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成佛之因包括正行和助道,称佛名号为正行,以念念即佛故,必定成就与佛同等的果位;布施功德是助道之缘,正助兼修就能成就佛道。

“校”是比较,“量”是度量,这一品是讲从因缘上衡量布施的功德。“布施”是六度之首,以布施代表一切万行。因上修行有功,果上必有所得,称为“功德”。“缘”字显示缘起,诸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布施也不例外,内有信心为因,外有福田为缘,方得成就布施之行。因上心有净和不净、田有殊胜和下劣的差别,所以果上布施所得的功德就有大有小,“校量”就是从能、所、对象三分来说明这个问题。“因缘”是能校量,“功德”是所校量,也就是由因缘的差别来衡量功德的大小。“布施”是校量的对象。无论随修哪种行都要衡量缘起,这样就能丝毫不爽地确认到功德的胜劣、大小、轻重等等。这就是校量布施功德因缘的意思。

 

丙二、显成佛助道分二:

一、地藏请校施福;

二、如来对众校量。

 

丁一、地藏请校施福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地藏菩萨已经宣说了称佛名号的大行,世尊想借地藏大士发问来阐明布施的功德。所以并不是地藏菩萨还有疑惑要请问,实际上是乘着佛的威神使他发问,由此使一切众生都能闻知布施法行的缘起差别。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当时地藏菩萨具足请法威仪,启白佛说: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重的差别。同样都是布施,但在成就的果利上,有的是一生受福,有的十生受福,还有的百生、千生受大福利。同样是行布施,但果利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唯愿世尊为我宣说。

这里“业道众生”通指十法界有情,别指六道凡夫。然而由于佛在人间成佛,所以特指人道众生。由于地藏菩萨以法眼观察,见到同样的布施在功德上多有差异,所以请问:这是由什么造成的?缘起的相状如何呢?这样请问以后,世尊以佛眼印定而宣说,那自然使得后末世的众生能了解缘起的差别,从而取乎其上。

 

丁二、如来对众校量:

一、诫听许说;

二、因疑愿闻;

三、正申校量

 

戊一、诫听许说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当时,世尊告诉地藏菩萨,你既然代众生请问,我现在普为忉利天宫集会的大众之前,宣说阎浮提行布施者校量功德的轻重,我要揭示其中的缘由所在,你应当审谛而听,我现在为你宣说。

 

戊二、因疑愿闻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菩萨说:我也是对此事有所疑惑,非常愿意听佛讲授。

 

戊三、正申校量分二:

一、正校;

二、结示。

 

己一、正校分二:

一、王臣施福;

二、男女施福。

 

庚一、王臣施福分二:

一、正校多少;

二、结向成佛。

 

辛一、正校多少分四:

一、施卑劣根阙福;

二、施塔寺圣像福;

三、施修补经像福;

四、施老病产妇福。

壬一、施卑劣根阙福分二:

一、明施人尊;

二、显施福胜。

 

癸一、明施人尊分二:

一、能施主;

二、所施田。

 

子一、能施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王族以及大婆罗门这样的修道种族等,这些都是由福业感得富贵果报的上层人士。

对于他们来说,怎样布施功德特别大呢?以下解释所施之田。

 

子二、所施田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假使这些大贵族遇到了最下贱贫穷的人,乃至身有残疾者,诸如驼背、残缺、喑哑口不能言、聋而不闻、痴呆而不能辨别、瞎眼而不能见色法等,这都是人中最可怜的。像这样种种有残缺的人是悲田,尤其应当种福。如果因缘和合,遇到这些最下贫贱乃至残缺者,就是所应布施的悲田。

 

癸二、显施福胜

 

如果在此上能够做布施而且具有殊胜心,将会得极大的福德。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像这样的国王乃至大婆罗门等尊贵之人,遇到了最下贱的贫穷之人、诸根残缺之辈,心里想行布施。“若”是不定之词,表示这类贵族有些能、有些不能,由此会出现功德上的差异。

