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王略修仪轨·甘露圣瓶 | 讲记06

丙三、献七支供祈赐成就 分二:一、总修;二、别修

第三,献七支供祈赐成就:

此处已到药师法门的核心部分,这是佛力相应法门,修的方式就是献七支供作为条件,祈请八佛海会智悲力加持,能成就一切诸佛大愿的果实。

前后有十三度,按照先总、次别、再总的方式,一轮又一轮地修习中心部分,以求达成实效。“总”是先前对八佛海会总修,求总加持赐成就。“别”是既然已经迎请了八佛海会三宝护法降临坛中,这些就是我们修药师法门的依止圣境,因而对于所请的所有方,都需要献七支供而作祈请,而且都需要作相应的随学的发愿,这样子就使得自身的心,与药师法门八佛海会三宝体系之间,发生了切近地感通。别修是分别对于八佛、法宝、僧宝及护法共修十一次,最后的总修是在结行的那个地方,要最后地合修一次,使这样的祈请法门达到圆满。这十三度的修习都要求随文入观,由闻思确定其意义,是修前重要的前题。

丁一、总修 分二:一、献七支供;二、祈赐成就

于如是住者,作献礼敬等供养:

戊一、献七支供 分二:一、礼敬支;二、余六支

己一、礼敬支 分五:一、礼敬本法传承诸师;二、礼敬本法三宝护法体系;三、礼敬一切应礼之境;四、代一切众生普皆礼敬;五、礼敬十方三世诸佛

此处这个礼敬要由别而通、由近及远、由专而普、由偏而圆,使礼敬支的修行充量展开。

就因缘的特殊点,先要特别礼敬本法传承诸师,以及本法三宝护法体系,这是核心,因而应当是近的、是专的、特的。然而并非以此为满足,还需从三方面充量拓展:一、所礼之境的拓展,拓开到一切应礼我皆礼;二、能礼之人的拓展,应当观想代一切众生如是普礼;三、礼敬行相的拓展,由此出现普贤圆礼,也就是在所礼境上充量扩展到十方三世法界一切诸佛,在礼敬方式上拓展到身口意全面作礼,在契合法界上拓展为重重无尽之礼。之前作愿将住处观为无量宫事事无碍的法界,此中广狭自在、一多相即、延促平等、一即一切,由此我们将在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前修习七支,就普贤大愿的行相,要落在十方三世这个全体上面。

庚一、礼敬本法传承诸师

无等大师释迦王,童真文殊法王子,

恩德无比静命尊,诸传承师我敬礼。

以不忘恩德法源之故,首先要敬礼药师法门的传承法流。这里前三句是特举代表,第四句通指一切传承诸师。

第一句是敬礼无上导师释迦教主,这是教法之源。“无等大师”,是忆念释迦本师的恩德,就我们娑婆秽土的浊恶有情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恩德。所谓“大师”即大导师,由于世尊往昔恒沙劫前的立愿,多生累劫的积资,以及此生在娑婆秽土示现成佛,才开启了这一个教法期的佛法,因此是恩德无与伦比的大导师。就功德而言,世尊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超出一切九法界的圣凡,因此是“无等大师”。

接着敬礼童真文殊法王子,这是本法的祈请者及直接继承者。“童真”,是文殊智慧德相的表征,指不生不灭的自然智慧,或者永远无衰无老的智慧活力。“法王子”,指大乘佛法的继承人。

此药师法门由释迦如来传于文殊法王子,接着就传到了静命大师。说起“恩德无比”,是指他是把佛法传到藏地的恩德之源。

“诸传承师”,指三大导师一直到现今的传承上师,对此都致以恭敬地礼拜。

庚二、礼敬本法三宝护法体系

救度苦众大悲尊,七佛释尊佛圣法,

文殊师利圣救脱,秘密主等我敬礼。

大梵帝释四天王,药叉神众我悉礼。

这里第一句显示本法三宝救度的特点。这个法门是特别地要救护秽土苦难深重的有情。“苦众”,指处在这样的娑婆世界五浊炽盛的时期,众生非常可怜,陷在很大的身心苦恼中需要救护。而如日轮般的大悲光明极度炽盛的七佛如来为主的三宝系统,对此作特殊地加被,而流现出这个药师大法。因此,就这一句而展开对于药师法门三宝和护法体系的全面地敬礼。

