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殊胜利益

第一章 随顺趣入的利益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此处是普贤菩萨对于十大愿王总结赞叹。

以上宣说了菩萨摩诃萨的十种大愿,一切支分于此无不具足,所有菩萨行海都摄在其中,广大周遍,圆满无尽。如果有菩萨能对这些大愿王随顺趣入,就能够成熟一切众生,他也同时在随顺无上正等正觉,并将成满普贤菩萨的一切行愿海。

随顺趣入普贤行愿的人,他的行为趋向从此具有深远的缘起。分别来说,会逐渐展开无边的普贤行海;总摄而言,包括众生和菩提两方面。一方面,他会在在处处做各种成熟众生的行为;同时,能直接趣向无上果海,于是很快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随顺趣入”,指如是决定、立愿、实行。也就是对于普贤行愿生起确然不疑的胜解后,按照愿文的指示,一一如量地建立大愿,并把它们推展到止于至善的境地。如是持续在心中随文作观,就是随顺趣入,也是我们当前需要修持的大法。

此中关键还是胜解信。一旦发起胜解,主动力就会自然涌现,之后才能荷担普贤行愿海,誓愿从今直至菩提果之间、在尽未来际的时间里,心心念念如是实行,真心趣入。这时才不再是旁观者,不是仅仅做一些评论、欣赏,而是已经成了自己心中的行愿海。由胜解的推动,确实有极大的希求、愿力,也就是所谓“深心渴仰”。他会心心念念立愿以及由衷地串习,使自心趣入普贤行愿的缘起中。一切过程都会非常主动、殷重地去行持,这是我们初步需要达到的程度。

也就是说,起初的胜解信一旦到量,信心和欲乐就一定会加强;如果胜解未被开发,信心的花苞将始终闭合。缘起的运转规则非常明显,只有在源头上用功才出现效果;否则无论如何下苦功,也不会凭空生起希求心。

小结

以上经过十番抉择,从方方面面展开论述,力求更深、更广地开发见解。如果能细致地随文抉择,则内心得到的理解和信心必定与以前大不相同。而且,依此普贤行愿力,才能让人真正勇毅地在菩提道上行进。缺少了动力源泉的行愿,无论外在的因缘如何勉强牵拉,内心都始终封闭、停滞不前。一切事以心为根源,心的主动力一旦被调动,就心甘情愿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奉行十大愿王。如经中说,普贤大愿会贯穿到尽未来无尽的时间海。每个众生本来具足俱生慧,在此前提下一旦得到胜解,启开缘起的慧眼,再加以如是发愿,则将在未来无尽的时间界中,按照所设大愿的机制而运行。

因此,我们应当格外地欢欣鼓舞。如《贤愚经》所载公案,有人只是在久远劫前,以干净的石头、野花等来供佛,只因自己纯正的供养心与祈愿回向,(虽然他们当时所发之愿与周遍圆满的普贤行愿相差无数里,然而有善业和善愿的缘故,)竟在之后的九十一劫当中不断显现安乐果报。业和愿所建立的缘起机制确实不可思议!同样的道理,平常修集善业后以普贤行愿发愿、印持,二者相合,缘起机制就会开始运转,绝不空过。

何况普贤行愿是超胜一切的大愿王,它感果的增长量达到了最极圆满。如果将每一愿都以大心量而作意,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吞纳十方三世世界海,具有如是愿王的德相,才成为普贤行愿。否则,只是随便礼拜一下,随喜一次,供养一点等等,怎能堪称普贤行愿?或者说,兔子怎能充当狮子王呢?再者,每次的结行按照三世诸佛所称叹、最为殊胜的大愿——《普贤行愿》来作无上的回向,将其作为一生修行不变的规则,乃至日日回向、座座回向、时时都回向,由此所感果报会更加不可思议。

既然行为是依心决定,而心的本体是法界,所以只要以这种方式回向,善根就已经真正被印持了。就像国王的玉玺一旦盖上去,就不再变动、决定实行,且通行天下、无所阻碍一样。当然,以《普贤行愿》印持善根时还必须具足真心,也就是把《普贤行愿》理解透彻,生起了胜解信,每一次念诵,自心都坚定而明确,对于当下所诵的每一句,心中都如实作意;否则,徒口诵空文的状态,也很难出现效果。

因此,通过此次学习本品,一定要争取通透,并发起胜解信。以后在每次念诵时,就能毫不费力地发起主动力。否则一直念得很勉强,将很快兴趣消失,最后不说发愿,连念诵的行为都无法支持下去了。我们与其一辈子有口无心、疲软无力地念,不如用一次功,把它刻在自己心上。

这就需要在根源上培养胜解信,每次都主动趣入。将普贤行愿的行动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再没有其他方向,未来的生命会稳妥地恒时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转。其实也就是体普贤开始起用,各方面的功德全方位地展开。这是前途攸关、决定未来世一切行为方向的大事,我们应该把握机会。

只要建立起这种缘起机制,之后即使肉身换了无数次,愿力也不会失坏。如同本经下文所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其他财物等自己都带不走,只有愿王不相舍离。也就是说,普贤大愿能够指引生生世世的行为方向,它是最恰当,最无上、最圆满的设立。具足了胜解信和行愿力,再通过上万次的串习,今生在心中把它树立起来;到了来世,它的等流力量会非常强大。每次遇到成熟众生和行持法道的事,都能够欢喜、无碍地趣入。

总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在因上圆满地建立趣向无上菩提的顺应法理之路,之后如箭射一般,直接向目标趣进。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普贤菩萨咐嘱说:因此善男子,你对于无上普贤愿王的大义,应当这样来认识。


第二章 十法行的利益

生起以上这种认识后,自然会展开无量的十种法行。对于无上愿王,无论是书写、讽诵、思维、听闻、演说,还是修习等,都会信心百倍、极其踊跃地趣入。由此自然出现下文所述的殊胜利益。以契合于修心法则而如理修学的缘故,达到扼要处时,必定发生真实利益。