所谓“能”是由于具足多方面的善心,以善心是福德之本的缘故。尤其尊贵的人往往心高气傲,难以放低。能对这样的贫苦、残缺的悲田发起悲心的话,十分难能可贵,因为他们性情多高慢,导致善心被障蔽不能流露。现在降尊贵的身份而俯就卑下,就像母亲看到可怜的孩子那样。这个时候的关键是心的状态最重要,有大慈心想给予这些苦难者以安乐,有大悲心想拔济现前到究竟的苦,这样具足大的善心叫具大慈悲。这个慈悲是缘于苦境激发了内在悲的本能,自然俯下身来作利益,这样叫下心。而且没有任何吝啬之心,周遍地来作布施。看到一个个的穷苦之人,一个个苦难者,他是发自真心地要去做利益,这是显示心里有至诚的善心。

再者,他是要亲自去做或者命人去做布施,布施的时候含笑,具有慈悲,让人感到温暖,让贫者真实得利益。再用软语安慰,就是因为祈求者心里害怕,让他不要害怕。慈心晓喻做法的教导,就是会教导说,你要知道今生中的苦报都是由于前世造恶所感,自作自受,不要怨天尤人。还会教导他如何治心的方法,这样就叫慈心晓喻。

国王等能这样行布施,所获的福德利益,就像供养了一百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利益。

这是什么缘故呢?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世尊解释这个缘由,关键在因上——心的内涵,以这分缘起的差别导致果上的福德极大。

因为国王等这些身份高贵的阶层,本来是自持高贵,很难放低自己给那些最贫贱之辈做服务的,但是竟然能亲手奉施,谈笑劝慰。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于有了发自内心的大慈悲,所以他所做的布施福利巨大,将在百千生当中常得金银等七宝具足,衣食受用等更加不在话下。

这里有个疑惑:这里做功德校量的时候,供养的对境一者是贫贱残缺的恶业有情,一者是经由无量劫圆修福慧的诸佛,显而易见应当是供佛的福德多,现在反而说布施贫穷者竟然能得到等同供养一百恒河沙数那么多佛的功德,这是什么缘故?

应当要知道,布施的果德是由因缘而成就的,因上既有田的一分,也有心这一分。按照田来说当然佛最殊胜,但按心来说,由于国王等对于最贫贱者、诸根不具者难能可贵的发起了大悲心,当然是这样的心极为殊胜。何况佛也不需要财物,而这些穷苦者却实在是需要资生的用具,这是布施门中首先要急于周济苦难的意思。在《像法决疑经》里说,有一些众生作福业只是为了求名誉,倾尽家产用以布施。但是见到那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呵骂、驱赶,不肯救济一丝一毫,这种叫做颠倒作善,不是如理地作福。像这样的人是很可怜的,花费的钱财那么多,但是所得的福德却极小,因为他的心不善良。

现在既然怜愍之心是由悲田而起,这种善是非常的殊胜。因此,只要做一点点,由于心量广大,内心慈悲的缘故,所得到的福德将在百千生当中具足七宝,非常尊贵,何况平常的衣食受用当然会源源不断地发生。

 

壬二、施塔寺圣像福分二:

一、明能所施;

二、显所施福。

 

癸一、明能所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未来世是指佛灭度后,有国王乃至婆罗门等施主,在值遇佛的塔寺时,或者见佛形相乃至三乘圣像等这一切供养的恭敬田时,以至诚心亲自营办各种供养具,来供养佛像和诸圣像,这样所得的福德如何呢?

 

癸二、显所施福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这些国王等从此以后将在三劫之中,得到帝释天王之身,受各种殊胜微妙的快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如果能以这布施之福,不为自己求利益,而是回向法界众生,由于运心极其广大的缘故,果报就殊胜得多,这些大国王等将在十劫中常做大梵天王。

同修一样的布施行,由回向与不回向就使得果报有极大差别,所以凡是所修的功德都需要回向。回向有三种:

一、回事向理:本是由于理具才会发生这样的事用,也就是这一切供养布施之行都是由于理性中本具的缘故,遇缘就起用。现在应当回这个心向于实际,也就是回事向理,一切皆是此理性遇缘而起的用,因此不要着在外面的事相上。

二、回自向他:从前迷了周遍的理体——本性遍一切时处之理,一切众生本都是在这法界心中,但由于心已经迷失了,一切都要庄严自己、恭敬自己,现在顺着本性将一切功德都回向于同体的众生。