这样下来,当念到“七佛”往下一直到“神众”之间,每念一个,心中都同时要恭敬地作礼。也就是,敬礼本法加持之源的七佛如来,敬礼本法的宣说者本土教主释迦如来,敬礼本法药王体性的、佛力为特点的超胜的妙法,敬礼本法的祈请者及弘扬者文殊师利菩萨,敬礼本法的弘扬者和宣说富国安民供养法式的圣救脱菩萨,敬礼本法的弘扬者、护持者、宣说神咒的圣者秘密主菩萨,“等”字包括一切本法的不退转大乘圣僧的体系,敬礼本法的外护,有护持世间的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四大天王,敬礼本法的护法十二药叉大将,乃至整个的药师法门的三宝、护法体系,念恩之故、思德之故悉皆礼敬。

庚三、礼敬一切应礼之境

特礼之后再作通礼,由此将延伸到周遍圆满无尽的普贤礼敬之王。先作自身的通礼,再接着代一切有情作遍礼,最后拓展为普贤圆礼,此是次第。

诸佛菩萨所住方,二乘有学及无学,

身像经塔等应礼,一切所有我皆礼。

这句的精神就在“一切所有我皆礼”这七个字上。“等”字之前,指一切的四种圣者及其所依的代表,“等”字包括未包括的所有具德之境。

当然,首先是要敬礼四圣法界: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对此,向着一切佛、一切菩萨所住的地方,凡是有他们的地方都作敬礼。无论这些诸佛菩萨们,在经行、坐卧、睡眠,或者他们来到这世上,无论是降生处、成道处、涅槃处等等,或者正作各种的说法、利生等的事业,总而言之,他们是众生安乐的根源,因此普皆礼敬。不仅礼敬大乘的圣者,还要礼敬二乘的圣者。总而言之,一切超出此世间,与真如法界有一分相应现证等的全是具德者,全数要礼敬。因此,对于声闻乘和缘觉乘范畴里的有学位和无学位的圣者,如声闻的四向四果、缘觉的有学无学的圣者,悉皆礼敬。

不仅礼敬四种圣者本身,还有代表他的身像、经法、佛塔,这样的身口意三种的所依,悉皆礼敬。“等”字包括整个法界里的所有具一分功德者,都应当礼敬,因此我如是普皆礼敬。

庚四、代一切众生普皆礼敬

大乘佛道并非一己独修,应当遍缘法界的一切众生,以推己的大精神,观想一切众生都如是礼敬。

尽虚空刹佛佛子,深信皆为功德田,

有情皆化刹尘身,常时遍礼一切刹。

为了很明晰地作观行,需要认识四点:一、礼敬之人;二、礼敬之处;三、礼敬之心;四、礼敬之相。

一、礼敬之人

“有情皆”。

这是指法界中的所有的众生。由于他与我具有一样的真如佛性,我需礼他也需礼,因此,为着法界一切众生都开发普贤本性,跨越普贤行海悉皆成佛的缘故,应当想到代一切众生都这样行礼。

二、礼敬之处

“尽虚空刹佛佛子”。

这是指整个法界范畴里,尽虚空界所有十方刹海中的诸佛和菩萨。

三、礼敬之心

“深信皆为功德田”。

代众生想,他们都具有这样的心:深深地信解法界刹海中的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具足胜妙功德的福田,都是应礼之境。发自这种信心的驱使,或者作为等起,当然对于任何一位,都有礼敬的心。