第一节 略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此处通过极大级别的供养功德,与闻信《普贤行愿》的功德相较量,从而显示闻信此法的利益极大。

前者的量级具足了三个无量——布施物无量、布施境无量以及布施时间无量。既然缘起的法则是以各方面因缘的力量综合起来形成果报,由于三者无量的缘故,功德也就无量。

布施物,是充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所有极微尘数那么多世界里所充满的上好微妙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等七宝。这些极其珍妙殊胜的宝物,即使仅仅充满地球,人们都会惊叹于它的极大之量,更何况是从各个方向延展,乃至无边无际世界里的每个世界都充满了上妙七宝。同时还包括这无数世界里所呈现的一切人天善趣最殊胜的安乐,都作为布施物。

布施的对境,是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众生,以及所有的佛菩萨。可见这是极广大量的普遍布施。

布施的时间,是经过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一直相续不断。

但是,如果有人听到普贤愿王,一经于耳的功德就已经无数亿倍超出了前者。虽然前者量数极大,但跟后者相比,比不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无数分之一。犹如一滴水跟大海,或者一粒微尘跟太虚空无法相比一般。

这是极其惊人的结论。依一般世人的想法,前者功德无量无边,后者仅以听闻普贤愿王,竟然会有更加超胜、不可思议的功德!然而值得欢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听到,而且生起了很大信心,心力上也提高了很多倍。这无量的功德,即使拿来全世界的计算机,也计算不出功德的一分。

这部经文的殊胜性由此可见一斑,它完全超出常人的想像。通常或许认为听这部经很有功德,但绝想不到会有如此巨大的功德。相比而言,且不说经中的大量布施,即使有人做了十天布施,例如布施了几百个人,花费了很多物资,我们都觉得很了不起,有很大功德等;但其实远比不上此处经文所讲到的布施;而经中的这种布施功德跟听闻《普贤行愿》相比,又相差了无数倍。

对此善加思维,易于发起踊跃受持之心;之后再行持书写、读诵等,则确实称得上“至心好乐”;进一步以此意乐的力量,又使其功德加倍增长,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深信心”,指胜解信,也就是不可动摇、不被夺移的信心。以此极深的信心,对于普贤愿王作受持、读诵、演说、思维等十法行,下至书写一个偈颂,“速能除灭五无间业”,对五无间罪都能快速灭除。

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缘起力。相续中的善根遇到普贤愿王,自心跟大愿相合而发起了行愿力,经过一系列地激发,善心被极大量地开发开展,就出现了极强的灭罪力量。《入菩萨行论》等中说,生一刹那菩提心就能灭除无量罪业,而普贤行愿力是菩提心最极致的发挥:菩提心誓愿求取无上佛果;而普贤行愿力是誓愿证入果位普贤行,且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作意,是乃至虚空界、众生界穷尽之间的无尽大愿,善心之量极大,所以翻恶的力量也极大。

或者,五无间等各种极深重的罪业,都是由于内心迷惑、被严重的愚痴蒙蔽而造作,这些虚妄颠倒并不合乎本性;普贤行愿力是一种极大的苏醒,是极大量级地开发善根,是以极彻底、全分的行愿力翻转恶业。也就是自心一旦发起觉悟,开出了行愿力,过去那些骄慢、诽谤、悭吝、嫉妒、自私等的颠倒习性就都会翻转而出现尽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贤妙之行,使自心从二我执造罪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由于对治力强大的缘故,自然能快速灭罪。如同碉堡虽然坚固,但遇到导弹等的强大破坏力,也必定瞬间就被摧毁。

所以,我们首先要发起大善根,让自心全分、开放地领纳普贤愿王;进一步至心好乐地在心中建立起普贤行愿的机制,以此发生极大的灭罪力量,截断无量罪业的相续之流,把过去的念念造恶,转成念念开展普贤愿行。从此就在缘起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换。

以这种心量行持十法行,就能“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过去一直陷在身心等病态以及各种苦恼当中,现在以十法行则能消除。过去造下的佛刹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也都能一举灭尽。此中惑业苦的流转相是由细到粗:惑最细微,由惑造轮回之业,由业就出现苦;还灭的次第则是由粗到细,首先粗大的苦会消失,之后恶心的造作会被消灭,直至行者犹如脱离网罟般超越一切惑业苦。

“身心等病,种种苦恼”,是指果报的相。这些无非是由用心错误、颠倒造作而出现。其实,身体五脏六腑的病相、心理的病相、行为的病相等都是颠倒造作的反映。凡是背逆法界而行,身心就会出现病态,会“受用”到苦恼。试想世人整天忧愁烦恼、焦虑抑郁、不开心,都是由什么所导致?是别人造成的吗?必定是他内在的系统出了问题,违背本性,违背安乐法则,作茧自缚、自寻烦恼、造作各种恶行,才出现各种苦恼;反之,如果符合本性而行持,也一定出现无边的善,各方面都顺利安乐。善恶苦乐的道路即是如此分明,而且是分别来自于顺性和违性。

因此,把普贤大愿铭刻在心,每次善行都以《普贤行愿》来印持、作意,即使尚且达不到念念相续的地步,也要随顺法界的运转方式而发起普贤行愿。由此将会促使自己的生命发生完全的转换,将过去的各种恶业回转为普贤妙行。身心的病因一旦消除,各种苦恼自然消尽无余,整个人也跟过去截然不同。

普贤行愿甚至能把凡夫的状态转化,让他迅速成为普贤菩萨。由坚固的愿力,时时调正行为的方向,引导我们踏上一切法道中极其圆满、周遍、无上、登峰造极的普贤大道。如上所述,趣入普贤愿海轨道的关键是胜解信和行愿力。其中以前者就能够确定方向,避免歧途,并以极充分、圆满、广大、迅速的方式翻转颠倒的业行,消除各种障碍,从而转换受用相,直至达到究竟大乐。