三、回因向果:下至丝毫许的身口意的善业都成为现前佛性的缘因和了因。以这样的因行,必定现果,同归于究竟的涅槃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

所谓的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二、缘因佛性;三、了因佛性。正因佛性就像木中有火,缘因佛性就像钻木出火,了因佛性就像火出木亡。佛性本来就是一个,“正因”就像贫女腹中有转轮王、穷人家宅下有大宝藏一样,本来就是佛,这是真实的因;“缘因”是借助修行去开发这个佛性,这就像木头里出火那样;“了因佛性”就是最终所有的木头全都烧成了火,木头没有了。这样的话,终究要回归到本来的三门所有的善业,都要回向到为显发本性而彻底圆成正觉的方向。因此,在任何善行都同归于究竟秘藏。

 

壬三、施修补经像福分二:

一、明修因;

二、显施福。

 

癸一、明修因分二:

一、自修补经像;

二、劝布施结缘。

 

子一、自修补经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世尊又说:地藏,如果未来世有国王乃至婆罗门等的施主们,遇到从前佛陀的塔庙等供养之田。

“庙”是貌的意思。仿佛佛菩萨等的形像就在那里,称为庙。建造先佛的塔庙有三个用意:一、表人殊胜;二、令他生信;三、为欲报恩。这是表示诸佛是无上之人,让别人看了以后生起信心而种善根,或者一切都是佛的恩德,为报恩故而建塔庙。“先佛”是过去之佛,年代久远,或许有经典、圣像毁坏、破落的,这些国王等的施主见到了能发心修补。

 

子二、劝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这些国王乃至婆罗门等,或者自己亲自营办修补,或者劝别人共同修补,达到乃至百千人等,以布施财力而共结善缘。

以上就讲到了修因上有自己作和劝他人同作。

 

癸二、显施福分二:

一、自他千生为王;

二、回向尽成佛道。

 

子一、自他千生为王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这等能劝者由于他是头,在作功德的时候是主尊,因此他在百千生当中,常作转轮圣王。而他所劝导的一同修布施的人处于次要的地位,因此果报是在百千生当中常作小国王。在同修佛塔的时候,有能劝、有所劝。能劝者心大,他带动大家一起来修佛像等,因此能作大转轮圣王,其他只作小王,这也是由于因地心力有大小,导致果报也不相同。

 

子二、回向尽成佛道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修补塔寺能感得人天胜报,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更进一步在塔庙之前发回向心,把人天的小善扩展成为涅槃的圣因,这样的国王以及一同布施的这些人都必定会成佛。由于这个回向的功德所获的果报无量无边。

这样就明确了,同样是修布施,如果不能回向就只能得人天小果,而能回向就能成就无上涅槃的果位,有这样的差别。这也是心上的缘起不同,而缘起的根源就在欲或者愿上头,由心摄持这个功德回向到了无上佛果之处,因此,就成为成佛的缘起。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在修功德后一定要作大的回向。

 

壬四、施老病产妇福分二:

一、能所施人;

二、所施因果。

 

癸一、能所施人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再者地藏:未来的时代有诸国王和婆罗门等,这是能施之主,见到老人、病人和生产的妇女,是见到了所施之田,这三者都是悲田。老时诸根衰退、气息不够、行步艰难,饮食等生活方面需要有人照料;生病的时候百骸酸痛、命如悬丝,身上有各种不便,如果没有人奉侍就没法生活,所以佛敕令,看病是第一福田。产妇刚刚生产,如果不及时施予饮食,母子都会死亡。所以这三类需要起善心来作布施接济。

 

癸二、所施因果分二:

一、修因;

二、获果。

 

子一、修因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这里的一念跟前面一念归依不同,前面是说时间极短,这里是说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跟临终时的一念相同,都是指在重要的关头,如果不救的话就会失去生命。所以在这一念之间切莫游移,要有大的慈悲心,立刻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老人、病人、生产者得到身心安乐。所以《大论》里说,假使人饥渴时给他饮食,他会非常感恩。