四、礼敬之相

“化刹尘身,常时遍礼一切刹”。

法界的一切众生,在普遍深信法界中的佛菩萨都为功德田的驱使之下,他们中的每一个,身体都化成了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一个身体向着一个佛刹行礼,这样子常时周遍地礼敬一切佛刹。

这里“向着佛刹礼敬”,是一种观想的方式、一种表示的方式。譬如,一个身体向着西方的极乐世界礼敬,表示向着那个刹土里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所有的清净大海众菩萨,一发生信心之后,就一次性礼那个刹土里的一切诸佛菩萨。像这样,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示。这就是说,一个有情他就化无数的身,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十方当中的所有的佛刹,都是一身礼一刹,也就代表着礼那一个刹里的所有的诸佛菩萨。像这样一种方式,作常时、普遍地敬礼。

庚五、礼敬十方三世诸佛

在以上自他遍礼的基础上,要再拓展为普贤圆礼。

此处要明确,时间加了三世,能礼拓展到三门,无尽之相拓展为重重无尽,为此以下分四点来作观行:一、总礼;二、身礼;三、意礼;四、语礼。

一、总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所礼之境,为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之前已经作愿此无量宫为重重无尽法界,因此,在此中圆满地具有十方三世的所有诸佛,对此我以清净的身语意,全体地礼拜。这意思是,以全法界心行全法界礼,礼法界一切诸佛。

二、身礼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以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自身化出无数的身,普遍现在十方三世诸佛的每一尊佛前,而且,其中的任何一个身,又现出佛刹极微尘数的身,其中的每一个身又遍礼佛刹极微尘数的佛。

三、意礼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深信”二字表达意礼,也就是对此发生很大的胜解。这是由华严圆教法门启发出来的信心,并非我们这种世间妄执的状况,而是深深地相信清净法界即是如此,在一个极微尘中,有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众会的围绕当中,无尽法界的任何一个极微尘中都是如此,深信其中充满了诸佛菩萨海会。以此以深信心,对于此无障碍法界的任何尘中的状况,都作敬礼,因为都是这样的诸佛海会。

由前面作愿,此处成为净土。我们行清净观也要明白,这并非是庸俗世间的状况,比如,荆棘砂砾、丘陵坑坎,或者小中不容大、一中没有多,或者微尘是有自性的小,刹海是有自性的大,互相不能融通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虚妄分别所现出来的有障碍的情形,不应当依随。而应当相信,清净法界本是如此,而发生礼敬之心。

四、语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赞佛功德为语礼。如何来作礼敬呢?就是要相应诸佛法界的甚深难测的功德之海,而穷尽自身的普贤行愿的力量,作充量地称赞、颂扬。

其中行相,即是普贤称赞愿王长行文所显示的那样:对于以上所观的十方三世的诸佛海会,我都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对于其中的每一尊如来,都以出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每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每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诸佛的功德海,这样穷尽到未来一切劫数为止。以上就是作语的礼敬。

当念第一句时,在十方三世一切佛前的每一个我,都要出一个微妙辩才舌根,然后出一切的音声海。念到第二句的时候,要知道每一个音声里,又出无尽的妙言辞。念到第三句的时候,以愿力应当想:我是要尽到未来一切劫念念相续。“赞佛甚深功德海”,就是对于如来超出语言思惟行境的无上果地的功德之海,作充量地赞叹。那么这样子,就是普贤三门圆满礼敬的情形。那么借着殊胜的经文,发出广大的愿心。

到此,就由因缘最切近的传承体系、本法三宝体系,逐渐地拓展到圆满周遍的普贤愿王。

己二、余六支 分六:一、供养支;二、忏悔支;三、随喜支;四、请转法轮支;五、请住世支;六、回向支

庚一、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以最殊胜的妙花和花鬘,以及音乐、涂香、伞盖、衣服、末香、烧香、灯烛,所有这些最殊胜的庄严具,一一地都像须弥山王那么高广,悉皆供养诸如来。如何供养呢?就是具有广大的胜解心,深信一切诸佛都是极为殊胜的功德之田,由普贤行愿王的力量作普皆供养。