如果胜解信没有发起,就难以坚持下去。虽然听闻的当下能启发一些善根,但由于缺乏长期串习而很难发生巨大转变。胜解信一旦生起,并纳受在心,就会成为尽未来际奉行不渝的志愿,似乎一字一句都已铭刻于心。进一步在心中真正建立起这一机制,由它占据内在的总系统,发起自相续的心心念念,并成为指挥一切行动的中心,无尽的普贤行海就会由此发挥效用,使自己发生彻底的转变。

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会再把普贤行愿停留在经本上,而会对此发生极大的意乐。既然真正认识到核弹的摧破力,何必还用小炸弹一次一次去爆破呢?同样,我们也必然会选择普贤行愿全方位的辐射,瞬间摧破一切恶业的屏障。或者,已经了解它对于善根是以尽虚空遍法界的量,极圆满地开发,又何必一点一点去累加,不用几何级数倍的方式来发展呢?又好比能够乘坐最快速的太空梭,何必还费尽辛苦一步一步地走呢?同样,一旦认识到普贤行愿的强大方式后,我们会直接趣入。

“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毘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少许的法行都能使魔军、夜叉、罗叉、鸠槃荼、毘舍阇、部多等饮血噉肉的一切恶鬼神无不远离。以普贤行愿力所生的正气,使一切邪恶力量无法接近。或者它们会发心亲近守护。

以下宣说缘《普贤行愿》的十法行得到五种果。

第二节 分说五果利益

第一目 增上果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首先是增上果,其中有外、内、密的各层涵义。

总的来说,持诵《普贤行愿》的关键是心得开通,因此行于世间没有任何障碍。以下通过对比显示此理。

从反面而言,如果受邪法的熏染,我执很强,事事执著我或我的主张、执著名利等,就会内心紧闭,造成心理障碍。无论到哪里,心都好像被云翳遮蔽。如今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患有抑郁症、自闭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无非是陷在对自我的执著里——心被锁住了;进而由于心的封闭,导致行为上也很难跟别人沟通,在任何处都斤斤计较,不愿利他。世间的贤善尚且不具备,难怪他处处走不通。成熟在外境的增上果也是处处封闭,似乎到哪里都有障碍。

同时,他不会被诸佛菩萨所赞叹,人天不会以其为礼敬处,众生也不以其为供养对境,甚至人见人厌,人缘极差。尚未启发出善根的心执著自我、过于自私的缘故,当然不会有人供养或愿意接近,甚至感觉他性格阴暗或者自私狭小。由于他希望别人供养、尊敬自己,却不想供养、尊敬别人,而且不忏悔,不随喜,不请转,不回向等,完全不顺合本性地倒行逆施,增上果自然也就非常可怕。他会常常孤独贫乏、无依靠、无温暖,严重的会发狂,还有的会阴郁不已。各种妄动、狂乱,气不顺、脉不张等,使他走到哪里都心情不舒畅,环境不融合;或者感受到处处都都散发着侵略、破坏与杀伤力;或者以自己的高慢心,让人避而远之,不敢亲近。诸如此类都是负面的增上果。

正面的情况是:由恶转成善,再把善转成周遍的善,才能感召普贤愿王不可思议的增上果。其中诵读《普贤行愿》不可或缺的是胜解信。由于经文本身即具启发善根的力量,当缘于经文模拟、作意,真心发起普贤大愿时,闭合的心很快就会打开,接着脉、气也会变得调顺。再通过不断地串习,强大到一定程度时,行为上能做得出来,整个人也就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增上果,等流果也会随之出现,即修学者决定会成为普贤菩萨。由此可见,发普贤行愿就像进入一道成佛的流水线般,决定能快速发生最完美的转换。这就是缘起的力量。

分别对照十大愿王而言,例如礼敬诸佛,使自心从我慢转成礼敬,普遍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或家人、朋友等,一切遇到遇不到的人。由于不再内心高举地俯视别人,别人也就会自然来拥护、赞叹、恭敬、供养等,这就是增上果——外在的各种境界随着自心的礼敬而发生转换,都成为行善的增上助缘。世人虽欲得到恭敬赞叹,但南辕北辙地运用不合理的手段,必定适得其反。而普贤行愿指示的是无上大道,只要自心住在普贤礼敬的正气中,以因果不虚、天道好还的缘故,自然得到礼敬,供养一切有情,自然就得到供养等。只要真心去行持,即使自己不执著果报,这些也会自然汇聚。

又比如,用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出世间最妙好的东西来作供养,而且是尽最大心量,没有任何保留地合乎法界量来作意时,自心会从原来狭小局限的心量,拓展到尽法界的极大量。此时无论在家庭、在单位,或任何地方,对于所有人都一概视为三世佛,没有一个不是;作供养时也就不会那么吝啬、偏执地分辨自己该对哪个好一点或差一点,而是敞开心胸,平等地供养;对于任何事物,哪怕是一张纸、一朵花、一个微笑、一种帮助等等,也都让它成为供养、成为圆满的妙行。其他意乐、行为也依此类推,无不以普贤行愿来摄持生活中的一切。

过去都是由人我执设立各种屏障,把自心锁在执著自我的狭小监狱里,外面还有一重又一重的围墙,使自己越陷越深。这种对他人采取防备,对自己又特别重视的颠倒心行,所感召的增上果当然不会善妙。它会引动各种负面力量,似乎到哪里都有障碍,甚至跟亲人之间都不能融通。譬如原本感情深厚的两兄弟,成家之后私心加重,兄弟之情也就随之淡化,见面无异路人。或者认为父母给他多一点,给我少一点,从此撕破脸皮、大打出手。

