总指挥的作用。让我们的心逐渐地扩展,无限地扩展,出现普贤菩萨的行持境界,出现普贤的世界,出现无数普贤的愿和行为,一直推动,走到最究竟处。

  • 《华严经》是佛教的根本法轮,被赞为经中之王、经中之海,而《普贤行愿品》又是华严的精髓,内涵极其深广。在过去、现在及未来无尽的岁月里,在十方如海的世界中,曾经有、正在有、也将有无数的菩萨弘扬这一法门,我们也应当跻身这一行列,学习普贤行愿、修持普贤行愿、弘扬普贤行愿,并劝导有缘者同修普贤行愿。事实上,这是一切具佛性的有情都应当受持修习的行愿,是总集如海佛法、全面含摄菩提行的行愿。所以人人应修,人人应弘,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