这里对于各类上妙的供养具,都要想成普贤供云。所谓花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每一种的量都像须弥山王那么大。燃种种灯,酥灯、油灯、各种香油灯,每一盏灯的灯炷,也是像须弥山那么高广,盘子里的灯油像大海水那么宽广。像这样,要作如云如海的普贤供养。那么,观想所有的供具都是如此,而普遍地供养一切如来。

庚二、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心中忆念:我在过去无始劫当中,由贪、嗔、痴三毒发动身口意所生的无量无边的恶业,我现在在诸佛海会前普皆忏悔。

庚三、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此处,对于“十方”所表达的尽法界虚空界当中的,从凡夫众生到二乘有学无学的圣者,乃至一切诸佛与菩萨的所有功德,普皆随喜。

此处对于十方三世的诸佛,从发菩提心、修习六度万行,直至证得无上菩提,般涅槃分布舍利的所有善行,都作随喜。乃至对于十方一切世界的六趣、四生一切种类的所有功德,下至一微尘我都随喜。对于十方三世的一切声闻、辟支佛,有学、无学的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对一切菩萨所修无量的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就像这样,普遍地随喜全法界一切圣凡五类的所有善行。

随喜之相,见有一种善行的时候,如获至宝般地欢喜。

庚四、请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诸佛,当成就无上觉悟,成为世间明灯的最初之时,我都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提起永远劝请诸佛转妙法轮的愿力。

庚五、请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将欲示现般涅槃时,我都发自至诚地劝请诸佛长久住世,唯愿诸佛能在佛刹极微尘数的极漫长的时间中久住于世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庚六、回向支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这里将以上所修,从礼敬到请佛住世之间的这六支的善根,都回向于众生和佛道。总之,以所修的所有的善根,回向法界众生同成正觉。

戊二、祈赐成就

如来众会祈垂念,诸佛菩萨护法神,

为救五百后岁众,立誓承诺谛实愿,

末世像法转虚妄,有情种种业所缠,

忧苦多病贫困逼,当作救护有诚言。

依谛实语圣言量,如同契经所说事,

我等今修经仪轨,祈求现量赐加持,

圣教群生诸利乐,亦请加被令增长。

如是献七支供后,求八佛圣众乃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加持能得到药师经法的种种利益。也就是,八佛、三菩萨、十二药叉为代表的整个救护体系的承诺,都要在我们身上实现。最后,由别到总愿整个圣教与群生的利乐得到增上。

仪轨的修法分三节认识:一、请圣垂念;二、劝请圣心;三、求赐加持。

一、请圣垂念

“如来众会祈垂念”。

念这一句时,心中要想到,已经迎请了诸佛海众,就请正在现场的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本师释迦牟尼如来,以此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护法海众,以大慈大悲心观照我等。

二、劝请圣心

“诸佛菩萨护法神,为救五百后岁众,立誓承诺谛实愿,末世像法转虚妄,有情种种业所缠,忧苦多病贫困逼,当作救护有诚言。”

请求圣众垂念后,劝请圣心莫忘往昔誓愿。

也就是,为了救护后五百年的众生,诸佛、菩萨、护法三大系统,都有立誓承诺的真实大愿。这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到了将来后五百年像法转时,将出现虚妄的现相,也就是并非过去的那种淳朴、真诚的情形,这个相状一出来的时候,都是一些相似的法。世界的业的状况更加污秽,五浊更加炽盛,在此时世上的众生都被各种业所缠,以人类而言,会被忧苦、多病、贫困这三座苦山压迫。

那么,针对这样的三大苦难的状况,大悲日光尤其极为炽盛的七佛如来,以本愿力将作不可思议的加持;本师释迦如来亲口宣说且作摄受;文殊、救脱、金刚手三尊为主的诸大菩萨,也允诺护持弘扬本法,救度众生;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十二药叉大将等也在法会中承诺,对于修这部经法的行者保卫、护持,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许诺,请如来众会忆念这些誓愿。