反之,若能以普贤行愿拆除过去狭隘心理的屏障,则必将完全通畅、没有障碍地行于世间,犹如从严严实实的围墙暗室中出来,见到了一望无际的虚空一般,人生的境界从此变得极其圆满广大。自心发起的因地愿行是持续到尽未来际的缘故,所回应的增上果也会是极大量地乃至“一切”都变现出来——为一切佛菩萨所称赞,为一切人天应礼敬,为一切众生应供养处等;所发起的行愿是对于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佛,普皆礼敬,普皆赞叹,普皆供养,普皆随喜,普皆忏悔,普皆劝转等,所回应的自然也就是普遍的拥护、赞叹等;所发出的力量完全善妙,一切时处无不圆满周遍、广大无尽、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行于世间又怎么会有障碍呢?或许由于过去的宿业,还会出现一些果相,但即使他人如何加害、扰乱,自己还是永远住在普贤行海中,一如既往地礼敬、供养、随喜、反观自身而忏悔等,内心充实且没有任何障碍的缘故,心胸比虚空更为广阔,在任何处都不缺乏安乐,任何外相也都无法障碍。

从中依稀可见普贤菩萨的气象。既然跟佛菩萨是同一心行,同是正面的力量,那么诸佛菩萨怎么会不赞叹呢?而且对于如是毫无傲慢、能礼敬一切的上等贤善人,一切人天又怎么会不礼敬呢?自己用最贤善的心对待众生,唯一想把众生无余带回法界,众生又怎么会不供养呢?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供养人者人恒供养之。只有舍己为他,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古代世间圣贤舍己为人的行为,千百年后仍然受到人们的祭供,何况真正行持普贤行愿的菩萨是把善心推展到了极致,不是只对一定范围里的众生供养、帮助,而是以全法界有情作为供养、恭敬等的对境。

所以,每天熏习普贤行愿能避免自心陷入人我执的狭小圈子,甚至落于阴暗、荒唐、颠倒的行境中。我们怎能甘于这种可悲的、生命的堕落呢?一定要依靠《普贤行愿》来显发、苏醒自己的善根,而且作为每一座、每一时的功课,后行也以此印持回向。对于这一切菩萨愿海的总汇聚、总精华、总心要,自心得到胜解信后继而坚定地行持,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如果以譬喻来显示当时修持的相状,则“空中月”比喻佛性,“云翳”比喻各种客尘障垢。也就是由于人法我执,发生了一系列昏迷倒惑,使人陷入重重障碍当中。月轮本来圆满清净,只因被云翳障覆,光明才无法显现;对于似现的客尘法,无论如何寻找都丝毫不可得,表明它并不真实。但众生一直都徘徊在这种幻境里,生命变得阴暗迷惑。

如何解决这种巨大的困扰呢?当然是随顺趣入普贤愿王,来熏习、苏醒内在的大善根力,从而突破各种障碍。也就是对于愿文的义理无不清楚,并得到了胜解信,之后依此熏习、发愿。起初是以造作、勤作的方式,但随着自己的坚持串习,行愿的势力会越来越强,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也会变得简单、自然。

处于凡夫位的我等众生,目前虽然与地上菩萨的境界相差悬殊,但能够如是熏习就已经极其殊胜,而且障碍会越来越少。也就是依此贤善的轨道首先发起善根,如果最初力量不足就多串习几次,一旦熏习到善根容易自然生起,心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内在诸脉也同时正在打通。自己会发现,诚心诵持之后不仅心情很好,环境也更加明朗开阔,对什么事都不再那么计较、执著;之后感觉做各种事情也没有障碍时,就是心之明月逐渐脱出云翳了。

由此一来,诸佛菩萨当然会称赞他。如同本经后文所述,若能闻信普贤愿王,或读诵受持,所得功德除佛以外没有谁能测度。即使是十地菩萨都没办法测知其中的殊胜性和功德之量。犹如父母欣喜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般,诸佛菩萨见到初发心行者由于善根深厚,能够快速地接受和随顺趣入此等无上圆顿的大愿王,当然由衷地欢喜、称赞。

善根薄弱的众生却很难发现此如意宝法,或者由于心量狭小而无法契合,仍然需要继续长期地栽培、引发善根。

不妨观察,十大愿王从礼敬到回向之间,是不是极圆满的善?无论其所观境,或所发之心,从愿力的程度、时间等,都已经拓展到了极致。不以少善为满足,而力求做到最大的贤善。譬如迦陵频伽鸟在蛋壳里发出的鸣声就已经超过群鸟;我们虽是初发心,但以随顺普贤行愿的缘故,已经远远超胜了一般善根,超胜了小乘声闻独觉的善根。对此有所确认,特别是对于因果之相认定后,自然会发生信心欲乐,会精进不息地发愿行持。由此必然引生增上果和一切正面力量。

第二目 等流果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此处是讲等流果的情形。等流果是指,随着因行会同分流出相应的果相,没有丝毫偏差。

总括而言,这一愿文法门是最为圆满地制造出普贤菩萨的程序:不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不会成为普贤菩萨;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决定成为普贤菩萨。在因位时它就已经比其他善法高出无数倍。譬如坐飞机和坐马车相比,或如核弹爆炸时周遍辐射,跟步枪射击一次一颗子弹相比,普贤行愿在因位的量极其圆满,处处是成就普贤菩萨的标准,由此便能以圆满因现前圆满果。

善得人身”,可以从因、果两方面阐述。从现前的因位来看,今世的人身非常有意义。怙主法王上师也说:“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以此行愿极大的开发力量,万善由此熏发,尽法界量的心量能由此拓开,人生的一切境界也因此无不善妙。从因位等流而行的状态而言,确实是善得此人身。