佛说布施远行者、远来者、病人、看病人,以及在他遭遇了风寒、重难时作布施,这叫时施,也就是及时的布施。当生病时,不是药物不能治疗,而身命不是饮食不能维持,到了老病、生产等时,更需要卧具等重要的物资。所以,所施的东西不在于珍贵,时间不论久长,就是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动一念慈悲之心,而且心里不望回报,立即就布施医药等使他得安乐,这是仁者之心,会得到以下殊胜的果报。

 

子二、获果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如果能这样及时布施,所得的福利最不可思议。因为老人、病人、产妇都是人所不喜欢的。现在能慈心施予使他得安乐,以这个善心的功能、力量,就得到一百大劫当中常作净居天主。两百劫当中常做六欲天主,这还只是世间之乐,不是最不可思议的。假使这个人能更进一步在一念间具大慈心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将来毕竟成佛,才叫不可思议。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本心和佛和众生在实相上没有差别,都是这样的法界性,都是这样的光明藏。而且将来毕竟以修道的因缘吹掉像云一般的客尘,而究竟显发,成为无上的佛尊。因此就知道众生是最可尊贵的,众生是佛、众生是如意宝。这样以大慈心一定会及时地给他安乐,如果有这种见解、慈悲,那才叫最不可思议了。这样做布施以后,在未成佛之前,中间永远不堕恶道,乃至千百生当中尚且不闻受苦的声音,何况亲自感受。

因此,慈心功德之大,能够在长远劫中使自己不遭苦受、不落恶道、常得安乐、毕竟成佛。

 

辛二、结向成佛分二:

一、结回施报;

二、敕普劝学。

 

壬一、结回施报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这段文中,世尊做了两段总结:一、是总结上面布施的福德;二、是总结前面的回向。

世尊说,再者地藏,如果未来的时代里,有国王、婆罗门等成为能施之主,能够作以上的回向,所获得的福报无量无边。如再进一步能够将所修的施福不为自利而是回向众生,不求人天福报而是回向无上菩提;而且了达所修的施福都是因缘生、无自性,当体就是真如,不是一个假相而本就是真如起用,因此回事向理。这样不管布施是多是少,只要他以这样的回向摄持,已经回归了本性的缘故,就毕竟要成佛的。尚且能够成佛,何况其他世间的帝释、梵王、轮王等的人天小果呢?当然更会成办。

 

壬二、敕普劝学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由于布施回向有这样的福利,因此现在正告地藏菩萨:我灭度以后,你一定要普劝未来世的无量众生,应当像这样来修学布施,像这样来修学回向。所谓三世诸佛如是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正是常随佛学。因此,你作为未来的大导师,应当引导佛灭度后的无边的愚迷众生,让他自求福利。应当像我上面所开示的行法那样,你要劝导众生按这样修学各种布施,这样修学以后作广大的回向,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回向,因此自己也这样回向。像这样,就能引导众生进入大利益之路。

 

庚二、男女施福分三:

一、标佛法中福利;

二、校佛法福利;

三、结向法界功德。

 

辛一、标佛法中福利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再者地藏:不光是国王、婆罗门等的富贵阶层可以行布施,就是最贫穷的人也可以行布施,因此要普遍的教导。也就是说,虽然最为贫穷,但还是有一寸丝、一粒米,这就可以在敬田、悲田等当中种福。就算是赤贫,还是有体力、智力能作奉献。现在指示来世当中有具善根,能够深信因果律的男子、女人,能够信仰三宝是无上福田者,在佛法三宝福田里面种少许善根,如同一毛、一发、一沙、一尘等,所获的福利没办法用比喻来描述。因为他是在无上无比的三宝福田里植下了种子,以这个三宝福田极大地引发福德的功能、力用,他将会得到无尽的福德。

 

辛二、校佛法中福利分三:

一、施供圣像福;

二、施供大乘福;

三、施修经典福。

再者,在佛法当中对于世出世间圣贤的形相,对于各种法宝等,如果能够作施供,会得成极大的福乐。

 

壬一、施供圣像福分二:

一、直明施福;

二、回向叵喻。

 

癸一、直明施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再者地藏,你要普遍地教示将来的众生,要这样讲,未来的时代里,如果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在佛灭度以后,遇到了佛的形象,菩萨的形象,这都是出世圣人,教导人出苦的妙道,是众生的敬田。轮王虽然没有出生死,但是他以十善业道化导世间,是人民的恩田。所以,有对于上述世出世间的圣贤的形象作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德,以这种福德力常常会在天上人间受殊胜的妙乐。

