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20

癸三、随念大悲导师德而行礼敬

悲摄斗诤浊秽土,五百誓愿如白莲,

仅闻尊名成不退,大悲导师我敬礼。

修这一颂时由四个方面,随念大悲导师的圣德而作敬礼:一、大悲之发心;二、大悲之立愿;三、悲愿之譬喻;四、悲愿之作用,由此会认识到本师特别的悲心之王的德相。这样就想到,的确是拔济我们这些秽土众生的大导师,我们都是依着本师的引导才能趣入解脱和成佛,像这样怀着信心和感恩之心向佛礼敬。

一、大悲之发心

“悲摄斗诤浊秽土”。

这是建立五百悲愿的前因。当时的缘起就是讲到在无数劫以前,无诤念转轮王以及他的许多儿子,加上宝海梵志的徒弟们,都发菩提心要摄取净土成佛,遗留下许多不作摄受的善根烧灭的极苦众生,因为这些众生不行正法、颠倒而为,有非常重的邪见病、错乱病、烦恼病,等于是绝症病人,极难调伏。而世尊当时作宝海梵志时,有非常大的难忍的大悲,发现这个情况心都颤抖起来,他无法看到这些众生不得救度,因而,特别要摄取这样的具有斗诤苦相的五浊炽盛的秽土。当时是从这样一个大悲的发心开始,那么由此就有了进一步地发起五百大悲白莲花愿。

这里要明确,以悲心特别摄取的是“斗诤浊秽土”,而并非远离五浊的净土。“斗诤”,是这个娑婆世界特别大的苦相,表示众生都是为一己私利颠倒而为,争取的过程中当然是彼此斗诤,想压倒对方而求得私欲的满足。“浊秽”,就是指五浊特别浓厚,无论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都达到了非常高涨炽盛的程度。劫浊,是整个时代总的浊秽的状况;见浊,指种种的我见、常见、断见等等污秽不净;烦恼浊,就是贪、嗔、痴、慢等烦恼炽盛;众生浊,就是这样一个和合的五蕴体非常浊秽;命浊,人寿不过百年,石火电光转眼即无。像这样,与其他的刹土相比,充满了浊秽不净。那么,要净化这样的国土,来引导其中颠倒、杂染力量强度极大的众生,从中出离,归向于清净,这是非常困难的。好比把一条充满污染的江河还归清澈那样,难度极大。因此在立愿上面,很多佛的愿力不是要摄取秽土,而是要建立净土,把清净众生摄往而作教化,来引导成佛的。这就好像做医生各有立愿,假使是绝症,都是一些根本无法好的病人,有很多都不发愿做这一类医生的;但是也有特别的悲心大的人,不能舍弃这些绝症患者,特别要深入到这种大的传染病区里救度众生,这是特别的愿力。那么,与此譬喻相似,当时宝海梵志发大悲心,就是要摄取斗诤浊秽之土来成佛,引导那些以善根烧灭者为标志的无量众生,趣向解脱与成佛。这就可以看出这个悲的发心。

二、大悲之立愿

“五百誓愿”。

以这个大悲的发心作为根本,之后展开极深远的眼光,为了真正地摄取这个斗诤秽土,引导这样的绝症患者的众生趣入解脱,那就有一个极大的誓愿的规划,从中就发出了如同称赞为白莲花那样的五百愿王。也就是,在一个二恒河沙数劫之前,直至示现涅槃后舍利留住世间拔济众生,一个极其广远的时间当中,建立各阶段的誓愿。由前面的积资,到后面相续不断地与此土众生结缘,哪怕有多少的辛勤修行,或者在地狱代苦,都在所不惜,为了让众生种善根故。中期阶段,到了机缘即将成熟之际,需要充当仙人导师,其后上兜率内院,做补处菩萨。到了机缘成熟之际,从天宫降下,示现八相成道,宣说三乘法要利益众生,涅槃以后,再以舍利等如何救济众生等等。那么这样子,就是基于大悲的发心,而具体建立五百誓愿。这是一个摄取秽土成正等觉普度众生的全程规划。