从果位上观察,就增上生而言,他会得到极好的善趣果报。如经论所说,获得暇满人身需要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应该如何修集呢?发普贤行愿是极好的方法。因为一切善法全部摄集其中,丝毫不缺。这就需要首先通达《普贤行愿》的全部理趣,之后发起胜解,以强大的心力,逐句逐条精心作观。因位的精确,自然引生后后极大的力量,乃至在一座中都能增上无量的善根聚。或在一念中,能够成就所有行愿,所得福聚无量无边,有极大的利生力量,能在烦恼苦海中拔济众生等。

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 从造作等流来看,一旦自心跟随《普贤行愿》的程序运行,等起上就已经设定,使所有身口意的行为都缘于《普贤行愿》极善妙圆满的轨道自在地展开。之后即使不去刻意,缘起的规律也会如是运行,直至造出一位普贤菩萨。

从领受等流而言,行者会领受到内外各方面境界的显现。也就是心作普贤即显现普贤境界,不会有其他的流向。因此,文化的熏习力尤其重要。譬如看小说,看到正面人物时,心里很想成为他,结果后来真正成为正面人物;看反面人物时,如果想跟他一样,将来也会成为这种类型。当今时代邪文化盛行,很多人喜欢或沉醉于爱情小说,迷恋虚假的完美爱情,一心想得到书上描述的那种对象,就罄尽一生去追求;有些人喜欢看暴力片,模仿各种暴力狡诈的人物,他后来也会变成暴力分子;还有些人喜欢看忠臣孝子的行为故事,并模仿彼等心行,最后自己也成了忠臣孝子。同理可知,如果我们心心念念想成为普贤菩萨,就应当按照《普贤行愿》天天模仿,一条一条地诚心发愿,之后决定会出现这种等流果,圆满普贤菩萨的所有功德。

讲记的前文介绍过《八十华严》最后经卷的内容,善财童子之所以非常迅速地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的境地,就是由对普贤菩萨极大信心、极大胜解的力量,使佛性得到极其不可思议的开发。在《行愿品》之前的这一段讲解,不外是为了给后学树立榜样。所说五种果是修普贤行愿最极致的表现,而且会最为迅速地现前。我等后学热切追随法王的足迹,种下极其圆满的因,将来也决定会如是成就。

第三目 异熟果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此处是讲异熟果。以诵《普贤行愿品》的善业力,如果生在人天,就会常常居于尊贵的种族,而不生在卑贱的家族。

每天至心祈愿随学诸佛,会生在不信三宝的家庭吗?不可能。以内在尊贵的贤善种性,必然生于尊贵家,除非有特别的愿力,故意受生到卑微的家庭去利益他们。

如今很多人维护自尊的心理,无非是我慢的表现。他会说“你们要尊重我,我有自己的尊严,你们不可以看不起我、忽视我”等等,实际是在自我地位没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呐喊、要求以及对自我的维护。他会以别人稍微的否定或贬逆,就马上恼乱不安。这种深重的我爱执,是我们修行人必须消灭的障碍。

真正的自尊,是尊重己灵或自心本有的体普贤、用普贤,发起尊重自性佛的善行;对于虚假的身心幻影执为“自我”,还要时时维护它的尊严,明显是错乱的举动。

真正的自己是体普贤,不必担心由于放下自我而消失殆尽。认识到自己与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无二无别之后,就会不甘埋没于二我执的错乱境界里,而立志尽未来际念念发挥普贤行愿力,显发用普贤,实现普贤殊胜行。他修礼敬愿王,我也要修持礼敬愿王;他能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我为什么不能?我们原本不二!乃至修任何善根都如是回向,才是“丈夫自有冲天志”,才是真正的自尊,真正的大尊重。由于受到普贤行愿的启发,心量顿时开展为无限深,成为万行圆备之因。发起尽一切时处、一切种类、最极圆满的祈愿,愿心是如此贤妙,如此尊贵,当然果报也是常居尊胜之家。

或者类推来了解:中有教法中说到,生前造恶的人会显现像阴暗夜色一样的中阴,行善的人则显现晴明夜色般的中阴。恶人以心识邪恶的缘故,在入胎时听到纷乱的声音,感到自己进了稠密的丛林等;善人则见到自己升到很高的楼阁宫殿,听到寂静美妙的音声等。一切无不由自心所感,随着心识的状况,自然变现相应的境相。因此,以诵《普贤行愿》的大尊贵心,不可能出现下劣的恶相。

或者依照因果律衡量:种姓高贵的因是摧伏慢心,例如对于尊长等精勤地礼拜、恭敬、供养等等。相比之下,修普贤礼敬愿王是作意礼敬一切三世佛,恒顺愿王是作意恭敬承事一切众生,如同恭敬承事如来。这些出现无数尊贵果报的因,在将来不同的时间处所里,也必定常常生在尊贵家族中。

第四目 士用果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接着是士用果。“士用果”,指士夫用某种工具所成办的事业,或依某种力量所出生的果。自从缘于普贤行愿行持十法行后,就成为了因位或预备役的普贤,或者是资粮位以上的普贤,并由此发生强大作用力。犹如武器强大的战士能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一般,自性佛持有普贤行愿的利器,就具有了核弹般的摧伏力量。外在核弹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暴破力,普贤行愿则从内心深处发起遍及虚空法界的全分善根,是具有最大破恶制邪力量的大愿王,所以能够无余破坏一切恶趣,远离一切恶友,制伏一切外道。士用果具有如此周遍、广大、无尽的量。

以下解释此处三句经文的涵义。

一、“悉能破坏一切恶趣”。对此要从正反两面观察认定:破除业果愚、深信贤善之行的利益之后,借助普贤行愿经文的启发,使我们对于贤善之行的希愿一举推进到周遍虚空法界,周遍自性普贤所具的一切妙德,使愿力达到最极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程度;一切恶趣则是由业果愚驱使,造作种种非福业而感得。