再者,以此福德如果回向法界,当然能得到无法言喻的福利。以下再进一层开示回向的行相和果利。

癸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以少许的香花供养圣像,假使能将此善根回向法界,那会成为无尽的福德,就像一杯水投在海里不会枯竭,而江河的水虽然多但总有竭尽之时,因此善根要回向法界。

《法华经》里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任何一个法都住于法位里,实际它就是在常住本然的法界当中。因为世间的相是虚假的,它叫生灭无常。也就是无而现的假相由因缘力而投出,不可能有自己持住两个刹那的可能性,因此是随生即灭。而且本来就是众生错觉中所现的假相,实相本来没有生灭。那么,这些世间相正当现的时候,实际就是实相,以实相是常而无灭的缘故,世间相也就是常住的。因此,所说的任何福德都是回入实相,以实相无尽的缘故,福德也就无穷尽了。这样一切法都是由此理而成事的,所以必须回事向理。理性是周遍的,圆具十法界。因此,一切所谓的“他”本来也都是自心所具,并非心外之物,因此需要回自向他。而且理性本来具佛界的缘故,与果地成佛的如来完全没有两样,只不过没有现出,应当回因向果来出现无上菩提的果地。因此三种回向即是一种回向,也就是全数地回向实相理体。此实相理体即是理,叫回事向理。此实相理体自他不二,即是回自向他。此实相理体本来具有佛果,这叫回因向果,因此需要回向法界。如此回向福德利益没办法用言语、比喻来说明。

 

壬二、施供大乘福分二:

一、直明施福;

二、回向叵喻。

 

癸一、直明施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再者地藏:在未来的时代里,如果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供养大乘法,将会得到无量无边的果利。也就是当他值遇大乘经典时,或者听闻到了一偈一句,发起了殷重之心,赞叹恭敬而作布施供养,这个人就会得到无边的善报。

前文已经讲到的是供养三宝形象的福德,这里是讲供养法宝所能得到的福德。我们在生死大海里忽然遇到佛法,就好像盲龟值遇了轭木孔一样,实在是大幸,或者说值遇了昙花万年一次的花期,忽然见到了正法的光明,这是在无量佛前种植善根的结果。能在大佛灭度以后的时代里遇到大乘经典,实在是非常难得的因缘。

什么叫大乘呢?我们根据《大乘起信论》按照了义的观点来解释。所谓的大有三种含义:一、体大:指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叫体大,也就是万法即真如,真如本平等,真如是万法的体,一点增减相也没有。二、相大:指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也就是这样的本性具有超过恒河沙数的自性本具的大功德,称为相大。譬如佛果地时显发的智慧、慈悲、三摩地、陀罗尼等等的功德,是我们的自性本来具足的,这叫相大。三、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的缘故,也就是这样的本性随着染污缘和清净缘会发生世间、出世间的无量因果,这就是它随缘的用大。体大、相大、用大都是心性本具,所以叫“大”。“乘”是运载之义,一切诸佛都是乘着自心本具的体、相、用三大而成就菩提,一切菩萨也是乘着自心的体、相、用三大而到达如来之地。

这样的殊胜大乘经典,只听闻一偈一句都是成佛的种子。《金刚经》里说,听闻到这个章句,信心清净就生实相。由于大乘经有这样使人成佛、使人回归法性本地的作用,因此,这种境缘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对于大乘经典,以及弘扬佛法的法师必须发起殷勤尊重之心。这样心里赞叹这样的法师和妙法而作恭敬,之后又作供养,这个人决定能获得大乘常乐的果报。因此说将来会得无量无边极大的果报。

 

癸二、回向叵喻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这样供养大乘人、法的福德,再摄持起来回向法界,那当然会有无法用譬喻说明的那么广大的福德。

