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08

壬二、通修其余六支 分六:一、供养支;二、忏悔支;三、随喜支;四、请转法轮支;五、请住世支;六、回向支

癸一、供养支

此处七支主修礼敬和供养,因此需要细修。这里有三个环节:一、通修;二、观想三类供养;三、依普贤行愿法圆满修供。

一、通修

现今海会圣众前,普遍供养微妙物,

所谓“通修”,是指后六支总的修习的境,是共通的现前八佛为主的圣众海会,先提起这一句,直到回向都是在总的海会圣众前修。

就供养支而言,向现今海会圣众普遍供养微妙物。也就是,如现前摆设的香、花等,前面加持文中已说,都作愿为净土的妙事妙物清净法,一香一花都圆明具德,总之,以下无论是实物供、无主供、总持供,任何一种都是净土微妙之物。“普遍”二字应当想到,向眼前的海会圣众的任何一尊都作如是供养。

二、观想三类供养 分三:(一)实物供;(二)无主供;(三)总持供

这里应随着文句的展开依次入观,直至最后,需要将此三类供养物,都以普贤云供方式兴起广大供养。也就是,当念到“涂香”以后,直至“无边虚空作献供”之间,要一气连绵下去,不能隔裂开来。

涂香烧香功德水,鲜花灯明丰饶食,

铙钹鼓磬妙音乐,伞盖庄严幡幢悬,

清净妙衣甘甜果,随力圆满供实物。

随文观想,向圣众供献如是的真实供品:具有清凉作用的涂香,香味芬馥的烧香,具八功德的德水,美妙的鲜花,灯的妙好光明,具足百味的饮食,铙、钹、鼓、磬等乐器伴奏响起的微妙音乐,空中悬盖的伞盖、庄严的幡幢,具妙受用的清净衣服,及甘甜果实,这些随自身的力量而兴供养。

此中供养的涵义,就是以妙好的五尘供养圣众的五根,而得到殊胜的受用,如同前面所说,“相合诸乐欢喜受”。就着重点举例来说,涂香涂在身上很悦意,供献于心间;烧香闻起来有很好的香味,供献于鼻根;功德水有很好的妙触等,供养身体;鲜花可以戴在头上等,供养头;光明供养眼;丰饶的百味饮食供养舌;妙音乐供养耳;伞盖、幡、幢供养眼;清净妙衣供养身;甘甜果供养舌。就像这样,以殊妙的五尘供养圣众的五根,而得到种种的受用。

又供十方无主摄,人天上妙诸资具,

咒力明力胜解力,所现殊妙供品云。

在实物供养之后,还要供养十方世界当中,没有主人摄持的人间、天上的上妙资具;以及由咒力、明力、胜解力所现的殊妙供品之云。

“无主供”,就是指十方世界当中,像须弥山、七金山、四大海、四大部洲、日轮、月轮等,这些所摄的各种的上妙物品,向圣众呈献。

此处“咒力明力胜解力”,就是指持咒的力量。“咒”即是咒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明”是咒的别名,由于咒能破烦恼、黑暗,所以称为“明”;再者,这是佛放光明在光中所说,故称“明”。“陀罗尼”,《密藏记》里说,陀罗尼就是佛放光在光中所说,所以“陀罗尼”和“明”的意思没有两样。“胜解”,就是对于所决定境,认为唯一是这样,并非其他,这样执持的心。这里指,对于咒的能力有一种决定信解的心。像这样,由行者诵比如供云咒等,以此总持、明的力量,感得像普贤供云这样的成就,叫做“总持供养”。对于这样的供养,是一种远离现量、不可思议的状况,具有胜解或者深信不疑的力量,是行者自身的胜解力,这样子就是修咒现出殊妙的供品云。

三、依普贤行愿法圆满修供

此等一切供养具,咸依普贤行愿法,

普贤供云遍充满,无边虚空作献供。

此处三类供养,都要拓展到普贤广大供养的层面,即全数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修法,以供云方式充满无边无际的虚空界,而对圣众海会作最大的供养。

关键是最后两句,从一开始的“涂香”到“殊妙供品云”之间的所有的供品,都是“普贤供云遍充满,无边虚空作献供”。要观想:那些花云、鬘云、衣服云、伞盖云、音乐云等无量无数,就像虚空当中充满了无量云那样,以这样的方式拓开最大的供养之心,来献供养。

癸二、忏悔支

无始以来至今生,恒随烦恼业力转,

应作不作作非作,造集一切诸罪堕,

今于诸佛圣众前,悉皆惭愧追悔忏。

此处要认识两点,而发起相应的观行:一、所忏罪业的状况;二、能忏心理的状况。

一、所忏罪业的状况

有时间、因、颠倒、结局这四个方面。

(一)时间

“无始以来至今生”。

这是指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时间之流当中。

(二)因

“恒随烦恼业力转”。

指自从一念无明落入生死当中以后,实在非常地悲惨,从此以后,恒时没有一分钟脱开过的,都是随着烦恼或者业的力量而转,即完全在它的牵制或控制之下。

所谓“随烦恼力而转”,即是随着贪欲、嗔恚、愚痴三毒的错乱力所支配,造杀盗淫妄等。或者由业的造作等流的势力,身不由己,如前生爱偷盗,今生还爱偷盗等。

(三)颠倒

“应作不作作非作”。

这句来自《悲华经》和《念处经》,是佛说法时常指示的。具体是,应作不作,作不应作。此即是完全颠倒的业行的状况。在纯正与邪谬的两条路上,正路不走,专走邪路,也就是不应作的偏偏去作,应作的就是不肯去作,这样就是极为错乱的造作情形。