称合法界真心之量的强大心力犹如刮起了劫末的毗蓝风,能无余扫尽一切恶趣业因,破尽一切恶趣业果。

二、“悉能远离一切恶友”。古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善心和恶心现出来的是两种气氛,不会相同或相应。恶友只会亲附恶人;对于正气存内的人邪鬼都不敢近身。常有某地闹鬼,正人君子住进去,鬼就不能作乱的公案,这就说明正气的力量。“正”,来源于善,普贤行愿是善的极致,缘此做十法行的人自然会远离一切恶友。

或者就自方来说,熏习普贤行愿,会使善根力增上,并自动远离恶劣境界。也就是在遇到邪恶的气氛时,马上会敏感地辨别出来,绝不愿同流合污。以自己的灵知,根本不必要摆出什么逻辑分析。心,是最好的探测器。

相比之下,当今很多世人把颠倒的邪法看作神圣,例如唯我独尊、崇尚享受、一味索取等,对此等观点苍蝇逐臭般地马上去附和,这与修习普贤行愿的气氛恰恰不相应。

首先,如果注重用心地串习普贤行愿,对一切众生都观为佛而作礼敬,就必然会恭敬、善待身边的每个人,不可能崇尚唯我独尊,不可能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其次,发起广修供养的大愿王之后,每次都会欢喜用最好的东西供养。劣等的供养不能相符于自己广大的心量,因此是把尽虚空界中的一切胜妙供养具,供养给十方三世一切刹尘中的诸佛,而且供养的愿力永无止息,念念相续。以此无比宽阔的心量,还会只想索取,不愿奉献吗?不可能。因为以普贤行愿的熏陶,自己逐渐现前因位普贤的善妙习性,自然远离自私、索取、斤斤计较等狭隘心态,不可能再去亲附自私主义者。

再者,修习恒顺大愿王,每一次都祈愿对虚空法界刹海中的任何种类众生,如同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和供养诸佛一样,为一切病苦作良医,对失道者指示正路,为暗夜带来光明,让贫穷者获得伏藏,如是永远平等地饶益一切众生。自己一心希愿成为一切众生最亲厚的人,能毫无条件地随众生心帮助他们,直至将彼等安置在佛果。具足此等行愿力的人,必然充满慈悲关怀,哪里会像现代心灵扭曲者一般,喜欢冷酷、自私、尊崇自我、狡诈猎取呢?再说,常常发心随学诸佛,会整天沉溺在愚痴、散乱、毫无意义的影视等娱乐中吗?会喜欢各种颠倒的世间学说和行为吗?一定不会,而且同时还会远离此类恶友。

念念精修普贤行愿,将很快出现士用果,表现为不喜欢自私、冷酷、索取、征服、狡诈等执著自我的意乐与行为。

修普贤行愿能远离一切恶友,意为远离一切恶作意、恶见解,身口意远离一切恶行为,境缘方面远离一切邪师、邪论;以普贤行愿开发出的强大心力,根本不可能陷入颠倒邪恶、荒诞不经当中;由熏习普贤行愿使内心灵敏,马上就能黑白分明地识破邪师恶友,识破由我执引起的各种行为,识破追求声色享受、名誉地位,乃至只求个人解脱、舍弃众生等的言论和行为等,而绝不可能与之同流合污。这些都是由缘起力所致的士用果,是修普贤行愿的大作用力。

三、“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此处首先需要明确外道之相,再确认修普贤行愿的作用。

不入三宝门,在邪僻的行境里发展不休的人属于外道;相反,修普贤行愿才是走得最开阔、纯正,才是把正面的心力开发到极点,从而决定制伏邪恶,如同太阳出现时黑暗无法并存一般。后者内在不受人我执和法我执的牵制,顿发称性、周遍的大善心,从而制伏由内在一切愚痴迷惑所设立的行为。如此以内心调伏的缘故,外在也能无余制伏一切外道。

第五目 离系果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此为离系果,指脱离系缚,所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不妨反思体会:烦恼总是在缠缚着我们的内心,观察其根源,都是人我执。由于把五蕴的总聚看成了我,执著为我之后就分判自方他方,以此发起爱憎等各种妄动。如何解脱此等系缚呢?如果没有随学普贤行愿,没有唤醒内心的普贤,使心开启并相应于法界之量,就容易陷入自我的烦恼困境网中,久久无法脱离。

群兽之中,狮子雄猛高胜、心力强大,所发哮吼的极大威力,能令百兽闻之皆脑裂。如果心中出现了狮子王般的普贤行愿,则等同法界且极其广阔、圆发万善的心境和力量,丝毫不会落在邪行阴暗里;各种如同虎豹豺狼或鸡猫蛇狗般的狭小偏执、爱憎、自私、自卑、我慢、嫉妒等邪僻心态,一时会被顿时扫空。往昔总被它缠缚而难以脱离,不外是因为没有普贤愿力,没有发起贤善的正气。

譬如治病,如果能把人体的正气调动出来,使正气强大,邪气就无法入侵,或者由此摆脱疾病的缠缚;同样,如果注重修炼普贤行愿,强大、圆满地开发善心正气的力量,加上一次次地长期累积,终会串习成身心完全被行愿摄持、驾驭。以它开阔雄浑的运行力量,必定摧伏各种烦恼邪恶而从中脱出,一扫过去的狭隘阴暗,所以叫做离系果。从此远离烦恼系缚,成为大净福田,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第三节 往生净土利益

以串习普贤行愿的极强大功能,临终能被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迅速见佛、得佛授记,以佛力加被的缘故,开启内心无限的力量,普于十方世界中救拔无量有情,速疾完成佛道。由此段经文认识生命的大方向,看到一条极其迅捷、圆成佛道的光明大道,对于我们而言极其重要。