三、求赐加持

此处有特别和共通两部分。“特别”,指祈求得到这部经法的成就;“共通”,是指不忘根本,愿令圣教和众生的利乐得以增长。

(一)特别祈求

“依谛实语圣言量,如同契经所说事,我等今修经仪轨,祈求现量赐加持”。

此处以三点来发起具相的祈请之心:1.愿求之心;2.能求之因;3.所求之事。

1.愿求之心

这里第一句“依谛实语圣言量”,体现了愿求之心,指具信心的状态。

这里就跟《药师经》中所说那样,世尊告诉阿难:像我所称扬的七佛如来的名号功德,这是诸佛甚深的境界,难可了知,你不要生疑。而阿难有很好的信心,说:我对于佛所说的契经深义不生疑惑,这个原因是,一切如来身语意业都无虚妄。世尊,即使日月二轮可以使它堕落,妙高山王可以使它倾动,诸佛所说终究不会有变易的。

因此,“谛实语”三字,是指如来圣教是真语、实语。“圣言量”,是指由如实照见堪为正量。“依”字,表达了我等修者的信心状态。因为这个佛力法门属于甚深的如来果地的境界,我等虽如盲者般不能见知,但是依奉如同日光般的圣言之量,生起一个没有疑惑的信心,这就是我们愿求的心。

2.能求之因

“我等今修经仪轨”这一句,体现了我们内在具有自力的因素。也就是,凡是佛力法门,都是属于二力合修。在诸佛的方面是具有“愿智大神力”,即本愿和智慧的不可思议的神力。就修者而言,是具有信心、欲乐等。现在在诸佛海会方面,所有的力量已经具足了,属于外支已成。就行者方面,信心、欲乐等的因素,由我们现在已经实修本经的仪轨来说,也是具有条件的。由于这样子,我们具有能祈求的因,而作如是广大地希求。

3.所求之事

“如同契经所说事”“祈求现量赐加持”。

像《药师经》所说的,如七佛本愿所赐予的利益为主的那些事情,譬如,能远离现前各种的身心苦恼、贫困等,究竟往生佛土、解脱成佛,诸如此类的所说,祈求现前的如来众会,集体以不可思议的智悲力作加持,现量就要赐给加持。也就是,这个力量加在我们的身上,将显发出这些殊胜的利益。

(二)共通祈求

“圣教群生诸利乐,亦请加被令增长”。

这是普贤行愿的心髓,所谓圣教众生愿在一切修法中的体现,即念念不忘圣教,念念不忘群生。这时我们有了一分修力,当然,心里总是不忘掉这个根本。最后还要说,愿如来众会发出不可思议的智悲力的加持,使得众生安乐之源的圣教得以兴盛,由此群生在现生的喜乐,乃至究竟的解脱成佛这范畴里的无量无边的利乐,都得到增长。

以上是缘八佛为主的如来众会作祈请,由自身献七支供为内因,圣众智悲力的加持为外缘,祈求赐予成就。

 

 

思考题

1.礼敬支:

(1)如何礼敬本法传承诸师?

(2)如何礼敬本法三宝护法体系?

(3)“一切应礼”包括哪些境?

(4)从礼敬之人、礼敬之处、礼敬之心、礼敬之相四分,阐述如何代一切众生礼敬。

(5)作普贤圆礼时,总礼、身礼、意礼、语礼四者分别如何作观行?

2.如何修供养?

3.如何修忏悔?

4.从随喜之境、随喜之相两分阐述修普贤随喜的方法。

5.如何修请转法轮?

6.如何修请佛住世?

7.如何修回向?

8.祈赐成就:

(1)念请圣垂念的文句时应如何起心?

(2)从立誓者、立誓目的、立誓内容三分,说明如何劝请圣心。

(3)修此法门特别要祈求何种成就?从愿求之心、能求之因、所求之事三分来说明。

(4)如何作共通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