(四)结局

“造集一切诸罪堕”。

由这样子的颠倒,导致处在高速造业的道路上,造集各种各样的罪堕,也就是将堕入恶趣的种种黑业。正如《行愿品》所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无法容受。

二、能忏心理的状况

“今于诸佛圣众前,悉皆惭愧追悔忏”。

这里是以现前的八佛为主的诸佛海会,作为忏悔的依止之境。作普贤圆满的忏悔,所忏是从无始至今的所有的罪堕,无一遮掩。能忏心理的状况,就是以一种非常惭愧、追悔的心,作真实地忏悔。

为何用“惭愧”二字呢?因为现在是在八佛如来为主的三宝圣境前,已经迎请在当前的空间当中,三宝海会以宿命通眼,尽知我过去所作的一切罪堕。自身处处违背法道,实在对不起法,这是“惭”;现在八佛如来为主的三宝护法海会,励励明明地见到我的情况,实在没有颜面,愧对圣贤,这是“愧”。因此,这个“惭愧”,是今于诸佛圣众前的一种良心上的反应。

“追悔”,就是往过去世去看的话,真的就跟疯子不断吃毒那样,非常追悔。那么以这种心理,作周遍地忏悔。

癸三、随喜支

圣者凡夫三世积,世出世善皆随喜。

边念仪轨文句,边展开相应的观行。这里要明确,所随喜的是全法界量的善。念“圣者凡夫”时,横向观到全法界当中的所有的圣者和凡夫。念“三世积”时,纵向观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三世之流中所积集。念到“世出世善”时,观到种类包遍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种类善。念到“皆随喜”时,就是普贤的大行,凡是见到善,都如获至宝般起欢喜之心。

总之,当行者随两句文念诵时,实际心中包遍了法界的一切善行,可谓横遍圣凡、竖穷三际,含遍了一切的善而作随喜愿王。

癸四、请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成就无上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此处要明确普请之境和普请之心,来发生相应的观行。

一、普请之境

“十方所有世间灯,成就无上菩提者”。

文句单举空间十方,实际含时间三世。总之,念起前两句时,心中观到: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有成就无上菩提的诸佛。

二、普请之心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普请之心就是念到后两句时,在此时发起对这法界一切诸佛的普皆劝请:为了利益众生,请您们转无上的妙法轮!

癸五、请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为利一切众生界,愿久住世莫涅槃。

这里要明确四个方面,来发生相应的观行:一、所请之境;二、能请之心;三、请之目的;四、祈请住世之相。

一、所请之境

“诸佛若欲示涅槃”。

法界当中想示现涅槃的诸佛全数在内,都成为请住世的境。

二、能请之心

即“至诚而劝请”。也就是,身体敬礼、口中陈词、内心殷重,这样子的一种心来作劝请。

三、请之目的

“为利一切众生界”。

也就是没有任何个人打算,完全是为法界众生的利益。

四、祈请住世之相

“愿久住世莫涅槃”。

要将普贤行愿之心发到极其圆满,就是愿诸佛在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当中,久久地住在世间,不要涅槃。

癸六、回向支

此修所表一切善,悉皆摄集而回向,

尽虚空界一切众,无余皆证大菩提。

此处需明确两方面,来发起相应的观行:一、能回向之善;二、所回向之处。

一、能回向之善

即此次修法所积的善根,所表示的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修积一切的善根,全数摄集起来,而作回向。

二、所回向之处

即尽虚空界的所有的有情,无一例外,将此巨大的善根做一个投资,让法界缘起的力量,放在全体众生无余证到大菩提的因上,或者说缘起的状况上。

此处随文作观的时候要注意,前两句从时间展布到三世,也就是我这次修的善根,表达的就是从过去无始到未来无终之间的所有善,一念间全数摄集。念到后两句的时候,从空间上展布到穷尽虚空界的所有范畴当中所有圣凡的众生,没有一个剩余,全数同证无上菩提。如此入观,就成为普贤的回向。

思考题

1.供养支:

(1)如何通修供养?

(2)如何向圣众分别呈现实物供、无主供、总持供?

(3)如何将三类供养拓展为普贤供养?

2.从所忏之罪、能忏之心两分,思惟忏悔支的涵义。

3.从所喜之善、能喜之心两分,思惟随喜支的涵义。

4.从普请之境、普请之心两分,思惟请转法轮支的涵义。

5.从所请之境、能请之心、请之目的、请住世之相四分,思惟请住世支的涵义。

6.从能回向之善、所回向之处两分,思惟回向支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