而且还能令我们十分明确地看出,普贤行愿最终是导归极乐。其中的秘密是,弥陀愿海作为极强的增上缘使行者的心力迅速开发。之后速疾登地、显发本性无量功德力用的缘故,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方向:此生修任何功德,都依普贤行愿印持回向,以及一心归入极乐净土来成满愿海;临终依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力,顿时得到上品往生,蒙佛授记,从此利益无量众生,现前行持普贤行海。对于获得此等最为殊胜的利益而言,《普贤行愿品》中的任何一句都应作为殷重执持的心要誓句,全数安立在自己的内心。如是从即生起直至往生、登地成佛的整个历程中,必将产生无限广大的功德胜利。这首先需要我们用心去学普贤大愿王,而不是有口无心地念两句,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又复是人”的“是人”指真心修学《普贤行愿品》,并导归净土的人。当他到了临终的最后刹那,此生的诸根、亲属、威势等因缘法全部会失坏。生者归于灭亡,聚者归于离散,得者归于失去等,无常的铁律毕竟无法抗拒。什么才是最靠得住的法呢?内心树立普贤行愿,一旦愿力达到坚固的程度,它就会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趣向无上的境地。

对于此中要义,需要进一步观察清楚,直到发起定解为止。内缘起方面极妙的涵义是:身体、财富、眷属等外在之法不可能被带到后世,都会在自己临终时无情地离开;而业和祈愿是内在的法,一旦产生就会一直跟随心识。因此,只有修心才不会落空。那么,如何修心才能利益,并且是最圆满地利益行者?有没有此类妙法?的确有!也就是再也找不到比串习普贤行愿更大、更圆满的发愿了。如果以慧眼见到其中大义,就一定会极为注重在自心上建立普贤行愿的最大缘起。因为每修一次,都是在心中建立最完善的密码。这种以尽法界量来设定,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永无穷尽的大愿,在缘起上注定永远不会消失。又以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力,再以导归净土作为速成的方便,就能在舍报的刹那间如同箭射般,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没有第二个方向。

然而奇怪的是,有人说:“我特别注重修普贤行愿,但对往生没兴趣。”又有些人在念前半部分愿文时,好像还有些真心发愿的意思,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就不是志求生西,而是认为此处要保留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去西方”。其实这很离谱,因为普贤菩萨是教导我们以导归极乐来完成大愿。整部大愿王极关键的这一要害之处,怎能被当成无关紧要的啰嗦话而随便溜过呢?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色身的势力无法维持,四大分离、诸根散坏。身体尚且如此,何况外在的亲属、权利。当离开人世的时候,任何亲属无法跟随,即使是贵为王者,他的辅相、大臣,乃至所拥有的王宫、国土,或者轿车、豪宅、存款等,也丝毫带不走。

此时,什么才能作为引导呢?其实只有在心中建立的大愿王会在一切时中引导自心向前,并直接趣向极乐世界。如果能够每天随经文祈愿,当愿力加强到一定量时,则无论何时何处都会有愿力的牵引。譬如世间男女爱执深重时,发烧说胡话也还在叫着爱人的名字——作意深刻,深入骨髓,就会达到任运而起的地步。世间恶法尚且如此,何况是发起了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力,加上每天不断地去熏习、坚固?

人到了关键时刻,往往是感受平时最深重习气的引导。邪恶之心一旦串习深刻,会任运而起;串习贤善之心也是同样。如果对普贤行愿有着无比深淳的信仰,有着确然不拔的胜解,就根本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一切时中愿王都会引导自心走上无比宽广的大道。因此,修持愿王是对自己最大的护持,也是最大的升华,它会使未来的前途无限美好。

如是每次念《普贤行愿品》都应当猛利地祈愿,使所修集的善根唯一以普贤愿王来印持回向,再加上注重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自己一定会迅速圆成。——因地正直,果岂纡曲?以不虚愿力的牵引,临终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此,经中也以决定的语气说到:在一切都不相随之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往生极乐、绝不堕入生死恶趣。

问: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还要修《普贤行愿品》呢?

答:修《普贤行愿品》有极大的增上力量,真正能跟大愿王相应的人都是上品往生。作为快速圆成的极重要因素,它也是信、愿、行中“愿”的最完善内涵。念佛人应当将它视为往生的圆满正因,奉为日日必行的功课。

往生后的殊胜果报

普贤行愿是如何快速推进成佛的进程,或者如何使心性得到极迅速的开发?唯有认识到此中法门的圆顿,我们才会注重因地的修持。

总括而言,进程是两步飞跃,从而速成道果:第一步,即生生入净土,生已面见佛陀、得到成佛的授记;第二步,得授记后,迅速开发自心的功能力用而成佛。

其中第一步骤: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生前以至诚心修习普贤行愿的人,往生净土当时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诸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们色相端严,具足功德,都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还见到自己坐在莲花里,得蒙阿弥陀佛给自己授予成佛的记莂。

如果是小乘的根性,往生时会感得阿弥陀佛和比丘众前来接引;修持普贤行愿、圆满大乘正因的行者,所感当然是直接面见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并立即得到成佛的授记。

第二步骤: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得到授记后,就会在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中,普遍入于十方不可计数的世界里,以无碍的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作利益。这便是文殊智和普贤行圆满的发挥,也是回向简轨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的圆满实现。

总的来说,普贤行愿摄在两种愿力中:一是以智慧穷证法界,二是以大悲遍入众生界作利益。两分结合,即称为菩提心、大道心或无上道意;如果广演开来,则由于普贤行愿函括了无数支分的内容,而成为圆满周遍的行愿之海。如是因地在自心深处,已设立了愿海的全套内容,之后就能和弥陀愿海加被众生彻证法界的愿力充分相应,犹如函盖相称一般。乃至后来往生见佛,得佛授记,就得到弥陀神力无碍地深入自心,如四十八愿所说,极其广大地开发功德,包括超胜的六种神通、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迅速登地后,继续由普贤行愿力摄持,以时间而言,入于无数劫海;以空间而言,入于无数世界;以智慧而言,成为大如意宝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任运地普作饶益。这就是从体普贤发挥出用普贤,而极为圆满、高效地行持利他事业。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得授记后不久,就能够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就无上正觉,转妙法轮。也就是速疾圆成佛果,之后化身在无数世界,示现降魔、成道、转法轮等稀有事业。以此能使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众生发起菩提心,并随其根性教化和成熟众生。如是直至穷尽未来劫海之间,都能极广大地利益一切众生。