就像渡过大海需要船筏一样,要出离生死就需要佛法。一切众生迷失了这本具的大乘法,不知道自性本来有体大、相大、用大,与佛同等。反而流转生死,一直逐取虚假的幻相,这样起惑造业感苦相续不断。如果遇到善友、善知识,能够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心就逐渐地能转过来,不再随顺颠倒,而是随顺真实;不再往外逐求,而是往内回归。这样逐渐地开发出本具的大乘法,从而离生死证涅槃。所以,世尊在过去因地为了半偈法语而不惜舍弃了生命。要探究其中的原由,也是菩萨为了利益现前和未来的众生,彻底的意识到了法的珍贵无与伦比。因此他以生命为代价得到了一首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然后广为流通,刻在树上、石头上,使之处处可见。所以,听闻一字一偈不但利益自己,还能回向法界众生同证菩提,所以得到的福德利益是没有办法用譬喻来描写的。

 

壬三、施修经典福分二:

一、自他修福;

二、自他获报。

 

癸一、自他修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世尊进一步教导说:地藏,如果未来的时代里,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遇到了佛的塔寺里有大乘经典,新的就作布施供养、瞻礼赞叹,对于这样的大乘经恭敬合掌。如果遇到了故旧的经典,或者已经毁损、破坏了,就应当修治补好、经营料理。对于此善事,或者独自发心,或者劝一人乃至多人共同发心,由此自他会感得如下的福报。

 

癸二、自他获报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像这样行善的人又有主次的差别,那些受劝化者,以对新经典布施供养等、对破旧经典修补营理等的福德力,从此以后,将在三十生当中常常做小国的国王。

“檀越”即是施主,指那位能劝化者,也就是众人的首领,他将成为转轮圣王。由于前世劝化他人发心供养修福等,今世还以十善之法教化这些小国王。

“檀越”是梵汉兼称的名词,“檀”梵语是“檀那”,翻为布施,“越”指布施能越过贫穷之海。

 

辛三、结向法界功德分二:

一、指修善事;

二、示回向法界。

 

壬一、指修善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再者地藏:未来的时代里,如果有具善根的男子、女人,在佛法当中种下善根,或者对于三宝圣境作布施供养,或者修补破旧的塔寺,或者装理经典,下至作了一毛一尘、一沙一渧的善行,由此作回向的话,都将能在多生之中享受福乐。

壬二、示回向法界分二:

一、向理千生受乐;

二、向己三生受福。

 

癸一、向理千生受乐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如是所修的善事,只要能回向法界众生同入实相之理,也就是这一切善行以猛利欲的趣向处是法界同体的一切众生,都还归本来之地,全部都回到未迷失前的法界本地、再也没有迷惑而成佛。如果能作这样的大回向,这个人的功德将在百千生中受上妙的安乐。

 

癸二、向己三生受福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如果只是回向自家的眷属,或者自身得利益,这样果报将成熟为三生受用福乐。这是舍一点点钱财、体力等,在三宝门中作供养、修补等叫舍一。而得到的是多生当中数量非常多的福报,这是由于三宝无为无上福田的缘故。就像在良田里种一粒种子,会出生很多果实那样。在三宝无上福田里种植点滴的善根,都会发生数量繁多的福乐,这个因果上有一个很大的放大律。

向理和向己有所不同。如果智慧短浅,不知道性具性遍之理,那么他的回向就只是很狭窄地回向到我自己、我的亲人等。因为他不明白本性具一切、具十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同体中的。由于本性周遍的缘故,一切都在本性中,所有的众生都在这里。因此,要回自向他。而且由于这个性中具十法界,佛法界也不例外。因此,应该回因向果。再者,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妙理之性出现的各种事相上的修行。因此应当回归它的本元,这叫回事向理。总而言之,如果明白了本性就能作大回向,一切功德都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证实相、同成正觉。有这种回向的欲,那将会使善根扩展到极大的量度。这就是由于具不具回向善巧,或者在回向上能不能把握到最大的量的缘故,造成回向在果报上很大的差别。

 

己二、结示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上面地藏菩萨在佛威神力的加被之下这样提问,也是为了给将来的众生开晓因果之理。他问到:为什么同一个布施的修行,有一生受果乃至千生受报等,这样果报上很大的差别呢?这里世尊总结说:果是由因而现的,什么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由于布施的因缘上内的心、外的境等方面有很多差别,造成果相上就有很多的差别。

因此,布施的因缘之理就是像这样来理解,也就是必须了达缘起才能悟入布施因果真实的相状。