三、悲愿之譬喻

“如白莲”。

白莲花的涵义,表明稀有之稀有、殊胜之殊胜,在《悲华经》中有具体的解释。

经中说到:宝海梵志发完大愿后,宝藏如来赞叹说:“善哉!善哉!大悲净行,你为无量无边众生,发起了这个大悲弘愿,能作大饶益,在世间中作大光明。梵志!譬如一片成就的花田里有好多莲花,各种色、香、触等以及种种花叶、花茎、花根等,都成就了各种的功德和药效。这众多的莲花,有的宽广一百由旬,有的宽广两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像一个天下那么大的形量,所发出的光明和妙香也是与此等量的。如果盲聋喑哑等诸根残缺的众生,见到这些莲花的色相、嗅到香气等,诸根都得以具足。假使众生有四百零四种病,在发作的时候闻到花香,这些疾病当即就能除愈。或者众生有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等,闻到花香都能得到静定一心。

这片大花田里还生长了白莲花。这个花像金刚一样坚牢,以琉璃作茎,花台上有一百莲子,纯金作花叶,玛瑙作花茸,红真珠作花须,花高有八十四亿由旬,宽广度是十万由旬。这个花的所有色、香、触等都遍满了十方刹海,如同一个佛刹里的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世界,这可谓是其中的花王。如果众生四大不调,有非常重的疾病,诸根缺损羸弱,或者内心颠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乱、失念等等,见到这白莲花的光明、嗅到它的花香,一切疾病都得以除愈,获得静定一心。假使众生才命终,身体还没有烂坏,被这个花的光明一照触、香气一熏到,随即就能恢复而重得命根,和眷属们一起在园观中游玩,以微妙的五欲彼此享乐。假使一定要命终,也不会生在其他地方,而是生在梵天,在那里长久安住,寿命无量。”

这个比喻是说,假使菩萨具有四法懈怠:一、愿摄取清净世界;二、愿在善心调伏的白净大众中施作佛事;三、愿成佛后不说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正法;四、愿成佛后寿命无量,这一类菩萨就像其他的莲花。假使有菩萨具足四法精进:一、愿摄取不净世界;二、愿在不净众生中施作佛事;三、愿成佛后宣说三乘法要;四、愿成佛后得中等寿命,不长不短,这一类菩萨犹如白莲花。

大悲世尊就是这样的白莲花。他的悲愿特别关注浊世无人救度的罪苦有情,一心要摄取秽恶世界,发了如花叶般的五百支分大悲愿海。而且,他宣说大悲不断善愿,给未来的诸菩萨成就大悲树立法幢。这样就知道,这个白莲花的极其广阔的大愿,覆盖到了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就此世界来说,这个周遍的大悲当然也就普覆到乃至娑婆世界的边际之间。

像这样赞叹五百大愿为白莲花愿。

四、悲愿之作用

“仅闻尊名成不退”。

五百誓愿都有无量不可思议的作用,这里仅举最具代表性的愿王而言。如《宝云经》说:有世界名娑婆,其国有佛,号释迦牟尼,若诸有情闻彼名,于阿耨菩提不退转,由彼如来本愿力故。

这可谓是五百大愿中的最胜愿,从中见到悲愿的力用不可思议。特别是我们这个具有斗诤苦难的五浊炽盛的秽土,即使如救头燃般地修行,也是障缘频频而来,致使屡屡退转,因而有“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之说。然而以世尊悲愿的作用,使得耳闻名号就成了不退转或者能证得不退转。行者得佛力的加持,从此唯进不退,速证菩提。

“大悲导师我敬礼”。

由之前的三句偈颂,随念了世尊大悲的发心、立愿、譬喻、作用四个方面,认识到无上大悲之德后,至心地称念“大悲导师”。心中想:这就是引导我们娑婆苦难众生趣向解脱、成佛的大导师,我们就是那个诸佛不摄、难以调伏的烧灭善根者,到今天是蒙世尊的恩德,才得以修学佛道。因此,以深度地恭敬和感恩,向佛敬礼。

壬二、通修其余六支

“现今海会圣众前”等。

修法如前。

思考题

1.从大悲之发心、大悲之立愿、悲愿之譬喻、悲愿之作用四方面,解释释迦佛大悲导师的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