第四节 嘱付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普贤菩萨摩诃萨于此劝导一切有缘者以至诚心受持这部大愿王,因为缘它而行持十法行会得到只有诸佛才能了知的极大功德聚。

普贤菩萨说:那些众生如果能闻信这部大愿王,并受持在心中,或者常常读诵(包括发愿或印持回向),或者为他人详细解说这部愿王的理趣,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功德之量,除佛以外没有谁能知晓。

对于无上的普贤愿王行持十法行后,究竟会出现多大功德的量?或者以愿王的周遍性、圆满性、无穷尽性、念念相续性,将导致从现在起直到成佛之间源源不断地出现多少功德?此中奥妙,除佛以外绝没有任何人能测到边际。即使是一念一行的功德都超出了数量,何况念念相续。也就是在无量之中,还有无量的无量——当逐渐深入地修持愿王时,有超几何级数倍的增长率,谁能测度它的量呢?除了彻证法界的佛陀。

以对比抉择:《贤愚经》中说,一个人缘三宝做了一些供养,之后以发愿印持,使得他在九十一劫当中连续受用善报。但他当时只是发愿来世受用自在,或者能遇佛闻法、证小乘圣果等,与随顺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普贤行愿作印持相比,实在有无数倍的差距。

如果通达本经的教理后再念诵十大愿王,在起心作意的时候就已经涵遍了全法界量,摄尽了无量普贤行海,可谓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具万善。

缘起的势力不可思议,它将如何圆满、周遍、无尽地发展,对于凡夫乃至菩萨而言的确是超级事件。因为在世俗缘起上,决定没有比此中因果之量更大的了,这也是称为“愿王”的原因所在,我们一定要依缘起律确认到这一点。以善行种类而言,它具足一切种类的最圆满量;以境而言,彻证法界时现前何等之量,现今即如是随顺模拟的缘故,它能达至尽法界、虚空界,含摄十方三世一切刹海的最圆满的量;以时间而言,直到虚空界尽之间无穷无尽,且念念相续不断,同样达到了圆满;以行为境界而言,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现相起用无不是多重圆满、多重周遍和无限。由此思维,因地的发愿极其广大,成熟果报也唯一依此缘起而呈现。于是恍然明白:佛的一切种智里现前的是全法界量,所以才能见到所有果报相;未彻证法界的其他有情,最多只是在自己的证境中见到局部之量。

普贤行愿之所以如是不可思议,是因为它在以全法界量的方式运行。对此愿王,下至能听闻一句,能在心中受持、读诵,或者给别人详细开演的利益,无数十地菩萨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摆摆手说:测不到。因此,念一遍并不是没有很大功德,其中极其圆满的量,是超出量的量,经中云:“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对此无需怀疑:难道真有此等量吗?只是念念听听,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吗?如是等等。掺杂怀疑就打了折扣,无法以全分心力来受持。而不能至心信受,就不会有全分的果量,使极其殊胜的法在心中无法出生多大效果。譬如持咒时以信心为关键,坚信咒力的持诵才会有功效,否则难以灵验;再如临终念佛,能否往生也要观待信心,如果生起怀疑、动摇,会使自己丧失大利。

此处可分为三种信心:一是深信自性就是体普贤,一旦发挥出用普贤,决定能得到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二要信佛语,日可冷,月可热,虚空可粉碎,大地可平沉,但佛语绝对无欺诳,位后普贤以佛力的加持告诉我们,修学《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只有诸佛才能了知;三要信解《行愿品》经文有极大作用力,随文作意入观,对于成就佛道、圆成普贤行海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以上三种胜解信能最大地支持我们行持并发起对此法门的极大修持欲乐。之后视其为如意宝般敬重受持,继而披读,次后即使不看书也能讽诵出来,并在心中不断地熏习,乃至扩展到书写、供养、开演、思维、修习等各个方面。如是对此无上愿王用心行持十法行,最终一定会熏习成普贤行愿的内涵,从而源源不断地发生利益,一刹那间都会出现无限无量如虚空般的功德,因此经文说到: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对此无上愿王行持十法行的人,在一念之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福德聚也是无量无边。由此也体现出了圆顿法门的特点。或许有人无法相信:一念之中成就所有的行愿,忽然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怎么可能呢?其实作为称性的发愿,本性之中是如何圆满、周遍、无尽,此时也完全随顺而发心,以此缘起,在一念之中能够成就所有行愿,并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无量”,指以万、亿、兆等有限数量无法测定;“无边”,指发生的量没有边际、局限。以自身成就了行愿和无边福德聚的缘故,具有极大力量,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拔济无量众生,让他们出离生死,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以上十大愿王的讲解,引清凉国师的吉祥赞语而收结:

殷勤颂德,意在劝持。然此经一卷,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西域王臣未有不习。”

意为:普贤菩萨在此段经文中殷勤赞颂修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实际是深有用意地要劝导有缘者都能尽未来际奉持这部大法。何况这卷佛经文字简要、义理丰足,实在是修行的玄妙、关要之处,是深入华严玄海的幽深关键。功行高深广大,作用力极其深远。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还无动于衷,不发起修持呢?古时印度,无论国王、大臣,没有不修习此经的。

得到如是圆顿大法,我等理应倍感庆幸、日夜奉持,由此必将获得不可思议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